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远期疗效3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62-2002年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3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82年以前178例,其中36例因吻合口狭窄致胆管炎或胆总管盲端综合征,其中4例死亡,死亡率为2.2%(4/178);1983后强调低位大口径吻合,其中5例出现胆管炎或胆总管盲端综合征,无死亡病例.吻合口径<2.0 cm 85 例,2.0-2.5 cm 153例,2.6-3.0 cm 83例,资料不详5例.经3.-0 a随访278例,随访率为85.3%, 其中1983年以后手术效果的优良率达到 96.6%(143/148).结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口径要>2.5 cm, 吻合口位置要低,才可避免逆行性感染和盲端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肠镜观察研究回盲部在小儿肠套叠发病中的相关机制。方法研究组选取106例用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的急性肠套叠患儿,均在治疗成功后12h行大肠镜检查,对照组为103例腹泻伴便血行大肠镜检查的患儿。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镜检观察回盲部征象改变:回盲瓣松弛、回盲瓣充血肿胀(脱垂)、回盲部炎性滤泡增生、回盲部黏膜损伤(充血、糜烂、瘀斑等),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在回盲瓣松弛65例(61.3%)、回盲瓣充血肿胀含脱垂36例(33.9%)、回盲部滤泡增生106例(100.0%)、回盲部黏膜损伤33例(31.1%),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1y及〉1y患儿的上述内镜观察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肠套叠的发生与回盲瓣形态功能变化紧密联系,1岁以内儿童发生肠套叠可能与回盲瓣松弛有关,且临床常表现为回结型肠套叠;1岁以上儿童发生肠套叠可能与回盲瓣充血肿胀(脱垂)有关,且临床常表现为回盲型肠套叠。  相似文献   

3.
回结肠代食管治疗小儿食管良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附有回盲瓣的回结肠肠段替代食管术治疗小儿食管化学灼伤性狭窄,并对该术式的应用解剖研究和术后早期对代谢的影响作出评价.方法1992/1999采用顺蠕动回结肠肠段经胸骨后途径替代食管术式共12例,另以50具尸体观察、测量回结肠肠段的血管配布状况及20只仔猪的动物模型检测手术前后与手术组及对照组间的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12例获平均3 a随访,无手术死亡,2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回结肠肠段的静脉配布较动脉恒定,动脉配布分7个类型,边缘动脉未见吻合中断;整段切除仔猪50 cm末端回肠、盲肠和50 cm的升结肠后,短期内影响胆汁酸(胆盐)的肠-肝循环,进而可影响脂肪代谢;因缩短了水分在肠道内吸收的时间和面积,引起粪便变稀以及失去回盲瓣的"细菌栅栏"作用导致结肠内细菌迁入回肠并大量繁殖.结论利用回盲瓣的抗反流功能施行回结肠代食管术临床已获满意疗效,掌握回结肠肠段的血管配布特点和手术后对代谢的影响将有助于指导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对31例患者施行肠切除术,其末端回肠距回盲瓣均<10cm,故行一期回肠端端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7例;年龄6~68岁,平均27岁。肠切除原因:外伤性肠破裂8例,小肠扭转4例,肠套叠2例,粘连性肠梗阻12例,绞窄性腹股沟疝4例,回肠重复畸形1例;6例伴中毒性休克。在肠切除后,末端回肠距回盲瓣≤2cm4例,~8cm19例,~10cm8例,均行回肠一期端端吻合术。置腹腔引流15例,经阑尾根部插管肠造瘘4例。术后第2~3天肠功能恢复。并发肺炎2例,刀口感…  相似文献   

5.
