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孕妇不同孕期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 对正常未孕妇女43例,正常妊娠妇女6 870例,包括早孕者194例,中孕者515例,晚孕者6 161例,进行TEG检测。比较TEG各参数,包括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值)、血凝块生成速率(K值)、血栓弹力图最大切角(Angle,α)、血凝块最大强度(MA值)、综合凝血指数(CI值)和纤溶指数(LY30),对存在差异的参数建立相应参考区间。结果 本研究发现妊娠组与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的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各组间K、R、α、MA、CI、LY30总体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1)。妊娠期妇女较未孕组R、K值显著缩短,α角、MA值显著增大,显示妊娠期妇女为高凝状态。孕妇不同时期TEG的参考范围存在差异,可以用于动态监测整个孕期的凝血功能,从而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异常。结论 一般人群的TEG参考区间不适用于孕妇,本研究建立的孕妇不同孕期TEG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孕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特点,建立适用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正常孕妇早、中、晚孕期的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黄河三角洲地区身体健康的不同孕期的孕妇765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早、中、晚孕期的血清TSH、FT3、FT4、TPO-Ab、TG-Ab,另选身体健康年龄相当的孕龄未孕妇女188例作为对照组,建立无甲状腺疾病孕妇的正常生物参考区间。结果 不同孕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有一定的变化,各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M)及双侧限值(P2.5P97.5)表示妊娠各期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参考区间。非妊娠育龄妇女与早、中、晚孕妇组比较,TSH、FT3、FT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各组之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往各地的报道结果基本相似,但也有个别差异。结论 正常妊娠各孕期妇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同,存在差异,且与非妊娠育龄妇女有明显的不同。建立本地区正常孕妇各孕期的甲状腺激素生物参考区间应用于本地区,将有助于鉴别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紊乱,给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王鑫  李小兰  李文娟  安冬梅 《重庆医学》2021,50(18):3136-3139,3145
目的 探讨易栓症标志物(蛋白C、蛋白S活性、血浆抗凝血酶Ⅲ及D-二聚体)在妊娠期血栓性疾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7月该院73例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孕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73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蛋白C、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等实验室指标,以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综合作用,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对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结果显示蛋白C活性升高(OR=0.723,95%CI=0.536~0.973)、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升高(OR=0.748,95%CI=0.564~0.991)及蛋白S活性升高(OR=0.701,95%CI=0.507~0.969)为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保护性因素,D-二聚体水平升高(OR=1.435,95%CI=1.022~2.014)为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蛋白C活性、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S活性及D-二聚体对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预测的截断值分别为85.78%、99.29%、86.72%、595.86μg/L,四者联合诊断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易栓症标志物有助于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育龄妇女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GDM组3 593例,对照组15 346例)的方法,选取18 939例于2013~2015年在四川、贵州、云南定期产检的单胎孕妇,测量身高及孕期体质量,于孕24~28周进行GDM筛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暴露水平1)、孕期增重(暴露水平2)与GDM结局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和肥胖可增加GDM的发生风险〔比值比(OR)=2.44,95%可信区间(CI):1.98~2.99;OR=4.98,95%CI:2.52~9.91)。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孕期增重标准,调整了预产年龄及孕前BMI后,与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过多或孕中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OR=1.33,95%CI:1.03~1.70;OR=1.48,95%CI:1.26~1.72)。孕早期,高龄组(预产年龄≥35岁)中,与增重适宜者相比,孕期增重过多发生GDM的风险更大〔OR和95%CI为1.42(1.02~2.28)〕,而非高龄组(预产年龄OR值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高龄组和非高龄组发生GDM的风险均是增重过多者高于增重适宜者〔OR和95%CI分别为1.59(1.14~1.88)和1.49(1.20~1.72)〕。结论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妇女中,孕前超重和肥胖、孕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的高龄妇女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孕前体质指数(BMI)和不同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建卡产检的孕妇,排除内、外科合并症和代谢异常性疾病,测量身高、记录孕期体重、回顾的孕前体重和妊娠期糖尿病检测结果.跟踪分娩时体重和分娩结局.