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所激发的血压异常增高的现象及临床意义。方法从561例受检者中选择运动中SBP≥200mmHg45例作为血压异常增高组,高血压血压反应正常组40例,对照组54例,比较3组间运动与血压反应关系。结果血压异常增高组:运动前静息时的血压(SBP/DBP)均高于其他两组(P<0.001);运动中SBP、血压上升幅度(ΔSBP)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运动时间(time)、代谢当量(Mets)均小于其他两组(P<0.05),说明该组病人运动耐量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结论运动所激发的血压异常增高可预示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而对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运动时血压高峰的控制及运动处方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与血管活性物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病理生理变化特征,探讨高血压患血管活性物质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93例高血压患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BP)测定。结果 93例高血压患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非杓型组,在非杓型组中,TXA2、NPY明显增高(TXA2:P<0.01,NPY:P<0.05),PCI2,CGBP明显降低(P均<0.001);且夜间血压下降与TXA2、NPY呈负相关(TXA2:SBP:r=-0.254,P<0.05,DBP:r=-0.229.P<0.05;NPY:SBP:r=-0.277,P<0.01、DBP:r=-0.245,P<0.05),与PC2;CGBP正相关(PGI2:SBP:r=0.302,P<0.005,DBP:r=0.324,P<0.005;CGBP:SBP:r=0.289,P<0.01,DBP:r=0.33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XA2,PGI2,NPY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直线相关(F=7.554,P<0.001),TXA2,PGI2,CGBP与夜间舒张压下降直线相关(F=7.242,P<0.001)。结论 高血压患TXA2,PCI2,NPY,CGBP可能参与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分析其与高血压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TCD技术检测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的脑动脉,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按病程长短分三个组,分析其脑动脉血流动态变化。结果:病程3个月至3年的患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参数增高(P均<0.001);病程3年以上至6年的患血流收缩期流速峰值(VP)增高(P均<0.001),而舒张末期最低流速(VD)降低(P均<0.01),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增高(P均<0.05);病程6年以上的患血流速度各参数均降低(P均<0.001),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逐渐增高(P均<0.001)。结论:利用TCD技术检测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用于评价高血压患的脑动脉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冠状循环的改变,方法: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技术,探测30例高血压患者和10例对照的冠状窦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重量指数(LVMI),冠状窦前向血流(CSF)及冠状窦直径明显增加(P<0.05-0.001),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LVMI,SBP,DBP,冠状窦直径,CSF均明显增加(P<0.05-0.001),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LVMI,SBP,DBP,冠状窦直径,CSF均明显增加(P<0.05-0.001),而无心肌肥厚组仅LVMI明显增加(P<0.01),与无心肌肥厚组相比,心肌肥厚组LVMI,SBP,CSF明显增加(P<0.05-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冠状循环发生了显著改变,左室心肌重量增加起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应用TEE探测冠状窦血流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循环损害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运动疗法在心脏术后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心脏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21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均接受功率自行车或/和跑台训练为主的康复训练,并采用常规心电运动试验对康复训练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运动训练后,运动时间和最大运动负荷显著增加,安静时,心率、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血压乘积均显著下降(P<0.05,P<0.01),安静时心电图最大ST段压低明显改善(P<0.01);同等负荷量运动时,心率、血压、心率-血压乘积及运动诱发的最ST段压低与安静状态时有相似的改变(P<0.05,P<0.01)。结论:心脏术后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加体能,减轻心肌缺血,增加心肌储备功能,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A组23例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B组30例为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其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及E/A比值。结果:经贝那普利治疗后:①A组:LVMI和血清PCⅢ、LN、HA均显著降低(P<0.01),E/A比值显著升高(P<0.01);②B组:血清PCⅢ、LN、HA也明显降低(P<0.05),E/A也明显升高(P<0.05);③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贝那普利可显著降低血压,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及间质纤维化,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疆少数民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高血压组227例,正常血压组148例。测定2型糖尿病患的年龄、病程、血糖、血脂与血压等。结果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SBP、DBP、TC、TG等参数均显性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结论 新疆少数民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之间有正相关关系。