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后宫腔镜检查9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助孕治疗失败后要求再次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失败后要求再次行IVF-ET患者91例,根据第二次IVF-ET前接受宫腔镜检查情况分为宫腔形态正常组(A组)与宫腔形态异常组(B组),分析宫腔镜检查情况,并比较两组在重复IVF-ET周期中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结果91例中宫腔镜检查宫腔形态正常49例(54%),发现宫腔内微小病变42例(46%),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宫腔轻度粘连、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殖和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宫腔形态异常组经宫腔镜矫治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明显提高。结论 宫腔镜可以发现存在于宫腔内的微小病变;IVF-ET失败患者应放宽宫腔镜检查指征,以提高重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IVF-ET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1999年1月~2006年1月58例IVF-ET失败后行宫腔镜检查(研究组)与51例IVF-ET术前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对照组)的结果。结果:IVF-ET失败后宫腔镜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检出率82.8%(48/58);51例IVF-ET术前常规宫腔镜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检出率56.9%(29/51),2组宫腔镜检查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8.775,P=0.003)。2组术前HSG、B超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术中发现异常以宫腔粘连为主,2组宫腔异常中宫腔粘连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29/48vs12/29,x^2=2.632,P=0.105)。经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对照组妊娠率58.3%(7/12),研究组妊娠率48.3%(14/29)。结论:IVF-ET术前、多次IVF-ET失败患者均应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粘连异常最常见,IVF-ET失败患者轻、中度的宫腔粘连是HSG、B超无法发现的,进行宫腔镜下治疗,可提高IVF-ET受孕率。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1月行官腔镜诊治的107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68例,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无阴道出血39例。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6例顺利完成宫腔镜下检查及治疗,1例子宫穿孔,保守治愈。手术时间15~60min,(26.8±9.5)min,出血量10~60ml,(30.2±18.3)ml。术后病理结果:子宫内膜息肉69例(64.5%),黏膜下子宫肌瘤18例(16.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11.2%),子宫内膜癌2例(1.9%),正常子宫内膜6例(5.6%)。90例(84.1%)术后随访3~12个月,(6.0±3.8)月,其中8例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再次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官腔镜检查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并取活检送病理;官腔镜治疗可以完整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宫腔镜在宫腔病变所致复发性流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201例复发性流产宫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宫腔镜检查宫腔正常95例(47.3%);宫腔异常106例(52.7%):宫腔粘连55例,子宫畸形22例(其中子宫中隔16例),子宫内膜息肉17例,黏膜下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炎各4例,其它4例。宫腔粘连55例中,15例复发性流产2次(其中轻度12例,中度3例),40例复发性流产≥3次(其中轻度19例,中度15例,重度6例),复发性流产≥3次的患者官腔粘连程度重于复发性流产≥2次的患者(Z=-2.272,P=0.023)。结论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复发性流产者的宫腔病变,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冻融胚胎移植(FET)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5例既往2次或以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FET失败的患者行官腔镜检查(A组)分为宫腔正常组(A1组)与宫腔异常组(A2组),和同期50例未行宫腔镜检查患者(B组),比较三组的再次FET临床妊娠率。结果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镜异常率68.9%,其中子宫内膜息肉58.1%,子宫内膜炎19.4%,轻度官腔粘连12.9%,子宫黏膜下肌瘤6.5%,子宫内膜结核3.2%。宫腔正常组(A1)、异常组(A2)临床妊娠率(42.9%、64.5%),高于对照组(B)(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而A1、A2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宫腔镜可以发现存在于官腔内的微小病变,IVF-ET/FET失败者应放宽官腔镜检查指征,可提高FET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诊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官腔镜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内膜〉5mm)的诊疗意义。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389例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超声发现内膜增厚〉5mm),先行诊断性刮宫,然后行宫腔镜内膜切除术,比较2种方法诊断结果及对子宫内膜癌的阳性预测值。结果29例诊刮时无组织刮出或仅有极少量组织刮出难以送病检,无法明确病因,行TCRE病理诊断证实子宫黏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息肉14例,增生期子宫内膜9例,子宫内膜癌1例。10例因官腔镜扩张宫口未达10mm,或子宫穿孔未继续行官腔镜检,TCRE取材失败,仅行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内膜炎6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TCRE和分段诊刮对于子宫内膜癌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102/102)和50.0%(51/102),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良性病变能同时获得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特点。