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8月为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经胆道镜置入取石网篮取石,术毕一期缝合胆总管。结果:本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率98.1%(52/53),1例中转开腹留置T管。手术时间平均(89.1±46.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24.9)ml,术后平均住院(6.7±3.1)d,3例发生胆漏,1例再次手术。术后随访4个月~2年,发生残余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认真术前影像学评价、术中熟练胆道镜操作、精准缝合的前提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应用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61例的临床经验,胆总管直径≥8mm,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用纤维胆道镜联合胆道直镜行胆总管取石,先用纤维胆道镜探查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吸引器接输血器管反复冲洗胆总管,大部分结石可以被冲出,再用胆道镜检查,用取石网篮取出残余结石,若遇结石嵌顿或大的结石难以用纤胆镜取出时改用胆道直镜碎石、取石。结果61例患者成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用胆道直镜碎石取石29例,占47.5%;其中17例结石在胆总管下端嵌顿,12例因结石大难以取出。少量胆漏5例,引流量每天10~50m1,术后3~12d拔除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90~180(134±22)min。术后住院7~14(8.4±1.5)d,所有患者均治愈。61例中有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4~52个月,无残余结石。结论胆道直镜可以弥补纤维胆道镜的不足,胆道镜的联合应用可以尽可能取净结石,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101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后,保留胆囊管1.0~1.5cm,沿胆囊管纵轴剪开前壁至胆总管,再沿胆总管纵轴向下切开胆总管0.3~1.1cm,经此切口内镜取净胆道结石并判断Oddi括约肌功能是否正常。从胆总管切开处的下方开始,向胆囊管切开处的盲端方向先行黏膜层缝合,后行肌层缝合,距胆总管0.2cm处结扎胆囊管。腹腔放置引流管。结果 101例手术均获成功,胆囊管直径0.3~0.6cm,平均0.45cm;胆囊管切开长度1.0~1.5cm,平均1.3cm;胆总管切开长度0.3~1.1cm,平均0.5cm。腹腔引流管留置3~5d。术前术后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比,胆总管直径无异常改变。2例术后出现胆漏,对症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5d出现间歇性腹痛,7d出现黄疸,9d后腹痛缓解,黄疸消退。术后住院时间3~14d,平均住院时间8d。术后随访1~11个月(平均8.5个月),无残余结石及结石复发。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对22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沿胆囊管切口纵行切开胆总管侧壁3mm,完成胆道探查.结果 22例均完成腹腔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保胆取石并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并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手术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我院20例中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经验,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0例,于胆囊切开取石后缝合胆囊;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取净结石后用4-0可吸收线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2例因结石较大且嵌顿于胆总管下端,难以取出,中转开腹。18例手术获成功,均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漏2例,引流10~60ml/d,持续1~4d,术后3~7d拔除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80±31)min。术后住院7~10d,平均(7.0±1.3)d。患者均治愈。随访1~32个月,无结石复发,胆囊收缩功能检测为20%~30%。结论: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的临床经验。方法 :应用腹腔镜及纤维胆道镜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 ,行胆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结果 :78例胆总管结石 ,77例手术成功 ,1例中转开腹。 16例行胆道一期缝合 ,6 2例置T管胆道引流。全组胆漏 3例 ,无其它并发症 ,患者均获痊愈。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5月对5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施行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后,保留胆囊管长1.0~1.5 cm,沿胆囊管纵轴剪开胆囊管前壁至胆总管,再沿胆总管纵轴向下切开胆总管0.3~1.1 cm,经此切口内镜取净胆道结石并判断Oddi括约肌功能是否正常。从胆总管切开处的下方开始,向胆囊管切开处的盲端方向先行黏膜层缝合,然后肌层缝合,距胆总管0.2 cm结扎胆囊管。腹腔放置引流管。结果 55例手术均获成功,胆囊管直径0.3~0.6cm,平均0.45 cm;胆囊管切开长度1.0~1.5 cm,平均1.3 cm;胆总管切开长度0.3~1.1 cm,平均0.5 cm。腹腔引流管留置3~5 d。术前术后MRCP对比胆总管直径无异常改变。1例术后出现胆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腹痛、腹胀2例,48 h后缓解。1例术后5 d出现间歇性腹痛,7 d出现黄疸,9 d后腹痛缓解,黄疸消退。术后住院时间7~13 d,平均8 d。55例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4.5月,无残余结石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行。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2011年6月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一期缝合36例。采用四孔法,气腹压力12 mm Hg。解剖出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锐性切开,长0.8~1.5 cm,上下两端各用4-0薇乔线缝合1针牵引。从剑突下trocar置入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4-0薇乔线间断缝合胆总管前壁。36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3~96 min,(63±22)min。术中出血20~35 ml,(23±6)ml。术后胆漏2例,经腹腔引流8 d后自愈。术后7~10 d(平均7.7 d)出院。