高血压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关因素均为血糖,血脂特别是高血糖与血压的关系高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我厂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的血压,血脂情况及其异常发生率,方法:对我厂在职的高级技术人员进行全面体检,选其中资料完整的进行分析。结果:(1)男性正常高限血压及高血压的百分率分别为6.8%和50.9%,女性正常高限血压和高血压的百分数为7.5%和18.9%,男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特别是轻度高血压(P<0.01),最适宜血压男性显著低于女性(P<0.01),(2)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增加。(3)血脂,血糖增高,除高甘油三脂血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其他两项男女间无明显差异性,(4)在心电图方面,男女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性,但是无论男女均随着年龄增加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增加,但在50岁以后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级科技人员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特别是在男性科技人员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紊乱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77例。(1)将患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比较两组间瘦素水平。(2)将血清瘦素水平作为因变量,其他参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间除高血压组年龄较大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显性。(2)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显正相关(P<0.00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中,高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的改变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偶测3次血压正常的3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RE),并与39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增高(P<0.01);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降低(P<0.05)。有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及昼夜蛋白排泄率差值均低于无神经病变患者(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2 型糖尿病患者在血压增高之前已出现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与交感、副交感神经受损程度有关。在出现昼夜节律异常时进行干预,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针对性地治疗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许文凯  张炳勇 《临床荟萃》2001,16(19):871-87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内科危重病的发病和转归等方面的作用。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和IL-6反应细胞株CESS测定法,分别检测内科危重病98例患者血浆或腹水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发现脏器功能不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脑卒中患者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0.01)。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中IL-6水平显著高于其血浆水平(P<0.001),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时,增高更明显(P<0.001),肝硬化腹水死亡患者最初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5,P<0.001)。结论:TNF-α和IL-6在内科危重病的发病机制、诊疗和转归中有重要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观察依托咪酯与异内酚在全麻诊导插管时心率变异性和血糖的变化。方法:选择SASⅠ-Ⅱ级,开腹行胆囊切除或并胆总管探查术患者4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分为两级,E组:依托咪酯0.3mg/kg,P组:异丙酚2mg/kg,应用HXD-Ⅰ型多功能监测仪记录参数,用血糖仪监测血糖。结果:插管前两组SBP、DBP、HR均显著降低(E组P<0.05,P组P<0.01),两组HF、LF/HF,P组LF显著降低(P<0.05),两组血糖较诱导前基础值T1(T0)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插管后两组SBP、DBP、HR、HF、LF/HF均显著升高(P<0.01),P组LF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插管前SBP、DBP、HR、LF、HF、LF/HF降低P组较E组明显(P<0.01)。结论:依托咪酯在麻醉诱导后降低血压和抑制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明显弱于异丙酚,但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应激时血糖的变化,两种药物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运动后血压、体质量以及血清内皮素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7/09在扬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采用18只高血压大鼠作为实验动物,按实验需要将动物分为运动组(10只)和安静组(8只)。运动组经过10周的60min/d的训练,5d/周,与安静组一起测量其血压、体质量;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结果:实验进行至第5周运动组死亡1只大鼠。①血压:运动前两组大鼠血压无显著差异,经过4,10周运动后运动组大鼠与安静组相比血压明显降低[(174.1&;#177;1.4),(185.0&;#177;1.4)mm Hg;(166.6&;#177;1.1),(193.9&;#177;1.8)mm Hg,P〈0.01]。②体质量:两组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体质量均逐渐增高,但运动组增长的趋势低于安静组,经10周运动后运动组的体质量明显低于安静组[(344.60&;#177;2.57),(362.00&;#177;5.26)g,P〈0.05]。③内皮素:经过10周的游泳训练后,运动组内皮素明显低于安静组[144.75&;#177;4.45),(68.36&;#177;5.93)ng/L,P〈0.01]。结论:运动对高血压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有抑制作用,且高血压大鼠经过游泳训练后其血内皮素水平下降,而血压也随之下降,提示运动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部分是通过影响内皮素的产生和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口或经鼻纤支镜引导插管对心血管的影响。