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肥胖大鼠骨骼肌AMPK表达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胖大鼠骨骼肌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28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5只)和高脂饮食组(HF组,13只),分别测体重(BW)、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骨骼肌中AMPK和磷酸化AMPK(p-AMPK)的水平.以p-AMPK/AMPK代表AMPK的活性.结果 与NC组大鼠相比,HF组大鼠的BW、FFA、TG、FPG、FINS均明显升高(P<0.05),骨骼肌中AMPK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MPK表达及AMPK活性(p-AMPK/AMPK)降低显著(均P<0.05).骨骼肌组织p-AMPK表达水平与FPG、FFA呈负相关(P<0.05),AMPK活性与FPG、FFA、TG呈负相关(P<0.05),与FINS无相关性.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营养性肥胖,降低AMPK的活性,从而导致TG和TCH的合成增加,血糖升高,脂质在外周组织沉积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高脂饲料诱导的SD肥胖大鼠骨骼肌组织中脂肪异位沉积和骨骼肌细胞膜脂肪酸转运蛋白(FAT/CD36)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用4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NC组,n=14)和高脂饮食组(HF组,n=36).HF组喂养12周高脂饲料,筛选出成功建立肥胖大鼠模型32只,再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OB组,n=12)、二甲双胍高剂量组(H-Met组,n=10)和二甲双胍低剂量组(L-Met,n=10),干预期间3组继续给予高脂饮食.H-Met和L-Met组分别以200、100 mg/(kg·d)的二甲双胍灌胃,6周后空腹取血进行相关代谢指标测定;取骨骼肌组织检测肌束间甘油三酯(TG)含量,油红O染色了解脂肪异位沉积程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骼肌FAT/CD36蛋白表达.结果 OB组大鼠体重、血脂[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骨骼肌内TG含量均明显高于NC组(P<0.05),H-Met、L-Met组血中TG、LDL的含量均较OB组下降(P<0.05);仅H-Met组观察到大鼠体重增加趋势减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肌肉组织中TG沉积(P<0.05),下调骨骼肌组织FAT/CD36的表达(P<0.05),且这些作用在H-Met组更明显(P<0.05).结论 高脂饮食可以诱导建立肥胖大鼠模型,二甲双胍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改善肥胖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减轻骨骼肌组织的脂肪异位沉积,下调骨骼肌细胞膜的FAT/CD36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张晗  张安星  高琳  阳琰  廖鑫  李明泽  杨孟雪 《重庆医学》2016,(14):1889-1892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骨骼肌中内脂素(visfati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探讨visfatin在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55只(造模成功39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10只,饮食诱导肥胖组(B组)10只,血糖未控制糖尿病组(C组)10只,血糖控制糖尿病组(D组)9只.喂养至12周末,测定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RT-PCR测定骨骼肌组织visfatin、PI3K 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骨骼肌组织visfatin、PI3K蛋白表达.结果 C组FBG较A、B组明显增高(P<0.01);D组FBG较C组明显降低(P<0.01).B组TG较A组明显增高(P<0.05);C组TG、TC、LDL-C、FFA较A、B组明显增高(P<0.01);D组TG、TC、FFA较A组明显增高(P<0.05);D组TG较A、B组明显增高(P<0.05);D组TG、TC、LDL-C、FFA较C组明显降低(P<0.01).B、C组较A组FINS、HOMA-IR明显增高,ISI明显降低(P<0.01),C组较B组FINS、HOMA-IR明显增高,ISI明显降低(P<0.01).C、D组visfatin mRNA和蛋白表达较A组均明显增高(P<0.05),C组visfatin蛋白较B组明显增高(P<0.01).C组PI3K mRNA和蛋白表达较A、B组均明显降低(P<0.01),D组PI3K mRNA和蛋白表达较A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visfatin在骨骼肌中的表达水平与骨骼肌糖脂代谢状态有关,可能通过PI3K参与骨骼肌糖脂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清脂健胰胶囊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脂健胰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运用清脂健胰胶囊和二甲双胍治疗1个月,对2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PBG)、血脂(TG、TC、HDL-C、LDL-C及FFA)进行检测,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结果清脂健胰胶囊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FBG和PBG(P<0.01),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P<0.01),并能降低TG、LDL-C及FFA(P<0.05和P<0.01), 升高HDL-C(P<0.01),其作用与二甲双胍相当,但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清脂健胰胶囊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的糖和脂代谢紊乱,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可能通过对抗脂毒性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脏内脏脂肪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C)组、肥胖(OB)组、糖尿病(DM)组和二甲双胍治疗(MET)组。所有大鼠均测FBG、TG、TC、LCL-C、FFA、FIns,计算HOMA-IR指数。采用RT-PCR测定肝脏内脂素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蛋白表达,H.E.染色后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OB组及DM组FBG、TG、TC、LCL-C、FFA、FIns、HOMA-IR均增高(P<0.05),ISI显著减低(P<0.01),肝脏发生脂肪变性。