32例随访3~26个月,平均16.2月,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我们认为腹腔镜胆道一期缝合胆管安全可行,能避免置T管带来的弊端,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术中取净结石及胆总管通畅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其微创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完成手术44例,其中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24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20例;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例。结果手术中无副损伤。手术后无胆漏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是治愈出院。32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未发现残余结石及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可行的,而且具有极大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层缝合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3年3月21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按胆总管缝合方法分为2组:单层缝合组127例和分层缝合组89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t=-0.931,P=0.353),分层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5.9±1.7) d,明显短于单层缝合组(7.7±1.8) d(t=7.400,P=0.000)。分层缝合组术后胆漏发生率3.4%(3/89),显著低于单层缝合组20.5%(26/127)(χ2=13.167,P=0.000)。单层缝合组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急性胆管炎患者[45.4%(10/22) vs.15.2%(16/105),χ2=8.429,P=0.004];分层缝合组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与非急性胆管炎患者无显著差异[7.1%(1/14) vs.2.7%(2/75),χ2=0.002,P=0.964]。结论分层缝合可明显减少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避免术后胆漏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扩大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2年为14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行一期缝合(缝合组),91例放置T管引流(引流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胆漏、残余结石、术后胰腺炎、腹膜炎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胆漏、术后腹腔感染、残余结石、术后胰腺炎、腹膜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平均(58.6±20.5)min,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3.2±2.4)h,术后疼痛药物使用率、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费用、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明显优于T管引流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较T管引流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但一期缝合的技术要求更高,胆道镜取石技术、缝合技术是关键。术者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是较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更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在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5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2010年1~12月24例采用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2011年1~6月31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对照组24例中成功20例,行ERCP插管失败3例,EST取石失败1例,总体成功率83.3%(20/24);观察组2例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3.5%(29/31)。2组总体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胰腺炎和淀粉酶升高、术后肝功能异常和一过性胆漏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128.6±18.9)rainvs.(170.8±25.2)min,t=-6.824,P=0.000],总住院时间短[(8.7±2.4)dVS.(15.6±4.9)d,t=-6.715,P=0.000],住院费低[(8723.6±1352.2)元vs.(14563.4±4285.9)元,t=-7.092,P=0.000]。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失访1例。观察组术后胆道感染[3.3%(1/30)]、肝功能异常[6.7%(2/3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5/20),35.o%(7/20)](χ^2=5.335、6.527,P=0.021、0.011);2组术后结石残余、上腹不适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短期随访均无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可一期完成手术,扩大一期缝合胆总管的适应证,安全,经济,技术设备要求低,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Quill免打结缝合线在腹腔镜下胆总管连续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6月7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Quill免打结缝合线连续缝合胆总管作为Quill线组,同期72例薇乔线连续缝合胆总管作为薇乔线组,比较2组胆漏发生率、胆总管缝合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Quill线组缝合时间(6.1±1.6)min,显著短于薇乔线组(14.2±2.5)min(t=23.923,P=0.000);Quill线组住院时间(8.4±1.2)d,显著短于薇乔线组(11.5±3.2)d(t=8.016,P=0.000);Quill线组术后胆漏发生率0,显著低于薇乔线组6.9%(5/72)(Fisher’s检验,P=0.023)。2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Quill线连续缝合可预防胆漏的发生,比薇乔线缝合更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上腹切口和正中切口应用OrVil吻合器行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中的差异.