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疏肝法在郁证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郁证病人常见。郁者 ,烦闷抑郁不畅之义 ,与情志密切相关。言其情志 ,宜和悦 ,宜舒畅。《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 ,多由此生。可见情志活动失其常度 ,则气机郁滞 ,日久不愈 ,故百病生焉。现以疏肝法从舒通肝经 ,疏散郁结治之 ,以恢复肝主疏泄的正常功能 ,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所引起的病证。汉代张仲景首创“四逆散” ,明代张景岳的“柴胡疏肝散” ,以及《和剂局方》的“逍遥散”在今日郁证中皆行之有效 ,今总结于下 ,以供参考。1 疏肝健脾多因脾虚气弱 ,运化失健 ,肝木乘虚 ,横…  相似文献   

2.
逍遥散治疗郁证临证举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 ,气机郁结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常表现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宁 ,胁肋胀痛 ,太息或心烦易怒善哭 ,失眠等。《丹溪心法·六郁》中云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 ,多生于郁。”临床中笔者常以逍遥散为基本方治之 ,效果满意。郁证与情志怫郁的关系极为密切 ,首先是气机失调 ,然后影响至血 ,气血失调与肝的疏达有着密切的关系。郁证的病理基础是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肝性喜条达 ,主疏泄。肝以愉悦舒畅为德 ,忧愁恼怒为病。七情的变化 ,首先肝失条达之性 ,疏泄失职 ,气机郁结不畅。所谓“当升不升…  相似文献   

3.
正古代没有抑郁证之名,但历代文献中可以见到与本病相似的描述,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众疾病与郁证相似,相关内容散见于郁症、百合病、脏燥、癫症等,当代医家大多将郁证等同于抑郁症,因而将抑郁症基本病机归结于肝气郁结,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脏。病理性质起初为属实,日久属虚,或虚实夹杂。郁证初期,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  相似文献   

4.
肝郁证治漫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郁证治漫谈黄亚博(《江苏中医》编辑部,南京210029)关键词肝气郁结六郁辨证论治中图号R256.4肝为刚脏,其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则功能障碍,诸症丛生。究其病因多为七情所扰,病归于肝。临床若辨证正确,施治恰当,疗效颇显,现谈点肤浅的...  相似文献   

5.
“木郁达之”是中医常用的治则之一,而在妇科临床上运用更为广泛,现将本人对此认识和体会赘述如下。 一、“木郁”与妇科疾病 “木郁”指肝气郁结,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认为风气通于肝,风气骤变,致肝受病。这是最早用木气生发的冲和条达失调来形容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而出现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致为病的叙述。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指出“木郁”即肝郁,肝木遏郁则肝气横逆,气机紊乱则诸血症可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中强调,凡“郁”症多在“悒郁动肝”、“气郁不舒、木不条达”为患,明确指出“郁”与“气”有关。由此可知,木郁、气郁、肝郁皆同出一辙。  相似文献   

