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80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果根据研究结果 ,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为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抗凝剂与血量的比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保存条件等。结论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准确性的因素比较多,临床中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关于临床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营养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血液样本检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标本调查,统计其中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发生率,并根据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标本当中存在33例标本被判定为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的发生率为27.50%;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导致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不当15例,标本保存不当10例,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大8例,分别占45.45%、30.30%、24.24%。结论临床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时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标本的采集方式、标本的保存方式和抗凝剂比例等,需要严格的把控各个环节的检验质控工作,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丁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20-321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及临床控制策略,以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集的340份血液样本,并分析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结果3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40例,占总数的11.76%。结论通过进行分析造成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等,所以规范采集方法,实施标准化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中进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与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患者86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液4 mL作为研究样本,平均分为4份,形成A、B、C、D4组,分析在不同抗凝剂比例和保存温度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所造成的影响。结果 2组血液样本均受到不同比例抗凝剂与保存温度的影响。结论严格控制血液检验抗凝剂比例与保存温度,能够提升学科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水平,增强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影响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份开展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质控,筛查检验结果不准确的血液标本,并分析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检验, 2000份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中,检验准确1957份,检验不准确43份。检验结果不准确血液标本的溶血、凝血、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样本量不足、输液侧采集血液、采集不规范、操作不规范占比分别为97.67%、100.00%、93.02%、90.70%、62.79%、69.77%、88.37%、86.05%,高于检验结果准确血液标本的0.51%、0.41%、0.56%、0.36%、0、0.10%、0.26%、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溶血、凝血、标本送检不及时、输液侧采集血液、操作不规范是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临床要据此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积极保证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探讨血液标本的采集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来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和过程,对血液标本的采集的时机、部位以及标本出现溶血、污染、送检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标本采集的时机、部位、放置时间、送检等过程均可能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结论对每一个过程都做到认真、细心,了解和掌握容易对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原因以及解决方式,为减少临床上的误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5000例,采取其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的误差进行统计,对误差进行分析,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5000例血液样本中,有500份出现误差,误差率为10%,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误差的原因分为检者自身因素、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不合理、血液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送检时间过长以及抗凝剂浓度不合格等;其最主要原因为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即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不合理、血液标本保存不当、血液标本送检时间过长,所占比例为78.0%,与患者自身原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的监测中,加强对患者的血常规相应知识宣教,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有利于监测的准确性、减少血常规检验误差。  相似文献   

8.
徐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22-123
目的全面掌握血液常规标本采集和处理规程,做好检测前质量控制。方法对血常规检测前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采血方法、患者因素、采血部位与时间、抗凝剂的应用及血液标本的保存与运送为血常规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结论做好血常规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其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过程中影响尿液检验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送检的700份尿液样本,并将其纳入此研究中,700份尿液样本中100份存在误差,随后对其进行复检,对检验结果予以分析。结果经过归纳以及整理可知,临床检验过程中影响尿液检验的主要因素为实验室因素,随后为临床用药、标本采集、尿液采集以及样本保存。其比例分别为40%、25%、15%、10%以及10%。结论加强对尿液检验的相关因素分析,提升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建立规范化标本采集规范。方法实验室血液标本200份,分别从采集时机、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标本溶血4方面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采集时机、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标本溶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明显影响。结论血液标本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正确的血液标本采集是确保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采集部位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9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5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作为研究标本,观察不同的血液采集部位对血糖、尿素氮、钾、钠、氯、尿酸、肌酐等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对血糖、尿素氮、钾、钠、氯、尿酸、肌酐等生化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同部位的检查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应高度重视血液标本采集部位,严格执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切实提升人体血液标本生化检验指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生化检验的患者随机抽选1000例,回顾性分析这100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完毕后记录其结果,对溶血结果与复检查结果二者之间的误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结果与复检查结果在乳酸脱氢酶、血钾、肌酸激酶等方面差异明显,输液同侧采集与输液对侧采集血液中指标对比差异明显,纤维蛋白和未析出血液中指标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有血液标本处理错误、溶血现象以及抽血方式错误等因素,对于这些影响做出相对应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生化检验的质量,这是提高其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8例,分别抽取其血液标本10mL,利用不同的搅拌力度使标本发生轻度溶血、重度溶血和未溶血。分别对其进行临床生化检测,并对三组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发现轻度溶血和重度溶血均会对LDH、HBDH、CK-MB、GLU、UREA、UA、CRE等生化检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且重度溶血标本还会对apoA1、ALB、HDLC、Ca等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结论溶血标本会使临床上诸多生化检验结果受到影响,在标本采集、运送、测量及保存过程中应给予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问题进行分析,为减小临床血常规检验误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5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检测时间以及不同抗凝剂浓度下,对这50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含量。结果不同温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凝剂浓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红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血液标本保存温度不一致、检测时间不一致、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均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在血常规检验时,应制定血液标本保存温度、检测时间及抗凝剂浓度的统一标准,并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标本采集过程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5日至2017年4月6日期间于本院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100例,分析采血部分、送检时间以及血液标本溶血状况是否为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不同采血部位、血液标本溶血状况以及不同的送检时间所得出的检验结果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血标本采集过程中的采血部位、送检时间以及血液标本是否存在溶血情况均会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不利于临床对疾病的判断,在临床中应严格遵照标准进行血液采集操作,使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28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时间,采血位置,标本溶血和送检时间的不同来研究它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清晨空腹和静脉输液异侧位采血,以及采血后尽快送检和避免溶血准确度都较高。结论:经检测分析可知,采血时间,位置以及送检时间等都会对血液生化检验造成较大的影响,实际采血过程中应规范采血程序,从而确保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影响和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且先进行人工溶血再进行血液检验的30例体检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按照常规流程进行血液检验的3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体检者检验差异。结果观察组的UA、TP、ALB三个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其他URE-A、TC、TG、TBIL、Scr、GLU等指标水平比对照组低。结论溶血标本会影响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在临床标本采集、运输中,应避免血液标本出现溶血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0例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尿常规检验标本进行观察,记录标本采集数据,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组种1200份标本中有188属于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15.67%,1012份属于合格标本,合格率为84.33%,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无误,有利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检验人员的学习、培训,可有助于降低尿常规检查的误差,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精准性,更好服务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此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检验科1000例生化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进行统计,并且分析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结果 50例患者的标本检测结果不合格,所占比例为5%。其中,标本量较少是造成标本检测结果不及格的重要原因,所占比例为30%,其次为标本放置时间较长、标本溶血、餐后抽血、血清中含有EDTA-K2抗凝剂存在问题以及采血位置存在问题等。结论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会对生化标本检测的准确性造成较大影响,要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此来将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和防范,减少错误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方法参考了近几年相关文献并结合实践总结进行归纳。结果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收集与运送等,是检验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血液标本的采集极大影响了生化检验的结果,生化检验结果的误差导致医疗纠纷常常出现,熟练的掌握血液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规范的护理操作,以预防和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从而降低相关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