方法 2010年10月~ 2013年3月,对36例应用OrVil吻合器进行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患者,分别采用左上腹切口(n=23)或正中切口(n=13),对抵钉座放置时间、腔镜下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腹腔感染率、切口感染率、吻合口漏或狭窄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中切口组相比,左上腹切口组腔镜下吻合时间短[(7.4±2.2) min vs.(16.0 ±4.4)min,t=-7.965,P=0.000],切口短[(6.3±1.5)cm vs.(8.2±2.4)cm,t=-2.625,P=0.018],抵钉座放置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感染率、切口感染率、吻合口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左上腹切口应用OrVil吻合器行腹腔镜食管空肠吻合术更为简便快捷、安全,但应注意保护切口及注意吻合时的对线、对位等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为137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67例(一期组),留置T管引流70例(T管组),对比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一期组与T管组手术时间[(79±10)min vs.(92±12)min]、术后住院时间[(4.9±1.0)d vs.(7.1±1.4)d]、胆漏发生率(7 v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B超、CT检查均未发现胆漏、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选择性行胆总管一期缝合,避免了T管留置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其主要风险为胆漏,但胆漏多为短期漏,通过引流可自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胆管代替T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将58例未并发急性胆管炎的胆总管结石,排除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后按住院号的尾数分组:奇数为对照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偶数为研究组,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 , ENBD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一期缝合,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58例均成功实施手术。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7.5±2.1)d vs.(10.3±3.2)d,t=-3.965,P=0.000],2组胆漏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疼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一例因本次胆道手术发生远期并发症而再次入院,术后6个月复查MRCP再次证实无胆道狭窄、残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鼻胆管在胆总管探查术中可代替T管引流,能保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吻合的安全性,减少T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primary suture,PS)组21例和T管引流(t-tube drainage,TD)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5.5±15.7)min和(53.1±21.4)ml,术后无胆漏或胆管残余结石发生;而T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2.4±18.4)min和(63.5±22.0)ml,术后发生胆漏2例,胆管残石3例,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上PS组为(26.3±6.1)h、(24.6±2.6)h、(5.7±1.0)d,明显短于TD组的(38.7±10.0)h、(33.1±8.8)h、(9.0±1.8)d,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一期缝合术较T管引流术更能体现腹腔镜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1aparoscopic 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LS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07年9月78例LSH与59例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abdominal supracervical hysterectomy,ASH)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LSH组术中出血量(65.1±25.5)ml与ASH组(72.9±23.6)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830,P=0.069);LSH组手术时间(80,3±29.6)min明显长于ASH组(62.4±13.1)min(t=4.332,P=0.000);LS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5±8.5)h明显早于ASH组(30.9±6.7)h(t=-3.232,P:0.001);LSH组术后下床时间(32.8±6.7)h明显早于ASH组(40.4±9.7)h(t=-5.421,P=0.000);LSH组术后住院时间(7.1±0.6)d短于ASH组(7.9±0.5)d(t=-8.291,P=0.000)。2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LSH较ASH的优势明显,如果腹腔镜下操作技巧熟练,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关腹方式与传统关腹方式的切口愈合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收治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99例,采用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缝合方式;对照组201例,采用传统的分层缝合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脂肪液化1例(0.5%)、切口红肿3例(1.5%)、切口硬结1例(0.5%)、切口裂开0例及皮下血肿2例(1.0%),对照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分别为18例(9.0%)、16例(8.0%)、15例(7.5%)、9例(4.5%)及0例,除皮下血肿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其余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切口全部一期愈合(100%),对照组愈合186例(92.5%),观察组的-期愈合率较高泸〈0.01)。观察组的关腹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0±1.6)min和(7.7±1.3)d,均短于对照组[(18.0±2.2)min,(9.6±1.9)d,P〈0.01]。结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切口缝合方式的切口愈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分层缝合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