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TWS119联合不同组合细胞因子对CD8~+T细胞分化、表面分子表达、细胞因子分泌及抗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健康供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CD8~+T细胞。体外采用IL-7、IL-15、IL-21及TWS119等不同组合方式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亚群比例、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细胞内因子分泌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其他组合相比较,IL-7+IL-21+TWS119联合处理CD8+T细胞后,干细胞样T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增加;同时,CD8~+T细胞表面激活型标志物CD28和CD27表达水平增加,抑制型分子PD-1和Tim-3表达水平下调(P0. 05);同时,采用IL-7+IL-21+TWS119处理显著增加CD8~+T细胞中胞内因子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P0. 05)以及显著降低凋亡细胞的比例(P0. 05)。结论:TWS119联合细胞因子IL-7和IL-21促进CD8+T细胞向记忆亚群分化,同时增强其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原合酶激酶-3β抑制剂4,6-二取代吡咯并嘧啶(TWS119)对γδT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到γδT细胞完全培养基培养,分别于第1天和第8天时,加入TWS119(0~8.0μmol/L)诱导培养。培养到12 d后,用CCK-8法测定γδT细胞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纯度、CD45RA和CD62L的表达。结果:TWS119能够活化γδT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第1天加入TWS119诱导培养组中,随着TWS119浓度的增加,γδT细胞表面CD45RA和CD62L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而对细胞的增殖及纯度呈抑制作用。在第8天加入TWS119诱导培养组中,TWS119能剂量依赖性促进CD62L的表达而对CD45RA表达无影响,同时在一定浓度范围能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和提高纯度的作用。结论:TWS11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γδT细胞增殖和提高γδT细胞纯度,并能活化γδT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获得CD45RA+CD62L+γδT细胞和CD62L+γδT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CD4~+CD25~-CD45RA~+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在普通/炎性(加入IL-1β和IL-6)条件下,由TGF-β、IL-2和CD3/CD28磁珠共刺激诱导生成i Treg细胞的效率,并对比各组i Treg细胞相关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免疫抑制能力的差异。方法:通过Fi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出淋巴细胞,利用MACS分选机,结合CD4阴选磁珠筛出CD4阳性的T细胞,最后再提取其中CD45RA~+和CD25~-T细胞。体外实验中,在普通/炎性条件下诱导i Treg生成,3、6 d通过流式观察各组i Treg细胞的诱导情况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趋势。体内实验分为:CD4~+CD25~-CD45RA~+T细胞诱导的i Treg组、CD4~+CD25~-T细胞诱导的i Treg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观察i Treg对GVHD小鼠模型的免疫调节,分析其免疫抑制能力的差异。结果:CD4~+CD25~-CD45RA~+T细胞组和CD4~+CD25~-T细胞组普通条件下i Treg产率分别为(96. 00±0. 21)%和(60. 23±0. 50)%,炎性环境下为(81. 97±1. 29)%和(56. 80±0. 43)%,前者都显著高于后者(P0. 001)。各组i Treg细胞中CTLA-4、TGF-β和IL-10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而炎性因子IL-2、IL-17前者均低于后者(P0. 001),前者IFN-γ也低于后者(P0. 05)。体内实验表明i Treg均具有免疫调节能力,但CD4~+CD25~-CD45RA~+T细胞组诱导的i Treg能力强于后者。结论:CD4~+CD25~-CD45RA~+T细胞组和CD4~+CD25~-T细胞组都可以成功诱导i Treg细胞,但是前者在普通和炎性微环境下诱导效率高于后者,免疫调节能力也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探讨IL-21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在有或无IL-21参与的条件下,加入到含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IL-2或IL-15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γδT细胞。