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CD235Met→Thr变异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87名EH患者和95名正常健康人进行了AGT基因CD235Met→Thr变异多态性分析。结果:EH患者T235等位基因频率(44.8%)高于正常对照组(302.6%),P<0.05。在男性EH患者与男性对照组中差别更为明显(P<0.01)。在有家族史的EH患者中AGT基因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65.3%和78.6%)高于无家族史的EH患者(42.0%和65.0%)(P<0.05)。结论:AGT基因235Met→Thr变异与EH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对男性EH的影响可能更大;有高血压家族史的TT基因型个体易患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108名健康受试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第二外显子M235T多态性。结果①蒙古族人群ACE基因I/D位点II、ID、DD基因型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为0.44、0.38、0.18和0.42、0.32、0.26,差异无显著性(χ^2=1.693,P=0.192,OR=0.643,95%可信区间0.330-1.254);②I、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63、0.37和0.58、0.42,差异无显著性(χ^2=0.808,P=0.363,OR=0.834,95%可信区间0.560-1.240);③AGT M235T位点MM、MT、TT基因型的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为0.21、0.73、0.06和0.55、0.34、0.1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495,P=0.482,OR=0.681,95%可信区间0.233-1.993)。④M、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8、0.42和0.72、0.28,差异无显著性(χ^2=0.051,P=0.821,OR=1.047,95%可信区间0.702-1.562);⑤同时分析AGT基因M235T基因型与ACE基因I/D基因型时结果为它们在蒙古族人群患高血压方面无协同作用。各亚组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基因型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基因型与蒙古族人群发生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ogen,AGT)基因CD235Met→Thr变异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了60例PIH患者(PIH组)及40名正常孕妇(对照组)的AGT基因CD235Met→Thr变异多态性。结果 PIH组TT型占56.6%,高于对照组的30%,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IH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0.75,高于对照组的0.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GT基因CD235Met→Thr变异与PIH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AGT基因M235T和ACE基因I/D多态性与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和PCR—RFLP技术检测145例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与172例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第2外显子M235T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结果①AGT基因型构成比在HSP组、HSPN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2),但在HSP和HSP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AGT—TT基因型和丁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较高的患HSP、HSPN的风险。②ACE基因型构成比在HSPN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但在HSP和正常对照组、HSP和HSP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P=0.073)。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较高的患HSPN的风险。结论携带AGT基因M235T多态性增加患HSP/HSPN的风险,携带ACE基因I/D多态性增加患HSPN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中国人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在335例高血压患者与196名血压正常人中采用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的多态性,同时用最大期望值方法进行两位点连锁不平衡和三位点的单倍型分析。结果 在M235T和A-20C,M235T和A-6G,A-20C和A-6G位点观察到了连锁不平衡(P<10^-4)。病例-对照检验显示T235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中高于对照组,但所有单倍型频率分布在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受检人群中AGT基因各单倍型与高血压未见关联,但AGT基因T235位点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高血压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载脂蛋白A5 553G/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血浆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5基因(apoa5)553G/T变异在中国镇江地区的频率分布及其对血浆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52例健康人ApoA5 553G/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脂质水平。结果ApoA5 553T等位基因频率为0.049。GG、GT、TT3种基因型中,GT杂合子个体和刀纯合子个体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GG纯合子个体。T等位基因携带者(GT+TT)的TG水平较非T等位基因携带者(GG)增高了54.6%(2.47±2.01mmol/L:1.20±1.13mmol/L,P〈0.05),LDL-c水平增高28.3%(3.33±1.03mmol/L:2.78±0.82mmol/L,P〈0.05)。非T等位基因携带者年龄与TG、胆固醇(TC)水平呈正相关,T等位基因携带者年龄与血脂各项指标不相关。男性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非T等位基因携带者TG水平增高77.1%(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载脂蛋白Al(ApoAl)水平分别降低6.7%(P〈0.05)和5.2%(P〈0.05),而女性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非T等位基因携带者TG水平增高23.1%(P〈0.05),HDL-c水平和ApoAl水平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A5 553G/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健康人群血浆TG有影响,553T等位基因与血浆TG和LDL-c水平增高有关,与HDL-c和ApoAl水平降低有关,这种作用在男性人群较女性人群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新型高敏感,特异的MS-PCR法对中国苏皖地区94例具高血压家族史和36例无家族史者检测血管紧张素原M235T基因型。具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FH组),具家族史的非高血压者(FNH组),无家族史的正常对照(N组)和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人(NFH组)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TT型/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81/0.77,0.563/0.77,0.346/0.58和0.4/0.55。