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静脉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已有较多的临床报道[1,2],其效果尚有待提高。我们先期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翻转静脉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能够更好地引导周围神经再生及肢体功能的恢复[3,4]。自 1997年10月至1999年5月,我们采用此法修复16例次上肢神经缺损,现将临床结果总结报道。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8-48岁,平均35岁。病例的选择依据以下几个条件:(1)清洁的创伤。(2)无骨与关节损伤、(3)指或肢体血液循环正常。(4)神经损伤不超过6个月,神经缺损长度2.0-…  相似文献   

2.
背景:采用自体神经游离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效果比较理想,但有其弊端。为此寻求一种更佳修复神经缺损的治疗方法。 目的:验证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下自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周围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并注入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并注入生理盐水;标准组采用自体神经桥接。分别于术后1,3个月,对实验动物进行活体观察,电生理检测及组织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3组实验动物均有神经再生及修复表现,但程度不同。实验组失神经表现恢复的较对照组早,电生理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组织学检查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与“金标准”的自体神经桥接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采用自体静脉桥接+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对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再生、修复具有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增加并显著提高再生神经纤维质量。  相似文献   

3.
复合许旺细胞的猪肠黏膜下层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能提供适合神经生长的三维支架,而许旺细胞又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能将许旺细胞种植在小肠黏膜下层,用来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理论上更有利于神经的长入,极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目的:应用复合有许旺细胞的小肠黏膜下层桥接周围神经缺损,观察桥接后神经生长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1在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完成。 材料:取健康成年猪的新鲜近段空肠制备小肠黏膜下层。 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2组,即复合有许旺细胞的小肠黏膜下层桥接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每组10只。首先在距坐骨神经出口1 cm处用双面刀片切取1 cm长度的坐骨神经,造成神经缺损模型。然后分别用复合有许旺细胞的小肠黏膜下层桥接、自体神经移植桥接。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6,12周自近端缝合口的近端至远端缝合口的远端切取大鼠的坐骨神经,用于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同时用生理示波器测定大鼠两侧坐骨神经的潜伏期和诱发电位的波幅。 结果:复合有许旺细胞的小肠黏膜下层桥接神经组可见有再生神经组织长过缺损,呈条索状连续,且神经纤维多集中在小肠黏膜下层形成的桥接管周缘区域,而中心区域可见胶原组织且孔隙较多。复合有许旺细胞的小肠黏膜下层桥接神经组潜伏期的延迟率均高于自体神经移植组(P < 0.05),而诱发电位的波幅恢复率均低于自体神经对照组(P < 0.05)。复合有许旺细胞的小肠黏膜下层桥接神经组轴突的平均直径、单位面积的轴突数量和神经组织所占的百分比均低于自体神经移植组(P < 0.05)。 结论:复合有许旺细胞的小肠黏膜下层具有促进周围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但较自体神经移植略差。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导管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壳聚糖神经导引管作为神经再生室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观察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选用体重 2 0 0± 2 0g的Wistar大鼠 30只 ,手术造成右侧坐骨神经长约 12mm的缺损 ,以壳聚糖导管桥接神经缺损 ,以左侧正常坐骨神经作为对照 ,分别于术后 4、 12、 2 4周进行大体及显微解剖观察、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电镜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 术后大鼠右后肢感觉、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光镜和电镜组织学检查发现术后 12周再生轴突已长过神经缺损间隙 ,2 4周再生完全 ,髓鞘化良好 ,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规则 ,导管大部分被降解吸收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术后 2 4周记录到再生坐骨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结论 壳聚糖神经导引管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再生微环境 ,再生坐骨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背景:应用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探索其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免疫原性非常小。 目的:用种植胎兔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兔缺损的坐骨神经,观察移植神经周围免疫细胞的变化及功能恢复。   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均切除一段坐骨神经,造成2.0 cm长的缺损,实验组用种植胎兔许旺细胞的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坐骨神经;对照组仅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移植后1,4,8周光镜观察移植段坐骨神经周围肌肉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计数每个高倍视野免疫细胞的数量。