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60名新兵空运进驻3680m 前后通气无氧阈(ATGE)测定结果。受试者进入高原初期,负荷运动达无氧阈时,负荷功率和摄氧量均降低,心率升高;达最大负荷运动时,负荷功率,摄氧量和心率均降低,通气量升高。进驻高原前后各参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认为,ATGE 是很有价值而可靠的心肺功能评价指标,尤以 ATGE(负荷功率)最为敏感,其次为 ATGE(Vo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酮酸透膜与乳酸穿梭的关系。方法:不同运动能力的20名男性大学生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连续进行不同最大摄氧量百分比递增强度跑台运动,每级负荷运动3分钟,3分钟末取血,测试受试者血乳酸和丙酮酸浓度。结果:(1)运动组乳酸阈平均值出现在75%最大摄氧量强度,对照组出现在65%最大摄氧量强度,两组各级负荷血乳酸值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2)对照组各级负荷下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在75%、95%最大摄氧量强度下的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果表明:(1)丙酮酸在乳酸阈之前不能或不易透过肌细胞膜。(2)提示丙酮酸透膜与运动强度、时相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乳酸穿梭到一定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m,XECG)是一种心脏负荷试验。主要检测的是冠状动脉的储备能力,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但是由于在静息状态下的心肌耗氧量较少,冠状动脉血流量尚可满足心肌对氧的需求,故无心肌缺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PCI后行CPET检查的106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65岁,n=92)与B组(年龄≥65岁,n=1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PET执行方案及终止原因、CPET检测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CPET终止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每分钟递增功率、运动总时间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静息心率、无氧阈心率均高于A组,峰值摄氧量、峰值公斤摄氧量、无氧阈每搏氧耗量、峰值每搏氧耗量、代谢当量、峰值负荷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最大通气量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STEMI患者的CPET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年龄≥65岁的老年STEMI患者可能具...  相似文献   

5.
最大摄氧量平台出现概率及影响平台的生理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最大摄氧量平台出现概率及影响平台出现的生理学因素。方法:以30名体育系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测试其最大摄氧量,通过采用不同的平滑方式探讨影响平台出现概率的方法学因素,并依据平台出现时间的长短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同时记录心肺功能的相关指标;测试其无氧功率与400m跑运动成绩;通过对比两组人群的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探讨影响平台的生理学因素。结果:最大摄氧量平台出现的概率随采样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降低;两组人群的跑台持续运动时间、达到最大摄氧量的时间、达到最大摄氧量直至运动结束的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无氧能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采用不同采样间隔的数据平滑方法是影响平台出现概率的主要方法学因素,心肺功能动用的快慢是影响平台的生理因素,而无氧供能能力与平台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有氧运动能力的变化,分析影响因素,为有氧运动在KOA防治干预方案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2013年1月到2014年10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的中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20例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健康女性20例,采用全自动血压计测试安静状态血压及心率,心肺功能测试仪测心肺功能指标,体成分分析仪测试身体成分指标,实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中老年女性KOA患者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摄氧量,氧脉搏,最大通气量、最大每分通气量以及骨骼肌含量较健康中老年女性均显著下降(P<0.01);安静状态的血压和心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KOA患者由于心肺功能下降和肌肉萎缩,导致有氧运动能力显著降低,在KOA防治干预的过程中应该系统、规范、科学地应用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7.