胆肠吻合术中抗反流瓣抗反流作用的长期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全面而长期地评估胆肠吻合术中抗反流瓣的抗反流作用,并建立评判标准.方法15条杂种狗体内均完成3套抗反流瓣,每套瓣包括1套叠瓣、1矩形瓣和1内置瓣.按平行组设计分成3组,套叠瓣组、矩形瓣组和内置瓣组.分别于术后1 wk,1mo及1 a测定顺-逆流压,同时进行组织学分析.顺流压和胆总管内、逆流压和模拟肠梗阻时肠内压进行t检验.各瓣顺-逆流压和抗反流指数分别按瓣种和术后时间进行单因素F检验.结果套叠瓣和矩形瓣术后各时间顺流压高于胆总管内压(P<0.01),而内置瓣术后各时间均低于之(P<0.01);3瓣相比差异显著(P<0.05).3瓣术后各时间逆流压均高于模拟肠梗阻时肠内压(P<0.01),3瓣相比,套叠瓣最高,内置瓣次之,矩形瓣最低(P<0.01).抗反流指数3瓣相比,内置瓣最高,套叠瓣次之,矩形瓣最低(P<0.05).内置瓣抗反流指数大于参考值10,套叠瓣和矩形瓣则低于10(P<0.05).套叠瓣和矩形瓣抗反流指数随术后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内置瓣不下降(P>0.05).组织学分析显示,内置瓣可以长期保持瓣叶的柔顺性,而套叠瓣和矩形瓣的瓣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和僵硬.结论抗反流指数结合组织学分析能全面地评估各种抗反流瓣的抗反流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 1994年以来 ,我们收治成人肠套叠患者 2 8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16~ 79岁 ,平均 4 3岁。其中 2 4例经手术证实 ,4例由 X线钡灌肠确诊并复位。 2 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绞痛 ,其中恶心呕吐 2 1例、便血 12例、腹部扪及包块 17例、肠鸣音亢进 9例。最后停止肛门排气排便者 2 3例。经手术证实的 2 4例肠套叠患者 ,套叠为原发性 6例 ,回肠息肉 5例 ,回盲部肿瘤、蛔虫团块各 3例 ,回结肠多发性息肉、回肠脂肪瘤和美克尔氏憩室各 2例 ,阑尾癌 1例。套叠类型 :回盲肠型 11例 ,回结肠型 8例 ,小肠型7例 ,结肠型 …  相似文献   

7.
肺组织瓣内衬壳聚糖支架对食管部分缺损的修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组织瓣内衬壳聚糖管修补食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取50只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为2组, 实验组25只, 行自体肺组织瓣修补中段食管部分缺损(内衬壳聚糖管支架); 对照组25只, 无内衬支架, 术后第2、4、8周时, 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缺损修补处肺组织瓣愈合情况, 并于术后10wk对存活兔行钡餐透视观察食管通畅情况.随访观察剩余兔长期存活时间及死因.结果: 45只实验动物存活超过2 wk以上, 围手术期死亡5只, 死亡率10%, 肺组织瓣与食管缺损处牢固愈合, 肺组织瓣表面有鳞状上皮化生. 术后10 wk: 食管钡餐检查见实验组食管钡剂通过顺利, 无明显狭窄及反流, 蠕动尚可, 对照组轻度狭窄, 无明显梗阻及反流. 随访实验动物存活6-8 mo,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结论: 肺组织瓣修补食管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壳聚糖管可以作为内衬支架防止狭窄.  相似文献   

8.
肝切除治疗胆源性肝脓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1a来采取病肝切除治疗胆源性细菌性肝脓肿18例.其中结石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并发肝脓肿15例,胆总管癌致胆管梗阻并发肝脓肿1例;胆囊结石嵌顿伴积脓并发肝床多发性脓肿2例.行左半肝切除2例,肝左外叶切除13例,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部分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15例附加胆管探查、引流术;胆囊+肝床切除2例.结果全组18例全部治愈.除术后有"T”型管周围感染2例,左膈下感染1例,胆瘘1例外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随访13例,除因癌转移死亡1例外,其余12例均健在.结论由于切除了病灶,清除了感染源和结石形成的场所,消除了病因,防止了复发,疗效确切,是治疗胆源性肝脓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及胆囊切除(LC)治疗老年急性胆管炎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将近年收治的部分老年CBDS患者72例根据有无非重度急性胆管炎分为胆管炎组(37例)及非胆管炎组(35例),并比较两组特点。结合围术期综合治疗。四孔法完成经胆总管切开的LCBDE、T管引流及LC。结果两组胆总管直径、结石数目、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相当;无中转开腹、胆道损伤、手术死亡及伤口感染。术后胆管炎、胆漏组4例,非胆管炎组3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胆管炎组、胆道残余结石4例,非胆管炎组2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净结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炎组术后胆管炎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结论 LCBDE及T管引流术治疗非重度急性胆管炎安全、有效;把握好胆管炎LCBDE的指征、有效的围术期综合治疗、熟练的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有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健脾解毒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的预防作用及其调控miR-199a的表达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5)、模型组(n=40)及中药预防组(n=40).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在1-12wk用含DEN 80 mg/L的饮水[mg/(kg·d)]以诱癌,中药组同时给予含生药1.75 g/mL的健脾解毒方灌胃(10 mL/kg),正常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共12wk.于4、8、12、16 wk时相点,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取肝,20 wk将剩余大鼠全部处死取肝,观察肝脏外观,计算死亡率和腹水生成率,比较肝脾指数,肝组织进行HE染色,应用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miR-199a的表达.结果:在20 wk实验结束时,正常大鼠无死亡,而模型大鼠死亡率为42.5%(17/40),预防组死亡率为17.5%(7/40),16.20 wk时模型组腹水发生率为87.5%(7/8),预防组为44.4%(8/18),与模型组有差异性(P<0.05).正常组没有肿瘤形成,模型组和预防组在16 wk后成瘤率均为100%.16 wk模型组肝癌Ⅲ级发生率为100%(5/5),而预防组Ⅰ、Ⅱ、Ⅲ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40%(2/5)、40%(2/5)及20%(1/5),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预防组有显著降低肝脾指数的作用(均P<0.01).