在培养的第10天用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的纯度及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γδT细胞对K562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显示,不同细胞因子组诱导10d后γδT细胞纯度均达到70%以上,IL-2+IL-21、IL-15+IL-21和IL-2+IL-15+IL-21组与IL-2、IL-15组相比,细胞纯度和扩增倍数没有显著性变化;IL-2+IL-21、IL-15+IL-21和IL-2+IL-15+IL-21组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IL-2、IL-15单独组。以上结果表明,IL-21可通过上调γδT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环黄芪醇(cycloastragenol,CAG)联合细胞因子IL-7和IL-15对人脐带血T细胞体外扩增和CD8~+T细胞亚群中干细胞样中心记忆性T细胞(stem cell-like central memory T cells,T_(SCM))比例的影响,为基于T细胞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集健康产妇脐带血,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UCBMC),利用CD3/CD28抗体偶联磁珠刺激活化后,采用不同浓度的CAG(0、0.04、0.2、1、5μmol/L)联合IL-7和IL-15连续培养,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T细胞的增殖程度以及CD8~+T细胞中T_(SCM)比例的变化情况。结果 0.2μmol/L CAG与IL-7和IL-15细胞因子联用组促T细胞扩增作用显著高于其他浓度CAG与细胞因子IL-7和IL-15联用组或单独使用细胞因子IL-7和IL-15组。同时,0.2μmol/L CAG联用IL-7和IL-15组还可以促进CD8~+T中CD197~+CD45RA~+细胞表型的表达,即维持CD8~+T中高比例的T_(SCM)亚群。结论 0.2μmol/L CAG联合IL-7和IL-15可以显著提高活化T细胞扩增能力,并能保持CD8~+T细胞中高比例的T_(SCM)亚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IL-2对小鼠脾脏CD4+CD62L+T细胞在体外向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C57BL/6小鼠脾脏CD4+CD62L+T细胞,于抗体包被的培养板中培养3 d,实验分为对照组和IL-2处理组。对照组为经典Th17诱导分化培养基,IL-2处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培养体系中添加IL-2。CFSE染色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7A的浓度,荧光定量PCR检测Rorγt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IL-17~+Th17的生成比例以及Rorγt的表达。结果磁珠分选的小鼠脾脏CD4+CD62L+nave T细胞纯度高于95%。与对照组相比,IL-2处理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细胞凋亡比例降低(P0.05);IL-2处理组培养上清中IL-17A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且CD4+IL-17+细胞比例下降,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IL-2在CD4+CD62L+T细胞分化为Th17的过程中,能够促进T细胞的增殖并且抑制Th17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人γδT细胞表型与功能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丽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2008,24(6):609-612,617
目的比较观察人外周血PBMCs和CBMCs中αβT和γδT细胞的表型与功能特征,进一步了解γδ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正常人PBMCs及脐带血CBMCs,检测表面分子的表达。PMA+Ionomycin刺激PBMCs或CBMCs后,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初始/记忆细胞标记的表达。结果与αβT细胞相比,γδT细胞高表达CD45RO,低表达CD25和CCR7;与CBMCs中γδT细胞相比,PBMCs中γδT细胞表达CD45RO升高,CD45RA与CD25降低。细胞因子表达的结果表明,与αβT细胞相比,γδT细胞分泌大量IFN-γ和TNF-α,较少分泌IL-2,且IFN-γ+细胞主要为CD45RA-CD62L-CCR7-;与PBMCs中γδT细胞不同,体外刺激CBMCs中γδT细胞后,表达IFN-γ数量较低,且IFN-γ+细胞主要为CD45RA+CD62L-CCR7-/+。