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手术治疗的隐匿性斜疝在诊疗上的经验体会。方法:对22例手术中已证实为隐匿性斜疝病人的症状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疝囊高位结扎并外环口修补术可取得满意效果,无复发。结论:隐匿性斜疝的诊断着重在于体检,外环口扩大及内环口指尖冲击感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对68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发现24例(35%)符合斜疝超声声像图改变,均被手术证实。结论 高频超声是诊断腹股沟隐匿性斜疝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微型腹腔镜诊治小儿隐匿性斜疝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减少单侧斜疝患儿术后对侧斜疝的发病率;方法:单侧斜疝患儿在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常规探查对侧鞘状突,如存在未闭,将未闭的鞘状突高位结扎;结果:患儿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天~3天,较单侧手术患者无明显延长,切口无需缝合,无皮下血肿、缺血性睾丸炎等并发症,随访半年到一年无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可发现小儿隐匿性斜疝,并积极前瞻性治疗,消除了对侧斜疝发展至嵌顿较窄的机会,减少一次不可避免的手术创伤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儿腹股沟斜疝45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时间手术35 min,术后当天进食、小便正常,无明显的疼痛感、无伤口感染、阴囊水肿等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2 d,术后预后良好。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微创、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具有优良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收集1994-10/2004-09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多疝囊斜疝23例,临床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其中男性21例, 女性2例(男:女≈10.5: 1);右侧16例(69%),左侧4例(17%),双侧3例(14%);年龄1~3岁12例(52%),4~8岁8例(34%),9~10岁3例(14%);合并隐匿性阴茎1例;尿道下列1例.  相似文献   

7.
1986年6月至1996年8月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680例,165例行单纯人环修补术,483例加行Bassini法修补,32便加行Halsted法修补。术后随访1-11年,无复发患者。作者认为所有斜疝均有必要修补内环,而合理修补重建腹股沟管及术前术后降低腹内压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们利用疝囊外修补法治疗11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10例均为男性,年龄7个月~4岁,1岁以内15例,1~3岁84例,3~4岁11例。发病时间6个月~3年半。左侧腹股沟斜疝34例,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诊断隐匿性腹股沟斜疝38例,手术证实为隐匿性腹股沟斜疝39例,并对其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不明原因腹股沟区疼痛患者中,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超声显示腹股沟包块与腹壁之间在患者腹式呼吸时反向相对运动者38例。结论患者腹式呼吸时腹股沟包块与腹壁之间呈反向相对运动是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高频彩超对成人隐匿性腹股沟斜疝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伟  徐纪荣 《当代医学》2014,(11):111-1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术前彩超对小儿隐匿性斜疝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山西儿童医院收治的861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儿年龄6月~14岁,平均(4.18±0.03)岁。结果腹腔镜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单侧为(12.26±0.04)min,双侧为(23.68±0.12)min。术中发现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148例,占17.19%,均手术处理。彩超准确诊断824例,误诊15例,漏诊22例,诊断阳性率为95.70%,假阳性率为1.74%,假阴性率为2.56%。结论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术前诊断水平,结合腹腔镜可明确诊断,避免手术探查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1.
王雪清  张波  邱军  王俊  罗恩 《四川医学》2010,31(1):9-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9年6月间施行的156例腹腔镜腹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9~25min,平均12min;术后住院1~3d,平均2.5d;2例10岁男性患儿分别于术后2个月、5个月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4例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1 4例患儿均痊愈出院 ,随访无复发 ,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 ]预防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一定要做到疝囊高位结扎 ,加强腹股沟管前壁的修补以及手术操作认真细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行成人腹股沟疝未闭内环的高位结扎后,另行腹股沟小切口行疝修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自2005年1月 ̄2006年6月在腹腔镜下先行未闭疝囊高位结扎再做腹股沟小切口行疝修补术(其中嵌顿疝2例、复发疝2例、双侧疝3例)。结果20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中无并发症,住院3d ̄5d,平均4d。结论腹腔镜下行成人腹股沟疝未闭内环口高位结扎,再做腹股沟小切口行疝修补术,由于疝囊高位结扎确切,腹股沟不分离疝囊,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不易复发,无肠粘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股沟疝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  周旭坤 《农垦医学》2010,32(4):356-359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而被越来越多的患儿家长所接受。然而,与传统开刀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在降低疝复发率无明显改善。近年国内部分学者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加自体组织覆盖内环口的方法治疗小儿疝,既充分展示了腹腔镜微创技术的优势亦明显降低了疝的复发率。本文简要综述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及新手术方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孙中国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04-2905
目的 观察改良传统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3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改良传统术治疗.结果 全部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52 min,平均住院时间7.5 d,术后随访5 个月~3 年,无1 例复发.结论 改良传统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术式,具有手术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隐匿性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2012年该院普外科对腹腔镜手术进行术中腹股沟区探查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无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病史,121例术前查体均未发现腹股沟疝,18例腹股沟疝另一侧未发现腹股沟疝.对腹腔镜下突出的疝囊内陷最深处大于或等于10 mm,疝环口横径大于或等于8 mm者视为阳性,并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部分符合指征的病例进行同期手术治疗.结果 139例患者中共发现隐匿性腹股沟疝41例,其中双侧腹股沟区12例,右侧腹股沟区18例,左侧腹股沟区11例;股疝2例,斜疝27例,直疝10例,复合疝2例;11例同时完成修补手术.隐匿性腹股沟疝发生率在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发病部位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疾病为疝的发现为隐匿性腹股沟疝概率较非疝高(P<0.01).结论 在实施腹腔镜手术时观察腹股沟区域,可以准确地诊断出隐匿性腹股沟疝,为预防其进一步发展为显性疝提供早期干预依据,并可以对部分有指征病例直接实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股沟斜疝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切口内出血致阴囊血肿1例;感染1例;所有病例术后3—4天时均行切口处B超检查,发现皮下积液,15例,但只有2例需要处理;3例切口处异物疼痛不适感,可以耐受,未予以特殊处理;无复发者。结论对于术后并发症,关键是预防,要严格手术操作规范;其次是要早发现。早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在儿童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56例儿童腹股沟斜疝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其中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161例(腹腔镜组),传统的开放切开手术95例(开放组)。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恢复时间短。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无切口瘢痕、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膈疝14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14例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术前确诊14例,治愈13例,死亡1例.结论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检查,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选择修补方式,同时积极处理其他合并伤是提高创伤性膈疝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普疝修补装置(ultrapro hernia system,UHS)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治的95例采用UHS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26~56 min,术后不需拆线,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3 d,全组患者术后疼痛轻微,无切口血肿、感染发生,随访时间1~5个月,全组患者随访疗效满意,术后无慢性疼痛、硬结、异物感,未见阴囊水肿,皮下淤血、感染,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复发以及异物排斥、睾丸萎缩等后遗症。结论在应用UHS治疗腹股沟疝时,UHS在具有足够抗张强度,同时能使补片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加强腹横筋膜,且异物存留量低、术后并发症如异物感及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并有效防止复发,具有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张力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