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学说的主体.《灵枢·海论篇》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脏篇》亦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脉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那么经脉中运行的气血是从何而来的呢?它是怎样运行的?其运行是否有一定的次序呢?这就牵涉到十二经脉的流  相似文献   

2.
经络理论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理论基础《灵枢·海论》曰 :“夫十二经脉者 ,内属于腑脏 ,外络于支节” ,说明人体的经络是沟通脏腑和体表的通路。《素问·调经论》也说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髓 ,以行其气血 ,血气不和 ,百病乃变化而成。”强调了经脉与五脏的联系及经脉的重要性。《灵枢·经脉》中则更加详细地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脏腑络属关系及经脉是动病、所生病 ,这不仅强调了脏腑经络的相关性 ,也为脏腑表里相关理论打下了理论基础 ,为诊断疾病提供了依据。《灵枢·九针十二原》又云 :“五脏有疾也 ,应出十二原”。以上这些都说明了经络及经络上的腧穴与五…  相似文献   

3.
足三里-胃肠机能相关及其反射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灵枢 .海论》云 :”夫十二经脉者 ,内属于腑脏 ,外络于肢节” ,说明各条经脉皆与一定的脏腑直接相连 ,即体表与内脏相关。《经别篇》则云 :”十二经脉者 ,此五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 ,即脏腑病变可反应到体表相应的经、穴部位 ,表现出特定的症状或体征。《素问 .调经论》亦云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 ,以行血气 ,血气不和 ,百病乃变化而生” ,说明刺激体表一定的经、穴 ,又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目前 ,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证明 ,经穴和脏腑之间确有某种相对的特异性联系 ,故经穴 脏腑相关是探讨经络实质的重要途径。1 足三里 胃肠机能…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为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组成部分之一,它和阴阳五行、脏腑、营卫气血等学说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祖国医学不论从理论到实践,从探查病因到辩证论治,从针灸到内、外、儿、妇各科都脱离不了经络学说。内经灵枢的经脉篇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别篇更指出:“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中医针灸医师 ,要求能正确地辨证、准确地施治 ,首先必须通晓经络系统的理论 ,用辩证的观点观察病侯 ,辨别阴阳、分清虚实、明确表里、判断寒热 ,方能准确地诊断疾病出自何经络、何脏腑 ?在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中 ,笔者体会 :十二经脉中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十二经脉 ,指手足六阴六阳经脉。《灵枢·海论》曰 :“夫十二经脉者 ,内属于腑藏 ,外络于肢节。”说明经脉在人体内部各属于五脏六腑 ,并有表里配偶关系 ;在人体外部 ,又联络皮、肉、筋、骨 ,从而使脏腑器官与四肢百骸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借以行气血、营阴阳 ,使…  相似文献   

6.
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明确其发病原因对治病防病都有其指导意义. 1 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 中医学认为,人体肝肾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流注关节,使气血痹阻;或过力劳伤,或跌打损伤,瘀血停滞,经脉瘀阻,均可发为此病.由于瘀血阻络,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引起关节刺痛、顿痛或肿痛,肢体麻木,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等证.<黄帝内经·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就是闭阻不通之意.<灵枢·营卫篇>中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由于老人气血亏虚,风寒湿邪易客注凝结于关节,使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乃发为本病.唐朝<仙受理伤续断秘方>则认为外伤瘀血也可产生痹症;唐容川曰:"盖髓者,肾精所在,精足则髓足,髓在其内,髓足则骨强,髓不足者力不强."肾气亏虚,元气帅血运行及关节长期劳损,或努力任重,而致内生瘀血.  相似文献   

7.
"肾为先天之本"是中医学约定俗成的概念.考其源流,概因<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灵枢·本神>亦云"肾藏精";同时于<内经>一书中又有"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以及"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等记载,致使后人将人体先天之精的寄存之处定位于肾而有"肾为先天之本"之称.  相似文献   

8.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这是经络学说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体表经穴与内脏密切相关.脏腑病变时在其相关的经穴上往往有所反映,此为脏腑一经穴相关.刺激经穴又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此为经穴一脏腑相关.  相似文献   

9.
引言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不但是作为诊断疾病的基础,而且也是治疗学上的重要依据:“灵枢”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1]”。俞嘉言[2]也说:“凡治病不朗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这都说明经络学说的重要性。这一学说阐述了人身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内经曾记载[3]“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知识,肌肉神经的任何活动都  相似文献   

