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核样型纯神经炎麻风13年后发展为界线类偏瘤型麻风1例肖德康,蒋维江患者男,37岁。1979年3月觉右手麻木无力,5月到县麻风病防治院求诊,当时未查见皮疹,仅右手尺侧浅感觉丧失,右尺神经粗大,轻度压痛,皮肤查菌阴性,诊为结核样型纯神经炎麻风。因患者否...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一例瘤型麻风在MDT期中伴发多发性冷脓肿和皮肤结核。患者女性,60岁,全身性浸润及鱼鳞癣样皮肤伴有触痛的溃疡性丘疹结节,眉毛及睫毛缺失,对称性手套袜子型麻木,皮肤涂片BI 4,MI 50%,诊断为瘤型麻风伴ENL。淋巴结不肿大,无结核史,给予MDT,同时用可的松控制ENL。MDT及可的松规则治疗八个月后,两腋下、左肘中部及左手背尺侧发生无痛的波动性肿胀,数天后波及全手,溃破后流出白色干酪样物质,形成一潜行性溃疡。溃疡周围涂片结核菌阳性,因设备不全未进行豚鼠接种。溃疡边缘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结核结构。手X线检查显示第五掌骨破坏,伴软组织肿胀,胸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麻风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4例麻风并发其他疾病患者,即瘤型麻风并发神经纤维瘤病;界线类麻风并发皮肤骨膜肥厚症;结核样型麻风并发进行性脊肌萎缩以及结核样型麻风并发破伤风诱致的I型麻风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麻风病临床上表现为从瘤型到结核样型的一个疾病谱.病人的患病类型依赖于自身的细胞免疫状态.此一现象的机理仍不清楚.本文采用超微细胞化学技术酸性磷酸酶法,对各型麻风病人的巨噬细胞中溶酶体的形态和功能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正常人皮肤4例;结核样型麻风(TT)7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4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伴麻风反应[BT(R)]4例;瘤型麻风(LL)12例和瘤型伴麻风反应[LL(R)]4例.结果:在正常人皮肤、TT、BT、和BT(R)皮损中,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包膜完整,形态保存良好,并可测到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与正常人皮肤相比,在TT、BT和BT(R)的巨噬细胞中,溶酶体的数目增多,且在BT(R)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脊柱裂为椎管先天性闭合不全,多见于脊柱的腰骶段、临床表现多为双侧下肢节段性肌肉萎缩、感觉障碍、畸形,甚至形成溃疡,和下肢纯神经炎型麻风较易混淆。我院先后发现两例被误诊为麻风。例l、李××、男,57岁。17岁时左足外侧麻木,足底起疱导致久治不愈的溃疡。1963年因疑为麻风转来我院门诊,左足背外例有10×5cm~2的浅感觉消失区,色素沉着,左足底有3×3.5cm~2之溃疡,边缘角化增生;左腓总神经轻度粗大、质中、无压痛,诊断为结核样型纯神经炎型麻风,予以抗麻风治疗。此后足底溃疡时有感染,1985年5月因溃疡加重入院手术,体检见全身无皮诊及周围神经粗大,两小腿胫后肌萎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81岁。左侧面部红肿2周。体检:左面部、左眼睑、鼻梁、眉间、额部见浸润性水肿性红斑片,界限清楚,肤温高,无压痛,皮疹表面皮肤触觉和痛觉略减弱;左眼结膜充血;余处皮肤未见红斑、色素斑和脱屑等皮疹。眶上神经、耳大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等浅表神经均未扪及粗大和压痛。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全层和脂肪层见大量结节状分布的结核样肉芽肿改变,神经周围见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抗酸染色阳性。诊断: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并Ⅰ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7.
结核样型麻风合并臂丛神经脓疡者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误诊1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农民,1年前先觉左手麻木,病后3个月手部肌肉消瘦,半年后手指屈曲不能伸直,屈腕握物均无力。此后左锁骨上部有一肿块,开始如杏子大小,以后渐大,压痛明显。2005年10月到某县医院诊断“淋巴瘤”,行手术切除术,手术中切开皮肤见一鸭蛋大“肿瘤”,  相似文献   