结论PBMCs与CBMCs中αβT和γδT细胞的表型与功能均存在差别,记忆性γδT细胞的增加可能与其活化和免疫应答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原合酶激酶-3β抑制剂TWS119对NK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s),加入到NK完全培养基培养,分别于第1d和第7d时,加入TWS119 (0 ~8.0μmol/L)诱导培养.培养10 d后,用CCK-8法测定NK细胞增殖和杀伤甲状腺癌BCPAP细胞的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NK细胞纯度、颗粒酶和穿孔素的表达.结果 培养10d后,第1天加入TWS119诱导组对NK细胞纯度和增殖呈现抑制作用;而第7天加入在一定浓度范围的TWS119诱导培养时能促进NK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指标穿孔素的表达及对甲状腺癌BCPAP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论 TWS119在一定浓度范围能促进γδT细胞增殖和增强对甲状腺癌BCPAP细胞的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15抑制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凋亡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应用IL-15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磁性细胞分离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Tregs,流式细胞仪检测该细胞纯度。将Tregs细胞培养液中加入Dynabeads CD3/CD28T cell expander,依据是否加入细胞因子分为三组:对照组(不加入任何细胞因子);IL-2组(100U/ml)和IL-15组(50ng/m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因子存在下Tregs抑制CD4+CD25-效应T细胞(Teff)增殖的免疫功能,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Bcl-2、Bcl-xl及p-Bad(ser112)的变化。结果分选后Tregs纯度为95.2%,胞内因子染色Foxp3在Tregs中的表达率为94.2%。IL-2组和IL-15组的细胞凋亡率(即凋亡细胞与细胞总数之比)分别为(11.32±0.43)%和(9.89±5.38)%,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7.12±1.43)%,P<0.001。在细胞因子存在的情况下,IL-2组活化的Teff增殖较对照组和IL-15组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小RNA-126(microRNA-126,miR-126)基因敲减(knock down,KD)后对CD4~+T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MACS分选miR-126 KD小鼠脾脏CD4~+CD62L~+T细胞,ConA刺激48h后,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内miR-126成熟体表达水平;FACS分别检测CD4~+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CD62L、CD44和增殖相关分子Ki-67,以及细胞因子IFN-γ、IL-4、IL-17表达变化;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野生型(wide-type,WT)小鼠相比,miR-126KD小鼠的CD4~+T细胞中miR-126成熟体表达显著下调(P0.001);miR-126 KD小鼠CD4~+T细胞活化后CD62L的表达比例显著减少(P0.01),而CD69、CD44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同时Ki-67~+的比例也明显增加(P0.05);此外,miR-126 KD小鼠CD4~+T细胞的INF-γ表达比例显著上调(P0.001),IL-4的比例显著下调(P0.01),而IL-17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P0.05);最后,CD4~+T细胞的凋亡比例显著减少(P0.05)。结论 miR-126基因敲减后CD4~+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均明显增强,为后续深入探讨miR-126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究一种新的T细胞体外扩增方式,探索并比较了SA-hIL2、SA-hIL7、SA-hIL21 3种细胞因子在游离与锚定修饰磁珠2种情况下,对T细胞的增殖以及表型特征的影响。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的SA-hIL2/7/21融合蛋白锚定修饰磁珠后体外扩增T细胞,随后CFSE标记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细胞的增殖程度以及初始记忆T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锚定修饰磁珠的SA-hIL2、SA-hIL7、SA-hIL21促增殖效果显著优于游离的SA-hIL2、SA-hIL7、SA-hIL21,并且前者可促进CD8~+CD45RO~+以及CD62L-CCR7-(TEM)表达,但降低CD8~+CD45RO-和CD62L~+CCR7~+(TCM)的表达。结论与游离组扩增T细胞相比,锚定修饰磁珠组一方面促进T细胞增殖的能力更强;另一方面可使T细胞表型由TCM向TEM转变。  相似文献   

12.