方法1999年1月-2008年12月,179例60-89岁的老年妇女因绝经后子宫出血或B超提示宫腔异常人院子宫内膜病变的特点,根据子宫内膜病变性质分为良性组108例、恶性组34例,并对两组间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经官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142例患有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37例子宫内膜正常。本文回顾性分析142例、孕产次、子宫大小与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良性病变108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59例(41.5%)、萎缩性子宫内膜炎29例(20.4%)、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7.0%)、子宫内膜增殖症6例(4.2%)、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4例(2.8%);子宫内膜恶性病变34例,包括子宫内膜癌32例(22.5%)、子宫肉瘤1例(0.7%)、子宫内膜间质肿瘤1例(0.7%)。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的比较:2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和孕产次无统计学差异;恶性组子宫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良性组[(74.0±6.2)Cm^3 Vs.(44.2±6.8)em’,t=22.742,P=0.000;(15.2±7.3)mmVS.(11.3±5.7)mm,t=3.228,P=0.001]。结论绝经后老年妇女的子宫内膜病变主要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子宫内膜炎。恶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良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是诊断老年妇女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空腔镜对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空腔镜检查(Hysteroscopy HS)对妇女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Perimenopausal uterine bleeding PMUB)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58例PMBU进行病因诊断,在术中同时定位取活检及诊断性刮官做病理检查。结果:HS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87.8%(79/90),对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为96.2%(25/26),子宫粘膜下肌瘤病为(3/4),子宫内膜增殖症为62.5%(20/32),子宫内膜癌为(3/5)。结论:HS是PMUB患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与诊断性刮宫,取活检行病理检查联合应用是早期诊断宫腔病变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方法2008年1~5月,对193例在我院门诊需要进行子宫内膜检查的患者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进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并与诊断性刮宫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93例中,内膜采集器标本合格率93.8%(181/193),诊刮标本合格率为99.0%(191/193)(χ^2=7.412,P=0.006)。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13例,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9/13)及100.0%(166/166),准确率为97.8%(175/179);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18例,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27.8%(5/18)及98.8%(159/161),准确率为91.6%(164/179);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良性非增生性病变共10例,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0.0%(6/10)及98.8%(167/169),准确率为96.6%(173/179);80例取材满意.的不孕症患者宫腔细胞学检查判断有无腺体分泌的准确率为100%。结论子宫内膜采集器宫腔细胞学检查对于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及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检查有一定意义,但对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良性非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官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s,TCRP)后口服安宫黄体酮及官腔放置曼月乐预防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复发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92例TCRP术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30例,安宫黄体酮组32例,曼月乐组30例,比较3组EP复发及子宫异常出血的改善情况。结果曼月乐组术后EP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16.7%(5/30)和安宫黄体酮组12.5%(4/32)(Z=-2.316,P=0.021;Z=-1.986,P=0.047),安宫黄体酮组与对照组EP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Z=-0.462,P=0.644)。3组子宫异常出血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X^2=0.362,P=0.834)。结论TCRP术后宫腔放置曼月乐可有效预防EP复发,口服安宫黄体酮不能降低EP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后妊娠结局的改善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ProQuest Medical Library、Medline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读秀学术搜索引擎等。收集2000年至2014年3月发表的论文,比较宫腔镜检查用于IVF-ET患者治疗的临床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合计2 078例患者,其中宫腔镜干预组1 304例,未行宫腔镜检查组7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VF-ET失败患者中宫腔镜干预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未检查组(RR=1.56,95%CI(1.35,1.81),P0.00001)。