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据近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丛刊《外科文献》杂志报道,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术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减少术后恢复期的感染发生;术后感染包括肺炎、伤口感染、尿路感染和脓毒症(血液系统感染)等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和增加医疗成本,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更具感染发  相似文献   

2.
李明 《疑难病杂志》2021,(4):423-427
脓毒症是一种宿主对感染免疫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当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时其病死率进一步增加。近年来,血小板在脓毒症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已经成为新的关注焦点。血小板相关参数,包括数量、功能、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未成熟血小板及血小板生成素等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及时监测血小板相关参数,不仅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地识别高危脓毒症患者,还有利于判断疾病预后。文章对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sepsis)是产科危重症之一,是全球孕妇死亡的前五位原因之一.美国每年估计750 000例死亡人口中约有215 000人患脓毒症[1].随微生物耐药性增加、重症监护室患者老龄化、免疫缺陷患者人数增加、使用修复材料和脓毒症检出率提高,估计脓毒症发病率会进一步增加.产科患者因妊娠和产后各种解剖、生理、生化改变,发生严重感染时临床变化较为复杂.产科感染中,绝大多数是妊娠相关感染,尤其是肺炎和尿路感染在非妊娠相关感染中占大多数[2].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发生重度脓毒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日至2017年10月20日于菏泽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1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合并重度脓毒症。分析性别、年龄、饮酒史、合并症(糖尿病、冠心病、肝功能异常)、胸腔积液、病原微生物感染、抗生素治疗史、入院时肺炎严重指数(PSI)是否为重症肺炎患者发生重度脓毒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肺炎患者出现重度脓毒症与患者的年龄、抗生素治疗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胸腔积液、入院时PSI评分及病原学检查结果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PSI>Ⅲ级、革兰阴性菌感染、革兰阳性菌感染、混合感染是重症肺炎患者发生重度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抗生素治疗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50岁、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入院时PSI>Ⅲ级、革兰阴性菌感染、革兰阳性菌感染、病原体混合感染、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较易发生重度脓毒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是由感染导致的一种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近年来,脓毒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脓毒症导致的医疗支出和死亡人数也不断增加,已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因此,早期识别脓毒症及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非常重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一个方便实用的检测指标,可以准确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对于没有能力检测其他昂贵的生物标志物的基层医院来说,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产生的失调免疫反应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严重的多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免疫系统疾病高发和抗生素耐药严重的出现,脓毒症发病率逐年升高。脓毒症病理生理学机制错综复杂,尽管近年来相关机制逐渐被阐明,但脓毒症的诊断及治疗仍是临床的重点难题。目前脓毒症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病死率居高不下。随着抗生素耐药增加及难治性脓毒症休克的出现,脓毒症治疗新方法的探索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的全身炎性反应(SIRS),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个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伴有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是世界范围内重症监护病房(ICU) 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脓毒症的感染及病原,使人们能够了解儿童严重脓毒症.方法 对本院总共62例的儿童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探讨出与严重脓毒症紧密相关的因素变量,并制成图表分析.结论 儿童严重脓毒症,占据儿童死亡率的百分之三以上,婴幼儿与营养不良的儿童是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易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重病医学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胃肠道是人体的中心器官,在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中,由于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和全身性的强烈炎症反应,导致胃肠功能障碍;而胃肠功能障碍又可导致肠源性感染,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从而使脓毒症进一步发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导致死亡。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一般表现为在急性严重感染状态下突然或逐渐出现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咖啡样物质或便血[1]。患者一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则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显著增加死亡率[2]。  相似文献   

10.
申贵  肖贞良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1):1297-1300
严重脓毒症是感染导致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早期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是否合理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合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除了考虑宿主情况、感染部位和当地细菌感染流行病学情况外,还要考虑药物的药动学因素。本文就严重脓毒症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蒙烨 《医学综述》2012,18(9):1325-1327
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化疗药物尤其是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常对机体正常敏感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化疗导致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在全身感染、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中有着重要影响。化疗时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不仅与化疗药物的种类、剂量和化疗方式有关,亦和化疗前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相关。现对化疗所致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及其防治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化疗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化疗是对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特别是大剂量时对化疗敏感组织可造成严重损伤。化疗对肠黏膜的损伤导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这在全身感染、感染性休克及感染综合征发病中起着很重要作用。作者对化疗所导致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及其预防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原发感染部位、病原学分布,比较G~+与G~-败血症患者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的原发感染灶以泌尿道最为常见;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的分布存在性别差异;G~+与G~-组败血症组寒战的发生率分别为73.5%和45%,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32.4%和5%,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G~+与G~-败血症血源性播散的发生率分别为30%和32.4%,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的致病菌以G~-菌多见,G~+与G~-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与半定量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182例疑似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胶体金免疫结合半定量法、化学发光定量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PCT水平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度、灵敏度。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显示:182例疑似患者中,细菌感染153例,非细菌感染29例;细菌感染的患者中有局部细菌感染64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51例,脓毒血症38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知,将PCT≥0.5 ng/mL当作阳性诊断界点,化学发光定量法检测的特异度为65.41%,灵敏度为95.52%,明显高于胶体金免疫结合半定量法检测的46.32%、85.42%;SIRS和脓毒血症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患者和非细菌感染患者,且脓毒血症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SIR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患者、脓毒血症患者PCT阳性率均高于局部细菌感染患者和非细菌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细菌感染患者和非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PCT阳性率比较,脓毒血症患者和SIRS患者的PCT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定量检测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高于半定量检测的诊断效能,且检测血清PCT水平对诊断全身细菌感染的价值更高,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0例确诊为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症状多不典型,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使用敏感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可治愈。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诊治困难,控制血糖是关键,应用有效抗生素、全身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是感染继发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重组活化蛋白C的抗凝作用对脓毒症患者已取得肯定疗效,使脓毒症导致的凝血异常受到重视。组织因子是感染诱发的主要凝血因子。该文作者就其与脓毒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目前仍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就Toll样受体4及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脓毒症是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并可导致脓毒性休克(脓毒症合并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显著升高,已成为全球人类十大死因之一,且为重症监护室患者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因此,对脓毒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合理抗生素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在健康人血中浓度很低。当全身性细菌感染时,血中PCT水平迅速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这一特点使得PCT可作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并较传统血清标志物(C反应蛋白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动态监测PCT水平可反映机体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指导抗生素治疗的疗程。本文总结了PCT在早期诊断脓毒症和指导抗生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PCT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脓毒症的良好指标,并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指导抗生素治疗、减少抗生素耐药与缩短疗程。单一的PCT指标在检测准确性和应用范围上仍有一定局限,PCT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组合作为更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指标是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与心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会 《医学综述》2013,19(12):2127-2130
脓毒症是指由局部或全身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近年来,脓毒症的发病率呈日趋增高的趋势,且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导致脓毒症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心功能的障碍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脓毒症导致心功能障碍的机制尚无确切定论,涉及细菌毒素、细胞因子、氧自由基、补体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线粒体损伤导致能量代谢障碍等多方面。其中,心肌能量代谢的障碍在心功能障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对感染反应的失控引发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疾病,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花费高。尽管有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有益的治疗策略,但临床的结局并不是十分好,脓毒症的总体病死率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而脓毒症引起的脏器损伤,尤其是损伤脑部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中日显突出。脓毒症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视觉空间能力等的下降和执行困难,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社会医疗和患者看护的成本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因此,重视脓毒症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综述了脓毒症后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研究,从流行病学、危害、发病机制和救治现状来讨论这一问题,以便能够为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