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可行性。方法将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于上腔静脉末端,共112例。结果一针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结论该方法提高了穿刺准确性,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可行性。方法将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于上腔静脉末端。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该方法提高了穿刺准确性,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在困难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遇困难穿刺置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UL组45例采用超声引导穿刺,BL组45例继续盲穿,观察穿刺成功率、"后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UL组45例均获成功,42例"后首次"穿刺成功,明显优于BL组(P〈0.01),血胸、误穿动脉、局部血肿、气胸显著低于BL组(P〈0.05或P〈0.01)。结论超声引导在困难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应用,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2例计划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行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67例)和超声组(65例),超声组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传统组采用传统解剖标志法盲穿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操作时间。结果:超声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65/65),高于传统组的86.6%(58/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38,P〈0.01);超声组未发生并发症,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4%(9/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38,P〈0.01);平均操作时间传统组为(7.7±2.0)min,超声组为(4.8±2.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17,P〈0.01)。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较传统的依据解剖标志的经验性盲穿法更加准确、快捷、安全,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对静脉状况差而保护静脉尤其重要的肿瘤化疗患者更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麻醉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十分必要的.甚至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颈内静脉也是重要的给药途径.近十年来,颈内静脉置管在国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着重介绍中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及其临床应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的应用及体会。方法:在患者手术前,应用超声实时引导的可视化技术将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经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于上腔静脉末端。结果: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结论:该方法提高了穿刺准确性,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了操作相关的各类并发症,提高了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穿刺在慢性重型肝炎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45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资料。结果 穿刺置管全部成功,平均留管时间23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慢性重型肝炎病人中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以减轻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的患者经颈内静脉放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62例;年龄37~89岁,平均(62.5±12.6)岁。行再次手术微创三尖瓣置换术56例,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60例,术前Ⅲ°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2例。术前经颈内静脉放置6.0F鞘,经鞘放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临时起搏效果经尝试起搏法、超声心电图引导法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法确认。结果 经颈内静脉放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时起搏导线到位良好,起搏及感知正常,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3.56%,永久起搏器植入率为10.17%。结论 对于部分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经颈内静脉放置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安全可行,可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超声测量颈内静脉变异度(variability index of internal jugular vena cava,VJVC)、下腔静脉变异度(variability index of inferior vena cava,VIVC)评估心脏术后容量状态。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心血管外科成人心脏术后76例患者。超声测量被动抬腿实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前后患者心排指数,心排指数增加10%为标准,增加≥10%为容量有反应者(fluid responders,FR);反之则为容量无反应者(fluid unresponders,FN)。同时记录患者PLR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在PLR前,查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超声测量VIVC和左侧VJVC。结果:对比PLR前后,FR组中心静脉压在PLR前后无统计学差异[(7.6±1.9) mmHg vs.(10.1±11.4) mmHg,P=0.154],心率[(83.0±8.9)次... 相似文献
14.
锁骨小切迹定位在小儿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颈内静脉安全、有效的穿刺途径。方法选择6岁以下患儿10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5例经锁骨小切迹定位穿刺;B组50例采用中、高位前路定位穿刺。观察记录两组总体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完成所需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总成功率分别为A组100.0%,B组88.0%(44例),两组比较(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A组90.9%(50例)、B组56.0%(28例),从触摸定位到顺利置入导管所需时间,A组(156±32)s,B组(258±48)s,(P<0.01)。B组误穿动脉3例,局部血肿2例,两组均无气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锁骨小切迹定位小儿颈内静脉穿刺术,具有定位容易、穿刺成功率高、安全等特点,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价值,并对其成功率、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我院共63例(男39例,女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在Logiq 5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实时引导下,均经颈内静脉采用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植入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分析记录穿刺次数、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一般患者及高危患者两组进行对比,曾经有过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或曾经有过置管困难情况或配合差、肥胖、衰弱、骨骼畸形及凝血功能异常者为高危患者。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实时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导管成功率100%,其中高危患者20例(31.7%);有60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95.2%);穿刺次数1~3(1.23±0.21)次;3例患者出现术中即刻并发症(4.7%);在使用过程中导管感染3例(4.7%)。手术时间高危组患者长于一般患者组[(30.6±0.11) min vs (19.1±0.09) min,P<0.05];两组在穿刺次数,置管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4/20,20%)在长期使用导管过程更易因导管血栓形成而导致流量不佳。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留置永久性双腔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技术,成功率高;不论在高危患者还是一般患者中都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需择期手术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2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体表标志定位组(A组)及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长轴面组(B组)、长短轴面组(C组)、短轴面组(D组),各51例,观察记录穿刺情况。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A组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D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情况均明显劣于B、C、D组(P<0.01)。B、C、D组试探次数和穿刺点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调节方向次数、总穿刺时间和技术难度评分均小于D组(P<0.05~P<0.01),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刺破血管后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其中长短轴面穿刺法兼具长、短轴面优点,提升了成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在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经锁骨下区锁骨下静脉、经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CVP)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舒适度的异同,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188例因肿瘤在DSA引导下植入CVP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植入途径分为经颈内静脉组(A组)、经锁骨下区锁骨下静脉组(B组)、经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组(C组),跟踪随访比较各组术中疼痛评分、围术期及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CVP,术中、术后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每组中均有1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所致发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2例(2.1%,2/96)、C组中1例(1.7%,1/60)患者出现锁骨下静脉血栓,其中C组患者左锁骨下静脉完全闭塞,经接触溶栓治疗后未能再通,B组患者经接触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良好。A组及C组患者的导管错位、导管折曲发生例数较B组患者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组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组高(P<0.05)。导管夹闭仅在B组出现2例;各组在导管破裂、静脉港翻转、伤口裂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SA引导下经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CVP安全有效,且患者术中更舒适,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在植入CVP时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行婴幼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拟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76例,随机分为单纯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和超声实时引导定位组(B组),各38例。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失败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总穿刺成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1),A组误穿颈动脉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误穿颈动脉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探讨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和改进技术.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9年5月338例应用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相关的并发症和技术问题.结果 338例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47%,其中局部渗血、血肿8例(2.37%),误穿动脉13例(3.85%),气胸2例(0.59%),局部红肿感染6例(1.78%),心律失常3例(0.89%).结论 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一定的风险,需从多方面、多环节分析原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