移植后4,8,16周大体观察兔的足部溃疡形成及愈合情况,大体观察神经愈合情况;肌电图检查桥接段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 结果与结论:手术区局部均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实验组足部溃疡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移植后1周移植段坐骨神经周围肌肉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移植后4周,浸润的免疫细胞两组均较1周后明显减少,实验组减少更明显。移植后8周,浸润的免疫细胞更加减少,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4周时,两组均未见明显的神经传导,8,16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免疫原性非常小,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体颅骨修复颅骨缺损31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临床资料与结果 1.一般资料: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11-63岁, 平均年龄在33.5岁。颅骨缺损面积在5.Ocm×6.0cm- 10.0cm×12.0cm之间。缺损部位:双额部12例、颞部5例、额颢部12例、顶枕部2例。 2.手术方法和结果:本组31例颅骨修补术的时间分别是去骨瓣减压术后60d内修补17例,60-90d修补14例。手术方法:第一次减压术后取下的骨瓣,以无菌巾包裹置入-80%的深低温冰箱保存,减压后以自体骨膜或肌筋膜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含有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壳聚糖神经导引管作为神经再生室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选用Wistat大鼠60只,手术造成右后肢坐骨神经长约15mm的缺损,A组以含有NGF的壳聚糖神经导引管桥接神经缺损,B组则单纯采用壳聚糖导管,分别于术后4、12、24周进行大体及显微解剖观察、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 A组在促进神经再生、加快血管化进程、再生神经纤维排列规律化、提高再生神经髓鞘化、加速再生神经功能重建等方面均优于B组。结论 壳聚糖神经导引管可以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再生微环境,NGF对神经再生有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颅脑桥静脉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被动调节机制及其生物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5例颅脑桥静脉进行充压实验,计算其在不同压力范围下的轴向及周向应力-应变关系。结果 流出口狭部的直径及长度较颅脑桥静脉的小,周向的应力-应变曲线表明颅脑桥静脉流出口狭部在周向上其硬度明显高于桥静脉。在轴向上比比较应力-应变特性时,桥静脉的硬度明显高于桥静脉流出口狭部。结论 桥静脉流出口狭部与桥静脉之间的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9.
背景:静脉移植和骨骼肌移植作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已有多年。 目的:比较自体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与常规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效果。 设计:随机比较观察实验。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及实验室。 材料: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2.5公斤。 方法:10只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将每只动物的右侧面神经颊支制作成2cm缺损模型,分别用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材料(翻转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组)和常规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材料(常规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组)进行修复。6个月后用电生理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每只动物双侧面神经诱发的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再生神经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对两组间的双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潜伏期比以及有髓神经纤维数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间再生神经在功能恢复和组织形态恢复这两方面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与常规静脉相比,翻转静脉移植不能确保有更好的神经再生,在修复神经缺损时不必应用翻转静脉,尤其不必应用于静脉-骨骼肌复合移植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聚d,L-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可吸收性复合导管桥接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修复的促进作用,为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4组: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PDLLA导管(B组),PDLLA加一次性给NGF(C组),复合导管(D组)。制作坐骨神经10 mm缺损,按上述分组桥接,手术后1、2、3月每组各取5只修复处组织。行大体观察、三头肌湿重、光镜观察与图像处理、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同时间段组间比较,三头肌恢复率A组高,D组次之,C组较差,B组最差(P<0.05)。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显示,D组再生神经的数、质量都显著优于B、C组(P<0.05),接近A组。电镜观察显示A、D组中段神经纤维密度大、直径大、髓鞘厚,内有发育良好的神经丝和微管。B、C组神经稀、直径小、髓鞘薄、无髓神经相对多。结论PDLLA/NGF复合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用该管桥接修复大鼠受损的坐骨神经,能有效地促进其再生。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损伤后,常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障碍,比如桡神经损伤呈垂腕、垂指,正中神经损伤呈“猿手”畸形;尺神经损伤呈“爪指”畸形等。2002—12-2004—02我们对37例上肢神经损伤后的患者进行了系统有序的促进功能康复的各种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围神经损伤后,常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障碍,比如桡神经损伤呈垂腕、垂指,正中神经损伤呈“猿手”畸形;尺神经损伤呈“爪指”畸形等。2002-12~2004-02我们对37例上肢神经损伤后的患者进行了系统有序的促进功能康复的各种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4.5~63岁。损伤神经:桡神经损伤18例(儿童6例),正中神经12例(儿童2例),尺神经6例,腋神经1例。损伤原因:玻璃割伤16例刀砍伤10例,压迫缺血性损伤4例,钝性损伤6例,电击伤1例。2功能康复护理2.1心理护理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后造成手功能障碍,病…  相似文献   

13.
