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晓春  梁桂峥 《华夏医学》2001,14(4):505-505
通过检测 36例 CPHD患者心力衰竭期与缓解期血浆 ET的浓度 ,以探讨慢性肺心病 (CPHD)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血浆内皮素 (ET)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本院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5月住院的 36例 CPHD合并心力衰竭者 ,男 2 8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6 5岁(5 1~ 82岁 )。据分组标准分为三组 :1心衰 度组 ,男 7例 ,女1例 ,平均年龄 6 7.5岁 ;2心衰 度组 ,男 10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6 6 .5岁 ;3心衰 度组 ,男 11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6 3.6岁。对照组 36例为 CPHD缓解期 ,全部病例在心力衰竭与缓解期分别采血测定血…  相似文献   

2.
用放免法测定50例慢性肺心病(CPHD)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含量,心力衰竭期明显高于缓解期,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者水平增高且与心力衰竭的程度一致,提示CPHD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索水平的增高均参与了病情演变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内皮素(Endotheline,ET)是Yanagisawa等首先在培养的猪主动脉的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它是迄今所发现的作用最强的血管收缩肽,对不同部位的动脉、静脉和微血管都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作用,在调节肾血管张力和肾脏功能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报告28例慢性肾衰(CRF)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血压正常的血浆ET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1)患者组:慢性肾衰28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50.6岁),男18例,女10例。其中血液透析14例,非透析治疗14例。原发病:慢性肾炎20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4例,痛风肾病2例,多囊肾1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肾功能不全代偿期3例,失代偿期5例,肾功能衰竭期6例,尿毒症期14例。其中慢性肾衰伴高血压18例,血压正常10例;(2)正常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者。男11例,女9  相似文献   

4.
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旨在观察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我院 1998年 6月— 2 0 0 3年 6月共收治CHF患者12 6例 ,男 96例 ,女 30例。年龄 31~ 81岁 ,平均 6 4 .6岁。均符合参考文献[1] 诊断标准。其中冠心病 6 6例 (5 2 .38% ) ,高血压心脏病 2 3例 (18.2 5 % ) ,风湿性心脏病 16例 (12 .6 9% ) ,扩张型心肌病 19例 (15 .0 8% ) ,退行性心瓣膜病 2例 (1.5 9% ) ,病程 1~ 2 1年。NYHA心功能分级 :…  相似文献   

