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和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30例,标记为实验组,去年同时期收治的全胃切除术患者30例,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率为6.67%,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56.67%,并发症发生率为53.33%,实验组患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减少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经济实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于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意义。方法将37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n=18)及完全肠外营养组(PN组,n=19)进行对比。EN组在术后1~2d均通过复尔凯空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液;PN组通过中心静脉给予静脉营养。2组按热量30kcal.kg-1.d-1,氮量为0.12g.kg-1.d-1给予营养。结果①EN组营养住院费用少于PN组(P〈0.01);EN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PN组(P〈0.01);EN组住院天数少于PN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术后7d:EN组营养指标均高于PN组,但2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③术后7d:EN组免疫指标均高于PN组,2组间比较IgM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gA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PN支持相比较,EN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有效地改善全胃切除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术前置鼻肠管,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术前置胃管,术后行肠外营养(TPN)。观察2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7d试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可更好地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是安全、可行的方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析48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n=24)及完全肠外营养(TPN组,n=24)。EEN组在术后1~2 d均通过空肠营养管输注能全力(纽迪西亚产品);TPN组通过中心静脉给予静脉营养。两组予等热量、等氮量,总热量30 kcal/(kg.d),氮量为0.2 g/(kg.d)。结果①EEN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TPN组(P〈0.01),EEN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TPN组(P〈0.05);②术后7、10 d:EEN组体各指标均高于TPN组,两组间比较转铁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白蛋白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TPN支持相对比,EEN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地改善全胃切除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陈愉快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3):121-12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在术后48h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术后24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生化营养、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术后1周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观察组术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营养支持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高于术前水平,且高于对照组营养支持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通气、肠道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营养相关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免疫力增强。较肠外营养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于术后20 h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2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加快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开放手术后肠外营养对机体恢复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开放手术和肠外营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期间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住院天数.测定术前和术后1天、7天的肝功能、电解质、营养指标(体重、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外周血CD4、CD8、CD4/CD8).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肝功能损害比对照组轻,而血清前清蛋白、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手术和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肠胃功能恢复,对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和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能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维持机体营养、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6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监测2组患者术前1d、术后8d的化验指标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等上无差异。在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肠癌根治术中经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0例和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并观察临床反应、肝肾功能及营养指标.结果 ①肠功能恢复时间EN组短于TPN组(P<0.01).②肝肾功能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EN组手术前后转铁蛋白(TF)变化无差异(P<0.05),而TPN组术后明显低于手术前(P<0.01).EN组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也比TPN的明显上升;C反应蛋白(CRP)显著低于TPN组(P<0.01).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淋巴细胞计数(LYM)等指标在两组术前、术后组间比较,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肠癌根治术经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肠内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常有胃痛、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加之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使机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因此,术后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1]。为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效果,本实验组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营养代谢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5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12天后比较血清中IgG、IgA、IgM、IgE以及白蛋白、Hb、上臂肌围(AMC)的变化以及合并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血清白蛋白、Hb水平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AMC明显增加,合并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更好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感染发生率,从而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按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EEN组和TPN组,EEN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法,TPN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肝功能以及营养指标、血糖变化、胃肠道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4dEEN组肝功能以及各项营养指标的恢复水平均远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d内TPN组患者血糖波动水平较EEN组大,且波动值高于E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EEN组肛门排气时间远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无一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不仅能维持血糖平稳,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肠外营养和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随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和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EN)临床应用.方法作者对93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24h内即给予EN,并逐渐增加EN量至全量(1500m1),EN所提供能量、营养不足部分则通过PN补充.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能耐受术后早期EN.术后第9天同第2天相比,患者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CD4 和CD8 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改善老年胃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护理,并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中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与护理,并与肠外营养患者的治疗护理进行比较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于术前1d和术后第1、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结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患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肠外营养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7d上述指标迅速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术后7d内持续处于低水平,并显著低于早期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使患者机体恢复快,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54例,其中接受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的患者分别为26例和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结果给予营养支持后,EN组临床疗效及营养状况改善评分均优于TPN组,住院天数(18±4 d)、住院费用(25114±852元)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5.4%)均低于TPN组[分别为(26±6 d),(36501±1250元),46.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接受肠内营养较全胃肠外营养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且无肝功能损害及血糖升高等并发症危险。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根治术后充分的营养支持是患者能否及时康复的重要保障。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食管癌患者198例,对其均在术后实施了早期的肠内营养,疗效满意、效果显著,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经我院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TPN组和PN+EN组,各29例。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ld和手术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PN组(P〈0.05),感染发生率少于TPN组(P〈0.05)。结论2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是,EN与PN相比,对患者肠道的康复和减少感染发生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3年4月本科行胃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两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营养指标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对改善术后胃肠功能、促进快速康复以及改善营养状态的效果好于肠外营养,而且肠内营养更经济和安全,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75例,并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7d对血清白蛋白(g/L)、血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肠内营养组与全肠外营养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肠功能恢复较后者快、住院费用较后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同肠外营养一样安全有效,但能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