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4·20"芦山地震3个重灾县发生传染病的风险,针对性采取卫生防疫措施,吸取"5·12"汶川地震经验教训,科学防控疫情,为过渡期卫生防疫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20"芦山地震卫生防疫方面出台的各种方案、技术文件、风险评估资料及抗震救灾一线应急队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与困难。结果芦山地震灾后卫生防疫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包括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血吸虫病、流行性腮腺炎、甲肝、水痘、肺结核、风疹等,结合灾区周边历史疫情,群体性预防接种疫苗为甲肝和麻腮风疫苗。结论 "4·20"芦山地震卫生防疫全覆盖早,工作开展与医疗救援几乎同时展开,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较好,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4·20"芦山地震后邛崃市卫生防疫工作模式及其效果,为震后卫生防疫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结合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救灾防病工作阶段性评估、各项卫生防疫工作及专项调查记录等,对"4·20"芦山地震后邛崃市卫生防疫工作模式及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震后成都市各级卫生防疫队伍即刻反应,紧急调度人员、物资赶赴邛崃市,成立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迅速完成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开展各项灾后卫生防疫和专题调查工作,震后1月邛崃市受灾乡镇传染病发病形势平稳,集中供水水质和病媒生物密度处于可控状态,群众防病知识得到普及,重点部位的隐患及时得到消除。结论震后完善的防病工作模式和机制,以及综合的防病措施,是震后卫生防疫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发生地距汶川(2008年5月12日8.0级地震)约90公里,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两次地震发生季节、灾区卫生状况、灾后卫生防病形势十分相似,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具有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地质板块活动影响,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先后发生2008年“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2011年“3.10”盈江5.8级地震、2012年“9.7”彝良5.7级地震、2013年“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成都军区疾控中心国家级防疫救援队参加了这几次地震灾害救援部队卫生防疫保障,并承担支援地方防疫救援工作,尤其是在汶川地震灾害防疫救援中,牵头负责茂县责任区军地防疫工作,取得丰富的灾后卫生防疫救援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后汶川县威绵片区卫生防疫实践,为做好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针对灾区卫生防疫实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灾区卫生防疫实践做法:(1)建立军地联合统一卫生防疫指挥体系;(2)对灾区开展全方位疾病监测;(3)实施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疫督导;(4)开展免疫接种工作;(5)帮助当地疾控体系恢复重建。结论经过系统科学的卫生防疫工作,有效地预防了震区灾后疫情的发生,为重大灾害卫生防疫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卫生系统在紧急救援的同时,也着手准备灾后健康教育。在震后很短的时间里,全国卫生系统调集了大量的卫生防疫人员进入灾区,健康教育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结合在四川省茂县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对做好应急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汶川“5·12”特大地震、成都市“6·5”公交车燃烧事件,到芦山“4·20”7.0级地震,批量伤员涌入医院,本院通过建立“一个框架,两次检诊,三级查房”的“1,2,3”应急医疗救治模式,在批量伤员救治组织工作的体系建立上,总结出经验,旨在确保批量伤员得到“科学、及时、规范、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的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巩固大灾之后无大疫成果和保障灾后重建顺利进行。方法搜集、整理绵阳传染病疫情资料、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回顾性总结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工作实践,描述并分析卫生防疫效果。结果总结出10条卫生防疫措施:统筹指挥、整合资源,医疗卫生防疫覆盖到村;统一技术方案,规范应急处置;狠抓环境整治和消杀防疫,消除疾病隐患;注重能力恢复,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分析;现场快检与实验室监测相结合,保证饮水安全;严格食品卫生监管,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进行应急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开展卫生学评价,控制危险因素;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救灾防病知识。灾区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无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前3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29.23%。结论汶川地震灾后绵阳采取的卫生防疫措施科学有效,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大地震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展灾后卫生援助,制定卫生防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汶川大地震后的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大地震后公共卫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卫生防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作者根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实践,分析了地震灾害发生后所采取的涉及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集中安置点卫生防疫、疾病监测、健康教育、卫生学评估等方面的卫生防疫措施.[结论]及时科学的卫生防疫措施可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重大灾害卫生防疫应急特点规律,提高卫生防疫应急保障能力。方法回顾参加“5·12”汶川地震灾后卫生防疫救援工作,总结地震灾害特点、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卫生防疫应急对策。结果针对灾害所造成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了详实回顾和梳理,分析产生问题原因,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了任务完成。结论大灾之后卫生防疫工作只要快速反应、科学防控、果断处置,就可以避免和控制重大疫情的发生,保护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回顾赴北川县参加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总结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的有效措施和经验体会.方法 归纳总结参加北京疾控系统卫生防疫队赴地震重灾区绵阳市北川县开展灾后卫生防疫的工作.结果 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应专业互补、装备良好,统一管理;通过对灾后卫生资源和卫生状况的快速评估,掌握灾区基本情况;灾后不同阶段应突出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卫生防疫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亲身参与汶川大地震的灾后应急卫生防疫工作,总结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灾后应急卫生防疫工作模式:一是在地震灾区开展应急防疫工作要严格区分疫区和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重点;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三是应及时开展灾后卫生防疫知识应急培训。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在全面开展灾后重建和灾民安置工作的同时,灾区卫生防疫工作也刻不容缓.文章就地震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提出建议,以确保灾区的环境卫生和人民的生命健康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4.