方法:16例择期手术病人,均系插管困难,随机分为经口组和经鼻组,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NLA)加表麻下进行插管,监测插管前后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与插管前相比,插管后SPO2显降低(P<0.01),HR,SBP,DBP,MAP,RPP均显增高(P<0.05或P<0.01),插管后经鼻组与经口组相比,HR,SBP,MAP,RPP上升更显(P<0.01),SPO2和DBP变化不显(P>0.05),结论:NLA加表麻下纤支镜插管心血管反应较大,其中经鼻途径更甚于经口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分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组(S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监测并记录入室、诱导前、插管前、插管中、插管后SBP、DBP、HR、SpO2。观察从给药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到行气管插管的时间,同时观察出现插管反应的比例、出现明显低血压及血压明显波动的比例。观察并记录丙泊酚诱导的总量。结果:除S组SBP在插管中与插管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外,两纽的HR、SBP、DBP在入室后、诱导前、插管中、插管后各时间点与插管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插管前P组的SBP与DBP与S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行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短于S组(P〈0.05),丙泊酚的总量S组少于P组(P〈0.05),出现明显低血压及血压明显波动的比例S组也明显少于P组.结论.七氟醚可以安全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贝沙坦对伴或不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MD2)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服用依贝沙坦的40例伴高血压与42例不伴高血压及30例未服任何降压药DM2患者行24例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服药后2个月各期血压均降低,尤以夜间血压下降明显,与服药前有显著差异(高血压组P<0.01,正常血压组P<0.05),且正常血压组血压仍在正常范围。BPF组服药后升高明显,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服药后4个月各期血压与服药后2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前后各期动态血压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依贝沙坦能有效降低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不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而且是安全的。并且能恢复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7.
侯进  苏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0):1388-1389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中年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56例社区中年(45~60岁)居民,按是否符合E H诊断标准分为E H组和健康组,EH组患者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血压控制组及血压未控制组,同时根据收缩压(SBP)水平将EH组患者分为不同SBP水平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 TNF-α和CRP水平检测。结果 EH组患者血清 TNF-α、CRP水平高于健康组,血压控制未组高于血压控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SBP水平升高,TNF-α、CRP水平均逐渐升高,且不同SB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CRP 与中年EH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其水平升高可能是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某些指标与临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住院的629例AMI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I组),无LVH组(Ⅱ组)和血压正常组(Ⅲ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分析3组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高危特点。结果:I组心电图指标Ptfv1(心房张末电势)异常,∑ST段抬高振幅,ST段抬高导联数,对应性导联ST段压低振幅,QTc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及前壁或复合前壁AMI发生率明显增高,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临床并发泵衰竭AMI扩展和住院期间病死率与Ⅱ、Ⅲ组比较也明显增多(P<0.0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多项心电图指标异常则其临床近期预后险恶,应积极采取综合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心肌缺血和左心室肥大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目的 监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探讨与心肌缺血(MI)和左心室肥大(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2例高血压患者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有无MI分为:MI组38例和无MI组54例;结果 (1)两组间比较24h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白天平均DBP差异均显著(P<0.05,t=3.96,3.00,2.76,4.35,4.63);(2)两组间最高SBP和最高DBP均无差异(P<0.05,t=1.04,1.19.0.91、1.39.1.80.0、96);(3)两组间24h SBP负荷、夜间SBP负荷和DBP负荷差异显着(P<0.05,t=2.30,2.50,2.60);(4)伴有MI的患者,血压呈“构型”变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MI的患者(P&;lt;0.005.x^2=9.85);(5)伴有MI的患者,其L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MI患者的发生率(P&;lt;0.005,x^2=13.56)。结论 高血压患者持续的血压增高.尤其是夜间持续升高,血压负荷增大,对LVH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48例术后收缩压≥24kPa (180mmHg)或舒张压≥14.7kPa(110mmHg)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尼莫地平治疗组(23例)和硝酸甘油对照组(25例),两组病例均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5、10、30、60min时血压和心率。所有患者均进行颅内压(ICP)监测,6个月后按GOS标准进行预后判定。结果 两组用药后5、10、30、60min血压均较用药前显著性下降(P值均<0.001),但心率和ICP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治疗组不良预后占3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降血压效果与硝酸甘油相近,但能改善患者预后,且对心率和IC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