10.
概说人体正常生理是赖气血运转协调,达到内外相互活应的。而起到这种作用,是经格功能的正常发挥,所以经络学说便构成祖国医学的重要理论部份,(?)(?)经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五脏,外络于肢节”,难经也能:“经脉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素问经脉篇也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充分地说明经络不仅是运行气血奉养人体,周全生命重要物质的枢纽,更能反映病理情况。所以俞嘉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见诊治疾病,必须从经络腑着手,才能取得显著疗效。特别鉴于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学视的深加探讨和广泛在临床应用以及经络测定仪的创造等,均  相似文献   

11.
原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所属的原穴,故名"十二原".<灵枢·九针十二原>[1]曰:"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故原穴反映脏腑及十二经脉的病变.因此,据原穴的反应变化,不但可推断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状态,而且也能诊断脏腑经络病变,进而对疾病的预后转归也有指导意义.由此可见,原穴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治"之法,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其云:"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将逆治与从治(即正治与反治)并列提出,为中医学奠定了临床辨治疾病的准绳.历代医家均以此作为临床症状辨治法则之一.<素问@标本病传篇>指出:"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病而知百病之害."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指出:"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古今医家皆认为,此系仲景借助于脉诊揭示水气病的预后,并众口一词地将"脉出"释为轻取可得、重按则无的一种脉象,是由水盛于内,真气涣散于外所致.如<金匮方论衍义>云:"所谓出者,非独为浮也,为经气离出其脏,沉之亦无有也";<金匮要略心典>曰:"出与浮迥异.浮者盛于上而弱于下,出则上有而下绝无也";叶霖在<金匮阙疑>中指出"水病脉出,真气离根也,非出浮之谓",而<高注金匮要略>在阐释水病脉出的机制时亦认为:"脉出,是水抬气鼓,其气血于在上、在外之象.真阳不得展舒以驱水,故死.  相似文献   

14.
根结配穴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结配穴法是以<灵枢·根结第五>所提出的经脉的"根"、"结"穴做为配穴原则,而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方法.何谓"根结"?根,根本也,脉气所起为根;结,终结也,脉气所归为结.明代张介宾所著<类经>曰:"……下者为根,上者为结."清代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根结者,六气合六经之本标也,……根者,经气相合而始生;结者,经气相将而归."根结"一词出于<灵枢·根结第五>"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无焦虑障碍的病名,但在古代医籍中,对焦虑障碍相关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均有详细的论述. 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就已经对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作了初步的描述.<灵枢·经脉>[1]说:"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灵枢·四时气>说:"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素问·金匮真言论篇>[2]说:"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肩手综合征"的病名,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很早就有记载,如<灵枢.经脉>中描述"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颈、肩、臑、臂外后廉痛"及"臂厥"是类似本病表现的.中医认为:患者久卧,气血凝滞,经脉受阻,枢机不利,"不通则痛";"血不利则为水",水性趋下,泛溢肌肤,故出现腕背及手指水肿.如<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相似文献   

17.
从食积论治小儿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主要病位在肺,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肺为咳";<灵枢·经脉>言:"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皆提出咳嗽是肺的病变.临证咳嗽多从肺论治,小儿咳嗽治以宣肺止咳之品亦多可收效.  相似文献   

18.
"是动病"、"所生病"是<灵枢*经脉>篇"是动则病"是主×所生病者"的简称.历代医家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主要有气血之说、阴阳之说、本经他经之说、经络病脏腑病之说、证候病名之说、病症主治之说、表里虚实之说.众说纷纭,给学习经络理论带来了一定的疑惑.笔者认为"是动病" 除了本经经脉发生异常变动时出现的病证外,还应包括本经所属脏腑相关功能失调而影响其他脏腑经脉产生的病证.而"所生病"则是指经脉所主"×"的功能异常变动时产生的相关病证及本经经脉循行线路上相关部位产生的病症.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中医对肝癌血瘀证的认识 中医学中没有原发性肝癌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病因病机属于"积聚"、"肝积"、"鼓胀"、"胁痛"等范畴,认为由于寒邪、湿热及虚邪等侵袭人体,加之饮食不洁,损伤脾胃;或情志郁结,气滞血瘀而结成积.如<内经>载有:"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宋代<圣济总录>云:"瘤之为义,留置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平和,或余赘及郁结壅塞,则乘应投隙,瘤所以生."唐容川的<血证论>中载:"淤血在经络、脏腑之间,结为癥瘕."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可见血瘀是肝癌的重要病理基础及临床表现.故临床上活血化瘀成为肝癌治疗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浅谈补肾法治疗月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经是胞宫周期性出血的生理现象.其产生与天癸成熟,冲任通畅,脏腑气血旺盛有关.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脾胃化生气血,肺气贯百脉,肾藏精、精化血,皆维持月经之正常.<素问奇病论>曰"胞脉者系于肾."<傅青主女科>曰"经水出诸肾".近年来,有的学者进一步强调:肾主月经,为生殖之本.因此治疗月经病,其本在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