8.
1病例摘要患者何××,女,24岁,主诉左上下肢麻木伴痛觉减退2-3月。近月曾在某诊断中心做病理检查,报告为表皮萎缩,未见泡沫样细胞,抗酸染色阴性。其母患麻风,在其2-3岁时,母亲去世。一般体格检查无异常。皮肤专科检查:左上臂左小腿、左膝上分别可见一约6 cm×10 cm、15 cm×10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5岁,农民。1986年5月偶然发现左大腿内侧一小红斑,因无痛痒未加注意。1986年10月生一男孩后红斑渐大并出现麻木。1986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平素身体健壮,村中一瘤型麻风患者曾常到家作客。左股内侧见一12×8 cm 大的深红色斑块,椭圆形,境界清楚,触痛觉消失。查菌(-)。左腓总神经Ⅱ度粗大,质硬,压痛。皮损活检见表皮萎缩,真皮中有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灶。抗酸染色(-)。诊断为结核样型麻风,用 DDS 及 B663治疗9个月,皮损变平,干燥脱屑,腓总神经无压痛,1987年7月在脐周及双肘关节伸面相  相似文献   

10.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所致,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各地人口流入加大,其中难免有未能诊断的麻风患者进入,我们近期发现1例结核样型麻风。  相似文献   

11.
近来文献报告,皮肤活检的S-100蛋白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有助于结核样型麻风的诊断。作者用这一染色方法鉴别结核样型麻风与其它常见的肉芽肿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1岁,左臂麻木性红斑4年,泛发躯干四肢4个月。外院疑似麻风但多次多部位查菌阴性,结合病史及详细体检最终确诊为结核样型麻风伴I型麻风反应。给予MDT联合化疗,泼尼松等治疗后病情控制稳定。  相似文献   

13.
患者吴××,男,45岁。其父患瘤型麻风。1984年9月两前臂及两小腿出红色丘疹,同时左小指及无名指麻木起疱,一个月后小指屈曲。于12月6日就诊。前臂及小腿有黄色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有薄膜及血露现象,左无名指及小指糜烂;左尺神经粗大,有压痛,左手掌尺侧感觉  相似文献   

14.
延安地区外来麻风1例报告张弘,刘英延安地区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16000)患者女,47岁,陕西省安康地区汉阴县蒲西区双玉乡新唐村人。双眉脱落伴左股麻木20余年主诉就诊。患者20余年前开始双眉脱落稀疏,4年后左股发现手掌大皮肤感觉麻木,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5.
麻风病     
陕西省城固县麻风病延迟诊断原因探讨;瘤型麻风1例;瘤型麻风误诊1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一例  相似文献   

16.
大疱型多形红斑(EMB)是一种在皮肤和粘膜上有水疱—大疱发疹的急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系对药物、化学制品、微生物及其他异物抗原发生过敏反应所致.氨苯砜引起的诸如剥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及EMB甚少见.本文报告2例结核样型麻风因服氨苯砜而发生EMB.例1,30岁,女.根据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核样型麻风.一年前曾患荨麻疹.每日服氨苯砜50mg后第五日,患者诉说皮肤瘙痒和灼热感,  相似文献   

17.
麻风病     
20111529结核样型麻风1例/初同胜(山东省皮防所),于洪斌,韩亮∥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5).-299~300患者男,59岁。面颈部红斑半年余。皮肤科检查:面及颌下见一15cm×10cm暗红色斑片,界清,无疼痛及瘙痒。皮损上部边缘略高起,颜色较深,下部边缘与皮肤平齐,颜色较上部边缘浅。右侧耳大神经粗大,  相似文献   

18.
麻风皮损石蜡切片中酚糖脂抗原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了67例各型麻风患者皮肤活检石蜡切片中酚糖脂(PGL-I)抗原的表达,除2例结核样型外有65例标本PGL-I抗原呈阳性表达。麻风杆菌和有关的可溶性抗原染色在形态学上呈5种染色模式。在瘤型、偏瘤型和中间界线类麻风中,PGL-I阳性与抗酸染色阳性基本一致。而在结核样型和偏结核样型麻风中,PGL-I阳性高于抗酸染色。本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技术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麻风病理学诊断和病因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内务省将麻风分为瘤型、斑疹型及神经型三型;马尼拉会议(1931)分为皮肤型、神经型及混合型三型;开罗会议(1938)分为神经型和瘤型两型.由于光田(1919)发现麻风菌素反应,Wade(1934)发现结核样型麻风,SouzaLima等(1941~1943)发现未定类麻风,Wade(1940)发现界线类麻风,所以在1953年召开的马德里会议上,决定将麻风分为瘤型和结核样型两型与界线类和未定类两类.这个分类至今仍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65)在国际  相似文献   

20.
应用自制的毛细血管镜,对瘤型、界线类和结核样型麻风共56例,进行甲皱微循环观察.发现麻风患者除临床上有皮肤和神经病变外,约80%的病例有毛细血管拌形态上的异常.血液流态亦有较明显的改变.这些变化主要见于瘤型麻风,界线类和结核样型麻风依次减轻.而瘤型麻风晚期又比早期为重.经分析.作者认为甲皱微循环的异常主要取决于麻风的病型和病期.而与爪手畸形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