6.
郁证多由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滞所诱发,然郁证的病机演变所涉及的脏腑众多,从五脏分别论治郁证的研究亦十分详尽。而"肝为五脏之贼",若肝为病极易累及其他四脏,亦可致郁,鲜有研究从此角度论述郁证。该文以肝主疏泄和藏血的生理功能以及"肝为五脏之贼"等相关的理论为基础,全面讨论"肝为五脏之贼"与郁证的关系,其中详细阐述了五脏受致病因素影响而致郁的机理以及肝病和肝病累及他脏相兼致郁的病机证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明代浙江医家张景岳对朱丹溪治郁证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法,以《朱丹溪医学全书》《景岳全书》为蓝本,构建“郁证方药数据库”,探究用药规律,并研读整理郁证相关内容,从理法方药各角度归纳比较二者临证经验。[结果] 二者均认同气血结聚、升降失职的病机理论,然丹溪以脾胃为要,景岳以气机为关键。在临床辨证中,丹溪以病理因素为依据,将郁证分为气血湿食痰热六者;景岳吸收“六郁”理论,将郁证分为五气之郁和情志之郁。在用药上,丹溪从脾、肝、肺经入手,祛邪为要,理气为主,并辅以甘缓养阴;景岳用药,温补为主,又采丹溪之则,尤重滋阴,并以祛邪,故其用药攻补兼施,补益为主。[结论] 朱丹溪与张景岳均认同致郁关键为气血怫郁。丹溪分郁证为六郁,以祛邪为要;景岳分郁证为五气之郁、情志之郁二类,攻补兼施,尤重滋阴。景岳在继承丹溪理论之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体系。二者的郁证诊疗经验,可为当今郁证治疗提供范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明代王阳明心学对张景岳治郁思想的影响。[方法] 借助辨章学术与考镜源流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张景岳基于阳明心学本体-体用-工夫修养的宏大视域,创立中医郁证治疗新理论的发展脉络,阐发张景岳治郁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结果] 人心与人情、心性与情志是阳明心学关注的核心议题,张景岳创立情志合称、情志致郁、因郁而病、从虚论郁、知行疗郁的郁证诊疗理论,体现了其医学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结论] 张景岳治郁思想继承与发挥了阳明心学的奥义,发展构建了极具创新意义的中医郁证诊疗理论,剖析其阳明心学思想进路下的治郁思想,有益于中医郁证的诊疗实践。  相似文献   

9.
郁证,是由于情志拂郁,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症.其主要的病机是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所谓“郁”者乃滞而不通之意.正如《丹溪心法·六郁》中所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寿世保元·郁证》中亦指出“夫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六郁之病见矣.”  相似文献   

10.
肝气郁结的证候特点与制方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司疏泄,调畅一身气机。肝气郁结则脏腑气血津液皆受其害。肝气郁结为病繁杂,变证多端,为百病之始,六郁之首。证候特点分为肝气郁结本证和肝气郁结标证两类,疏肝解郁为其治疗大法,疏肝药的选用当因肝郁所累脏腑与标证病位而异。  相似文献   

11.
赵建军教授临证谨守病机,深悟异病同治的中医辨证论治精髓,有是证,用是药,不受疾病的限制。抓住病因,结合症状,针对肝脾不和之证,从肝论治,虽为不同疾病,表现症状各异,但发病的病机相同,均为情志不畅所致肝气郁结,肝郁日久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调,日久引起五脏气血失调,肝气郁结,横逆乘土,日久化火,则出现肝脾失和之症。临证治以理气开郁、清肝泻火、怡情易性。并自拟抑郁方辨证论治,疏肝解郁不离其宗,异病同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新安医家对郁证治疗的论述较多,认为郁证的病因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体质素虚、久病致郁。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气机紊乱、阴阳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等;分别采取精神调摄、清肝泻火、化痰散结、理气通郁、健脾养心、补虚安神、调气畅郁等方法进行治疗。新安医家治疗郁证的经验对现代郁证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多种花类中药材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所致的胁肋胀痛、脘闷嗳气、胸闷不舒等证。肝气郁结是一组症侯群,多与外界精神刺激有关,且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肝主疏泄,调节周身气机,如肝气郁结,则情志抑郁不畅,肝失疏泄,不能畅达气机,导致气机郁滞。临床可有两胁胀满、胁痛、脘闷嗳气、纳食不香等证。症状众多,均源于肝气郁结,治疗应以疏肝解郁为主攻目标。疏则气调,肝木条达,肝经畅通,则诸症皆可望消除。有多种花药的疏肝理气、解郁作用极佳。  相似文献   

14.
中医治疗抑郁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庆 《医学综述》2003,9(5):316-317
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 ,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的疾病。武成等[1] 认为该病是心理疾病 ,属情志医学的范畴。中医郁证包括西医的神经官能症、躁狂忧郁症、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该病是当今精神疾病中一种发病十分广泛的疾病 ,其治疗各具特色 ,且有一定的疗效 ,现综述如下。1 发病机制1 .1 肝气郁结是导致抑郁症最根本的原因 肝气郁结化火 :张伯臾[2 ] 认为 ,此证多因情志不调 ,肝气郁结化火伤阴而致脏躁症。韩毳等[3] 认为 ,人的肝脏犹如春升之气 ,具有条顺、畅达、疏通的特性。所以《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 ,皆从肝出”。“木性…  相似文献   