汶川“5·12”地震发生后,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震救灾卧龙防疫分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主导当地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技术监管,协调统筹多支卫生防疫力量,迅速改善了灾后卫生状况,确保灾区没有发生传染病疫情,为落实温总理“灾后九十天无大疫”的指示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云南鲁甸"8·03"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开展情况,提出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为今后类似工作开展提供借鉴。方法重点关注影响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结合鲁甸灾区现场的经验、教训,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合理、实用的意见和建议。结果从关于政府责任、关于理顺关系、关于各方职责、关于技术支持、关于工作时限、关于总结提炼等6个方面,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结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明确卫生、环保、农业、食药监等部门职责,理顺国家、省、市、县几级卫生防疫队伍的关系,重视技术支持,把握工作时限,做好总结提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地震灾后学校卫生防病措施,为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地震后的学校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定性、定量描述性分析。结果本文作者根据"8.03"鲁甸地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实践,分析灾区学校采取的传染病风险评估、技术培训、疫苗群体接种、健康教育、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疾病监测等方面的卫生防疫措施,经初步评估,鲁甸县地震后3个月学校无传染病爆发,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结论各项卫生防疫措施效果显著,但校医配备、常规工作规范开展是确保地震灾后工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197人死亡,累计受灾面积超过10万km^2,累计受灾人口超过4500万。此次地震具有震灾面积广、受灾人口多的特点。而且汶川地处山岭地区,地震后许多通往灾区的道路中断,这一切都是对卫生防疫的应急救援工作的全新考验。作为宁波卫生防疫小分队的一员,笔者有幸在第一时间参与到这场抗震救灾行动中去,克服了道路不通畅、气候条件恶劣等不利条件,圆满地完成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现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地震灾后绵阳市学校卫生工作做法与效果的分析与讨论,为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对"5·12"地震灾后绵阳市学校卫生工作的做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将春秋季(地震前后)开学时学校卫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健全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联动、强化措施、督查督办等方面人手,使地震灾后秋季开学时的学校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和健康教育等工作基本达到地震前春季开学时水平,确保了灾后开学复课期间的师生卫生安全.结论 地震灾后绵阳市学校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其做法可为其他地震灾区和其它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监测及时摸清"4·20"芦山地震灾区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风险因素,针对性采取措施控制不安全因素,保障灾区人民饮用水安全。方法在"4·20"芦山地震灾区开展饮用水监测,包括实验室检测及现场快速检测。定时上报检验数据。结果地震导致水源水质变差,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受到严重毁坏,水质合格率极低,浑浊度、氨氮、大肠埃希菌等指标超标,存在发生肠道传染病等涉水疾病的风险。采取加快管网恢复;加强饮水监测监督工作,督促强化饮水消毒;跟进群众健康教育,倡议饮开水;与相关饮水管理部门共享信息、各施其职、共同采取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结论本次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总结了汶川地震中的处置经验和教训,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对灾害的应对更加快速,处置更有效,指导更有针对性。建议探索建立应急检测车,为今后其他应急检测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严重破坏了四川灾区的生态环境,极大改变了当地居民生存状态和生活习惯,为某些传染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提供了自然条件和可能途径。抗震救灾工作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后卫生防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开展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阻断传染病传播链,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是震后全面救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