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组织miR-199a较正常组明显上调,中药预防组除16 wk外均有显著下调miR-199a表达的作用(均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有预防DEN诱导大鼠肝癌发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miR-199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我们1992-03/1995-05采用胃大部切除鲁空肠R0ux.Y吻合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21例,术后通过随访观察,发现该术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可以减少十二指肠残端假的发生;保证残胃在无张力下的吻合;避免碱性十二指肠液的反流,预防残胃癌的发生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疗效满意,报道如下:回对象和方法回.回对象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30岁~62岁,平均43岁,病程2a~20a,平均5.5a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鲁十二指肠复合溃疡3例,胃溃疡2例,胃癌5例回.Z方法术中根据需要,先做胃大部切除,胃癌则做根治性切除,闭合残胃小弯侧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及治疗。方法采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乳头旁憩室部位并胆胰疾病。全组行胆囊切除21例(24.4%),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20例(23.2%),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胃空肠吻合术(BillrothⅡ)15例(17.496),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14例(16.3%),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取石16例(18.6%)。全组病人术后匀加服胆胰和胃冲剂。结果全组86例,在随访的78例中临床治愈68例,占87.2%,明显好转10例,占12.8%。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密切,多见于老年人,依据病人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末后加服胆胰和胃冲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并行ERCP取石术患者1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18例曾行胃大部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设为胃大部切除组(n=18),其余为正常解剖结构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设为正常解剖组(n=165)。[结果]胃大部切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44.45%),其中急性胰腺炎4例(22.22%),急性胆管炎2例(11.11%),出血1例(5.56%),穿孔1例(5.56%);正常解剖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9.7%),其中急性胰腺炎8例(4.85%),急性胆管炎7例(4.24%),出血1例(0.61%),穿孔0例。[结论]ERCP是治疗胃大部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手段,但因其操作难度大,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4.
麦冬多糖MDG-1对糖尿病小鼠糖耐量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麦冬多糖(MDG-1)对自发性肥胖型二型糖尿病KKay小鼠糖耐量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为周龄9-10wkC57bl/6J小鼠10只,实验组为KKay糖尿病小鼠26只;小鼠9wk开始普通饲料喂养至12wk,随后高脂饲料喂养8wk.12wk时测定随机血糖>13.9mmol/L诊断为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MDG-175、300mg/kg及罗格列酮组.正常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蒸馏水(10mL/kg),罗格列酮组每天灌胃2mg/kg.连续治疗8wk后,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测定小鼠0、15、30、60、120min耐糖血糖值,并对各组小鼠肠道菌群进行培养,统计菌群数量.结果:不同剂量的麦冬多糖MDG-1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KKay小鼠的多饮、多食等症状,高剂量组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给药8wk后,MDG-1低、高剂量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P<0.05);各模型组的葡萄糖耐量均不同程度受损,MDG-1300mg/kg和阳性药罗格列酮组糖耐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糖尿病小鼠肠道内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数量显著升高,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普瑞博思、奥美拉唑等联合用药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对5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21岁~65岁;Ⅰ级14例,Ⅱ级32例,Ⅲ级10例,合并食管裂孔疝23例,Ⅱ,Ⅲ级均作病理检查除外恶性病变.给予口服普瑞博思、奥美拉唑、思密达4wk~8wk,阿莫西林、甲硝唑、庆大霉素1wk,内镜4wk复查一次.结果56例反流性食管炎经联合用药治疗后均痊愈.症状开始缓解时间3d~5d,治疗4wk~8wk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治疗4wk内镜复查痊愈34例,好转22例,治疗8wk内镜复查痊愈53例,3例溃疡未完全消失.12wk内镜复查全部愈合.有28例6mo~12mo内镜复查,3例复发,且均伴有重度食管裂孔疝,后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联合治疗症状缓解快、炎症消失快,溃疡愈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475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治疗475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284例、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JICD)6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前吻合术(端侧)75例、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术(端侧)55例、左肝外叶、左半肝切除术34例及肝实质表面切开取石术治疗24例.结果475例患者均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5例术后死亡.获得随访381例,随访率为82.82%,随访时间1a~14a,随访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症状者达23%,但55例采用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术者均未再出现症状.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病例的首次手术方式选择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结石残留、术后复发率的主要因素,解除胆管狭窄乃是手术的关键.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术应属首选.结石局限于左侧肝内胆管可作左肝外叶或左半肝切除,结石局限于肝脏表面则可行肝实质切开取石.  相似文献   

17.