MET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DM组大鼠肝脏内脂素mRNA及蛋白表达较NC组及OB组均显著增高(P<0.05),MET组较DM组显著降低(P<0.01),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结论二甲双胍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可能与降低了肝脏visfat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血糖钳方法评价调脂降糖片在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体重)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调脂降糖片干预治疗,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8周后采用血糖钳技术检测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并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进行评估。结果:与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大鼠比较,调脂降糖片大小剂量治疗后大鼠ISI、GIR明显增加,而TC、TG、FINS、FFA显著下降,其作用与二甲双胍基本相同。结论:调脂降糖片可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糖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利拉鲁肽对高脂喂养大鼠胰腺GRP78表达的影响,探讨利拉鲁肽对胰腺内质网应激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干预组1(低剂量利拉鲁肽100μg/kg/d皮下注射2周)、干预组2(高剂量利拉鲁肽200μg/kg/d皮下注射2周),每组6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计算HOMA-β.采用Western blottkg法和Realtime-PCR技术检测胰腺GRP78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大鼠FBG、FINS、FFA、TC、TG以及胰腺GRP78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HOMA-β明显降低(P<0.01);利拉鲁肽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改善高脂喂养大鼠血脂代谢紊乱并降低胰腺GRP78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1,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能通过降低胰腺GRP78蛋白和mRNA表达,改善胰腺的内质网应激,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高脂饲养大鼠脂联素表达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5只,高脂饮食组(高脂组)60只。高脂组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FF组)、吡格列酮组(PIO组)、联合组(FF-PIO组)和高脂对照组(HF组),各15只。分别测定体重(BW)、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各组大鼠腹部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F组的体重、FFA、TG、FPG、FINS显著高于NC组,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C组(P<0.01)。与HF组比较,FF组的体重减轻、FFA、TG、TCH、FPG、FINS降低(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IO组FFA、FPG、FINS降低(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P<0.05);FF-PIO组的体重、FFA、TG、TCH、FPG、FINS降低(P<0.05或P<0.01),皮下脂肪中脂联素增加(P<0.01)。结论吡格列酮、非诺贝特及联合应用可以一定程度地减轻肥胖对大鼠皮下脂肪中脂联素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改善肥胖引起的IR。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西格列汀对肥胖大鼠代谢指标及脂肪因子chemerin、脂联素( ADPN)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并探讨chemerin及ADPN与肥胖的关系。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肥胖对照组( HF组)和肥胖西格列汀干预组( SP组),ELISA法分别测定干预前后各组大鼠生化指标,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鼠脂肪、肝脏、肌肉及肾脏组织chemerin及ADP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血清chemerin、体质量( BW),空腹血糖( FBG)、胰岛素( FINS)、总胆固醇( 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O-IR)增高,血清ADPN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HF组大鼠脂肪、肝脏、肌肉及肾脏组织的chemerin蛋白表达量较NC组对应组织的表达量增加(P<0.05),脂肪、肝脏及肌肉组织的ADPN表达量减少(P<0.05)。与HF组相比,SP组大鼠FBG、FINS、TC、TG、LDL-C、HOMO-IR、血清chemerin水平降低, HDL-C及血清ADPN水平升高(P<0.05),脂肪、肝脏、肾脏及肌肉组织的chemerin蛋白表达量减少,脂肪、肌肉组织的ADPN表达增加(P<0.05)。干预前chemerin、ADPN与BW、FBG、TG、HDL-C、LDL-C、FINS、HOMO-IR有相关性,干预后chemerin、ADPN与BW、LDL-C、FINS、HOMO-IR有相关性,ADPN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 chemerin及ADPN参与糖脂代谢过程,西格列汀可改善血清学各代谢指标,并通过影响chemerin及ADPN来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载脂蛋白M(apoM)水平和肝、肾、脂肪组织apoM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n=7)、高脂组(HF组,n=8)、糖尿病组(DM组,n=7)和糖尿病RSG干预组(RSG组,n=7)4组。实验模型建立前采血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参照周氏等方法,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应用RSG对糖尿病大鼠干预治疗8周。全部动物于实验第15周结束时集中处死,搜集血标本和肝、肾、脂肪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大鼠的血FBG,FINS,TG,TC浓度。ELISA检测各组大鼠的血apoM水平,并与血FBG,FINS,TG,TC水平进行相关分析。RT-PCR测定各组大鼠肝、肾、脂肪组织apoM 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组和HF组比较,DM组大鼠血清apoM水平明显降低(P<0.05),RSG组大鼠的血清apoM水平较DM组明显升高(P<0.05)。各组大鼠以肝组织apoM mRNA的表达最高,肾组织次之,脂肪组织的表达最低。与Con组比较,HF组、DM组和RSG组的大鼠肝、肾、脂肪组织apoM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RSG组大鼠肝、肾、脂肪组织apoM mRNA的表达较DM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大鼠血清apoM水平与血清TG(r=–0.466,P=0.011),TC(r=–0.568,P=0.001),FBG(r=–0.371,P<0.001),FINS(r=–0.768,P=0.048)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ApoM在血糖和血脂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受PPARγ激动剂调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