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及非洛地平对其影响。方法观察72例EH患者(EH组)用非洛地平治疗前后血浆NO、ET和CGRP浓度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洛地平治疗前EH组血浆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E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CG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非洛地平治疗6周后,EH组血压和血浆ET浓度明显降低,NO浓度和CGRP明显增高(P〈0.01)。结论非洛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使EH患者血浆NO和CGRP浓度升高,ET浓度降低,对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3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EH,观察Ⅰ组)、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20例EH伴LVH(观察Ⅱ组)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血清ET、NO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Ⅰ组血清ET明显高于对照组、NO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Ⅱ组血清ET明显高于观察Ⅰ组、NO明显低于观察Ⅰ组(P均〈0.01),且ET与NO水平呈负相关(r=0.586,P〈0.01);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ET呈正相关(r=0.427,P〈0.05)、与NO呈负相关(r=0.653,P〈0.01)。观察Ⅱ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 ET和NO两者失衡可能参与了EH及LV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BRS)与部分内分泌激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无创被动倾斜方法估测43例EH患者及30例正常人在60°被动倾斜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心电图上第30个心动周期与第15个心动周期的卜R间期的比值(30:15比值)及BRS值;同时测定部分患者(20例)及正常人(10例)静息状态下血浆儿茶酚胺(CA)、心钠素(ANP)、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浓度,并与BRS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EH患者BRS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且与病期、病情相关;BRS与去甲肾上腺素显著负相关(r=-0.56,P<0.01),而与肾上腺素、ANP、ET及NO无相关。结论:EH患者的BRS明显衰减,并与EH的发生发展相平行;交感神经系统的CA参与高血压的压力反射调节;ANP、ET及NO对压力反射功能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应用缬沙坦治疗前后EH病人血压、血管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应用缬沙坦后。EH病人血压显著下降(P〈0.01)、ET-1明显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降压。并能逆转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以健康老年人2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0例做为观察对象,检测其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NO水平高血压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ET水平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ET与NO呈负相关。结果提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NO、ET水平的失衡,而这种失衡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取EH有LVH患者、EH无LVH患者及正常人各30例,检测NO水平及左室重量(LVM),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1.EH有LVH组NO水平明显低TEH无LVH组、正常对照组,EH无LVH组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LVM水平相反俨〈0.01)。2.血压与NO呈负相关、与LVM呈正相关,NO与LVM呈负相关(r〉0或,〈0,P〈0.01或〈0.05)。结论 NO参与了EH及LV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研究。方法:对36例EH用苯那曾利治疗3周,于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当天,用放免法测定ET及ANP,并与25例健康者作比较。结果:患者ET及AN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ET含量且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增高,Ⅰ、Ⅱ、Ⅲ期患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EH患者经苯那普利治疗后ET及ANP均明显降低(P<0.05及P<0.01)。结论:ET及ANP在EH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转换酶抑制剂是治疗EH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脉压指数(PPI)与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96例老年EH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PPI值,根据PPI值分为3组,PPI〈0.35为A组,PPI0.35~0.45为B组.PPI〉0.45为C组。我院正常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D组)。4组研究对象均抽血化验ET-1和NO。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人血浆ET-1明显增加(P〈0.05),NO明显减少(P〈0.05)。而在高血压病人中,随着PPI的增加,ET-1逐渐增加更明显(P〈0.05),而NO更加减少(P〈0.05),相关分析显示PPI与ET-1呈正相关(P〈0.01),与NO呈负相关(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随PPI增加,血浆ET—1明显增加,NO明显减少。而随着PPI增大,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取EH伴LVH患者、EH不伴LVH患者及正常人各30例,检测血浆NO、AngⅡ水平及左室重量(LVM),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1)EH伴LVH组血NO水平低于EH不伴LVH组、正常对照组俨〈0.01),EH不伴LVH组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三组之间血AngⅡ水平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LVM呈正相关(P〈0.01或0.05);(3)血压、LVM与NO呈负相关、与AngⅡ、LVM呈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血浆NO、AngⅡ参与了EH及LV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及其在CHF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比色分析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2例CHF患者的血浆NO及ET。结果CHF患者的血浆NO及ET(64.47±21.42μmol/L及59.71±17.26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1.62±13.62μmol/L及50.83±7.50pg/ml),且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血浆NO及ET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者。结论CHF患者的血浆NO及ET含量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68例EH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常规治疗组(22例):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接受10mg/d(23例)和20mg/d(23例)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脂水平,同时观察血压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结果经8周的治疗,10mg阿托伐他汀使血浆ET、AngⅡ水平降低、血压下降,而NO、cGRP水平和FMD值上升,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0mg他汀治疗组疗效则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使ET、AngⅡ水平降低与LDL—C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关系,而FMD值和NO、cGRP水平的上升与LDL—C的下降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阿托伐他汀(20mg/d)能够改善EH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更理想地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选择EH并IGT患者51例,给予福辛普利5~10 mg/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O、内皮素(ET)及baPWV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压、2小时血糖(2hPG)、FINS、HOMA-IR、ET水平及baPWV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NO水平上升(P〈0.05)。