有家族族史者T等位基因频率无视同于无家族史者,小样本研究认为中国苏皖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与AGTM235T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T等位基因具更高的发病风险,各组间年龄分析结果显示AGTM235T遗传多态性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估计不受年龄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中国人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的蛋白产物M235T、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AT1R)基因的蛋白产物A1166C以及血管紧线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病(hypertension,HT)的关系。方法:用PCR以及PCR加酶解方法检测了161例HT患者及134名健康人(normotensive controls,NT)ACEI/D基因多态性、AGTM235T及AT1RA1166C突变,并检测了血清ACE活性。结果:HT组ACEI/D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I为0.571,D为0.429,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与NT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60岁HT组D等位基因频率(0.457)显著高于NT组(0.358,P<0.05)。HT组与NT组的AGT235T分别为0.813及0.83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T1RA1166C的C等位基因频率HT组为0.021,NT组为0.05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60岁NT组AGTM235T显著高于NT组。两组中均发现ACE基因型与血清ACE活性相关。HT组DD-TT及ID-TT联合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D等位基因及AGT235T对于HT早期发病可能有重要意义,DD-TT及ID-TT基因型人群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国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择119例CHD患者,用空腹胰岛素(FINS)与空腹血糖(FPG)乘积除以22.5作为IR指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同期51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CH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AGT基因M235T变异差异无显著性,CHD患者AGTM235T基因型与IR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CHD患者的IR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AGT基因T174M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高血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AGT基因T174M多态性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分布特点,以探索影响哈萨克族人AGT基因T174M变异的因素和T174M变异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入选的方法,选择年龄在30岁以上哈萨克族牧民669人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入选人群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分子生物技术检测AGT基因第二外显子T174M多态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比较不同分组人群频率的差异。结果研究人群T174M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87、0.13(T,M)和0.76、0.24(TT,TM+MM);AGT基因T174M多态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哈萨克族男、女人群组分别为0.86、0.14和0.89、0.11(T,M);0.73、0.27和0.78、0.22(TT,TM+MM),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T174M多态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未发现频率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差异(P>0.05);T174M多态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不同血压组人群的分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性别不影响哈萨克族人AGT基因T174M的变异,而AGT基因T174M变异可能与哈萨克族人高血压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研究合肥地区汉人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型多态性(AGT235位点)时,采用了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和电泳分型方法,在137人中共检出三种基因型:T235/T235的基因型频率为0.4890,T235/M235为0.4160,M235/M235的基因型频率为0.0950。AGT235等位基因频率:T235为0.6971,M235为0.3029。经x^2检验,本文抽样人群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相似文献   

12.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C 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62例脑梗死患者,58例正常人进行AGT基因M235T多态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AGT基因T235等位基因频率为79.84%,235TT基因型频率为64.52%,对照组分别为73.28%和55.17%。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296;χ2=1.443,P=0.230,235MT、235MM基因型频率两组相比也无差异(P>0.05)。结论AGT基因M235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山西汉族中青年人群C I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M2 3 5T)、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AT1 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四川籍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方法分析人类白细胞染色体DNA中AGT、AT1 R基因多态性。结果 :12 2例EH病例组与 87例正常对照组AGT等位基因频率T、M分别为 :T :0 .82 8vs 0 .661,M :0 .172vs 0 .3 3 9。AT1 R等位基因频率A、C分别为 :A :0 .968vs 0 .989,C :0 .0 3 2vs 0 .0 11。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EH病例组AGT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 =11.7,P <0 .0 1和 χ2 =15 .6,P <0 .0 1)。结论 :AGT基因多态性与EH密切相关 ;而AT1 R基因多态性与EH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解偶联蛋白3(uncoupling protein 3,UCP3)基因-55C→T变异与中国人体脂含量、体脂代谢、体脂分布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了165名糖耐量正常者(男/女为69/96)及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女为62/89)UCP3基因-55C→T变异的基因型,核磁共振8检测局部体脂含量,酶法及硫酸葡聚糖-锰沉淀法测血总胆固醇及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用公工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 (1)非糖尿病中国人与白种人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分别为0.1120和0.0646),与Pima印地安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分别为0.0105及0.0314)。(2)逐步回归分析发现,UCP3基因-55C→T变异的独立相关变量:糖耐量正常男性组为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耐量正常女性组为股部脂肪面积,2型糖尿病男性组为血甘油三酯,2型糖尿病妇性组为腰臀比。(3)2型糖尿病组与糖耐量正常组相比,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为0.0358)。携带T等位基因发生2型糖尿病的相对风险的比数比为1.434(95%可信区间为1.031-1.995)。结论 UCP3基因-55C→T变异与中国人局部体脂含量、体脂代谢及分布相关,但存在性别及疾病状态的差异。