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调查住院病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5年10月~2007年12月我院2 596例住院病人中96例MRSA 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MRSA 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MRSA 感染主要发生于入住ICU时间≥2 d,联合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植入),住院≥20 d,年龄≥60岁的病人.结论 了解住院病人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使临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MRSA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院肝移植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0年5月肝移植术后血液MRSA阳性感染者的资料。结果 695例肝移植患者中,53例(7.6%)出现革兰氏阳性球菌血流感染,以肠球菌最为常见,7例病人发生7次MRSA血流感染。分析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急性排斥(P=0.03)是出现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与非MRSA血流感染的15d、30d、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排斥是出现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但肝移植术后MRSA血流感染后15d、30d、1年的死亡率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Ding Q  Li DQ  Wang PH  Chu YJ  Meng SY  Sun Q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228-231
目的 观察糖尿病足(DF)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并探讨DF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388例DF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将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分为MRSA组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组,感染表皮葡萄球菌的患者分为MRSE组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组,分别对比分析前两组和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DF感染MRSA、MRSE的危险因素.结果 388例DF患者共分离出362株病原体,以G+菌为主,共207株(57.2%),G-杆菌142株(39.2%),真菌13例(3.6%).最常分离的前3种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7.1%,98/362)、表皮葡萄球菌(18.8%,68/362)、绿脓杆菌(15.5%,56/362).单因素分析中,MRSA组与MSSA组患者比较,在入院前6个月内应用抗生素、溃疡程度(面积、深浅)、骨髓炎、高血压、贫血、低蛋白血症、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E与MSSE组患者比较,在溃疡是否复发,合并骨髓炎、低蛋白血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6个月内应用抗生素、溃疡病程、骨髓炎、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是DF患者感染MRSA的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是DF患者感染MRSE的危险因素.结论 DF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G+球菌为主;DF患者感染MRSA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溃疡病程长、合并骨髓炎、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入院前6个月内应用抗生素:糖化血红蛋白是DF感染MRS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院外科加强医疗病区(SICU)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者的资料,总结引起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996年1月~1998年12月入SICU的1069例患者资料,按感染细菌分为MRSA组和非MRSA组,比较两组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广谱抗生素应用、血清白蛋白含量的差异,计算各因素的优势比(OR)。结果:MRSA20例,非MRSA57例,MRSA感染患者病死率为非MRSA的1.9倍,P<0.05;MRSA感染相关因素有ICU住院时间(P=003,OR=252)、广谱抗生素的应用(P=004,OR=16.10)、低白蛋白血症(P=0.01,OR=234)。结论:MRSA感染病死率高,ICU住院时间长、应用广谱抗生素、低白蛋白血症是引起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新 《中外健康文摘》2013,(11):183-184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的152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 气管切开的危重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高龄、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吸痰时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密切相关.结论 对气管切开危重症患者应以预防为主,对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同时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采取措施预防与控制MRSA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3年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内MRSA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非MRSA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根据综述、专家咨询以及实际工作经验,最终确定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寻找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RSA感染发生率为62.79%,其中,2012年发生率为68.18%,2013年发生率为57.14%,MRSA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显示:年龄(OR= 1.047,95%CI:1.0091.086)、ICU住院时间(OR= 1.050,95%CI:1.0121.089)、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OR= 2.853,95%CI:1.1776.911)、机械通气(OR= 4.918,95%CI:1.17520.583)、抗菌药物使用超过7 d(OR= 3.257,95%CI:1.05510.058)是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长期入住ICU、进行机械通气、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是ICU内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其护理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68例颅脑损伤中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有无基础疾患、置管时间、是否留置胃管、病室环境(ICU,普通病室)等项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78例肺部感染(感染率46.4%),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大、有基础疾患、置管时间长、留置胃管时间≥7d、在普通病室治疗均可视为气管切开后肺部易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控制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人工气道管理是防治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孙晓霞  方巍  孙运波 《齐鲁医学杂志》2011,26(3):235-237,239
目的分析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院急症和择期手术后确诊为肺炎的406例病人的资料,用SPSS软件分析术后MRSA肺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确诊MRSA肺炎33例,检出率为8.12%,死亡8例,病死率24.2%。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术后MRSA肺炎发病的8项可能危险因素:年龄≥60岁、住院≥20 d、广谱抗生素使用>10 d、颅脑手术、气管插管或切开(未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抑酸剂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20 d、广谱抗生素使用>10 d、颅脑手术、气管插管或切开是术后MRSA肺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住院≥20 d、广谱抗生素使用>10 d、颅脑手术、气管插管或切开是术后MRSA肺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综合预防才能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危险因素,检测毒力、耐药基因。方法 从2021年1月—2023年2月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与梅州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患者中,选取100例感染MRSA与100例感染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MSSA)的病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MRSA的感染危险因素。对2组患者所有菌株进行毒力、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2组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数量、侵入性操作数量、确诊前住院时间、抗感染药物应用数量和抗感染药物应用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侵入性操作数量、抗感染药物应用数量≥2种、抗感染药物应用时间≥7 d是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RSA组患者的细胞毒素毒力基因[α-溶血素(hla)、...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患者老龄、免疫力低下、组织器官退化等都是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入院后的手术、抗生素或激素的应用以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的应用、胃管的留置等侵入性操作也是增加院内感染机会的原因.肺部是院内感染最主要的部位.院内感染一旦形成,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甚至可能致死[1-2].故探讨研究脑梗死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脑外科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各项危险因素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引起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麻醉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围手术期出现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出现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统计观察组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气管导管通气道、重复性使用气管导管、未使用过滤器、重复性使用喉镜镜片、深静脉动脉穿刺、合并糖尿病、钠石灰更换频率过低等。Logistic回顾分析得知,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气管导管通气道、钠石灰更换频率较低、重复使用导气管。结论综合分析围手术期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原因展开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与术后康复率。  相似文献   

12.
