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成人心肺脑复苏的护理现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心肺脑复苏(CPCR)护理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也是护理人员配合抢救治疗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1]。40年来,人们在心肺脑复苏领域已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取得的复苏效果甚微。院外心脏停搏的存活率在1%~18%,院内心脏停搏的存活率在0~28.9%,平均为14%[2]。如何提高CPCR存活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此特从基础生命支持方面(BLS)及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方面综述如下。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对于心跳呼吸骤停后能否迅速进行复苏术和复苏成功,取决于护士(目击者)能否快速准确的作出判断[3]。在2000年8月美…  相似文献   

2.
寻找新的、有效的心肺脑复苏 (CPCR)药物 ,提高抢救成功率一直是急救医学中的重要课题。我科自 1994年 6月开展了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氨茶碱、阿托品、地塞米松进行心肺脑复苏的临床研究 ,取得了良好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5 6例均为各种原因发生于院前、急诊室及观察室的心脏停搏患者 (对病因未加筛选 ,以增大样本 ) ,其中男 91例 ,女 6 5例。年龄 14个月~ 96岁 ,平均年龄5 0 2岁。心跳停止至开始心肺复苏 (CPR)时间为即刻~ 40min。其中原发性心跳骤停 33例 ,肺心病 15例 ,风心病 10例 ,急性…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 1989~ 1999年共抢救心跳骤停 41例 ,其中心肺复苏成功 2 6例 ,脑复苏成功 10例。现对影响心肺脑复苏的各种因素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1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17例 ,年龄 15~ 71岁。病因 :电击伤 5例 ,溺水 3例 ,药物中毒 6例 ,脑血管疾病 4例 ,心脏病 2 3例。心跳骤停时间 :心跳骤停时间 1~ 4min 2 8例 ,~ 8min 9例 ,~ 12min 4例。骤停时室颤 2 7例 ,停搏 9例 ,心电机械分离 5例。1 2 复苏药 确诊心跳骤停时 ,即行心肺复苏术 (CPR) ,CPR用药 :肾上腺素每次 1mg ,最大剂量为每次 …  相似文献   

4.
模拟急救在心肺脑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心肺脑复苏 (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 ,[1] 它以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构成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最危急情况 ,能否正确、及时、有效地实施CPCR ,是复苏成败的关键。本课题为了探讨行之有效的急救培训方法 ,设计了CPCR模拟急救培训法 ,以培养急诊护士的急救技术、配合能力及应急能力 ,提高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及生命质量。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对象为我科 48名护士 ,其中主管护师 6名 ,护师 2 2名 ,护士 2 0名。均从事急诊工作 1年以上。1.2…  相似文献   

5.
241例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0月至2002年10月十二年间院内及院外急救的241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41例心跳骤停患者中,初步复苏成功10例,最终复苏成功(心肺脑均复苏)仅4例,复苏率分别为4.62%、1.82%。1990至1998年间复苏成功率较低,初步复苏成功率1.38%,最终复苏成功率0。1999至2002年间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初步复苏成功率8.24%,最终复苏成功率4.12%。自1998年我科开展院外急救以来,尚无一例院外心跳骤停者复苏成功。结论 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开始时间、抢救措施正确与否、对室颤患者能否早期除颤及患者原发病是否可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急症危重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心跳骤停后即刻建立人工循环是心肺脑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据统计,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10万,每年发生心脏猝死的总人数达54.4万人[1]。分析表明,院外和院内心脏停搏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4%和17.6%[2]。提高CPR的成功率,尤其是脑复苏成功率,进而提高复苏成功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急症医学和危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010心肺复苏指南》《2010年美国心脏病  相似文献   

7.
曾瑞兰  冯涛 《临床荟萃》2007,22(5):330-331
心跳骤停是最危重急诊,脑复苏是心肺复苏中的焦点[1].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救治手段、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现将我院自2001~2005年抢救的41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高压氧(HBO)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肺脑复苏护理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心肺脑复苏(CPCR)护理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自80年代以来CPCR以基本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和持续生命支持(PLS)三期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地将复苏的全过程进行标准化操作训练已被广泛采用。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2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抢救治疗2小时至14天,心肺脑复苏成功12例;心肺复苏成功6例,3例患者遗留有智力障碍,2例最终因MODS而死亡,1例放弃抢救;5例心肺复苏失败;心肺复苏成功总计18例,成功率78.3%,存活15例,存活率65.2%,死亡8例,病死率34.8%.其中一例分别于中毒后2h、d3心跳骤停2次,抢救成功.[结论]心脏骤停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尽早电除颤,积极的脑复苏,同时有效的毒物清除措施和解毒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了毒物对机体的继续损害和心跳骤停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0.
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婧  狄丽哲 《护理研究》2003,17(24):1429-1430
“心肺复苏指南 2 0 0 0 [1]”是 2 0 0 0年第二届美国心脏协会国际实证评估及心肺复苏国际指南研讨会上 ,由世界各地的急救专家以“实症为基础的医学”为原则 ,制定的一套新心肺复苏指南。该指南考虑了心肺复苏抢救护理的发展需要 ,揭示了当前临床医学中心肺复苏抢救护理的新动态。现综述如下。1 关于心脏骤停的判断  在心肺脑复苏抢救护理中 ,对于心跳骤停的判断宜简而快。这是因为心脑复苏越早越好。如在心脏骤停 4min内进行 ,成功率可达到 3 2 % ,而如迟延 4min以上 ,成功率则仅为 17%。对于非医护人员 ,只需检查伤病者的生命表现 ,…  相似文献   

