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160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空腹血钠指标,按照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合并感染、合并颅脑外伤、年龄、病程、损伤原因等因素分组,比较上述因素对低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不同颈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合并感染、合并颅脑外伤、年龄、病程各组别之间低钠血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损伤原因各组之间低钠血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是否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合并感染、合并颅脑外伤、年龄、病程。损伤程度越重,节段越高,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合并有感染或者颅脑外伤的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对猫颈髓损伤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肖建如胡业丰陆永坚侯铁胜赵定麟(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线粒体是细胞功能活跃的亚细胞器,其功能改变直接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有关PAF及其受体对颈髓损伤后颈髓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颈髓损伤后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造成C6.7损伤,鞘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及静脉注射PAF受体拮抗剂NB52021,观察其对颈颈髓损伤后脊髓组织PAF含量,颈髓线粒体ATP酶活性,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颈髓损伤后颈髓组织PAF含量明显增加,蛛网膜下腔注射PAF可使伤后PAF含量增加更为显著;PAF能够抑制Ca^2+-NMg^2+-ATP酶,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线粒体耗年头  相似文献   

4.
背景:无骨折脱位颈髓挥鞭样损伤是一种特殊颈椎、颈髓损伤,其损伤的原因、机制尚存争议,认识其发病机制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目的:综述国内外无骨折脱位颈髓挥鞭样损伤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75年1月至2011年5月)和PubMed数据库(1950年1月至2011年5月)中与无骨折脱位颈髓挥鞭样损伤有关的文章,检索词为“颈髓挥鞭样损伤、发病机制、影像学、治疗”和“cervical spinal cord whiplash injuries; pathogenesis; imaging; treatment”,并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和英文。纳入所述内容与颈椎无骨折脱位颈髓挥鞭样损伤定义、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及预后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90篇相关文章,纳入符合要求的38篇文献进行综述。无骨折脱位颈髓挥鞭样损伤是一种特殊的颈椎、颈髓损伤,主要由过伸性和过屈性损伤引起。近年来对无骨折脱位颈髓挥鞭样损伤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定义、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标准存在不同的分歧。常规X射线和CT检查无阳性发现,MRI检查能降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挥鞭样损伤的误诊率,是一种最佳检查方法。根据损伤机制可选择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髓肿瘤的诊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5例颈髓肿瘤手术病人。结果:颈髓肿瘤因其位于颅颈交界,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易被误诊及致术后并发症。结论:了解颈髓肿瘤的诊疗特点可避免临床误诊,减少颈髓、臂丛神经及脑的手术性创伤及继发损害从而防止术后并发症;操作轻柔,不损伤脊髓供血血管,避免脊髓牵拉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在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中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法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护理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队友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4.00%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的促使患者颈椎骨折固定,利于患者颈髓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后高热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严重损伤,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又因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影响出汗散热,从而发生中枢性高热.高热常在伤后7 d内出现,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降温措施,则会发生缺氧、水电解质紊乱,导致全身衰竭而危及生命[1].  相似文献   

8.
颈髓损伤多伴发于颈椎损伤.依病因不同,可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闭合伤多见于平时,因外力作用使颈椎发生过屈或过伸的活动,引起脱位或骨折.间接造成脊髓损伤,主要见于工伤、车祸、运动事故或产伤等.闭合性脊髓损伤的现代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综合治疗、复位与同定、解除压迫、防治并发症和康复训练.笔者认为非手术治疗是基本原则.护理上要强调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颈髓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67 例患者分成常规护理组(未心理干预组A)和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组(心理干预组B),入院时和 1 个月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 1个月后,两组 SAS评分均明显下降( P < 0.01),B组SAS评分明显优于A组( P < 0.01).结论 常规护理可使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症状减轻,结合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作用更加明显.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分析,更好地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创伤性颈髓损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创伤性颈髓损伤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3,传统中央吸氧装置面罩给氧)和研究组(n=5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比两组治疗7 d后临床疗效、及治疗48 h后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颈椎间盘自然老化及退变过程中髓核软骨样细胞的来源和脊索性髓核向纤维软骨性髓核转化的规律及其与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4周龄SD大鼠76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只大鼠通过截除前肢制备双后肢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按术后3、6、9、12个月4个时间段分组,每组10只;对照组36只大鼠未予处置,按实验开始后4、8、12、16个月分4组,每组9只。制备C4-5,C5-6和C6-7椎间盘中矢状面组织学切片,行HE、番红-O染色,研究观察不同老化及退变程度颈椎间盘髓核中软骨样细胞的起源和脊索性髓核向纤维软骨性髓核转化的规律。结果:随着颈椎间盘的不断老化,终板的软骨细胞向髓核迁移,脊索性髓核向心性皱缩并最终完全被纤维软骨性髓核取代,在此过程中,软骨终板的厚度逐渐变薄,进而出现缺损或断裂;在颈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这一转化完成的更快、更早。结论:髓核中的软骨样细胞由终板的软骨细胞迁移而来,通过向心性的产生和沉积胶原纤维,脊索性髓核逐渐被纤维软骨性髓核替代,这一过程既是颈椎间盘成熟和老化的自然环节也可能是颈椎间盘退变的启动环节。  相似文献   

