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腰椎结核伴寒性脓肿的传统治疗方法一直采用手术病灶清除的方法.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脓肿局部穿刺,清除脓肿,局部冲洗,化疗药物局部留置的方法治疗此类病人3例,同时结合全身用药,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纯脊柱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和作用。方法选择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一期行上下非病灶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合并截瘫或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同时行后路椎板减压。一期术后均正规抗结核治疗,观察患者结核中毒症状、血红胞沉降率、病灶的影像学变化。对抗结核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的患者可继续非手术治疗观察;对经抗结核治疗后脓肿仍较大、死骨明显或神经症状改善不明显的病例进行二期病灶清除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48例患者中一期内固定联合正规抗结核治愈35例;再次行二期病灶清除术13例,其中仅行腰大肌脓肿清除5例。9例截瘫患者一期手术后改善8例。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病灶稳定,无畸形加重发生,神经症状缓解满意。结论胸腰椎结核一期后路内固定,可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联合正规抗结核可一期治愈;结核不能一期治愈的患者再次行二期病灶清除术的复杂性、失血量、手术风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结核复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复发患者均出现局部疼痛加重,血沉增高(32~132mm/h),10例合并窦道感染。CT显示13例病灶局部清除不彻底,6例出现新病灶。21例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规范。4例行保守治疗,经瘘管清创换药+调整抗结核治疗后治愈;19例再次行病灶清除术及重新植骨,其中18例术后一期获得治愈,术后放置病灶引流管延长至3~14d。2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者,术后绝对卧床6~8个月治愈;2例耐药患者术后1个月瘘管形成,经局部换药及调整结核药物治疗2年后痊愈。结论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结核复发是严重的并发症,严格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法是防止脊柱结核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经3-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问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8~24月.结果 1例腰后复发皮下寒性脓肿.11例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为91.6%,植骨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无窦道形成.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86%.结论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减少了脊柱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采用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23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3~50个月随访,术后无感染复发、播散及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等相关并发症。术后5~9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3个月内所有患者红细胞沉降率( ESR )及C反应蛋白(CRP)降至正常并持续至末次随访,术前平均Cobb角(23.5±6.8)°,术后降至(6.1±2.8)°,末次随访时(7.5±1.9)°矫正度无明显丢失。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及ODI评分获得明显改善。结论在标准抗结核药物治疗下,单纯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混合植骨及内固定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结核合并有巨大寒性脓肿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的疗效。方法对1999-01-2005-12间收治的22例胸腰椎结核合并有巨大寒性脓病例,采用同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22例脊柱结核患者均治愈,症状消失,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5~7个月,后凸矫正率达80%。结论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后路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与植骨可同期进行,能有效地稳定病椎,部分矫正畸形,消灭病灶,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结核后路三种不同的手术固定方式。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采用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根据病灶清除后剩余骨质情况及需要矫正的畸形程度使用长节段、短节段或单节段固定方式治疗腰椎结核患者25例,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月记录ASIA评分、CRP及血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9-39月随访,术后无感染复发、播散及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等相关并发症。术后5—8月经影像学检查确认全部病例均发生骨性融合,ESR及CRP于术后3月随访时均降至正常、末次随访时亦维持在正常水平,术前Cobb角平均35.2±5.7°,术后降至8.1±2.4°,末次随访时7.8±1.8°,矫正度无明显丢失。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联合标准抗结核药物治疗,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根据需要矫正的后突畸形程度及病灶清除后剩余骨质情况使用不同内固定方式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结核。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围手术期特点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2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脊柱结核合并系统性红斑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14例,胸椎结核10例,腰椎结核5例,胸腰椎结核4例。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9例,E级5例。19例患者均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10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肾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所有患者均有手术适应证并手术清除病灶。14例采用后路椎板切开减压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术,5例采用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术。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围手术期均无狼疮活动,4例刀口出现积液等,经切开引流换药后愈合佳;1例停药1年后复发,脓肿再次形成,经调整抗结核药物并二次手术后愈合,1例因骨质疏松内固定松动取出内固定。末次随访植骨均获融合,末次随诊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C级1例,D级3例,E级15例。VAS评分由术前(8.1±1.2)分到末次随访(2.4±0.8)分,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其他疾病相应处理,术中及术后3天内需要加大激素用量,可以耐受手术治疗。如结核药物使用规范、合理、手术入路选择合理,病灶清除、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可以对脊柱结核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结核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127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颈淋巴结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105例(17例结节型,23例结节向脓肿转化型,45例寒性脓肿型,20例窦道型),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或加局部病灶搔刮22例(均为热脓肿型)。结果采用病灶清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中9例复发,其中结节向脓肿转化型2例,寒性脓肿型7例,结节型及窦道型无一例复发,住院5~21d。22例热性脓肿型经多次清创后16例治愈,6例转为窦道型,住院时间3~96d。结论结节型、结节向脓肿转化时及窦道形成后是颈淋巴结结核最佳的手术时机,对不同类型病例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明显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前路病灶清除、一期自体骨或人工骨植骨及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结果全组31例均治愈,无组织器官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患者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牢靠,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3.4°,15个月植骨愈合率100%,随访期间无结核复发及窦道形成。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后凸畸形矫正良好、重建脊柱稳定性好、可早期活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1.