11.
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飞  朱华栋 《临床荟萃》1997,12(8):353-354
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莫过于心跳呼吸骤停,目前抢救水平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但最终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仍较低.笔者多年来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同道借鉴.1 积极心肺复苏,不可轻易放弃心跳停止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复苏效果,所以及早进行心肺复苏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有人认为目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偏低,影响因素在于能否抓紧心跳呼吸停止的前4分钟进行及时抢救,因为心跳停止超过4~5分钟,脑损害即不可恢复.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有不少心跳停止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取得复苏成功的病例,所以如果将心跳停止超过4~5分钟即作为复苏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选取本院院前急救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从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抢救半径、现场有无目击者参与、气管插管耗时(含气囊—面罩给氧)、是否使用电除颤等方面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抢救患者7例,抢救成功率8.86%。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4 min与开始复苏时间≥4 min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复苏时间4 min能有效提高CPR复苏成功率(OR=13.64,95%CI:1.43~130.08);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过程中,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有目击者参与的情况下和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无目击者参与,CPR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电除颤是CPR复苏成功要素之一(OR=10.00,95%CI:1.14~87.59)。结论 79例患者临床分析表明,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早,抢救半径短,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少和有目击者参与是影响CPR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心肺脑的复苏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小惠 《现代护理》2002,8(7):553-555
心肺脑复苏 (CPCR)是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采用急救措施 ,以恢复和维持病人有效的自主血液循环、呼吸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 ,进而达到防止突然意外死亡、脑损害并恢复智能的目的。自 80年代以来CPCR以早期基本生命支持 (BLS)、进一步生命支持 (ALS)和持续生命支持 (PLS)三期紧密联系 ,相互制约地将复苏全程进行已被广泛应用 ,而与其相适应的CPCR护理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现就CPCR及护理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1 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1.1 胸外心脏按压  199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修订了心肺复苏 (CPR)指南 ,首先…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琴  邵军 《护理研究》2012,26(4):342-343
[目的]探讨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理论技术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89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按2010年复苏指南和2005年复苏指南进行分组抢救并对比观察.[结果]应用2010年复苏指南的理论技术心肺复苏成功率(20.0%)与2005年指南指导下复苏成功率(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导抢救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心肺复苏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章仕坚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76-2678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骧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程序及影响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75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开始复苏时间、复苏程序及方法对心肺复苏结果的影响。结果:早期组复苏有效率和成功率都明显高于晚期组(P〈0.05),除急性内科疾病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较高外(60%),其它疾病复苏成功率均较低(约20%)。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与否与开始复苏时间、骤停前重要脏器功能密切相关,当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要强调实施早期现场心肺复苏,加强及时电除颤、气管插管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可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率,同时注重原发病和脑复苏处理。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理论技术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89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按2010年复苏指南和2005年复苏指南进行分组抢救并对比观察。[结果]应用2010年复苏指南的理论技术心肺复苏成功率(20.0%)与2005年指南指导下复苏成功率(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导抢救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路径表在院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并运用ACLS路径表实施心肺复苏的病人103例为试验组,另回顾性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未运用ACLS路径表实施心肺复苏的病人99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病人开始实施CPR、心肺复苏(除颤)、静脉输液、气管插管时间、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收缩压以及复苏成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试验组开始实施CPR、除颤、静脉输液以及气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高级生命支持路径表对心搏呼吸骤停病人进行CPR,医护有效结合,可以减少开始实施CPR、除颤、静脉输液以及气管插管时间,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屠金娟 《护理学报》2012,19(4):53-55
报道医护多人分组配合流程用于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方法 与体会.参考心肺脑复苏抢救程序,实行6名医护分组配合流程:根据位置设3个抢救小组,每组又分主抢救者1名及配合者1名.同时按心肺脑复苏的抢救程序AB、C、DE赋予每组名称,确认C抢救小组中的主抢救者为抢救主持人,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以主持人医嘱为准.为实施医护多人分组配合流程,定期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学习流程,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的理论知识、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心肺脑复苏的各单项技能和气管插管训练;定期培训团队协作和领导技能等.本研究应用医护多人分组配合流程用于9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43%,较文献报道及实施该流程前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心跳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CPR)初期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的病人存活率低,病死率高。研究表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中,约66.7%的院外心跳骤停患者和22.9%院内心跳骤停患者死于脑损伤,存活患者中40%-50%出现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1]。因此,心肺脑复苏领域的研究任重而道远。近年来调节线粒体功能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救治效果,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救治成功率。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复苏时间、病因、复苏场所及成功率数据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病因,且抢救治疗成功率较其他病因偏低,复苏地点与复苏开始时间对临床抢救成功结局具有一定的影响,66例患者经过心肺复苏的救治,共有28例患者成功,其余失败,成功率为42.4%。结论患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