治疗前baPWV及治疗后其变化值分别与脉压(PP)、2hPG、FINS、HOMR-IR、NO、ET及它们的变化值相关(P均〈0.05)。结论福辛普利对EH并IGT患者降压的同时,还可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脉搏波传导速度,从而改善大动脉的弹性及顺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非杓型高血压 (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 ET)、一氧化氮 ( NO)、神经肽 Y ( NPY)及血管紧张素 ( Ang )浓度的变化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方法 :测定 4 2例非杓型 EH患者氨氯地平治疗前后血浆ET、NO、NPY、Ang 浓度变化 ,并与杓型 EH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结果 :老年非杓型 EH患者血浆 ET、NPY、Ang 水平明显高于老年杓型 EH患者 ,杓型及非杓型 EH组 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白昼与夜间收缩压及白昼舒张压 ,对夜间舒张压影响较小 ;治疗后非杓型 EH患者血浆 ET、NPY水平下降 ,NO水平升高 ,Ang 水平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ET、NO、NPY及 Ang 参与了老年非杓型 EH的病理过程 ,氨氯地平是一种治疗老年非杓型 EH患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观察苯那普利 (5~ 2 0 mg,每日 1次口服 4周 )治疗的 30例 EH患者治疗前后血浆 ET、NO水平 ,并与 2 8例健康者血浆 ET、NO对照。结果 :EH患者 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NO显著降低 (P<0 .0 1)。经苯那普利治疗后 ,收缩压、舒张压都有显著性下降 (P<0 .0 1) ,ET显著下降(P <0 .0 1) ,NO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苯那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还能有效地恢复血浆 ET、NO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机制。方法将105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低钠饮食、适当锻炼、减轻体质量、口服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氯沙坦50mg/d,连续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NO、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脂联素、NO、FMD水平显著升高,抵抗素、ET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氯沙坦可改善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与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血清抵抗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探讨EH合并IGT与CRP、ET、NO的关系。方法纳入EH患者82例,其中合并IGT 42例,糖耐量正常(NGT)者40例;非EH者80例,其中IGT 40例,NGT 40例。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ET测定用放射免疫法,NO测定用硝酸还原法。结果 EH组CRP和ET水平高于非EH组(均P<0.05);EH组NO水平低于非EH组(P<0.05)。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中,IGT人群血浆CRP和ET水平均高于NGT人群,NO水平均低于NGT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H合并IGT与CRP、空腹血糖、ET、餐后2 h血糖、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EH合并IGT患者CRP、ET水平增高,NO水平降低。提示EH合并IGT患者体内炎症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进一步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及非洛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观察72例EH患者(EH组)非洛地平治疗前后血浆NO和ET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洛地平治疗前EH组血浆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E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洛地平治疗6周后,EH组血压和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非洛地平在有效降血压的同时,能使EH患者血浆NO水平升高,ET水平降低,因此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内毒素在肝炎后肝硬变失代偿期所起的作用.方法肝炎后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32岁±10.82岁,分别检测血浆NO,ET和内毒素水平,并与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44.7岁±8.72岁)健康人作对照,并对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血浆NO,ET和内毒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将36例失代偿期肝硬变患者按Paugh-Child肝功能分级分为A,B,C三级,并对各级之间NO,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血浆NO3/NO2,ET,内毒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79um/c±2.07um/c,99.89um/L±13.20um/L,0.476eu/mL±0.222eu/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87um/L±0.73um/L,42.34um/L±6.27um/L,0.142eu/mL±0.081eu/mL,P<0.01),还发现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血浆NO和ET,ET和内毒素,内毒素和NO均呈正相关.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A,B,C各级问NO,ET有显著增高趋势.结论NO,ET和内毒素在肝炎后肝硬变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随肝功能减退,NO,ET水平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9.
检测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8例不稳定型绞痛(UAP)、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及26例健康人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前列环素(PGI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浆ET增高的同时,血NO、6-keto-PGF1α下降,尤以AMI第1天和UAP患者为明显。认为冠心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其分泌的ET与NO、PGI2失衡,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促发了UAP和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及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6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和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ET-1和DD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NO水平则降低(P〈0.01);经过治疗之后患者血浆ET-1和DD水平降低(P〈0.01),而NO水平升高(P〈0.01)。结论血浆ET-1、NO和DD联合检测,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及进展,为其早期治疗和预测发展趋势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