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诊断间质性肺疾病时须经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常规的检查做出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第二,通过对肺组织的活检做出病理诊断,即确定属于哪一种间质性肺疾病.第三,要与具有类似间质性肺疾病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支气管疾病包括先天异常、肿瘤、支气管扩张、气道异物、小气道疾病和外伤等。X线胸片可以显示大气道狭窄引起的肺通气异常和继发改变,如肺不张和肺炎,也可显示小气道疾病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病变。CT能够清楚显示气道管腔内外的异常改变,准确显示肺内病变的形态和分布。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和仿真支气管内窥镜常应用于气管和主支气管疾病[1-2]。CT是气管、支气管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清锋 《吉林医学》2011,(18):3768-3768
目的:通过随访病理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初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64层螺旋CT与随访病理结果对比。结果:在CT诊断中,32例患者阳性28例,阴性4例,阳性率为87.5%。随访病理结果为阳性31例,阴性1例。CT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0.3%和100%,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作一定程度的肺功能评估,并且检查方便,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能耐受肺功能检查者了解肺功能情况的一种途径,具有较广阔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发病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50例ILD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50例中发病因素与职业环境有关者43例;病种分布中,以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主(18例);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48例早期活动后有呼吸困难,18例杵状指(趾),15例肺部有爆裂音及湿罗音;;影像学检查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29例患者CT检查在双肺下叶周边部和胸膜下显示有网格状改变、15例表现为以毛玻璃样改变为主,肺功能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通气过度。32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口服富露施,6例患者应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结果症状明显好转32例,无好转8例,死亡10例。结论:ILD既可以是原发于肺脏的疾病,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在肺脏的表现,病种多样,可根据胸部HRCT的特异性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出诊断,进行病因和综合治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35例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分析所有的高分辨率CT、普通CT以及胸部X线片的检查结果,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阳性率。结果 HRCT检查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早期影像表现网状阴影、小结节阴影、胸膜下磨玻璃影、网状结节影以及晚期表现蜂窝肺改变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66.67%、38.52%、41.48%和47.41%,高于CT检查所发现各影像学表现阳性率(44.44%、37.78%、17.78%、19.26%和2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也明显高于X线检查所发现各影像学表现阳性率(37.78%、22.22%、8.89%、10.37%和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CT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影像学表现的优势明显优于常规CT和X线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6.
袁铭  张肖  杨守红  周丹丹 《大家健康》2016,(10):288-289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排螺旋胸部CT骨算法重建,MIP后处理软件灵活应用对提高职业性尘肺病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职业病体检中心职业性尘肺病健康监护胸部CT影像结论为双肺小结节影的影像资料46例,分别用标准算法重建肺窗、和骨算法重建MIP后处理软件处理图像后阅片分析。结论:胸部CT标准算法在发现职业性煤工尘肺病影像可能存在盲区,利用多排螺旋CT骨算法MIP后处理软件处理图像有利于职业性煤工尘肺病相关阳性征象的发现,利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间质性肺疾病解放军第202医院呼吸内科(110003)全宝文在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肺疾病中,有一组疾病统称为间质性肺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肺泡炎"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病种的间质性肺疾病都从肺泡炎开始,在炎症修复过程中则发生广泛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病人的CT改变。方法:对诊断明确的间质性肺疾病病人行普通CT和高分辨CT检查。结果: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是结节病较具特征性的肺内改变;呈周边分布的网织影则常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过敏性肺泡炎既可见空气-间腔影,也可为结节影或网织影。结论:CT对间质性肺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尽管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病理改变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除小部分为原因已明者外,大部分为原因未明者,原因已明者虽然只占全部病例的三分之一,但其原发病疾病已近二百种.因此,就间质性肺疾病而言,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治疗方案,目前还较困难.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应根据病因、病期、病理改  相似文献   

10.