人工乳头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改进后的人工乳头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对胆肠逆流、感染及胆石再生的情况.方法在动物实验成功后,选择胆系结石并发胆总管梗阻患者180例,观察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180例中136例得到回访,随诊率为70.5%.随诊时间最长12a,最短为2a.没有发现胆石再发病例,也没有发现胆肠逆流、感染病例.并有12例接受了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证实突入十二指肠内的人工乳头饱满生存情况良好.结论人工乳头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是预防胆肠术后,胆石再发、胆肠逆流、感染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外科治疗腹腔结核致肠穿孔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2008—2016年收治的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腔结核伴肠穿孔患者,所有患者经胸部X线摄影或CT扫描检查均为可疑肺结核。描述性总结分析其术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各项检查、术中探查及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及并发症、治疗结果、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存在腹腔结核,其中32例非急诊患者临床诊断明确者18例,11例急诊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术中探查均存在肠穿孔,其中术前考虑单纯肠梗阻3例、肠梗阻伴肠穿孔30例(8例急诊和22例非急诊患者术前经诊断性穿刺诊断肠穿孔)、单纯肠穿孔10例。40例(93.0%)因病变范围广泛、感染严重行Ⅰ期肠切除+造瘘术,其中12例切口感染患者经切口换药、引流后治愈;8例发生肠瘘患者除2例(保守治疗、二次手术各1例,年龄均>65岁)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余6例经治疗后预后良好;2例发生肠梗阻患者1例行二次手术、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余18例患者造瘘术后恢复良好。2例(回盲部肿物伴穿孔1例,腹腔感染较轻1例)行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术;1例因近回盲部出现回肠局部单一穿孔,且同时并发腹腔淋巴结结核、局部淋巴结节和穿孔部位回肠粘连,但腹腔感染较轻的患者行回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抗结核治疗12个月后均治愈停药。37例患者停药后随访18~24个月,4例患者失访,随访期内16例患者有间断轻微腹痛症状,其他患者一般情况均良好。结论 腹腔结核伴肠穿孔是严重的消化道结核并发症,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基础,而外科手术是有效治疗的首选方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SD大鼠构建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慢性末端回肠炎在临床上不少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 ,有认为本病可能是由于结肠 回肠反流 ,细菌异位移植 ,刺激肠道淋巴组织发生免疫反应继而引起慢性炎症[1 ,2 ] 。我们应用SD大鼠去除回盲瓣的作用 ,造成结肠 回肠反流 ,旨在探讨去回盲瓣后回肠末端黏膜的病理变化。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 :清洁级SD大鼠 60只 ,均为雄性 ,体重为2 50~ 30 0g,随机分为实验组 40只 ,对照组 2 0只 ,均由南华大学动物实验部提供。2 .实验方法 :术前禁食 1 2h ,术前用 3 %戊巴比妥钠 0 .3~ 0 .4ml腹腔麻醉。剖腹后寻找回盲部 ,采用回肠末端与盲肠…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大肠套叠不常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治易误诊。本文就我院自1969~1989年收治21例60岁以上老年大肠套叠患者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12例,女9例,年龄60~78岁。发病到住院时间短的10h,长的反复发作达5年之久,病程1年以上的5例均为良性肿瘤。二、肠套叠的原因恶性肿瘤12例,良性肿瘤8例,其它原因1例。回盲结型13例,结结型7例,全结肠套叠肛门脱出1例。结肠腺癌8例,结肠息肉5例,以病灶为套头型成套叠。三、临床表现 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10例发作性的腹部肿块,部分性肠梗阻12例,血便4例,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