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0-2岁婴幼儿静脉输液的主要部位。以往给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首先将患儿放置于病床上,头部枕在小枕头上,需要家属跪在或趴在床上将患儿的头部、四肢固定住,护士则要弯着腰或是跪在地上给患儿进行静脉输液。由于家属的身体姿势的不舒适,不能很好的固定患儿头部配合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往往使静脉穿刺失败,从而降低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静脉给药的重要途径,穿刺后往往由于胶布固定不妥,而造成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为减少由于胶布固定引起的穿刺失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近年来我科通过胶布固定方法的改进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头皮静脉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患儿活动,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婴幼儿进行治疗、抢救静脉给药的主要途径。提高一针成功率,不但能保证抢救、治疗顺利进行,减轻患儿痛苦,还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0例小于1岁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后,就血管选择、穿刺方法选择、头皮针固定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血管及穿刺方法的选择与穿刺成功率有很大的关系.头皮针固定能影响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李凡 《四川医学》1999,20(5):522-523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常用的技术操作,能否一针见血对治疗与抢救患儿起着决定性作用。1 操作方法11 头皮静脉的选择,是准确实施静脉穿刺的保证。小儿头皮静脉似网状、表线,暴露较明显,但动脉静脉重叠交叉,应注意区别。其部位常选用的是前额部,因该部位毛细血管多,表线、皮下脂肪少、毛发少,有利于穿刺与固定,而且不影响患儿进食睡眠,也不防碍患儿双手活动,以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若患儿病程长,反复穿刺,血管逐渐有所破坏时,可根据血管的走向,在被破坏血管的上端或下端逆行选择穿刺,但应注意其分支与走向。对于…  相似文献   

6.
头皮静脉输液是1周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极其广泛,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我们根据护理学结合临床实际自2004年1月至今对头皮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操作技巧,从而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04-2012-04在玉溪市峨山县人民医院输液室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资料,总结患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血管选择、持针方法、针头固定技巧以及护理.结果做好充分的穿刺前准备,和头皮静脉的选择,是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基础.结论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水平是提高门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小儿静脉输液是小儿常用疗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因其固定简单,可靠不影响四肢活动维持时间长可减少患儿痛苦,冬天输液不影响其穿衣,盖被等保暖措施,便于护理而深受家长欢迎,通过实践和逐渐摸索,现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吕桂芬 《沈阳医学》2004,24(1):36-36
头皮静脉输液是1周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临床应用广泛,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我们根据基础护理学理论,结合临床实际,自2001年1月对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由于婴幼儿易哭闹的特点 ,为静脉输液造成一定困难 ,治疗护士通常采用头皮静脉穿刺 ,因为头皮静脉表浅、易固定 ,且方便患儿活动及家属护理。笔者就此谈谈多年的体会。1 前额正中静脉此静脉特点比较深、弹性好、易护理 ,为首选。选 4 5~5 5号头皮针 ,穿刺时 ,由另一护士协助固定患儿头部 ,操作护士左食指、拇指分别固定被穿刺静脉上下端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 ,其余 3指伸开 ,紧贴患儿穿刺处上方的皮肤 ,由侧位或血管上位直接进针 ,进针角度为 30度 ,入皮后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 ,当感觉无阻力或有空虚感并可见回血 ,常规固定 ,最好用一…  相似文献   

11.
傅岳萍  俞莉  陈晨 《浙江医学》2014,(3):243-244
头皮静脉输液是2岁以下患儿常用的治疗方法[1]。由于大多数患儿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哭闹、挣扎,以往我们采用多人强行固定法,即1人固定头部,另1人或2人固定身体和四肢[2]。这种方法使人感觉不够人性化,并易引起患儿肢体疼痛、肿胀,加重患儿的恐惧和家长的不满;同时由于患儿哭闹、挣扎,导致血管扩张、皮肤发红甚至变紫[3],大汗淋漓,影响静脉穿刺与胶布固定,降低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护理操作时间。为此,我们从人性化护理出发,自行研制婴幼儿身体约束被用于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2013年5月开始临床应用,至10月底已使用800余例,取到了良好效果,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320382231.4)。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结合临床工作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与护士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穿刺部位的固定,持针手法,进针速度及穿刺后固定等因素有关.结论 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培训;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对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常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按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一次性排气完毕后选择血管,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患儿头皮静脉显露不清,血管充盈不足,静脉压低,血管细,静脉穿刺时回血慢或不见回血,使判断错误而导致穿刺失败。近年来,笔者采用输液瓶放低穿刺法穿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改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头皮静脉输液易固定,活动限制少,既不影响病儿肢体活动,也不影响保暖,所以常用于婴幼儿。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给小儿静脉穿刺同定得当比穿刺技巧更重要,在穿刺中和穿刺后往往南于穿刺者穿刺成功后要固定胶布的一瞬间,操作者的手固定针柄不稳,或各种因素造成胶布固定困难.针头滑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而导致穿刺失败。为减少由于固定引起穿刺失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功率,我科通过固定的改进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改进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体会到给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得当比穿刺技巧更重要,为减少由于固定引起穿刺失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通过改进固定方法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将我科对800例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采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表易见,不易滑动,所以0~2岁婴儿输液多采用头皮静脉穿刺。但由于小儿哭闹,不合作及头皮静脉较细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穿剌成功率,穿刺成功后,由于保护不当,致使小儿头皮针脱出血管外、或其他原因导致输液过程受阻。同时由于血管较细液体容易外渗,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在穿刺成功后给予有效的固定也非常重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种较成功的固定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是小儿治疗中最常用的一个重要的给药用途。如何迅速准确地建立静脉穿刺通道,赢得抢救时间,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要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较大的有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头皮静脉分支多,且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又便于保暖,因此头皮静脉输液是2岁以内患儿最常见的给药途径。现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要诀总结介绍如下。1严格区别小儿  相似文献   

19.
郭春丽 《大家健康》2013,(22):203-204
目的:为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穿刺的成功率,达到有效地治疗和护理。方法:回顾我院儿科近几年住院患儿的案例,对新生儿至2岁患儿的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新生儿至2岁的患儿头皮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8%。结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并做好心理护理来减少负面影响。操作熟练,一针见血,妥善固定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满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2岁以下小儿静脉输液多选用头皮静脉穿刺,头皮静脉具有易暴露、易固定、易观察的特点。但小儿头皮静脉血管细,穿刺时不易回血,加上患儿不配合,使输液难度加大。笔者近两年来对325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进行总结,目的在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