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控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大黄(治疗组)和贝飞达(对照组)治疗,比较2组4周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控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上均有作用,但治疗组效果居优(P<0.05).[结论]大黄在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上优于贝飞达,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控制后腹水消退加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芪苈强心胶囊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0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将CHF患者随机分为芪苈强心胶囊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重复上述检测.[结果]CHF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经4周治疗后芪苈强心胶囊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LVEF则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芪苈强心胶囊具有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IL-1、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B组)给予常规治疗加CRRT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IL-1、IL-6和IL-10变化.[结果]B组治愈率(63.33%)明显高于A组(4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CRRT能有效调节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平衡,并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陈尉华  周巍  曹勤  潘浩  俞愉  龚好  何双军  朱长清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483-1484,1487
[目的]观察米力农对顽固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给与米力农治疗10 d,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压、心率、心功能、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同时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虽然给予米力农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米力农可以一定程度上地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IL-8水平.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8月至2008年11月本院住院和门诊收治的150例MM患者为治疗组,患者入院治疗当天抽静脉血,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观察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的IL-6、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M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随临床分期增加,其表达水平依次增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无效组则无差异(P〉0.05);MM患者血清中IL-6与TNF-α呈正相关(γ=0.732,P〈0.01).[结论]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在MM 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可用于MM患者的病情判断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肠通透性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该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7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肠外营养组(PN组,35例)、EN组(35例)。主要评价指标为血清内毒素、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血清炎症因子。比较两组以上指标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2周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TNF-α、IL-1β、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PN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显著高于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EN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AP患者早期进行EN干预,不仅可以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亦可抑制SAP的炎性反应。因此,对于无绝对禁忌证的SAP患者,应早期进行EN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芪苈强心胶囊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0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NF-a和IL-6水平;将CHF患者随机分为芪苈强心胶囊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重复上述检测。[结果]CHF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经4周治疗后芪苈强心胶囊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TNF-d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LVEF则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芪苈强心胶囊具有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性炭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D)对维持性透析(MHD)患者血钙、磷、脂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PTH)的影响.[方法] 本院接受MHD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予HD治疗,观察组采用活性炭血液灌流联合HD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钙(Ca2+)、血磷(P5+)、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TH水平的变化及皮肤瘙痒情况.[结果] ①治疗12周,观察组Ca2+上升,两组P5+、PTH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a2+高于对照组,P5+及PTH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TG、TC均上升(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子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皮肤正常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性炭血液灌流联合HD治疗MHD患者,可提升患者血钙水平,降低血磷、PTH及炎症因子水平,稳定脂质代谢,减轻患者皮肤瘙痒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mnary sv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以期发现上述因子变化与ACS发病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ACS发病的影响。方法:2002—09/2003—09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急诊科留观病人和河北医大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ACS患者52例,将ACS患者52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n=26)和常规治疗组(n=26),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行血清IL-6及TNF—α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血前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体检时对其血清IL-6及TNF—α进行检测。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辛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0.708&;#177;0.087)μg/L,(67.73&;#177;10.00)fmol/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0.800&;#177;0.083)μg/L,(79.92&;#177;14.53)fmol/L](P&;lt;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lt;0.01)。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gt;0.05)。结论:IL-6,TNF-α水平越高,则ACS发病的概率可能越大;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乳果糖和食醋预防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果糖和食醋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将70例确诊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及食醋灌肠,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发生HE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氨含量明显下降,数字连接实验(NCT)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乳果糖和食醋能有效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H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各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及其在ALSS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TNF-α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设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每组血清TNF-α,内毒素,TGF-β1的水平,以及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TNF-α,内毒素,TGF-β1在ALSS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TNF-α(等精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ALSS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等炎性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TNF-α逐渐下降的重型肝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高水平的TNF-α在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ALSS治疗可清除TNF-α对重型肝炎有明显疗效,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趋势对评估重型肝炎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对扁平疣患者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85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干扰素α-1b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干扰素α-1b,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IL-2、IL-10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P<0.05);两组患者血清IL-2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可能与调节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法舒地尔30 