周围型小肺癌CT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华 《广西医学》2007,29(10):1591-1592
随着CT在肺部疾病的广泛应用,周围型小肺癌良恶性CT鉴别诊断越趋重要.由于肺内小结节直径小、形态特点不典型、其良恶性的影像鉴别诊断比大肿块困难,本文通过CT-病理对照的方法,来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特点,以便提高与肺内小结节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李芬宇 《新疆医学》2006,36(2):F0003-F0004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指肺间质损伤而产生的一类疾病,它涉及200多种疾病,发病率日见增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引起了医学界广泛关注。十多年来,对一些肺问质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CT特别是螺旋CT已成为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作者对本院2003~2006年经手术和/或细胞学证实为支气管肺癌的33例患者螺旋CT影像资料予以回顾性总结,并进行分析讨论,旨在加深对肺癌螺旋CT影像表现的认识,把螺旋CT这一正常有效的诊断手段放在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螺旋CT改良式双期扫描技术对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双螺旋CT对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38例病人进行改良式双期强化扫描,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扫描获得的轴位图像和其中18例病人利用工作站重建的MPR,重建图像对所有病人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30例行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由放射科医生与手术医生和病理科医生对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8例中膀胱癌16例,膀胱炎3例,肾癌13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输尿管肿瘤2例,输尿管炎症2例,本组病人的诊断正确率为96.67%,结论:螺旋CT改良式双期扫描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必将成为泌尿系统疾病检查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影像表现为肺内的结节(直径≤3cm)和肿块(直径>3 cm).在肺癌的综合影像诊断中,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的进展提高了≤3 cm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间质性肺部疾病诊断体会.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HRCT能更细致的显示肺组织和间质形态的结构变化和大体分布特点,成为诊断ILD的重要手段.通过支气管肺活检或外科肺活检获取肺组织是明确ILD的重要诊断手段,有助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诊断.ILD可以是全身疾病的肺部表现,因此,全身系统检查对这类患者的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肺结核CT影像特点的分析,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典型肺结核19例的CT扫描资料与临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典型肺结核在螺旋CT的影像表现为多样性,其影像表现可有肺实变、肿块型或结节型及肺门淋巴结增大改变等。结论:不典型肺结核在螺旋CT表现为多样性,应根据其临床特征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率与治疗率。  相似文献   

17.
结核球和周围型肺癌分别是肺部最常见的良、恶性结节病灶,虽然在CT影像上各自有不同的特征,但对于不具备典型征象的病灶,其鉴别诊断还存在一定难度。我院自引进16层螺旋CT机以来,对肺内结节病灶大多进行双期及多期增强扫描。本文对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结核球和周围型肺癌的CT增强扫描特征作一对比分析,以期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许东海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077-2078
目的 探讨肺部单发空洞性病变的CT征象,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肺部单发空洞性病变患者的CT表现,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16例,10例痰菌培养3次阳性确诊,4例经治疗后随访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结果 肺结核空洞13例,肺癌空洞7例,肺脓肿空洞4例,肺霉菌感染空洞2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空洞2例,隐球菌感染空洞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空洞1例.结论 不同疾病空洞的影像表现各具特点,对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多排螺旋CT检查可清楚显示空洞的形态特征,进而作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RA—ILD的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无肺部病变者作为对照组,就其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RA病程长、疾病活动、病情重者易出现RA—ILD.肺高分辨率CT(HRCT)对发现早期肺间质病变明显优于普通胸部X线片,肺功能测定异常主要为弥散障碍(83.9%)。结论:RA—ILD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性相关,肺HRCT、肺弥散功能对早期发现病变有诊断意义,对于RA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及探索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疑似为尘肺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诊断,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尘肺诊断确诊结果,并分析该疾病与其他疾病的CT影像差别。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检查显示,共检出尘肺患者24例,检出粟粒性肺转移癌患者15例,检出粟粒性肺结核患者12例,检出肺癌患者9例。与尘肺患者相比,粟粒性肺转移癌患者的弥漫性小结节密度不均匀、分布不均匀、钙化,肺气肿,胸膜下透亮带等征象均显著较低,粟粒性肺结核患者的弥漫性小结节大小不均匀、密度不均匀、分布不均匀、边缘清晰,肺气肿,胸膜下透亮带等征象均显著较低,(P0.05)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性。结论螺旋CT在尘肺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合患者的病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确诊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