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物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利平  潘爱萍 《广东医学》2008,29(7):1143-1145
目的评价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物(TIMP-1)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水平,并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比。结果肝纤维化血清指标HA,PⅢP,CⅣ,LN,MMP-2,TIMP-1,大部分指标纤维化各期及炎症各级的值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或0.01);仅FN指标,肝纤维化患者显著降低(P<0.05或0.01)。血清HA,PⅢP,CⅣ,LN,MMP-2,TIMP-1与肝纤维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炎症分级呈正相关(P<0.05或0.01)。仅FN与肝脏病理分期、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分级存在显著相关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评价其对判断肝纤维化及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用酶免疫法测定 123例各临床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同时用ELA及RI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粘层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Ⅲ型前胶原肽(PⅢP)水平.其中30例慢性肝炎患者同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比较各组肝炎之间血清TGF-β1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HA 、LN、Ⅳ- C、 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血清TGF-β1水平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肝组织炎症活动时,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各级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间无相关性;而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呈正相关(r=0.612,P<0.05).在肝纤维化程度S0-1与S2-3之间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进入肝硬化后血清TGF -β1升至较高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硬化者(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有关系,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影响.可作为一种肝纤维化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与血清HA、LN、Ⅳ-C、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的准确性;但不能替代肝穿病理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Ⅵ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并统计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依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105拷贝/ml、≥105拷贝/ml 2组,并对组间肝纤维化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A、PCⅢ、Ⅳ-C、LN含量均高于正常上限,HBVDNA与HA、PCⅢ、Ⅳ-C、LN间呈直线相关(r=0.537,P=0.033;r=0.764,P=0.002;r=1.120,P=0.001;r=1.014,P=0.001),2组间肝纤维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肝纤维化指标间有相关性,随着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的增高,肝纤维化指标也呈增加趋势,抗病毒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对其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 PⅢP)、Ⅳ型胶原 ( C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及其抑制物(TIMP-1)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水平,并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比。结果 肝纤维化血清指标HA、PⅢP、CⅣ、LN、MMP-2、TIMP-1,大部分指标纤维化各期及炎症各级的值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或0.01);仅FN指标,肝纤维化患者显著降低(P<0.05或0.01)。血清HA、PⅢP、CⅣ、LN、MMP-2、TIMP-1与肝纤维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炎症分级显著正相关(P <0.05或0.01)。仅FN与肝脏病理分期、分级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分级存在显著相关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29例),重度肝纤维化组(19例)和肝硬化组(17例),选取25例健康体检人员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TGF-β1及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两比较,血清TGF-β1及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C-Ⅳ在对照组、轻度和重度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依次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水平与血清HA、PC-Ⅲ、LN、C-Ⅳ水平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P均<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放免法(RIA)测定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8例肝硬化(LC)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gG、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IgG、HA、LN及PC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1);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组HA、PCⅢ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硬化组IgG、HA、LN、PCⅢ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各指标水平均以肝硬化为最高。肝硬化Ⅲ、Ⅳ期IgG、HA、LN、PCⅢ水平明显高于0、Ⅰ、Ⅱ期(P<0.05或P<0.01),Ⅳ期 IgG、HA、LN及PCⅢ水平明显高于Ⅲ期(P<0.01),0~Ⅱ期各组L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gG、HA、LN及PCⅢ水平随肝纤维化分级升高而增高 (P<0.01或P<0.05)。结论:IgG水平及HA、LN、PCⅢ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相一致,可作为肝纤维化动态观察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各面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及层黏连蛋白(LN)。结果:观察组血清HBVDNA水平及HA、PCⅢ、CⅣ、LN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水平不同范围的患者HA、PCⅢ、L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Ⅳ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DNA与HA、PCⅢ、CⅣ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与LN呈正相关关系(r=0.29,P<0.05)。结论: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及控制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对延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进程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ibroscan与血清肝纤维化检测在乙肝肝纤维化中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329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Child-PughA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Child-PughB、c级),分别测定患者LSM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 Ⅲ NP)、Ⅳ型胶原(CⅣ),比较HA、LN、PⅢNP、CIV与LSM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中LSM与HA、LN、P Ⅲ NP、CⅣ均具有相关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中LSM与HA、P Ⅲ NP、CIV均具有相关性,LSM与LN不具相关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中LSM与HA、LN、PⅢ NP、CIV均具有相关性。结论除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中LSM与LN不具相关性,其他各组中LSM均与HA、LN、PⅢ NP、CIV具有相关性。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HA与LSM相关性最高,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中HA与LSM相关性最高,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中CIV与LSM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20例CHB患者(CHB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2组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和血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水平,并将对CHB患者进行纤维化分期,应用Spearman单因素分析血清纤维化标志物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在CHB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HB组血清纤维化标志物(HA、LN、PⅢP、CⅣ)及肝功能指标(TBil、DBil、ALT、AS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HB纤维化分期S3~S4级血清纤维化标志物(HA、PⅢP、CⅣ)及肝功能指标(TBil、DBil)均高于S1~S2级(P均<0.05),而随着纤维化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下降,纤维化分期S3~S4级低于S1~S2级(P<0.05),而各分级中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A、PⅢP、CⅣ与ALT、AST均呈负相关(P<0.05),而LN与TBil、DBil、ALT、AST无相关性(P>0.05),HA、PⅢP与TBil、DBil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可见,ROC曲线下面积(AUC)CⅣ>HA>PⅢP>LN,血清HA、CⅣ联合诊断早期肝硬化(S1~S2)的价值较单一指标诊断价值高。