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全国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2,自引:13,他引:79  
为了加速控制麻疹,我国于1999年建立了麻疹监测系统.2000年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麻疹66841例,报告发病率为6/10万,呈上升趋势.而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52497例,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少21%,说明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质量须进一步提高.根据麻疹监测系统分析结果,2000年全国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是春季高发,以小年龄组和学龄儿童为主;爆发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15.1%;20%的报告病例无免疫史,41%免疫史不详.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我国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质量和学龄儿童MV复种工作均存在问题,同时也提示需要对我国目前MV的免疫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获嘉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疫苗(MV)应急免疫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获嘉县2005年-2007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麻疹发病资料及2007年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50例,2005年-2007年各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4.53/10万、4.74/10万和27.93/10万。疫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2007年3月-4月份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暴发疫情病例占总病例的49.33%,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龄段。麻疹发病以散居儿童、小学生、托幼儿童发病为主,〈10岁病例占总病例的74.67%;另外,〈8月龄和〉20岁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14%和16.67%。8月龄-14岁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祥占63.64%。实施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分别为96.38%、98.10%,应急免疫后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无MV免疫史致使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麻疹疫情回升和暴发流行的根本原因。保持高质量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MV复种,同时在3年-4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掌握荣县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 [方法]利用全国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2007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折. [结果]2007年全县共发生麻疹病例114例,其中有暴发疫情4起,34例,占全县麻疹病例数29.8%,暴发点集中在4所小学校.所有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30例,占26.32%;无免疫史的49例,占42.98%;免疫史不详的35例,占30.7%. [结论]高质量的MV初免,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暴发的主要措施,同时有待调整对<8个月婴儿与成牟组无免疫力人群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2004~2006年麻疹爆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掌握重庆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方法利用重庆市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2004~2006年麻疹爆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共发生麻疹爆发51起,1 005例,占同期麻疹总病例数的23.54%;爆发累及55%的区(县);主要发生在学校,占爆发起数的90.20%;爆发病例为3~140例;爆发病例年龄在2~14岁的占总爆发病例数的81.79%。其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占33.5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66.42%。结论高质量的MV初免,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爆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贵州省麻疹流行状况,探讨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年全省共报告麻疹18 943例,呈高度散发,<10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3.5%,发病高峰在3~6月。2005年确诊病例发病率0.49/10万(191例),比2003年下降了97.6%,报告麻疹病例中>1/3是风疹。1岁和<7岁确诊病例分别占总确诊病例的29.3%和69.1%,其中无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的分别占80.4%、67.4%。结论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应切实做好18~23月龄儿童MV复种和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的机会;加强麻疹监测,提高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比例,同时在3~4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6.
张琰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68-2670
目的分析周至县2009年麻疹暴发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评价,提高疫情控制处理水平。方法疫情资料来自麻疹监测系统,采用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IgM抗体,诊断依据《西安市麻疹监测方案》。结果 2009年全县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1例,其中确诊42例,报告发病率为9.66/10万,散发和暴发并存,发病以〈5岁儿童为主。报告病例中有MV全程免疫史仅占19.67%,无免疫史高达70.49%,免疫史不详者1.64%。暴发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MV常规免疫不落实、传染源管理不善。结论采取以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为主的免疫策略可控制暴发,并注意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开展麻疹检测工作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马鞍山市2000~2006年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6年全市报告疑似麻疹597例,实验室确诊26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30/10万。麻疹高发时间在每年1~6月份,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在确诊病例中31.44%的病例麻疹疫苗(MV)免疫史不详,21.21%的病例无MV免疫史。全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敏感性不断提高,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加强MV常规免疫,提高接种的及时性和麻疹监测系统、实验室检测工作是加速控制麻疹进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卫辉市1965~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卫辉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对卫辉市1965~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65~1985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共报告麻疹14 4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0.07/10万,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1.55%,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2~3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整个流行呈阶梯形下降态势;1986~2004年发病呈低发状态,共报告麻疹180例,其发病率波动在0.41/10万~7.26/10万;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以暴发为主,暴发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4.44%;3~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占病例总数的75.56%;≤7岁的麻疹病例由1990年以前的91.01%下降到1991年后的36.42%;对1986~2004年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29.45%未接种麻疹疫苗(MV),22.78%免疫史不详。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为控制麻疹疫情应继续加强MV的常规免疫,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及时处理疫点,防止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孝感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为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孝感市2005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68例,确诊263例,麻疹发病率为5.2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发病数的71.48%(188/263)。发病主要以散在流行为主,暴发病例占全市总病例数的13.69%,主要发生在小学。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的占60.46%。在所有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2.43%,无免疫史占38.02%,免疫史不详占39.55%。结论该市麻疹流行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和流动人口的MV常规免疫工作未落实。应在加强MV常规免疫的同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同时完善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  相似文献   

10.
