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道心房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终止其发作是主要治疗目的之一,有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很难奏效。从2000年至今,我们采用食道心房调搏术终止15例PSVT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5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47.7±12.2)岁。所有患者既往均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史,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伴有心衰1例和低血压5例,且均采用刺激迷走神经及药物复律无效,发作时心率150~220次/min。1.2治疗方法食道心房调搏…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终止其发作是主要治疗目的之一。从1996年至今,我们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终止16例PSVT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16例命名患者均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5—68岁。病程最短1.5小时,最长6年。PSVT持续1.5—3小时。房室结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TEAP在全麻中终止PSVT的疗效,同时与胺碘酮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术前24h动态心电图提示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50例,随机分为TEAP组与胺碘酮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全麻期间发生PSVT时,两种方法治疗PSVT的成功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TEAP组成功率为92.86%,明显高于胺碘酮组(69.23%),转复时间明显快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胺碘酮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P在全麻中终止PSVT安全有效,明显优于胺碘酮,值得在麻醉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研究PSVT 25例,其中有17例(68%)为折返性PSVT。25例中示电生理学异常者为wpw综合征11例(其中4例常规ECG无WPW表现)房室结双通道7例,SSS1例。经食道心房调搏的付反应为室性心律失常(3%)和局部疼痛。疼痛与阈电压有关,增加刺激波宽,或尽可能使导管电极靠近心房,可降低阈电压,减少疼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食管心房调搏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方法和技巧问题。方法:收集200例食管调搏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病例,采用高于发作频率5次~10次的S1S1刺激、Burst法,总结下食管调搏电极方法和观察PSVT终止时出现的心律失常。总结其中经验教训。结论:S1S1终止120例(占60%)Burst法终止76例(38%)4例用药物或电复律。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法终止PSVT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临床多见 ,一般资料报道为常人的 5‰左右 ,经食道心房调搏术 (TEAP)系无创检查手段 ,能正确揭示其发生机理和分型 ,不失为一种常规检查方法。1 材料方法及结果本组共 14 2例 ,年龄 12~ 73岁 ,均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史 ,临床诊断心肌炎 10例 ,冠心病 12例 ,高血压 7例 ,预激综合征 2 0例 ,其中 9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操作方法按TEAP操作常规 ,经咽部小鼻腔地卡因局部麻醉 ,插入食道电极 ,端电极测出高尖巨大P波 ,环电极显示双向P波 ,即为最佳食道部位 ,本文使用CF -5型心脏程控刺激仪 ,刺激… 相似文献
9.
郭密娟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10):905-906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价值。方法 经食管插入电极导管,用超速抑制或短阵猝发脉冲法刺激以终止室上速。结果 本文共计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7例,85例成功终止,成功率为97.7%。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术是一种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而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食道心房调搏治疗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er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多用药物转复,但老年人的PSVT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如窦房结功能退化,心功能不全。终止后易出现瞬间心律失常(窦性静止),药物多次不能转复者易出现继发性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笔者采用食道心房调搏(transesophagcal atrial pacing,TEAP)终止PSVT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TEAP组3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60~86岁,平均(66.94±6.95)岁;其中14例伴器质性心脏病。普罗帕酮组30例(其中3……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惯用冶疗方法常能迅速终止,但某些病例惯用方法无效或禁忌,须采用电学方法治疗。本文报导10例 PSVT 患者,经食道心房调搏治疗,均得到纠治,此法(?)、安全、无创伤、具有实用价值,特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47.1岁(33~70岁),6例患冠心病并高血压病,其中2例合并预激综合征,4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本组均经过刺激迷走神经及其它方法治疗无效。10例中起搏一次终止者7例,二次终止者2例,三次终止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诊断,确定其具体分型,为进一步的射频消融手术提供帮助。 方法 选取经食道心房调搏诱发出PSVT患者61例,测定食道导联的R-P’E、P’E-R时限,Vl导联的R-P’时限,P’波方向,和射频消融术后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①射频消融术后确定的分型如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S-F)]25例,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F-S)]1例,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左侧旁道24例,右侧旁道7例,双旁道1例;房性心动过速(AT)3例。②食道心房调搏发现R-P’E<70 ms的患者均为AVNRT (S-F),R-P’E>80 ms的患者多为O-AVRT。R-P’E<P’E-R的患者多为AVNRT (S-F)和O-AVRT,R-P’E>P’E-R的患者多为AT。③左侧旁道均为V1导联R-P’>R-P’E,右侧旁道多为V1导联R-P’<R-P’E。④P’在Ⅰ、aVL和V1导联的方向可以对O-AVRT的旁道位置进行大致定位。 结论 食道心房调搏可以对PSVT大致分型,对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进一步的射频消融手术都提供了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到,本文对12例疑有PSVT患儿进行食道心房调搏检查,10例诱发出室上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收治12例患儿均有反复发作心慌、胸闷史,男女各6例,年龄8~14岁;病史半个月~10年,起病最早年龄2岁,发作频繁者每月1~2次,发作持续时间短者1~3小时,最长达15小时.入院时心电图正常7例,室上速2例,预激综合征3例,全部患儿经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二、方法与结果:用CF—4型多功能心脏电生理程控刺激仪(苏州产品),心电监护并记录,导管深27~35cm,电压17~25V,刺激方法用S_1S_1、RS_2、S_1S_2或再加S_3刺激.12例患儿诱发出室上速10例(附表),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1~6),房室结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床边食管心房调搏(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终止危重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per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3例确诊为PSVT的危重患者,应用TEAP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TEAP终止PSVT的成功率为81.8。治疗前后比较,呼吸频率由(26.6±11.7)次/min降至(25.7±12.3)次/min(P<0.05);平均动脉压由(79.3±24.3)mmHg升至(82.7±24.5)mmHg(P<0.01);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由(95.5±4.8)升至(96.6±4.2)(P<0.05)。无心动过缓、停搏等并发症。结论应用TEAP治疗危重患者PSVT成功率较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20.
对9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食道心房调搏检查时用各种不同方式的电刺激进行诱发和终止试验。共诱发室上速358次,诱发成功率97.7%。终止室上速217次,终止成功率98.6%。本文对可能影响电刺激诱发和终止成功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用食道心房调搏法诱发和终止折返机制的室上速是一种十分安全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