结论血清纤维化标志物与CHB患者肝功能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血清HA、CⅣ可作为肝纤维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各型乙型肝炎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192例各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肽(typeⅢprocollagen,PⅢ)、层粘蛋白(laminin,LN)及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结果:中、重度肝炎组与对照组肝纤维化四项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肝炎组HA、PⅢ、LN、ⅣC分别为(297±19.15)ng/mL、(53±38.14)ng/mL、(985±24.33)ng/mL、(118±19.38)ng/mL;对照组HA、PⅢ、LN、ⅣC分别为(56±43.25)ng/mL、(8±24.65)ng/mL、(417±50.33)ng/mL、(67±39.76)ng/mL。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肝纤维化四项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Ⅲ、LN、ⅣC分别为(379±15.12)ng/mL、(85±31.11)ng/mL、(1213±41.328)ng/mL、(224±13.52)ng/mL;对照组HA、PⅢ、LN、ⅣC分别为(56±43.25)ng/mL、(8±24.65)ng/mL、(417±50.33)ng/mL、(67±39.76)ng/mL。为HA是诊断肝纤维化最敏感指标。特异性最高的指标是PⅢ。结论: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可作为判断乙型肝炎病人肝纤维化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了解肝纤维化的历史。从形态学、生化学、细胞学、免疫学和基因水平全面认识肝纤维化,并研究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仕斌 《广东医学》2006,27(8):1120-1120
纤维形成和纤维降解是人体对损伤的正常修复机制,肝纤维化亦是肝脏对肝内炎症、坏死的正常反应,是一种修复机制。但是,各种损害因素的持续存在,造成肝内纤维结缔组织生成增加,分解减少,肝内纤维逐渐沉积,这一病理过程即是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的实质即是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ECM在肝内过量沉积。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和重要病理特征。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如下特点:①与致病因素的持续存在密切相关,病因持续存在,肝纤维化逐渐发展,致病因素去除,肝纤维化可以逆转;②肝纤维化是逐…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指各种病因作用下肝内纤维增生,可伴有纤维隔形成。当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增生的胶原包绕形成假小叶则称肝硬化。肝纤维化为肝硬化早期阶段,因此,阻断肝纤维化的过程是治愈许多难愈性肝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 Liver fibrosis is a scar forming process which results from the repair and proliferation of liver tissu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deposi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ECM)in liver after diverse liver injuries.A liver biopsy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for assessing liver fibrosis.However,  相似文献   

15.
肝康合剂实验性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红安  聂青和  王媛  郭永红  聂丹丽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128-1131,1183
目的:探讨肝康合剂对实验性免疫诱导型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雌性Wistar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肝康合剂作为抗肝纤维化药物,通过光镜观察肝脏HE、VanGieson(VG)胶原染色,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大鼠使用肝康合剂后肝脏组织中TIMP-1、TIMP-2的表达。结果:免疫诱导肝纤维化大鼠在造模结束后肝组织学改变呈进行性加重,以造模结束后3月为著,TIMP-1、TIMP-2mRNA及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电镜见模型组有较多激活的HSC及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在肝窦周间隙及肝细胞间,经肝康合剂治疗后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肝组织结构明显好转,纤维组织明显减少,未见到激活的HSC,TIMP-1、TIMP-2mRNA及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其效果为预防组及治疗组效果均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结论:肝康合剂可以逆转肝纤维化,抗肝纤维化机制可为:1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ECM的生成及TIMP分泌;2直接抑制TIMP-1、TIMP-2mRNA和蛋白的表达;二者共同作用使得TIMP分泌减少,从而降低对MMPs的抑制,有利于MMPs对ECM的降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纤维化无创检测以及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肽(PIIIP),IV型胶原(CIV)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纤维化无创检测并且同时检测血清中ALT,HBV DNA和纤维化标志物的水平,并行肝活检检测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结果:不同组织病理学分期中肝纤维化无创检测值与血清纤维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纤维化无创检测能够联合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检测,能够指导肝纤维的分级,并对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B超与肝纤维化指标联合监测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2012年收治的615例血吸虫病患者进行诊断,将金标准病理诊断为肝纤维化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B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肝纤维化Ⅱ、Ⅲ级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I级患者与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PC-Ⅲ、IV-C、LN、HA的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肝纤维化指标和B超联合检查肝纤维化敏感度为98.53%、特异度为98.27%、符合率为98.69%。结论 B超与肝纤维化指标联合监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巨噬细胞中NIMA相关蛋白激酶7(never in mitosis gene a?related kinase 7,NEK7)在肝脏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通过对NOD样受体家族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调控肝脏纤维化(liver fibrosi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HE和Masson染色以及qRT?PCR技术观察对比正常人和肝纤维化患者之间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差异;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技术检测正常人和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中NEK7的表达;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CD68阳性细胞中NEK7的表达情况。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8周的方法建立小鼠肝脏纤维化模型,采用巨噬细胞特异性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低巨噬细胞中NEK7的表达,取组织标本,通过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技术以及qRT?PCR技术,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差异;同时利用组织免疫化学染色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小鼠肝脏炎症反应中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程度的差异;进一步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对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NEK7在肝纤维化肝脏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在体内特异性敲低巨噬细胞中NEK7的表达有助于减轻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和炎症反应以及抑制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抑制巨噬细胞中NEK7的表达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阻止肝纤维化病变。  相似文献   

19.
肝窦内皮细胞参与肝纤维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表达相关细胞因子、介导肝脏炎症反应、活化星状细胞、参与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降解、参与肝窦毛细血管化、调节肝脏血管等参与肝纤维化.本文就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复杂的免疫微环境,共同参与肝脏的免疫调节,其中的细胞各司其职,却又相互关联。免疫微环境不仅在维持肝脏稳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总结了肝脏局部免疫微环境与肝纤维化之间的联系、今后研究的方向及其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