该变异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国人内源性高城油三酯血症(endogenous hypertriglyceridemia,HTG)患者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分别对225例HTG患者及230名血脂正常者的apoE基因型、空腹血脂及载脂蛋白AⅠ、AⅡ、B100、CⅡ、CⅢ、E进行了分析。结果 HTG患者的体重指数(BMI)` 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显著降低(P<0.001),并伴有载脂蛋白水平的异常。HTG组与对照组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以E3/3和ε3最高,HTG组的ε2等位基因有增高的趋势(P>0.05)。对照组ε2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TG和apoE水平较ε3和ε4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升高(P<0.001),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apoE/ApoC Ⅲ比值则显著降低(P<0.001)。结论 ε2等位基因与血清TG和apoE水平升高及LDLC水平降低有关,apoE/apoC Ⅲ比值降低可能与HTG患者血TG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是否与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关联。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225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尿白蛋白含量和血浆醛固酮浓度,24h尿白蛋白〈30mg判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4h尿白蛋白在30~300mg为微量白蛋白尿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25例高血压患者和135名正常对照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结果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白蛋白尿正常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之间TT、TC和CC3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比较T、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白蛋白尿正常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0.05)。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较,C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醛固酮浓度显著升高,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与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关联,C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早期肾损害的遗传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北京房山地区高血压遗传易感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87例高血压患者和316例正常血压对照者的ACE基因多态性。结果群体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组(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合并空腹血糖升高的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及其纯合基因型(D/D)频率较正常血压对照组明显升高(x2=4.14,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ACE基因缺失纯合基因型频率较高血压伴有空腹血糖升高组显著增加,其频率分别为30.8%和19.2%(x2=4.45,P<0.05),而高血压伴空腹血糖升高者与对照者间D/D纯合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能与房山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表达、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HDCP组)和220例正常孕妇(CK组),运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检测AGT M235T、ACE I/D基因多态性。结果CK组ACE基因DD、ID、Ⅱ所占比例分别为28.18%、47.73%、24.09%,HDCP组分别为33.81%、51.90%、14.29%(P<0.05,故两组的ACE基因分布有差异),HDCP组和对照组ACE I/D多态性等位基因I和D频率分布有差异(P<0.05),HDCP组D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χ^2=5.188,P<0.05),ACE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χ^2=0.423,df=2,查表χ^2界值表,P>0.05,达到遗传平衡);CK组AGT基因MM、MT、TT所占比例分别为24.09%、43.64%、32.27%,HDCP组分别为15.71%、42.86%、41.43%(P<0.05,故两组的AGT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CP组和对照组AGT M235T多态性等位基因M和T频率分布有差异性(P<0.05),HDCP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χ^2=6.796,P<0.05),AGT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χ^2=3.242,df=2,查表χ^2界值表,P>0.05,达到遗传平衡)。结论ACE I/D多态性和AGT M235T多态性与青海省汉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关,D等位基因和T等位基因可能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 angiotensinogen,AGT)基因 M2 35 T变异与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关系。方法 对 72例 HCM患者与 8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病例 -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 AGT基因 M2 35 T变异。同时通过 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室间隔、左室后壁和心尖部心肌厚度。结果  ( 1)经 PCR扩增及 Tth111 酶切 ,AGT基因型有 3种形式 :MM、TT与 MT基因型。两组 AGT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 ( 2 )AGT基因 M2 35 T基因型在 HCM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 χ2 =6 .0 90 ,P<0 .0 5 )。HCM组 TT基因型与 T2 35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 ( TT基因型 :0 .6 3vs0 .4 5 ,OR=2 .0 37,95 % CI:1.0 6 4~7.899,P<0 .0 5 ;T2 35等位基因 :0 .78vs0 .6 4 ,OR=1.990 ,95 % CI:1.197~ 3.30 8,P<0 .0 1)。 ( 3) HCM组TT基因型患者左室壁最厚处平均厚度明显大于 MM、MT基因型患者 [( 19.1± 4 .8) mm vs( 15 .3± 2 .6 )mm与 ( 16 .2± 5 .1) mm,F=4 .2 6 1,P<0 .0 5 ]。结论  AGT基因 M2 35 T变异与 HCM的发病显著相关 ,TT基因型或 T2 35等位基因可能是参与 HCM发生及加重心肌肥厚的一个遗传方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慢性肾衰竭(CRF)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状况的关系,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生物电阻 抗技术和常规生化方法测定31例终末期CRF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人体构成和营养相关指标。结果显示,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和脂肪百分比呈正相关,与去脂体重呈负相关(P均<0.001),与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血白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无相关性(P均大于0.05)。结论:终末期CRF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其瘦素水平与残余肾功能无关,但可能导致去脂体重丢失。瘦素可以作为评价机体脂肪含量的营养指标,但没有在终末期CRF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中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