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明向认为“湿胜、阳微”是肺心病之关键,“冷、淡、青、稀、白”是其主要证候特点,临证不可拘泥于“不在温,利小便”,治疗时应注意顾护阳气,当以温阳化湿为法。温阳化湿运脾阳、三焦同治助宣通、固本培元是其治疗之关键。宣通和温补阳气,调节阴阳平衡,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孙文垣医案>中痞满、泄泻、黄疸及带下案之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加以分析,发现孙氏运用健脾化湿法独具特色,将汪机"参芪用法"与薛己"温补下元法"有机结合,温阳药与补气药同用,共奏温阳益气、健脾化湿之功;同时还强调慎用苦寒,防其攻伐脾胃,损伤机体阳气.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医药治疗雷诺病概况,认为其病的基本病因为“寒”、“瘀”、“虚”;引起该病的机理主要为阳气亏损,血虚寒凝,痰瘀滞脉;治疗上以温阳益气,养血散寒,化痰祛瘀为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4.
发热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多反复发作。临床上对其缺乏特效的药物治疗。中医理论认为其发热病机为阳气亏虚,虚阳外越,治疗应立以温阳益气,调和阴阳为大法。  相似文献   

5.
阳微阴弦是《金匮要略》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阐释。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产生的心脏毒性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阳微阴弦对心脏毒性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肿瘤患者因病而虚、因药致虚的阳微之本是化疗心脏毒性发生的基本病机,痰浊、血瘀、药毒等阴弦标实是其发作或加重的病理基础。化疗期间,依据患者机体“阳气尚足—阳气渐虚—阳气衰败”及“阴弦不盛—阴弦渐盛—阳衰阴盛”等特点分析不同阶段心脏毒性的病机及临床特点,并以此提出以益气健脾防病生、祛痰化瘀阻其变、温阳利水培其本等治法分阶段论治,以期为中医药在化疗心脏毒性的防治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补为通治疗老年性便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便秘多因脏腑功能衰退,或气血两亏,阳气阴津不足而致运化无力,传送减弱.治疗老年性便秘,不可妄用泻火通便,而应施以健脾、益气、温阳、养血、润燥等法,以治其本.以补为通是治疗老年性便秘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7.
黄氏之学受《周易》、《太平经》等影响,又因遭庸医误用苦寒损其左目、败其中阳,遂致其医学主张偏重阳气,无论生理、病理,均强调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临证治病,以“扶阳益气”为大法,以崇阳扶土、泄水补火为第一要义,理、法、方、药皆以维护阳气为出发点,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以气血虚损不损(贫血)为主证,同时伴有发热和出血。其病机为气血虚损,肝肾不足。根据《内经》注重阳气的阳论原则,运用温阳益气为主法辨治本病,以生精化血治贫血,甘温除热治发热,补气摄血治出血,临床确实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尹小星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病窦综合征主张不同阶段不同策略,分别以益气养心,早期干预;温补阳气,心肾兼顾;温阳养阴,阴中求阳;病证结合,中西互参.并创立“增率1号”,“增率2号”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10.
详察《周易》崇天尚阳而以乾卦为首之旨,细审《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与“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之语。仲景据经旨而疗伤寒杂病,善用附子以温周身之阳而起沉疴大疾。由此而拓宽后世用是药以温阳蠲疾之大法门。观其要义,至今...  相似文献   

11.
“寒者温之”,是中医治疗学的一大原则。寒,指发病所见之证候;温,是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临床用桂枝、附子等温热性的药物,治疗阳虚寒证,既可以振奋人体的阳气,同时,又能够驱除外来的寒邪,谓之温阳驱寒法。温阳之意在于扶正,驱寒之意在于祛邪。温阳驱寒法正好双关,有邪正兼顾之妙。  相似文献   

12.
“内燥”一词为清代医家提出,并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脏腑阴液不足,内燥的治法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濡之”的原则,多以滋阴养血为主,但是临床上往往见到滋阴润燥之法难以取效的情况,笔者在治疗内燥证时发现,此类患者或因过用寒凉滋腻之品,或贪凉饮冷无度,以至于脾肾阳气耗损,或因素体阳虚,以至于阳虚不能蒸化津液,导致津液不得布散,每多上燥下寒或者上热下寒之证,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的“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治疗原则,运用温阳降火之剂治疗内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对燥证治疗源流及温阳法治疗内燥证的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临床实例,对温阳法治疗内燥证加以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吴楚作为新安医学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常益气与温阳合方,补脾与温肾同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温补之法.从《吴氏医验录》中了解到吴氏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法具有:中焦不足,法当健脾补中,多用甘温培补之味;气虚发热,遵以益气温阳,慎用解表祛风之品;虚实夹杂,补养脾胃,擅于消补兼施;温经散寒,渗湿攻积,多法寒温并治等辨治特色.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肢厥,是指小儿四末清冷,甚或冷至肘膝,故称“厥逆”、“四逆“。临床上小儿肢厥并不少见。虽然肢厥只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症候,但是,如果临证时对引起肢厥的病因认识不清,总以阳虚寒盛统之,投予温阳救逆之品,则后果不堪设想。在此,仅将临床常见的引起肢厥的病证加以浅述,以求同道明辨。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又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说明了“厥”以手足发冷为特点,其病机是由于阴阳二气不相顺接,阳气不能达于四肢,不能温运四末造成。导致阳气不达于四末的原因很多,仲景总结出十余种。如阴寒极盛,阻遏阳气之“脏厥”,阳气衰微的“寒厥”,痰湿内阻之“痰厥”,热邪郁遏之“热厥”,血虚寒  相似文献   

15.
基于《黄帝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关键在于“阳虚阴结”。“阳化气,阴成形”失衡,阳气亏虚,邪气侵犯人体,并与精微物质相搏结,凝聚不化而生痰瘀,痰瘀为标,壅滞胞宫,阻碍气机而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单用温阳扶正之法不可,仅用化瘀散结之法亦不当,应抓住阳虚阴结之病机,采用温阳、散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随症选用活血化瘀、化痰软坚之品除瘀消痰以治其标,用药可采用附子理中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消瘰丸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阳气亏虚、阴浊僭越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阳气的盛衰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旨在从阳气的角度阐述恶性肿瘤的形成发展,通过健脾益气以温脾阳、温阳补肾以补元气、温阳散寒以止痛、温化痰瘀以消阴毒等方法探讨温阳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附医案,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扶阳益气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基本法则,是指用温阳、补阳、助阳、益气的药物来治疗人体全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阴阳失调,而形成的阳气虚弱疾病。阳乃是指阴阳相对而言,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万物之能使也”;“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余之本始、神明之府。”“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有名而天形。”由此可见,阴阳是用来说明一些事物矛盾运动,代表矛盾双方的不同属性,作为一种定性分析分类的方法。气,祖国医学认为是“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  相似文献   

18.
“头为诸阳之会”,阳气虚,卫外不固则易受外邪侵袭,头部首当其充,而致头面部诸疾发生。在临床中运用益气升阳法辨治,疗效满意。现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氏之学受《周易》、《太平经》等影响,又因遭庸医误用苦寒损其左目、败其中阳,遂致其医学主张偏重阳气,无论生理、病理,均强调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临证治病,以“扶阳益气”为大法,以崇阳扶土,泄水补火为第一要义、理、法方、药皆以维护阳气为出发点,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解毒法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情况.方法:对近10年来有关温阳益气解毒法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核苷类似物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组织病变,延缓乙型肝炎病情进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抗病毒药物.但核苷类似物之容易发生病毒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