运动心肺功能的主要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用逐级负荷踏车试验对24名男女进行运动心肺功能的测定,其中男性19名,女性5名。结果表明: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最大心率、最大氧脉搏、最大通气量受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力活动等影响。我们分别以最大摄氧量、最大氧脉搏、最大通气量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为自变量,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筛选处理,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并分别建立预测方程,以便对前来检查者的心肺功能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太极拳野马分鬃、倒卷肱和云手高、低架势动作的气体代谢和能量消耗特征,为编排太极拳动作及中老年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k4b2气体分析仪采集17名中老年男性进行3分钟野马分鬃、倒卷肱和云手高、低架势(高架:膝关节角度为110°~130°;低架:膝关节角度为90°~110°)练习过程中的呼吸频率、摄氧量、相对摄氧量、心率、氧脉搏、通气量和能耗等气体代谢和能量消耗指标。结果:同一架势下,3个动作之间呼吸频率、摄氧量、相对摄氧量、心率、氧脉搏、通气量和能耗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架野马分鬃之间呼吸频率、摄氧量、相对摄氧量、心率、氧脉搏、通气量和能耗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低架云手之间摄氧量、相对摄氧量和能耗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呼吸频率、心率、氧脉搏、通气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架倒卷肱除呼吸频率外,摄氧量、相对摄氧量、心率、氧脉搏、通气量和能耗均显著低于低架倒卷肱(P<0.01)。结论:相同架势练习时,野马分鬃、倒卷肱、云手运动强度相似,3个动作的运动强度有明显的架势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方法:采用用室壁多普勒频谱图,通过测定和比较普通人和耐力运动员在静息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时左室E波和A波峰值速度,探讨耐力运动员在静息状态和递增负荷运动时,左室后壁主动松弛和被动充盈功能的变化.结果:(1)静息状态下,耐力运动员组A波速度显著低于普通对照组(P<0.05).50W负荷和100W负荷时,耐力运动员组A波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0W负荷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00W负荷时,耐力运动员组显著高于普通对照组(P<0.01).(2)静息状态下,普通对照组E波速度显著低于耐力运动员组(P<0.05).在递增负荷过程中,两组E波速度均有升高趋势,耐力组显著高于普通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与心力储备相似,心脏舒张功能也有一定的储备能力.心脏舒张功能在四级递增负荷中变化较静息状态更为明显,建议在评定心脏功能,特别是心脏的舒张功能时,引入运动负荷,可能更为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10.
用γ心功能仪检测63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静息时的右心功能主要参数,结果与正常人组对比已有明显损伤,其中58例左心受累,占92.06%;63例患者1/3FR(心室舒张期前1/3充盈率)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01)。检查肺心病代偿期病人26例,静息时左右心功能损伤较轻,加重负荷后损伤则较蘑,提示代偿功能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 d头低位卧床(head-down bed rest,HDBR)模拟失重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人工重力联合中等强度运动锻炼的对抗效果。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仅进行4 d HDBR;对抗组(n=6)HDBR期间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30 min基于人工重力(足水平2 Gz)的中等强度运动锻炼。HDBR前后对所有志愿者分别进行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测试。结果 HDBR后对照组递增负荷累计运动应激指数、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及30 s最大负荷运动中的最小无氧功较卧床前均显著下降(P0.05),无氧功递减率显著升高(P0.05)而无氧功峰值、平均无氧功均无显著改变;HDBR后对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4 d HDBR可致人体运动能力下降,其中对有氧运动能力影响最大,对无氧运动能力影响较小。基于人工重力的中等强度运动锻炼可有效对抗模拟失重所致的有氧及无氧运动耐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许多无创技术己用于测定无氧阈,其中简化V-slope法简便易行,具有实用价值。本文对14名冠心病患者作递增运动踏车试验,进行血乳酸阈和简化V-slope法通气阈比较,结果分别为最大摄氧量的51.8%和57.46%(r=0.91),乳酸阈早于通气阈(P<0.01),两种方法虽高度相关,但简化V-slope法有过度估计无氧阈的倾向,故在为冠心病患者制定运动处方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核素心叽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及冠心病危险度分级、治疗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可分为单纯静息显像和负荷心肌显像。单纯静息显像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需进一步行负荷试验MPI。负荷试验分为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目前运动负荷试验仍为能接受次极量运动患者的首选负荷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原地区健康人运动状态下最大摄氧量与左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拔3341m对18名健康世居藏族和16名移居汉族用心阻抗图和Jeager气体代谢自动分析系统测定了无氧阈(AT)和最大摄氧量(V Ⅱ O_2max)时的SV、CO和PEP/LVET,并对其相关关系作了分析。结果显示:①AT和最大摄氧量时,世居组的功率、SV、CO和VO_2高于移居组,而PEP/LVET比值小于移居组(P<0.001)。②两组的SV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世居组在AT或AT以后出现的占72%,而移居组仅占31%(P<0.05)。③世居组的VO_2max与P/Lmax呈负相关而与COmax呈正相关。④当运动到最大负荷时,世居组的SaO_2下降了8.9%,而移居组下降了16%(P<0.01)。以上结果提示心功能是影响AT和最大摄氧量的重要因素,并证实了高原世居者最大摄氧能力及低氧耐力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移居人群。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10名游泳运动员和10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心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无氧阈的关系.结果为:(1)游泳队员的无氧阈值明显高于无训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2)运动中每搏量稳定时的强度与无氧阈强度是密切相关的;(3)运动至无氧阈强度以后,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靠心率的增加来维持;(4)无训练者在运动一开始就动用心力储备,增加心率和每搏量,而游泳队员则在运动至40W以后才开始增加心率和每搏量.这些结果表明,无氧阈与心功能具有很密切的关系,可用它来反映心功能的好坏.  相似文献   

16.
