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澎  郝蕊  李彬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8):747-749
目的通过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HD)急慢性并发症分析,从而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方法从终末期肾衰患者中选择糖尿病肾病39例(DN组),同时选择同期相同年龄段终末期非糖尿病肾病患者39例(NDN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病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DN组的急性并发症中低血压、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NDN组(P〈0.05);慢性并发症中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动静内瘘闭塞、感染明显高于NDN组(P〈0.05)。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HD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应提早进行HD,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干体重等,能提高DN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杨奕 《吉林医学》2014,(36):8042-8043
目的:对比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HD)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00例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一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称为HD组;另一组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治疗,称为CAPD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APD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较HD组明显;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CAPD组改善明显好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治疗高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疗效优于HD治疗,更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并分析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取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SLED)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血液透析(HD)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且血清溶质的下降率较对照明显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高,糖尿病肾病(DN)所致尿毒症在血液透析(HD)患者中的比例亦明显升高.糖尿病患者在血液透析人群中具有其特殊性,如何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近5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3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时在透析液中加入葡萄糖预防低血糖的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将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4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透析液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透析液中加入葡萄糖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7.37%,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透析液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并配合以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韦慧琴  李良 《广西医学》2011,33(5):606-607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CAPD)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HD组和CAPD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各项观察指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半年、1年、3年存活率相近(P〉0.05);透析后HD组肌酐、血尿素氮、尿量下降更为明显;HD组白蛋白相对较为稳定,透析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PD组白蛋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D血压控制较HD组好,两组血糖水平透析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为心脑血管疾病、出血、营养不良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与CAPD均为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但并发症均较多。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肾脏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原因.有关D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许多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和长期的糖代谢紊乱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糖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析低血糖是血液透析(HD)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阶段的糖代谢紊乱更易出现,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对糖尿病肾病(DN)和非DN中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对HD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HDF(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优势.方法 选择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进行血液净化的病人共22人,分为常规HD(血液透析)组和HDF组.观察两种透析方法对糖尿病肾病营养状态的影响.结果 与HD组比较, HDF组体重指数、上臂肌围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均高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F治疗兼有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双重优势,适合于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DM)是一种全球性疾病,我国DM的发生率也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明显升高.目前,不仅糖尿病肾病(DN)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他慢性肾病(CKD)合并DM亦是导致肾功能快速恶化的重要因素.现就晚期DN(Ⅳ~Ⅴ期)及Ⅲ期以上CKD伴代谢紊乱的患者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血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陈关芬  辛丽芹  杨丽华 《广西医学》2016,(10):1359-1362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3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其中140例行血液透析(HD),180例行腹膜透析(PD),观察两组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及菌群种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PD组患者透析后感染发生率为8.89% (16/180),低于HD组患者的46.42% (65/140,P<0.05);PD患者及HD患者感染发生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以腹膜炎最常见(43.75%),HD患者以血管通路感染最常见(50.76%);两种透析方式患者常见感染菌群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红蛋白< 10 g/dl、血清白蛋白<3 g/dl、HD以及透析不充分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D患者感染发生概率高于PD患者,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是两者感染常见的菌群,但需警惕革兰阴性杆菌.开始透析前建立内瘘或PD置管以及加强患者营养均可减少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关危险因数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DN-ESRD)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存活时间的影响,提高DN-ESRD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水平。方法:选择二组血液透析患者对照观察,一组为11例DN-ESRD,另一组为17例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NDN-ESRD)。分析死亡原因、存活率、并发症、营养状态、血生化改变。结果:DN-ESRD组1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72%和27%,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心血管病变,与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二组营养状态评估(SGA)均差,但ESDN的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NDN-ESRD患者。结论:DN-ESRD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比NDN-ESRD患者高,存活率低。提高营养,防治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观察 2 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的血压、血脂、血清蛋白、血常规、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并同 2 0例非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比较。结果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收缩期血压、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红蛋白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 (P <0 0 5 ) ;两组病人舒张期血压、血清肌酐、血小板计数、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 5 9% ;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率为 3 6% ;脑血管病发生率为 2 7% ;冠心病发生率为 99% ;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64 % ;心肌梗塞发生率为 14 % ;两组病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肌梗塞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显著收缩期高血压、高血脂、多合并症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腹膜透析在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01—2017-01间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终末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实验组采用腹膜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透析后肌酐、各项生化指标都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6%,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进行腹膜透析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在临床的实践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童小珍  张广清 《广东医学》2012,33(3):429-43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DN已跃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发病因素的第2位[1]。目前,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仍是DN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者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HD而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道,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HD血管通路[2]。DN患者血管条件差,长期病变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差、血管内膜钙化、静脉细等,给血管通路的建立及使用带来困难[1]。如何保证AVF手术的成功,保护手术后的AVF,避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维持性HD患者皮肤瘙痒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维持性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HD联合HP组和单纯HD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钙、血磷、iPTH和β2微球蛋白水平.③结果 HD组和HD+HP组患者治疗前血钙、血磷、iPTH和β2微球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D组血钙、血磷、iPTH和β2微球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HD+HP组治疗后血磷、iPTH和β2微球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且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④结论 HD联合HP治疗终末期肾病HD患者可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质,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A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B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的中有效率为86.7%,B组为80.0%,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A组感染率低于B组,但出血率高于B组,两组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各自具有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增长,目前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原发病是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本文就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的临床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模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行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LFHD组、HFHD组以及HD+HP组,每组20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Hcy、hs-CRP、IL-6、TNF-a水平进行检测。另外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并对以上各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LFHD组、HFHD组以及HD+HP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前的Hcy、hs-CRP、IL-6、TNF-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LFHD组Hcy、hs-CRP、IL-6、TNF-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HFHD组以及HD+HP组Hcy、hs-CRP、IL-6、TNF-a水平均有所下降。并且,HD+HP组各个指标的下降水平均低于HFHD组。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及微炎症状态,但采用HFHD以及HD+HP的血液透析模式,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Hcy水平,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0.
终末期肾病(ESRD,end-stage renal disease)患者往往存在血脂和脂蛋白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是导致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病首位的致死原因.本文通过对CAPD患者首年治疗期间脂蛋白a(Lip(a),Lipoprotein a)变化情况及其同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的探讨,对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途径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