5.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发展结果,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目前心衰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1991年~1999年,SOLVD和MERIT-HF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改善症状并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本文就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在心衰中的应用做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6.
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患者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变化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法测定正常对照组 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10例、胃溃疡 2 3例以及胃癌 12例的血浆ET水平的变化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胃病各组的血浆E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ET可能是各种胃病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 ,提示在治疗过程中应采用包括选用ET拮抗剂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龙  赵黎明 《医学综述》1995,1(9):423-424
近年来,ET在各种肾脏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受到人们关注。本文观察了28例慢性肾衰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浆ET的变化,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8例慢性肾衰病人,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24~51岁,平均37.6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8年。28例中10例血压正常,18例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健康对照组16人,男10例,女6例,年龄26~47岁,平均36.5岁,为健康献血员和本院工作人员。1.2 方法 慢性肾衰竭病人于透析前后采取静脉血5ml,置于含EDTA和抑肽酶的试管中混匀,离心,分…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靶标-内皮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英祥 《医学综述》2000,6(10):455-456
<正>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促使心肌(室)重塑(remodelling)的介体(mediators)之一,是参与和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致病因子,已成为CHF治疗新的靶标(target)之一。有关ET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CHF的作用和机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本文着重介绍新近针对ET的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1972年全国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诊断标准,搜集我院1970年1月至1972年12月肺心病并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病人86例进行临床分析,就其发病机理及治疗对策加以探讨。临床资料发病率:自1970年1月至1972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总人数为917人,其中肺心病86例,占住院总人数的9.37%;而同期其他心脏病住院病人也是86例,为各种心脏病住院人数的50%,居内科各类心脏病之首位。一般资料:男34例,女5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1岁,50岁以上70例(81%)。职业有社员30例,家属26例,工人20例及干部10例。原发病以慢性支气管炎62例(73%)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具有较高患病率和病死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心力衰竭患病人数高达2250万,每年新增病例数200万。我国2003年一项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35-74岁人群中约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人。中、重度心力衰竭的5年病死率可达30%~50%。与此同时,因心力衰竭引发的医疗花费相当巨大。因此。近年来对心力衰竭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显示心脏矢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往往欠佳。目前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不仅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而且使心衰患者住院率、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自1973年下半年~1974年上半年,我们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缺氧较严重的10例病人进行了静脉注射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的临床治疗,介绍于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0例病人中,4例为合并肺性脑病,其余6例为肺心病心力衰竭,发绀均较严重。年龄方面,1例38岁,其余均在42岁以上。男5例,女5例。二、治疗方法。用普通外用的3%过氧化氢溶液,原装启封后,用50%葡萄糖稀释10倍,使配成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5%~2.0%,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率高达6.0%~1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心力衰竭5年病死率高达50%以上。我们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进行的临床观察发现,长期应用辛伐他汀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不用辛伐他汀者的预后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我们将1995~1997年收治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以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50例患者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定标准。治疗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62.92±10.15岁;其中心功能二级3例(12%),三级14例(56%),四级8例(32%)。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61.72±9.88岁,其中心功能二级4例(16%),三级13例(52%),四级8例(3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芪红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机理及对血浆内皮素(ET)、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西医治疗心衰的基础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31)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芪红汤(1袋/次,2次/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YHA分级、体征及血浆ET、BNP浓度的变化。结果经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NYHA分级明显下降(P<0.01),体征改善,血浆内皮素(ET)和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芪红汤联合心衰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芪红汤能协助降低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脑钠肽(BNP)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皮素(ET)既有强烈而持久的血管收缩作用,又具有促细胞生长和促有丝分裂特性.ET受体属G蛋白偶联家族.ET及其受体结合后通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而发挥作用,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脉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慢性心力衰竭(CHF)等.ET受体拮抗剂在CHF的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中有明显的效果,血中ET-1水平降低,血液动力学得到改善,心脏指数增加,心肌重构和心室肥大被抑制,同时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8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ET)含量,同时将抗心力衰竭药物随机分为三组:非洋地黄组、洋地黄组及洋地黄+卡托普利组,观察三组药物对ET影响。结果心力衰竭治疗前后ET值均高于正常人组(P<0.01);心力衰竭纠正后ET值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心力衰竭纠正后EF下降值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ET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且更多地在病理条件下发挥作用;卡托普利能否拮抗ET产生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脑钠肽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即予以患者正性肌力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心功能为Ⅳ级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入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服用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即予以患者口服40 mg螺内酯,早晚各1次,同期口服50 mg美托洛尔,早晚各1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脑钠钛、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116/120)比80.0%(96/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内皮素、脑钠钛水平低于对照组[(38±5)ng/L比(49±6)ng/L,(87±6)ng/L比(98±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46±5)%比(41±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87±9)m L比(98±9)m L,(42±6)m L比(51±6)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2/120)比10.0%(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5,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体内血浆内皮素及脑钠钛水平,同时对心脏功能也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邵静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149-150
2004年1月~2006年1月系统观察心力衰竭(HF)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74例。治疗组76例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40岁以下者8例,40~49岁17例,50—59岁32例,60岁以上19例;心功能Ⅱ级28例,Ⅲ级33例,Ⅳ级15例。基础疾病:冠心病32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8例,肺源性心脏病11例。对照组74例中,男44例,女30例;年龄40岁以下者10例,40~49岁16例,50~59岁28例,60岁以上20例;  相似文献   

19.
钟萍 《西部医学》2005,17(1):5-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PGE1)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浆内皮素(Endothelial,ET)的影响。方法对48例CHF患者应用LipoPGE1(凯时)10μg/d静脉滴注,疗程10天。于治疗前后检测ET、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量(SV)和每分钟心排血量(CO),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CHF患者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血浆ET变化与心力衰竭程度成正比。PGE1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用药后SV,CO较用药前有明显上升(P<0.01),EF、FS在用药后也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T在用药后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PGE1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并有间接保护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心力衰竭患儿34例分成Ⅰ、Ⅱ、Ⅲ度心衰3个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ET-1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间的关系。同时,选2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作为小儿心力衰竭时血浆ET-1变化的对照。结果:(1)心力衰竭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浆ET-1水平逐渐增高,与心功能级别、LVEDV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2)心功能好转后血浆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LVEDVI明显下降(P<0.01),LVEF明显增高(P<0.01)。结论:心力衰竭时血浆ET-1水平明显增高,并且与心功能级别、LVEDVI、LVEF有较好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