提高改善高原军事劳动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伟 《临床军医杂志》2003,31(3):104-107
目的 高原缺氧严重影响人们在高原的劳动能力。本文重点介绍了高原劳动能力的评价方法 (最大摄氧量、无氧代谢阈、PWC170 、心功能适应指数、HR90w) ,平原人进驻高原后劳动能力的变化以及通过适应性锻炼、服用药物、建立高原富氧室、供给能量等改善高原劳动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不同锻炼年限的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K4b2气体分析仪,选取中老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多年锻炼者17名,初学者20名),测试简化太极拳练习中(安静期、练习期和恢复期),以及不同架势练习的气体代谢与能量消耗指标。结果:太极拳初学者与多年锻炼者恢复期心率(HR)、氧脉搏(VO2/HR)有显著性差异(P<0.05),摄氧量(VO2)、通气量(VE)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太极拳练习期,高架势状态下初学者与多年锻炼者相比,通气量、心率、氧脉搏、摄氧量、相对摄氧量(VO2/kg)和能耗(EE)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年锻炼者自身高低架动作比较,呼吸频率(RF)、氧脉搏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气量、心率、能耗有显著性差异(P<0.05),摄氧量、相对摄氧量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年太极拳锻炼者运动后机能恢复较快,其呼吸深度较大,能满足较低架势动作的摄氧需要;多年锻炼者简化太极拳练习中运动强度的差异主要源于练习架势的高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骑车机械效率(GE)和骑车氧耗经济性(CE)与机体摄氧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16名男子自行车运动员进行自行车递增负荷练习,测试受试者每级负荷的骑车机械效率、骑车氧耗经济性和最大摄氧量。结果:从GE120开始,每级负荷的GE和CE与相对最大摄氧量(ml/min/kg)均呈现一定的负相关(P<0.05),GE360和CE360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ml/min/kg)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871(P<0.01)和-0.861(P<0.01),每级负荷的GE和CE与最大摄氧量绝对值(ml/min)均不存在相关。结论:个体之间,在中等强度以上最大有氧负荷强度范围内,机体的GE和CE与机体相对最大摄氧量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有氧运动过程中机体运动的GE和CE与机体摄氧能力的强弱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IMRT)对青年男性有氧运动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4名无训练经历的青年男性被随机分为阈值强度训练组(TG组,n=13)和对照组(CG组,n=11)。TG组以50%最大吸气压力(MIP)进行训练,每组30次,共完成2组;CG组以15%MIP进行训练,每组60次,共完成1组。两组均进行8周IMRT训练,每周训练3次,于干预前后进行递增负荷测试、肺功能测试和吸气肌力量测试。结果:(1)8周干预后,TG组的通气阈(VT)、通气阈占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VT/VO2max)、达到通气阈时的速度(vVT),通气阈出现时间和递增负荷运动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CG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且干预后TG组的vVT(P<0.01)和通气阈出现时间(P<0.05)显著高于CG组;(2)8周干预后,TG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1秒率(FEV1/FVC)(P<0.01)与CG组的FEV1和FEV1/FVC(P<0.05)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且干预后TG组FEV1/FVC显著高于CG组(P<...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观察18周5000米长跑耐力训练效果,为基因多态与训练效果的关联性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102名中国汉族士兵每周训练3次,采用前10周95%VTHR(通气无氧阈时的心率)±3和后8周105%VTHR±3来控制跑速。用体成分测定仪测定18周训练前后受试者的体成分,通过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分别于训练前后测定VO2max(最大摄氧量)、VT(通气无氧阈)、RE(跑节省化)实验中相关有氧耐力指标,通过定量负荷蹬车运动测定训练前后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相关指标。结果:18周训练后受试者VO2max较训练前平均增加了1·56%(P<0·01),VT时摄氧量提高了2·59%(P<0·05),RE时的摄氧量较训练前下降7·60%~9·43%(P<0·01);训练后左心室每搏量增加、心输出量节省化和左室重量增加。结论:5000跑耐力训练可明显提高受试者有氧耐力水平,递增负荷下左心室结构与功能呈现良好的顺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