陈亮  符力  李苑  旋妮玲  蔡明伟  王烨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0):1243-1246
目的了解MRSA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细菌的抗生素耐药谱。方法于2012年1月~2012年5月在本院收集分离出的不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分离出来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患者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前病案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分离的8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39.8%)为MRSA,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及复方新诺明在MRSA菌株的耐药情况更为严重(P值分别为0.009,0.006,0.018,0.021,0.02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超过10d、至少使用3种抗生素、深静脉插管、一年前曾经住院、住院时有皮肤软组织感染、住院时发生菌血症、住院时有呼吸衰竭为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397,6.416,5.576,6.926,14.805,16.462,12.566)。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药耐药情况严重,MRSA感染因素多,原因复杂,应主动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综合性中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特点及医院感染情况,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2020年住院的166 115例患者检出的MRSA监测资料,将患者分为MRSA医院感染组(130例)和非MRSA医院感染组(44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MRSA医院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2018~2020年住院患者共检出MRSA 576株,总检出率为34.95%,经趋势χ2检验,MRSA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0.089,P<0.001)。MRSA菌株主要来源是痰(52.95%)和咽拭子(15.97%);分离出的MRSA主要集中在神经外科(49.83%)、肾病科(7.64%);分离出的MRSA菌株主要分布在冬季(27.95%)、春季(27.43%)。3年来,共有130例患者发生MRSA医院感染,MRSA总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78‰。2018~2020年MRSA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68‰、0.74‰、0.96‰,经趋势χ2检验,MRSA医院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增加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χ2=2.508,P=0.1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SA医院感染组与非MRSA医院感染组在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4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和有侵入性操作3个因素是患者MRSA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通过对医院MRSA分布及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能够及早发现其易感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分布和感染变化情况,对指导临床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对139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9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发生感染119例,感染发生率为85.61%(119/139).与医院感染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为抗生素应用、年龄、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吸痰、深静脉插管等,按危险性大小排列分别为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年龄、抗生素应用.病原菌分布分别为革兰阴性菌139株,占62.67%,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为38株和39株,分别占17.43%和17.89%.结论 针对与医院感染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可以重点监测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ICU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EICU治疗的患者256例,按照行气管切开术后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分成感染组(126例)及非感染组(130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护理措施,分析造成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针对性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感染组患者具有5年以上吸烟史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比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工作能力一般、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使用制酸剂及H2受体阻滞剂、 多人病房等均为气管切开ICU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保持病房温湿度、加强清洁消毒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措施,能有效预防气管切开的ICU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老年患者的流行趋势、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细菌耐药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60例MRSA HAP老年患者入选MRSA组,52例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HAP老年患者入选MSSA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9、2010、2011年的下呼吸道MRSA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示MRSA呈多重耐药.MRSA组的平均年龄、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MSSA组(P值均<0.01).MRSA组的糖尿病、脑卒中和慢性肺部疾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MSSA组(P值分别<0.01、0.05).MRSA组住院期间应用静脉导管、使用≥2种抗生素及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14 d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MSSA组(P值分别<0.01、0.05).结论 老年患者中,住院时间长、糖尿病、脑卒中、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能是医院内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掌握本院MRSA的流行趋势,了解、掌握MRSA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MRSA的医院感染及其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状研究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临床各科住院病人 206例及MRSA感染者,进行MRSA流行强度、流行因素及影响流行因素综合分析. 结果 MRSA患者的年龄多集中在50-70岁年龄组,患者住院科室分布依次为ICU病房、肿瘤科、内儿科、外科.患者的易发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及创口感染.大部分患者使用过一种或一种以上抗生素治疗.结论 医院MRSA感染率升高,与临床各科滥用抗生素有关,与临床创伤性诊断、治疗操作有关.万古霉素是当前临床公认的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颅脑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感染的研究和治疗,我们能更好地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方法:对2011-01~2012-10神经外科颅脑术后的39例MRSA感染病人进行跟踪调查并对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将上述资料与医院其它科室同期住院的42例MRSA感染病人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神经外科的MRSA感染率为0.96%(均为颅脑术后),明显高于同期其它科室的住院病人MRSA感染率0.15%。神经外科住院的39例MRSA感染病人中29例为NICU病人,感染率为1.86%,明显高于神经外科普通病房的MRSA感染率0.6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35/39,89.74%)。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气管切开、广谱抗菌药物滥用等。药敏结果显MRSA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糖肽类抗菌药物较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神经外科ICU是MRSA感染的高危部门,应加强神经外科ICU病人MRSA的筛查,加强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病人的管理,严格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处理,严格手卫生,避免MRSA的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26例ICU患者,依据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89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医院感染,337例),分析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26例ICU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89例,感染率为20.89%(89/426)。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泌尿道置管、血管内置管、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0 d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泌尿道置管、血管内置管、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0 d为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泌尿道置管、血管内置管、气管切开术、气管内插管、抗菌药物应用时间>20 d为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的方法,对1997年1月~2004年5月神经外科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痰培养、药敏试验、ESBL、MRSA、PHRSP的监测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铜绿假单胞菌和MRSA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 该组医院肺部感染发生率89%,大多数出现在气管切开后3~6d,病死率显著高于无医院肺部感染者(P〈0.05),共培养出375株优势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210株、革兰氏阳性球菌86株、真菌79株,3次培养结果一致者按1株计算,79株真菌全部混合细菌感染.结论 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与应用地塞米松、H2受体拮抗剂及酸泵抑制剂无关,与颅脑损伤程度、医院环境污染、细菌二重感染有关,应在1周内进行痰涂片检菌和培养,根据药敏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