mg静滴,2次/d,10 d为一疗程,观察给药前后心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发现:法舒地尔组心功能改善,血清IL-6、IL-8和TNF-α值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以显著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血浆中IL-6、IL-8、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触珠蛋白(HPT)、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肝硬化患者241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分为SBP组和对照组,入院第1d检测血清HPT、PCT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随访所有患者治疗效果,将SBP组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并比较两组血清HPT、PCT和IL-6水平,分析血清HPT、PCT和IL-6对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 241例肝硬化患者中合并SBP者105例(43.57%),其中治疗后病情恶化者24例(22.86%)。SBP组血清HPT、PCT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恶化组血清HPT、PCT和IL-6水平高于好转组(P0.05);血清HPT、PCT、IL-6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AUC分别为0.820、0.881、0.785和0.937,其中PCT以4.83 mg/L为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9%和88.97%,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6%和91.91%;血清HPT、PCT、IL-6及联合检测评估肝硬化合并SBP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65、0.690、0.728和0.860,其中HPT以2.21 g/L为阈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和72.84%,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77.78%。结论血清HPT、PCT和IL-6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较高准确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干预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重度AOPP引发MODS患者46例,临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4)、乌司他丁干预组(n=22),同步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n=2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治疗组与乌司他丁干预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乌司他丁干预组血清TNF-α、IL-6的降低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1),而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乌司他丁干预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痊愈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结论TNF-α、IL-6及IL-10等细胞因子参与重度AOPP引发MODS患者的病理过程;乌司他丁干预能明显降低重度AOPP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从而降低并发MODS的重度AOPP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汪更胜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716-1718
[目的]观察危重烧伤后镇静治疗对促炎/抑炎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46例烧伤Ⅱ度以上,创面总面积>30%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按常规补液复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丙泊酚微量持续静脉镇静治疗.分别在镇静前(T0)、镇静后3 h(T1)、镇静后6 h(T2)、镇静后48 h(T3)抽血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的含量.[结果]与伤前比较,严重烧伤后血清TNF-α、IL-1、IL-10均升高(P<0.05),镇静治疗可降低其升高幅度(P<0.05).[结论]应用镇静治疗可抑制大面积烧伤患者主要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促炎/抑炎细胞因子平衡,减轻应激,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NS)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86例N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另给予他克莫司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脂[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功能[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IL-1、IL-6、TNF-α、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试验组TG、TC、LDL-C、IL-1、IL-6、TNF-a、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较对照组降低明显,HDL-C升高明显,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NS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显著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继而达到提高其肾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以期发现上述因子变化与ACS发病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ACS发病的影响。方法:2002-09/2003-09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急诊科留观病人和河北医大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ACS患者52例,将ACS患者52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n=26)和常规治疗组(n=26),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行血清IL-6及TNF-α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血前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体检时对其血清IL-6及TNF-α进行检测。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犤(0.708±0.087)μg/L,67.73±10.00)fmol/L(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犤(0.800±0.083)μg/L,(79.92±14.53)fmol/L犦(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IL-6,TNF-α水平越高,则ACS发病的概率可能越大;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连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并比较50例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及正常体检者血清Hcy、IL-6和ET-1水平.[结果]在溶栓治疗前,AMI患者血浆Hcy、IL-6和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周,Hcy、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1),但仍较对照组要高.血清Hcy水平与IL-6、ET-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Hcy 和IL-6、ET-1是AMI发生的内源性因素,有望成为检测AMI的敏感血液学指标,对AMI的病情判断、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及尿液丛生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肾结石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05例(观察组),其中初发者57例,复发者48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及尿液中丛生蛋白、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并分析其水平与肾结石发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尿液丛生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清IL-1β、IL-6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两组血清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尿液丛生蛋白明显低于初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和初发患者血清丛生蛋白、IL-1β、IL-6、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丛生蛋白与血清IL-1β、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2、-0.412,P<0.05),尿液丛生蛋白与血清IL-1β、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2、-0.311,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血清、尿液丛生蛋白明显降低,与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有相关性,同时尿液丛生蛋白可能与结石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