宫腔镜干预组内,宫腔异常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宫腔正常组(RR=0.81,95%CI(0.70,0.94),P0.01)。结论对于IVF-ET失败患者,宫腔镜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IVF-ET失败患者再次行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前可考虑行宫腔镜探查,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晚期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1月~2014年6月13例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9年)出现晚期并发症,再次宫腔镜探查并处理。结果13例宫腔镜二次探查结果:6例宫腔积血,其中4例位于宫角,2例位于宫腔;7例局灶或四壁内膜增生,其中1例出现子宫内膜去除-输卵管绝育术后综合征,1例子宫内膜病理为非典型增生Ⅰ级。7例术后症状好转(53.8%);3例合并子宫腺肌病继发进行性痛经(23.1%),2例子宫内膜增殖有乳腺癌手术史(15.4%),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Ⅰ级(7.7%)均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后残存有功能的子宫内膜或日后再生的内膜可引起晚期并发症,需要临床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盆腔结核的临床诊治及生育建议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2003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并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确诊的69例女性盆腔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并随访生育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位年龄30岁(范围14~67岁)。临床表现多样,但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见的有不育(81.2%)、月经异常(36.2%)、痛经(31.9%)和盆腔包块(23.2%)。传统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为诊断提供依据。官腔镜和腹腔镜加活检是诊断盆腔结核的有效方法,病理检查阳性率约76%,但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阳性率很低。31例有生育要求者至今仅妊娠10例,且均为体外授精一胚胎移植(IVF-ET)受孕,妊娠率32.3%。结论盆腔结核多见于育龄女性,缺乏典型临床症状,易误诊。宫、腹腔镜检查和病理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率。生育机会低,相对而言IVF-ET是该类患者获得妊娠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操作是否对育龄女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生殖中心就诊并进行宫腔镜检查的不孕症患者,经入选和排除标准后,最终有370例纳入数据分析;按照宫腔操作史种类分为无任何宫腔操作史者(A组)、有过除人工流产(人流)外的其他宫腔操作史者(B组)、两者均有者(C组)及只有过人流者(D组),比较这四组不孕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及月经变化情况;按照月经量变化情况分为月经量未变化组和月经量改变组,并比较这两组宫腔镜下宫腔异常的发生率。从370名入选者中按照宫腔操作次数分别抽取60例无任何宫腔操作史者(a组)、60例有宫腔操作史但总的宫腔操作次数≤3者(b组)和60例总的宫腔操作次数≥4者(c组),比较a、b、c三组患者宫腔镜下宫腔异常的发生率。结果人流组(D组)宫腔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宫腔操作史组(A组)和无人流的宫腔操作组(B组)(P0.05);有人流史组(C、D组)宫腔镜下输卵管开口均可见的比例明显低于无宫腔操作史组(A组)和无人流的宫腔操作组(B组)(P0.05),而C、D两组宫腔镜下输卵管开口均未见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宫腔操作史组(A组)(P0.05);人流组(D组)月经量变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宫腔操作组(B、C、D组)月经量减少的比例高于无宫腔操作组(A组)(P0.05),D组也高于B组(P0.05);月经有变化组的宫腔内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经量未变化组(P0.05),经量减少组亦高于经量未变化组(P0.05);无宫腔操作史者(a组)宫腔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宫腔操作次数≥4者(c组)(P0.05)。结论宫腔操作尤其是人工流产术会对女性的子宫内膜造成严重的损伤并影响到输卵管开口。育龄女性应尽量避免宫腔手术尤其是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异常子宫出血65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射频组(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子宫内膜去除系统,n=33)和电凝组(滚球或滚筒电极电凝子宫内膜去除术,采用德国诺道夫公司子宫内膜去除系统,n=32),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射频组术后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电凝组[(2.1±0.7)分vs.(3.8±1.2)分,t=-7.003,P=0.000].术后6个月射频组月经情况:闭经17例,点滴量月经8例,少量月经6例,正常经量2例,治疗有效率100%;电凝组:闭经16例,点滴量月经8例,少量月经7例,正常经量1例,治疗有效率100%,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057,P=0.955).术后12个月射频组月经情况:闭经15例,点滴量月经7例,少量月经7例,正常经量4例,治疗有效率100%;电凝组:闭经15例,点滴量月经6例,少量月经8例,正常经量3例,治疗有效率100%,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105,P=0.916).结论 射频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无生育要求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宫颈细胞学随访宫颈电凝物理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级12个月的结果。方法2008年6月-2010年12月,对首次诊断为CIN2者行电凝物理治疗,术后6、12个月复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报告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ASC-US)及以上者行阴道镜指导下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结果103例完成随访。术后6个月宫颈脱落细胞学正常72.8%(75/103)。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检出CIN2共3例(2.9%)。术后12个月复查,细胞学异常14例,经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检,没有CIN2及以上病变检出。结论宫颈电凝物理治疗CIN2,病变持续率2.9%(3/103)。随访12个月,所有病变在首次检查中发现,故应该重视首次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