15.
中医郁证学说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郁证学说发展经历了理论源起、辨治雏形、认识深入、学说形成、体系完善5个不同阶段.《黄帝内经》的五郁论和情志致郁论述,张仲景的郁证辨证论治体系开创了郁证学说研究的先河.陈无铎等郁证七情病因理论,使郁证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金元时期,刘完素怫热郁结论、张子和肝脾郁结论、李东垣气虚致郁论、丹溪学派六郁论、王履五郁治法...  相似文献   

16.
庞国明教授认为消渴病和郁证在病机上联系密切,认为两者的关系符合张景岳提出的"因病致郁""因郁致病"。消渴合并郁证病位不离乎肝,又不止于肝,心、肺、脾、肾均可涉及,且日久则常兼化火、瘀阻、痰凝,变证多端,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其主要病机为气机郁滞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滞。辨证多分为以下六种证型:肝郁血虚型、瘀血阻络型、痰热瘀结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气虚型;临证多采用疏肝健脾、清热豁痰化瘀、健脾养心、滋肾养阴、健脾益肾佐以安神。文章从消渴合并郁证的病因病机、辨治经验入手,结合验案浅谈庞国明教授辨治消渴合并郁证的临床经验,具有善辨病性、抓主证、立主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郁证乃气机郁滞为病,致气血运行不畅,倘治疗不及时、不得法极易导致脏腑气机逆乱变生他病.三年来,笔者对郁证的主要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探求郁证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诊疗规律. 方法 选郁证患者100例,依据祖国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的法则,运用中草药治疗,配合心理治疗与调护. 结果 本病的发生与病人的精神因素,情志刺激有着必然联系,多因情志致病导致气机郁滞为病;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的治则疗效显著;心理治疗与调护对患者治疗同等重要,具有提高疗效、防止复发、防衍生他病的良好作用. 结论 本病病因是情志失调和体质因素,病机是肝气郁结,病位在肝,可涉及心、脾、肾,气机郁滞为病;治疗原则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心理治疗与调护是治疗与预防郁证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而治法是辨证施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法随证设,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疏肝”法是随肝之病理而设。“疏”:《说文解字》:“疏,疏通也。”所谓“疏肝”,即疏散肝气郁结的方法。肝疏泄失调当含两方面含义:一是疏泄太过,作用太强,其性横逆;二为疏泄不及,作用太弱,其性消沉。肝疏泄太过表现于精神情志方面为亢奋,临床表现多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目眩头晕,耳鸣耳聋等。影响中焦,即“木乘土”,但临床表现的侧重面有所不同,“木乘土”又分为肝旺脾弱、肝气犯胃两种证型,此两种证型除出现急躁易  相似文献   

19.
《内经》“木郁达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郁达之”为《内经》“五郁”治法之一,《内经》“五郁”之疾,缘于运气的太过和不及的变化而发生,属于外感范畴,后世进一步推演,认为内伤也可致郁。“五郁”之中以“木郁”为先,“木郁”即肝郁,肝郁之因虽有内、外两端,但以情志失调所致肝气郁结者居多。所谓“达之”即畅达之意,疏利肝胆、理气解郁是“木郁达之”的主要含义,也是临床常用之法。属于肝气郁结者,主以疏肝理气;肝郁化火,治以清肝泻火;肝木乘土,治以抑  相似文献   

20.
"梅核气"一名始见于《古今医鉴》,而《金匮要略》只载其证治而无此名.临床上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属中医内科"郁证"范畴.多因郁怒伤肝,情志不遂以致肝的条达疏泄功能失常,日久而成此证.症状以咽喉部似有异物梗阻,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临床多见,治疗较为棘手.笔者在辨证的基础上,采用《金匮要略》方治疗此病,屡获良效.现将临床治验43例中的病例介绍两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