何小荣  岳伟东 《重庆医学》2012,41(4):413-414
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中上腹痛2个月,黑便3d入院。患者2006年因腰椎结核行病灶清除、脓肿引流、脊柱内固定手术及抗结核治疗,术后常感腹部及腰背部疼痛,否认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中度贫血貌,无肝病面容、黄疸、蜘蛛痣及肝掌。下背部见手术瘢痕,脾脏增大(肋下4  相似文献   

12.
腰椎结核伴脓肿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因骨质破坏、椎体塌陷、肉芽组织形成可使脊髓受压,导致截瘫等,对人体危害极大.该病治疗时间长,护理难度大,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前以抗结核药物治疗,待结核症状控制后行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内固定术.我院2002年8月~2005年2月对20例腰椎结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8例腰椎结核行手术治疗,2例行病灶前路清除植骨术,4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2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所有患者术后均行正规抗结核治疗12个月。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随访2年8例患者结核均治愈,植骨区全部骨性融合。结论手术干预及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是提高脊柱结核治疗效果的关键。彻底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可提高治愈率,植骨融合并一期内固定术可纠正后凸及阻止畸形发展和减少脊髓损害。  相似文献   

14.
陈汉文  李民  高书明  李书奎 《海南医学》2014,(22):3373-337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和腰骶结核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36例各节段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引导经皮微创手术切除病灶,局部化疗药物灌洗进行治疗,待结核症状消退后继续使用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疗效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36例脊柱结核患者在术后住院过程中结核症状逐渐消退,检测指标趋于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骨脓肿消失,病情都得到有效控制。在3~5年随访过程中,患者病灶彻底消除,受累椎骨骨桥形成,骨密度与正常椎骨一致。结论脊柱结核微创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具备手术指征的腰椎和腰骶结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或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90 min,出血量为800~1500 ml,植骨融合时间为3~16个月.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12~18个月停用抗结核药物无复发.结论:采用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地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并能为截瘫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并经长期随访的脊柱结核55例。其中有1例为寒性脓肿破溃入腹腔的病人。手术以病灶清除,椎间植骨为主。治愈率70.9%,好转率16.36%。认为病变程度、多次手术及出院后的继续治疗与疗效有关。局部应用抗结核药物可增加药物浓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术,术前强化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术中根据相应病变节段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前入路,手术彻底清除病灶,骨缺损明显者选择植骨。术后根据药敏规则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46个月,65例切口均一期愈合,胸背部疼痛均消失,43例截瘫病人全部恢复正常功能。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时要进行充分有效规律的抗结核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较大的椎间骨缺损可以考虑植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胸腰椎结核患者体温、红细胞沉降率(ESR)变化的临床意义,并探讨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时机及入路选择。方法选择43例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和随访。总结手术方法,观察患者术前术后ESR、体温变化,术后恢复情况,随访12—36个月。结果胸椎结核8例,旁正中入路2例,后正中入路6例;胸腰段(T1~L2)结核15例,前路4例,后路5例,前后路联合6例;腰骶部(L3~S2)结核20例,前路6例,后路5例,前后路联合9例。入院ESR(66.7±30.06)mm/h,术前3~5天ESR(59.8±29.43)mm/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0.204)。术后3天内ESR(102.6±26.38)mm/h,术后10—14天ESR(69.2±27.18)mm/h,术后3个月ESR(15.02±6.33)mm/h,术前出现低热(〈38℃)16例,出现一过性高热1例,术后无体温升高者1例,3大体温恢复正常者8例,3~7天体温恢复正常者22例,7—14天体温恢复正常者9例,大于14天体温恢复正常者3例,其中出现高热5例。3例腰椎前路切口术后渗液,换药治疗后切口甲级愈合,1例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2个月出现腰部窦道。结论胸腰椎结核椎旁脓肿明显形成,术前正规抗痨不少于3周后,体温〈38℃,即使ESR无明显下降仍可考虑手术,不同部位结核采取不同手术入路和方式,彻底清除病灶融合稳定病变区叮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收治43例脊柱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X线摄片、CT及MRI检查显示椎体前中柱破坏塌陷,脊柱后凹畸形,椎旁有脓肿形成.术前后凸平均(23±7)°.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8例,C级23例,D级12例.手术方式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或钛笼植骨融合术,随诊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愈合情况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0.6)h,平均出血量(350±150)mL.手术后治愈,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5年(平均14.3个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1~2个月后血沉均恢复至正常,术后复查X线片示后凸平均(9.7±2.5)°,植骨融合良好.所有患者至随访时内固定均未见出现的松动断裂,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椎管减压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短、术中干扰小及重建脊柱稳定性好,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腰椎结核患者全麻下先采用俯卧位应用后路钉棒系统作病椎上、下健康椎体固定,对于多椎体结核,除上下节段健康椎体植入椎弓根钉外,于破坏相对小的椎弓根间断植入短椎弓根钉,达椎体后1/3即可。后路固定后,再改为侧卧位,破坏重、椎旁脓肿大的一侧向上,作侧前路入路,清除病灶及压迫神经椎体,取自体髂骨植骨,对12例病灶清除相对不彻底的患者,术野放置硬膜外腔麻醉管作为术后抗痨药物灌注管,同时应用抗生素及抗痨药物。结果:19例患者,均于术后14~17天切口痊愈拆线,无窦道形成,随访0.5~3年,平均2.5年,20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8个月再复发,形成椎旁脓液,再次行侧前路病灶清除,放置抗痨药物灌注管,术后抗痨治疗,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经后路固定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病灶区放置抗痨药物灌注管治疗腰椎结核,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再感染率低,感染后再次手术简单,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