随访登记完善并且单胎分娩的孕妇共1930例.结果 孕前BMI对妊娠糖尿病发生有明确影响,孕前BMI≥24 kg/m2时孕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为10.48%,明显高于孕前BMI< 18.5和18.5 ~23.9的孕妇(P<0.01或P<0.05).孕期体重增加≥15 kg组与<15 kg组妊娠糖尿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孕前BMI对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有明确影响,未发现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糖尿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根据孕期妇女PR间期的心电图表现,探讨短PR间期在孕期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女性1 636例按是否怀孕分两组(孕妇组1 356例,健康未孕组280例).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孕期女性按年龄分为3组(21~25岁组,26~30岁组,31~40岁组);按孕周数分为3组(即孕5~12周组,13~24周组,24周以上组),分别对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孕妇组心电图短PR间期115例(8.5%,115/1356);健康未孕组心电图短PR间期5例(1.8%,5/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年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晚孕期与早、中孕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非孕期,并与妊娠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常用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正常参考区间。方法分别对孕妇妊娠早期、中期以及晚期等3个时期的RBC、HGB、HCT、PLT、WBC和NEU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常规指标与非妊娠对照组相比,RBC、HGB、HCT随着孕期增加而降低,到中、晚孕降低较明显(P〈0.05);PLT随着孕期增加而升高;WBC和NEU在妊娠期均升高,中、晚孕升高较明显(P〈0.05)。结论血常规各项指标随孕妇孕期的发展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调查统计分析的参考区间可以作为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测临床应用的参考依据,以及用于评估正常妊娠妇女的孕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徐州地区健康孕妇妊娠各期甲状腺激素的参考值,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5月正常单胎妊娠孕妇,按孕早、中、晚期分组,以年龄匹配非妊娠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其中孕早、中、晚期各988、1734、1052例,非妊娠妇女1203例,孕期患甲状腺疾病的483例。结果早、中、晚期孕妇及非妊娠妇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呈偏态分布,参考值选择95%可信区间。TSH在早[1.93(0.37~5.79)]、中[1.97(0.46~5.10)]、晚孕期[2.28(0.48~6.37)]逐渐上升,晚孕期略高于非妊娠妇女[2.14(0.79~5.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T3和 FT4在早[5.71(4.03~6.26);16.65(12.86~22.45)]、中[4.71(3.59~5.99);15.24(9.89~20.63)]、晚孕期[4.28(3.36~5.54);12.33(8.82~16.82)]逐渐降低,早孕期低于非妊娠妇女[5.95(4.17~6.60);17.28(13.01~21.3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减、甲减和甲亢的发生率分别是9.07%、2.03%、0.23%。结论正常孕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同于非妊娠妇女,各孕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孕激素的变化不足以引起其甲状腺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剖析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SPSS 10.0统计分析对我院的335名足月初产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值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不同孕前体重指数组间糖尿病患病几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孕期体重增加组间糖尿病患病几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值评价妊娠期糖尿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加体重调整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王锋  潘春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4,(2):98-100,104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单项及联合检测在预测先兆流产结局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4月中航工业三二○一医院收治的孕龄为5~7周的孕妇305例.根据妊娠结果其分为3组,其中正常妊娠组169例,先兆流产组95例,难免流产组41例.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计算各指标对难免流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诊断价值.结果 ①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组孕妇阴道出血患者均随访至孕12周,其中95例继续妊娠,41例就诊后3~7 d流产,行清宫术.正常妊娠组孕妇均继续妊娠.②正常妊娠组及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值均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正常妊娠组与先兆流产组间孕酮、β-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值的95%CI的上限分别为15.5 mg/L、6015 U/L,认为孕龄5~7周孕妇血清孕酮<15.5 mg/L、β-HCG<6015 U/L时会发生难免流产.③血β-HCG、孕酮及二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89、0.94,其中,二者联合检测的AUC值明显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1).结论 血清孕酮、β-HCG二者联合检测更具优越性,可以提高难免流产的检出率,对比单项测定指标的预测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9.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20.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