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东省中学生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干预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干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2个县区1 2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知晓率为70.2%,肺结核知晓率为74.6%,流行性感冒知晓率为76.1%;除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传播途径知识2个问题,其他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初中生与高中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咳嗽/打喷嚏,怀疑得肺结核2个行为,初高中生在其他行为形成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需求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均认为医生介绍、教师讲课、现场咨询、观看录像4种方式非常有效。结论高中生在传染病知晓率方面高于初中生,初中生在行为形成率方面要好于高中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中学生重点传染病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和武山县共125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结果中学生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的知晓率分别是65.56%、71.53%、72.60%;在被调查的重点传染病认知情况中,初中生与高中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吐痰、咳嗽/打喷嚏之外,初中生和高中生在行为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健康教育需求方面,初中生和高中生认为听医生讲、课堂教具、听老师讲、课程安排、观看录像5种方式非常有效。结论高中生在重点传染病知晓率方面高于初中生,初中生在行为方式上与高中生形成率相似。  相似文献   

3.
比较2002年与2008年六盘水市城区中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拟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该市疾控中心2002年和2008年进行健康体检的中学生为分析对象,按学段、性别分析视力低下、龋齿、氟斑牙、沙眼的患病率。结果2008年中学生总视力低下率高于200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1.93,P〈0.01);2年初中生视力低下率均低于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8年中学生龋齿总患病率高于200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84,P〈0.01);初中生龋齿患病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8年中学生氟斑牙总患病率低于200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9.51,P〈0.01);2年初中生氟斑牙患病率低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8年中学生沙眼总患病率低于200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P〈0.01),2002年初中生沙眼患病率低于高中生(X^2=24.71,P〈0.01),2008年初中生沙眼患病率高于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2=8.06,P〈0.01)。结论六盘水市中学生常见病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初中生患病率低于高中生,应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曹红霞  姜明  于立鹏 《中国健康教育》2012,28(8):642-644,678
目的了解建筑工地农民工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度,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制定流动人口传染病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0名建筑工地农民工讲授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发放宣传材料,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农民工对部分艾滋病、狂犬病、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最低提高了5.4%,最高34.5%。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2.2%提高到干预后的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生吃瓜果洗净,海鲜煮熟"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咬伤前可不打疫苗"、"猫鼠等可传染狂犬病"、"狂犬病能防不能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9.5%、10%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讲座为主宣传材料为辅的联合方式是建筑工地农民工适宜的传染病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2010版)"为核心,自制统一的调查问卷,由经集中培训的调查员负责,并由班主任老师配合,分班级进行,要求被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答题,有缺项问卷视作无效问卷剔除。结果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3.13%。城镇学校学生为65.00%,乡村学校学生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5.14%,高中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对肺结核的临床症状等知识不了解,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入校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态度、行为现状,探讨对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的有效方式。方法在某中学随机抽取301名新入校学生参加讲座,讲座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干预前后有效应答率为90.03%、86.71%。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1),除对拒绝吸毒和婚前性行为态度无明显改变外(P〉0.05),对待其他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行为均有明显的转变(P〈0.01);干预前初一与高一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态度、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效果明显。在初中阶段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更具有积极和广泛的意义。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作为预防艾滋病有效可靠的疫苗,应该作为初中生健康必修课,并考虑将初中生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毕业考核。  相似文献   

7.
了解和田市维吾尔族中学生饮食及运动相关知识行为,为维吾尔族中学生肥胖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对和田市3所中学的997名维吾尔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饮食及运动相关知识和行为.结果 维吾尔族初中生对含糖饮料为高能量食品的知晓率为96.55%,高中生为7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7,P<0.01);初中生对不吃早餐使人增加午餐量的知晓率为47.84%,高中生为55.35%;分别有85.16%和61.99%的维吾尔族学生每天吃蔬菜、每天喝牛奶或奶制品,初中生与高中生报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2,1.20,P值均>0.05);在每天喝碳酸饮料和吃早餐方面,初中生与高中生报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57,11.15,P值均<0.01);男生每天吃蔬菜≥1次的比例为84.03%,女生为8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P>0.05);男生每天1h锻炼天数7d的学生比例为41.12%,女生为2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1,P<0.01).结论 和田市维吾尔族中学生的饮食及运动相关知识行为存在很大的不足.学校健康教育及体育锻炼推广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认知及行为现状,为制定学校心理卫生政策、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5所中学,对在校的1,30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305名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9.46%,高中生知晓率高于初中生(P0.05)。中学生对校内心理卫生服务资源知晓率为67.82%,对校外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和心理热线电话号码的知晓率分别为25.36%和18.08%。有心理困扰的比例为35.17%,遇到心理困扰后寻求帮助的比例为21.23%。高中生对校内心理卫生服务资源知晓率以及心理困扰比例高于初中生(P0.05);高中生和初中生校外心理卫生服务资源知晓率和求助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学生求助方式以非专业求助为主。结论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理健康认知及行为有差异。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和需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求助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几所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丽  李云  涂国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98-2499,2501
[目的]了解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态度和卫生行为以及学生就餐情况,为开展相应的、积极的健康教育提供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在成都市武侯区抽取2所高中,在金牛区抽取2所初中,以其中2461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为64.79%,高中生为68.6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76%的初中生,94.35%的高中生表示愿意关注食品卫生知识;76.5%的初中生,74.98%的高中生表示每次饭前便后都洗手;在对食堂满意度调查中,初中生有13.5%表示满意,高中生中仅有1.69%表示满意.[结论]中学生的食品卫生知识知晓率及行为形成率较低.学校在开展健康教育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行为的形成,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某地中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中学生健康素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某县随机抽取一所初中和高中,根据年级分层,在各层中随机选取学生共483人,采用统一制作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并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5.96%;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知晓率为68.51%,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P<0.0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为45.32%;基本健康技能掌握率为25.96%,初中生和高中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P<0.001)。