大同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同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大同市2004-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结果 6年共报告病例2 64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4.01/10万,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县区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在20/10万左右。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5月份为高峰,4~6月为高发。≤14岁病例,占总病例的82.21%,暴发病例占8.58%。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16.25%,无免疫史的占26.39%,免疫史不详的占57.36%。血标本采集率23.83%,麻疹IgM抗体阳性率76.70%。结论 MV接种率低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确保高水平2剂次MV接种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定期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 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结果 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8 611 528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显著升高,麻疹发病率较强化免疫前下降98%.<5岁和<1岁病例构成比相对增加,2006年占总病例数的80.8%、37.0%,病例中81.9%无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报告病例中约1/3是风疹.结论 贵州省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流行、降低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必须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同时在强化免疫后3~4年考虑开展MV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2000~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为了解陕西省麻疹流行状况 ,以加速控制麻疹 ,对陕西省 2 0 0 0~ 2 0 0 2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 :陕西省 2 0 0 0~ 2 0 0 2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比 1997~ 1999年上升了 6 5 7%。病例分布广泛 ,流行模式为爆发和散发并存 ,局部麻疹爆发影响着全省的麻疹发病水平。 3~ 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 ,0~ 2岁和 6~ 8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 ,2 5 %的麻疹病例未接种麻疹疫苗 (MV) ,2 4 %的病例免疫史不详。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 ,MV的初种和复种需加强 ,同时要在全省范围开展一定年龄组儿童的MV强化免疫 ,调整现行MV的免疫程序 ,健全麻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3.
德州市1999~2002年麻疹控制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德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行状况 ,对 1999~ 2 0 0 2年麻疹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2 6 4例 ,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多出 138% ,确诊麻疹 12 3例 ,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和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达到 10 0 %、10 0 %、99%。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 ,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 5 1%。麻疹散发以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为主 ,爆发病例以学龄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 (MV)免疫史者占 32 5 2 % ,无免疫史者占 19 5 1% ,免疫史不详者占 4 7 97%。 3年麻疹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病例调查的完整性均达到 10 0 %。发病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和免疫失败。应在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同时 ,要抓好大年龄儿童的MV强化免疫 ,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1999年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浙江省 199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 10起麻疹暴发疫情 ,发病 475例 ,无死亡。农村和学校为主要发生地 ;最高罹患率171 6 0‰ ,同时存在城区流动人口聚集地的麻疹暴发 ,但是发病强度偏低 ;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 1~ 6月和 10月 ;暴发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 (MV)接种史的占 13 1% ,无MV接种史的占 2 8 2 % ,MV接种史不详的占 5 8 7% ;<14岁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1 1%。对于学校和城区型暴发 ,应急免疫措施效果相对较好。建议在切实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同时 ,对持续有麻疹暴发和计划免疫工作薄弱地区采取MV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郑州市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麻疹抗体(1gM)检测,对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月~4月为麻疹的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的77.62%;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龄-2岁年龄组,占50.70%;麻疹疫苗(MV)预防接种史不详病例占15.73%,无免疫史的占74.13%,有免疫史的占10.14%;286例麻疹病例中,184例属于流动人口,102例属于非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麻疹病例的预防接种史、发病年龄构成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麻疹发病与MV实际接种率不高和免疫失败有关,其中流动人口是MV预防接种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后应进一步加强MV的初免和复种工作,改进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服务方式,在切实提高MV及时接种率和免疫覆盖率的同时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和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西安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用SPSS 12.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926例,发病率为12.56/10万;流动人口发病442例,占47.7%,发病率为42.21/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4月发病584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1%;病例中<8月龄占11.0%,8月龄~14岁占63.8%,>14岁占25.2%;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37.7%,免疫1剂占19.9%,免疫≥2剂占4.2%,免疫史不详占38.2%;男女性别比为1.35∶1。结论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发病率更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百色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1997~2006年百色市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7~2006年百色市共报告麻疹病例6 5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0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7岁组,其次为8~14岁组,各占总病例数的49.79%、30.70%;流动人口病例占30.27%;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4月达到高峰;人口密集及流动性大的隆林、平果、田东等3县发病较多,占全市发病数的47.27%;对777例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5.80%、37.49%、36.71%。结论百色市近年麻疹仍呈高发病状态,应提高麻疹疫苗的初种和复种率,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及移民的MV接种工作,保证接种质量,加强麻疹监测,消除免疫空白,是控制麻疹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扬州市2000~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扬州市2000~2006年共报告麻疹112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53/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市)。≥15岁人群占48.17%,8~14岁人群占28.23%,〈8月龄儿童占7.84%。对625例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2.0%、25.92%、62.08%。结论本地人口麻疹病例增多,流动人口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2000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麻疹监测系统更加完善,为分析和预测麻疹流行趋势、判定高危人群、制订和调整有关策略与措施等服务。[方法]建立数据库,用EpiInfo软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0年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1%,在已知免疫史麻疹病例中未免疫仅占23.1%。各县递交完整麻疹监测月报告数占应报数的88.5%,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病例占大疫情系统年报报告病例的85.2%,监测系统报告病例中有报告个案调查表占53.8%,免疫史不详占41.7%,仅17例经实验室确诊,咳嗽等主要症状不详比例均达到10%以上,暴发病例占总病例的22.8%,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暴发次数占麻疹暴发次数的百分比为60%,[结论]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有明显提高,发病以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失败)为主,福建省较为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流行,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有明显提高,但资料的完整性较差,现阶段每月及时递交完整麻疹监测报告仍是麻疹监测的重点,各地还应加强实验室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宁波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29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50/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市)。流动人口发病987例,占33.65%。≥20岁成人、8月龄~7岁儿童、<8月龄婴儿,分别占39.44%、30.11%、14.12%。对1705例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6.7%、48.6%、34.7%。结论本地人口发病增多,流动人口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