12.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11基因在人退变颈、腰椎间盘组织中明显上调。 目的:观察人退变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纳入30个经MRI确认的退变颈椎间盘髓核组织和20个因颈椎创伤治疗获得的正常颈椎间盘髓核组织。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退变的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髓核细胞较正常髓核组织明显减少(P < 0.01),而凋亡细胞较正常髓核组织明显增多(P < 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退变的颈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髓核组织(P < 0.01),且基质金属蛋白酶11表达与TUNEL染色检测到的细胞凋亡正相关(r=0.44,P < 0.05)。说明高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1不仅可直接破坏细胞外基质尚可诱导髓核细胞凋亡,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菜豆白细胞凝集素(PHA-L)分别注入下颈髓,胸髓,腰髓和骶髓等不同脊髓节段,顺行追踪脊髓向中央颈核和外侧颈核的投射。观察结果表明,脊髓不同节段注入PHA-L,在中央颈核和外侧颈核均可见到标记末梢,比较各节段脊髓的投射分布,未能发现明显的定位关系。一侧脊髓灰质注入,在两侧中央颈核均观察到标记末梢,但主要见于同侧;外侧颈核的标记末梢仅见于同侧。结果提示,各节段脊髓均发出纤维投射到同侧中央颈核和外侧  相似文献   

14.
在50具成人尸体上,为给临床选择性颈髓动脉造影提供应用解剖学数据,对椎动脉、肋颈干和颈升动脉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过程中血及骨骼肌的相应氧化损伤变化。 方法: 实验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7组,即: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再灌注0.5、2、4、6、10 h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骨骼肌组织湿干重比值(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和骨骼肌在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大鼠LIR后血浆胞浆酶LDH和CK、脂质过氧化物MDA持续性升高,4 h左右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血浆SOD在LIR后持续性下降,4 h左右达到低谷;腓肠肌组织SOD和MDA的变化趋势与血浆一致;W/D和MPO亦在LIR后明显增加,4 h后开始下降;再灌注4 h光镜下可见骨骼肌纤维水肿变形,横纹紊乱、消失,肌间隙增宽,间质水肿,纤维蛋白渗出,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出血明显。 结论: 大鼠LIR后发生骨骼肌损伤与机体活性氧产生增多及清除酶活性下降有关,且以再灌注4 h左右为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的强啡肽能和NO能投射进行了研究.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层和Ⅱ层外侧部;NOS样阳性胞体主要位于尾侧亚核和颈够背角Ⅱ层,Ⅰ层较少。将荧光金注入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后,荧光金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对侧尾侧亚核、颈髓背角的Ⅰ层和外侧网状核,Ⅱ层偶见;将荧光金注入臂旁核后,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同侧尾侧亚核和颈髓背角的Ⅰ、Ⅱ层,少量位于外侧网状核。尾侧亚核向丘脑瓜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6.6%,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24.8%呈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19.2%,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272%呈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和臂旁核投射的强啡肽原前体/荧光金双标神经元分别占尾侧亚核浅层内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7%和18%,分别占颈髓背角浅层内强啡肽原前体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8.1%和21.9%。这些双标神经元多呈大梭形及中等大圆形和梨形。由昆侧亚核向丘脑腹基底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5.1%呈NOS阳性,向臂旁核投射神经元的11.8%呈NOS阳性。由颈髓背角浅层向丘脑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制作右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祖,A组:假手术组;B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生理盐水组;C组;I/R+雌激素干预组。测定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小腿三头肌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及组织结构变化。结果B组、C组与A组比较,血浆CPK、LDH、MDA及MPO含量明显升高,B组、C组均可见骨骼肌损伤,B组明显重于C组。结论雌激素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超声指标和病理指标评价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在术后1、7、28d分别超声观察颈总动脉管腔、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慢,PI、RI增高,均于损伤第28天达峰值。结论:超声指标能够无创动态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中T2WI高信号长度与急性颈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37例,其中脊髓完全损伤19例,不完全损伤18例。全部病人均于伤后1~7天行MRI检查,于T2加权矢状位成像上选取高信号最长层面量取其长度,并分析其与颈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矢状面T2WI高信号长度,脊髓完全性损伤组明显高于不完全性损伤组(P〈0.01)。结论:MRI是临床诊断急性脊髓损害程度及评估其预后的良好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1.3414μm掺钕铝酸钇晶体(Nd:YAP)激光损伤兔颈总动脉的形态学改变,初步探讨激光的止血机理。方法 36只普通级新西兰实验白兔,将其随机分为6组,采用4种不同功率密度的1.3414μNd:YAP激光,即①32.44J/cm^2(5W),②36.28J/cm^2(6W),③46.97J/cm^2(10W),④68.81J/cm^2(12W),行非接触式点状照射兔颈总动脉,观察照射功率密度与血管热损伤面积关系及其形态学改变。A组8只,每种功率激光各照射2只;B1组(6只)用①激光、B2组(6只)用②激光、B3组(6只)用③激光、B4组(6只)用④激光、C组(4只)用②激光照射。结果 肉眼见受照侧的兔颈总动脉瘪缩、变窄、闭锁、血流中断,未见活动性出血,其病理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血管组织的凝固性改变,伴发炎症反应,出现附壁血栓,血管壁弹力纤维断裂挤压或碎裂成块状,排列无序,血管损伤的程度与照射的激光功率密度密切相关,其损伤的修复过程与组织的热损伤相拟。结论 1.3414μm Nd:YAP激光对正常的血管具有明显的闭塞止血作用,并能选择性切除病变的血管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