人脑桥静脉流出端的超微结构观察及其生物学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描述人脑桥静脉流出端的超微结构,观察该段血管的微观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对颅内静脉血液流出的调节机制。方法非血管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行开颅手术,术中小心暴露并取出脑桥静脉至近静脉窦端,常规TEM样品制备方法,选取脑桥静脉流出端行超薄切片,重金属盐染色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脑桥静脉流出端有大量致密排列的纤维,以胶原纤维为主,也可见弹性纤维及少量网状纤维,散在的成纤维细胞也可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未发现平滑肌细胞,也未发现神经纤维组织,该血管节段电镜下超微结构特征与脑静脉系统其他部位明显不同。结论脑静脉血管床贮存的大量静脉血液可以通过容量调节影响到颅内压力变化,而脑桥静脉作为颅内静脉血液流出的最后通路,流出端具有的特殊形态学特征提示其可能是脑血液循环中静脉血液流出的关键环节。由于该段静脉血管壁没有发现平滑肌细胞,也未发现神经纤维组织,而致密分布的胶原纤维本身不具有自主舒缩功能,因此推测该段血管缺乏主动调控机制。研究脑桥静脉流出端参与静脉血液流出的被动调节机制可为下一步针对脑静脉系统临床治疗颅内压增高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背景:神经端侧缝合对治疗神经近端回缩或撕脱消失的神经损伤有明显的优点,无需考虑受损神经近端缺损距离的大小,不影响供体神经的功能。 目的:总结端侧缝合修复周围神经的科研与临床领域方面的研究,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特别是神经缺损较长、近端无法寻找而不能做端端缝合时,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万方数据库1990-01/2010-10发表的相关文献。以“end-to-side neurorrhaphy or end-to-side coaptation , nerve repair”或“神经端侧缝合或神经端侧缝合,神经修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神经端侧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有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及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86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38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认为是许旺细胞可诱导完整的供体神经轴突的侧突出芽,许旺细胞在吻合口处快速增生,并产生大量营养因子。神经外膜及束膜,在神经端侧缝合中起到屏障作用,可阻止新生的轴突长入神经断端。端侧缝合对损伤的周围神经为有效的修复方式,必要时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脱细胞细胞外基质(acellular extracellular matris,AECM)同周围神经并行端侧吻合预构建桥接物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并与自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效果比较,探讨其修复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组织工程化技术制备的AECM 10mm、15mm、20mm预构建,形成一种新的神经桥接物并对其进行了观察和动物移植试验。预构建即:将AECM与坐骨神经并行端侧吻合2周。结果 发现组织工程化技术制备的AECM虽然细胞被完全消蚀,但还具备原有三维结构及生物活性,经预构建后用其修复SD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时,取得了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的结果,并且没有缺血或炎性表现,无瘢痕形成。结论 这种新的AECM预构建桥接物有可能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松果体区手术入路选择的解剖学基础和幕下桥静脉的保护技术。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对50例利用福尔马林充分固定的颅脑标本的直窦及其桥静脉进行解剖并观测。结果 直窦与胼胝体压部之间呈切线型占80%,高角型16%,低角型4%。直接汇入直窦且直径大于1.0mm的幕下桥静脉出现率为32%,多数为1支,少数为2支,平均直径(3.3±1.3)mm,平均长度(4.22±3.49)mm。结论切线型和低角型直窦适合幕下小脑上入路,而高角型直窦适合幕上枕下入路;桥静脉保护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术中切断幕下桥静脉。  相似文献   

17.
背景:有研究表明肌卫星细胞不仅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适应能力,而且在异体内免疫原性低,免疫排斥反应低,移植后存活时间长。因此设想肌卫星细胞异体移植在促进缺损神经再生等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目的: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周围神经缺损后再生修复的影响。 方法:将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均切断右后肢坐骨神经,并通过生物可降解膜包裹缺损神经断端形成神经再生室。用微量注射器抽取已配制成的肌干细胞悬液0.2 mL注入移植组的神经再生室内。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4,8和12周进行大鼠行步态测定,并用锇酸染色法制片观察缺损神经再生情况。观测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和直径及髓鞘厚度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大鼠经肌卫星细胞移植后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等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8和12周,移植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结果提示在神经再生室中加入肌卫星细胞能促进缺损神经纤维的再生及其结构的成熟。 关键词:肌卫星细胞;生物可降解膜;异体;细胞移植;周围神经缺损;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周围神经修复与重建。方法我院神经解剖室选择健康SD大鼠62只,将所有大鼠建立为双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并创建可吸收甲壳素神经再生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只。实验组向甲壳素神经再生室注入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神经营养因子,对照组注入等渗生理盐水。观察2组大鼠的存活、足部溃疡以及肢体坏死情况;比较2组6周、12周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和肢体坏死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足部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有确切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闱神经病变(DPN )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致残率高,发生率更高,报道称50%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早期临床特征以感觉障碍为主,主要分布在四肢肢端,临床表现以对称性肢体疼痛、麻木、灼热或冰凉感为主,一般下肢较上肢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强调正确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我院在2009-06~2010-12进行的糖尿病周围神经松解术治疗的神经病变患者28例中进行随机抽取,对2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方法及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观察。结果 28例患者经松解术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或完全好转。结论鉴于周围神经松解术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