结论 中学生健康素养亟待改善,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升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需求情况,为中学生开展救护知识普及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辖区1707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所获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率为9.84%,交通事故求助电话知晓率及放射性事故救护知识知晓率均低于25%,学校安全通道知晓率达53.54%;地震、洪灾和火灾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均大于60%。学生救护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学校,63.15%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救护知识普及课程。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在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知晓率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形成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普及救护知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珠海市中学生健康饮食知识和行为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珠海市10所学校的1072名在校学生和4所学校的917名军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学生健康饮食知识知晓率为37.5%,高于初中学生(32.1%,P〈0.05),女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8.6%,高于男生(30.6%,P〈0.01)。在7道健康饮食知识题中,“平时经常锻炼身体能预防疾病”的知晓率最高,为94.3%;“怎样才能做到营养均衡”的知晓率最低,为40.6%。50.8%的学生在过去一周光顾过街边食档或熟食小贩;46.4%的学生在过去一周光顾过快餐店。结论珠海中学生的健康饮食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较低,应有针对性的在学生中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基本健康饮食知识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现状,为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9所中学(7所初中,2所高中)17个班进行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中学生对艾滋病病原体的知晓率为60.47%,男生(61.70%)高于女生(6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137,P=0.023);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75.20%)高于初中生(48.01%)(Х^2=120.419,P=0.000);知识知晓率与相关态度呈正相关关系(r=0.421,P=000)。有4.42%学生报告曾经有过性行为,男生(4.82%)高于女生(4.02%),职业中学报告率(10.81%)〉普通高中(5.77%)〉初中学生(1.83%);男、女生报告率都随年级增加而上升的。结论: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适宜的艾滋病预防和性行为教育非常必要,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太和县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与行为现况,为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太和县4所学校共800名初、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疾病知识、态度与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学生艾滋病总知晓率仅为55.0%,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χ2=12.30,P0.001),高中生高于初中生(χ2=52.55,P0.001);48.8%的中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交往,男生与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321),高中与初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01),中学生主要从电视媒体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结论太和县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获取艾滋病知识渠道狭窄,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存在着明显的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厂地区中学生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等现状以及各学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开展情况,从而指导学校有针对性地做好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区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8.79%,其中初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64.19%(6347/9888),高中阶段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3.61%(6937/9424)。5所初中学间比较,经检验χ2=80.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比较,经检验χ2=199.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区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与创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对艾滋病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初中学校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存在差距、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压力对其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在青岛市城区抽取部分中学的一、二年级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878人,尝试吸烟率为21.25%,吸烟率为2.45%。经常出现心理压力问题的中学生尝试吸烟率明显高于不出现或很少出现心理压力问题的中学生(P〈0.01或P〈0.05)。[结论]心理J压力是促使中学生尝试吸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的现状以及研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于2013年9—10月随机从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中抽取2个区,每区随机抽取2所高中、2所初中,共6个区24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对2395份有效样本,其中男生1232名,女生1163名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所调查中学生吸烟率为9.5%;男性吸烟率14.7%高于女性4.0%(P〈0.05)。初一~高三学生的吸烟率分别为3.6%、6.3%、7.9%、7.5%、13.4%和21.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4.18)、高年级(以初一学生为基准,初二~高三OR值分别为1.80、2.32、2.17、4.17和7.13)、自感孤独(OR=1.31)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父母文化程度高(以初中及以下为基准,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值分别为0.721、0.377和0.476)为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中学生吸烟率较高,高年级男生是干预重点,吸烟行为受学生所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影响,减少吸烟行为需要家庭、学校多方面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长春市青少年的生长状况及肥胖现状。[方法]2007年,在长春市城乡抽取15所学校,对2112名中小学生检测身高、体重、胸围,评估肥胖状况。[结果]随着年级的增长,身高、体重、胸围均呈增长趋势,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一年级上升趋势比较明显,高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趋于平缓。体重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一年级男生均高于女生,高中三年级女生高于男生’(P〈0.01);男生身高各年龄段均高于女生(P〈0.01或〈0.05)。身高小学一年级、小学四年级、高中一年级城区均高于农村(P〈0.05);体重高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城区高于农村(P〈0.01);胸围小学四年级城区高于农村,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农村高于城区(P〈0.01或〈0.05)。其他各项指标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学生的肥胖率为13.49%,随着年级的增加肥胖率逐渐升高(P〈0.01);肥胖率男生为17.05%,女生为10.35%(P〈0.01);城区为14.68%,农村为12.61%(P〉0.05)。[结论]长春市城乡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协调现象,肥胖率呈高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黄埔区中小学生视力现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8 730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按视力低下标准,将被检对象分为视力正常、轻度视力低下、中度视力低下和重度视力低下,比较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构成比。结果高中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88.09%明显高于小学生41.84%和初中生74.76%(P0.01),"重度"视力低下比例82.48%明显高于初中生55.80%和小学生30.17%(P0.01)。女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比例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随着年龄增长,男女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比例增加,同龄女生高于男生。在低年龄组,男女学生的视力低下检出率和"重度"视力低下比例均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结论黄埔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问题较为严重,青少年近视防治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学生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学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2008年4~8月,在452所中学举办了中学健康教育教师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向在校中学生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并于培训前后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97%(640/736)、100.00%(736/7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和开课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4.88%(2365/36465和90.10%(3956/43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发放《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手册和开课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1.31%(2911/3566)和92.78%(3069/330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学健康教育教师和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培训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