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用远近配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60min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后第1个月内观察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症状积分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后第2个月内观察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症状积分、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能够达到较好即刻止痛效应,且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对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即刻止痛效应及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总体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受试者60例,分为远近配穴组(A组)和非经非穴组(B组)各30例,每次治疗6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60 min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判定即刻止痛效应;以偏头痛计分法判断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4周后的偏头痛症状,评价远期总体疗效。结果:针刺治疗60 min的即刻止痛效应,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针刺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症状评分,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结论:远近配穴针刺组在即刻止痛作用及远期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偏头痛近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头面部刺络放血治疗偏头痛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7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采取针刺配合痛侧头面部穴位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分别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近期),第6个月(远期)进行2次随访,并分别比较随访时两组的各项镇痛效应指标评分(包括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伴随症状评分及综合评分)以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的各项镇痛效应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各项镇痛效应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评分及综合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中,治疗结束后1、6个月观察组各项镇痛效应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83.7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9.4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偏头痛均有明显效果,但相比较而言,针刺配合头面部刺络放血治疗在改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发作持续时间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近远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加以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加以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急性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24%,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每周急性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观察组每周急性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临床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头痛症状,降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联合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阐述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60例发作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0例,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远近配穴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茶调散化裁运用治疗。共治疗4周,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偏头痛综合评分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4周治疗后,偏头痛患者两组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从总有效率来看,两组方法联合者在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上更占优势(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联合远近配穴针刺在改善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优势,减少了发作频率、降低了疼痛程度,进而改善患者生活,镇痛效果确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子母补泻配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子母补泻配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配穴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0.0%和75.0%,对照组分别为85.0%和35.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母补泻配穴法是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头颈部理筋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1∶1随机将气滞血瘀型慢性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头颈部理筋手法,针刺与头颈部理筋手法均为每周3次,连续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VAS疼痛评分),并对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更高(P均0.05)。结论针刺配合头颈部理筋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偏头痛患者的疗效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偏头痛头痛程度,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与头痛持续时间,所以值得临床深入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头痛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头痛穴组)30例与对照组(即普通穴位组)30例,分别观察即刻疗效(治疗60 min后)和远期疗效(治疗后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穴治疗偏头痛,可减少针刺次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血府逐瘀汤结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瘀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偏头痛瘀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4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结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伴随症状的证候疗效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伴随症状的证候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为81.13%,对照组临床总显效率为56.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瘀血证应用血府逐瘀汤结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抑制病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张威  章梅玲  褚佳育 《新中医》2021,53(21):193-197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偏头痛患者疼痛改善程度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标(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强度、头痛持续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次数)、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偏头痛生活质量量表(MSQ)评分及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颅内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频率、发作强度、持续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上述4项头痛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SQ、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上述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CA、MCA、PCA、VA、BA的平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偏头痛患者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方法:选择7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VAS评分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偏头痛(肝肾阴虚型)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2例。对照组接受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有效,能有效缓解患者偏头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偏头痛(肝肾阴虚型)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2例。对照组接受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有效,能有效缓解患者偏头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9,(2)
目的:探讨芎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嘉兴市第二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04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芎麻汤剂治疗。两组均治疗15天。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头痛发作及伴随症状评分、血管内皮功能,并观察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及伴随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清NO、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比较,芎麻汤能更好地缓解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头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比较治疗后2h内偏头痛缓解程度以及治疗8周后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2h内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80.0%,对照组为55.0%;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可以较快地缓解患者头痛情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针刺法对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35例,针灸组采用滋补肝肾针刺法治疗(每日1次,留针30min),西药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1次,每次10mg),疗程为2周,并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疼痛评分以及随访期偏头痛发作天数。结果:治疗2周后,偏头痛发作疼痛评分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随访2个月内,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针灸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滋补肝肾针刺法对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患者具有明显临床疗效,且远期疗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李峰 《四川中医》2012,(10):109-1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尼莫地平片和氟桂利嗪片治疗,两组均以20天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总体疗效及症状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发作天数、每次头痛持续时间及减轻头痛程度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偏头痛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5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以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穴取太冲、阳陵泉、风池、曲泉为主;西药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片剂口服治疗,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3月和6月总体疗效和治疗前后头痛积分,1年后随访观察两组疗效稳定性.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平均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针刺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3.0%、93.0%、87.7%,优于西药组的85.6%、86.5%、69.2 9/6(均P<0.01);1年后疗效稳定性针刺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的,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剌手少阳经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针刺手少阳经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针刺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症状,有效改善头痛强度等级、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结论:针刺与西药治疗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防治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每月平均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疼痛评分改善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有效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