人外周血CD4~+ IL-21~+记忆T细胞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1(IL-21)的产生细胞及其特征。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不刺激或anti-CD3(OKT3)、OKT3+anti-CD28、PMA+ionomycin刺激四个组,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产生IL-21的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PBMC、纯化CD4+、CD4+CD45RA-、CD4+CD45RA+细胞、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FCM分析产生IL-21细胞的表型特征和IL-21与Th1、Th2、Th17和Th22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与OKT3、OKT3+anti-CD28相比,PMA+ionomycin能诱导最高量的IL-21产生。产生IL-21的主要细胞为CD4+T细胞,少数CD8+T细胞。CD4+IL-21+T细胞表达CD45RO,不表达CD45RA,其中部分细胞表达CCR6、CCR7或CXCR5。CD4+CD45RA-细胞表达IL-21远高于CD4+CD45RA+细胞。进一步研究表明,PBMC产生IL-21,而CBMC不产生。此外,大约24%的CD4+IL-21+细胞表达IFN-γ,小于10%CD4+IL-21+细胞表达IL-4、IL-17或IL-22。结论:人PBMC在多克隆刺激的条件下,可以诱导IL-21的产生。产生IL-21的主要细胞亚群具有记忆CD4+T细胞的表型。其中一部分CD4+IL-21+T细胞的表型独立于Th1、Th2、Th17和Th22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固相MHCⅠ类相关抗原A(iMICA)是否协同s4-1BBL、IL-15促进外周血CD3+CD56+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活性。方法:首先将iMICA联合s4-1BBL、IL-15分别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纯化的CD3+CD56+细胞,共培养19天,动态观察CD3+CD56+细胞频率变化及记录其增殖曲线;其次利用LDH释放法和ELISA分别检测长期培养的CD3+CD56+细胞杀伤活性及IFNγ-、IL-4的分泌;最后检测CD3+CD56+细胞表面活性相关受体的表达。结果:iMICA联合s4-1BBL、IL-15促进CD3+CD56+细胞的频率自2%升高至21.7%,绝对细胞数平均增长32倍;扩增后的CD3+CD56+细胞杀伤K562活性明显增高,IFNγ-分泌能力增强,不分泌IL-4;其表面活化性受体表达上调,抑制性受体表达下调。结论:iMICA联合s4-1BBL、IL-15能高效扩增CD3+CD56+细胞,体外大量增殖后可用于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刺激后,结核菌素试验阳性(PPD+)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8+T细胞的活化、增殖、细胞因子产生及调节性T细胞(Treg)对其调节作用。方法:体外用BCG刺激PPD+正常人PBMCs,检测CD8+T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活化和增殖。纯化后获得调节性T细胞(Treg)和CD25-细胞,检测Treg对CD8+T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结果:BCG诱导CD8+T细胞表达CD69和CD25等活化分子。在低剂量IL-2存在的条件下,BCG诱导CD8+T细胞发生增殖,且增殖的CD8+T细胞大部分表达Granzyme-B。体外BCG短期刺激PBMCs后,CD8+T细胞几乎不产生IFN-γ、IL-2和TNF-α。此外,调节性T细胞抑制CD8+T细胞增殖。结论:BCG诱导CD8+T细胞活化、增殖和表达颗粒酶,Treg抑制CD8+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Ⅰ型调节性T细胞(Tr1)与CD4+CD25+Foxp3+Treg之间的转化和相互关系,以预包被而固相化的B7H1-Ig融合蛋白加抗CD3单抗刺激初始CD4+CD62L+T细胞,分析细胞因子及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检测细胞功能;在B7H1-Ig开始刺激时或诱导细胞分化结束后加入重组人TGF-β,观察其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B7H1-Ig激活的CD4+T细胞产生高水平IL-10、IFN-γ和IL-5,极低水平的IL-2和IL-4,不表达Foxp3,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发挥免疫抑制功能,证实B7H1-Ig可诱导Tr1细胞的产生。同时发现TGF-β不影响B7H1-Ig刺激的初始CD4+T的分化,却可促进B7H1-Ig诱导的已分化Tr1细胞向CD4+CD25+Foxp3+Treg转化,提示在特定条件下,Tr1细胞可转化的CD4+CD25+Foxp3+Treg。研究结果为将来临床应用CD4+Treg治疗免疫失调性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体外扩增的方法。方法:采用磁珠分选小鼠CD4+T细胞,αCD3单克隆抗体包被24孔板,加入αCD28单克隆抗体、雷帕霉素、rhIL-2,培养3周后,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细胞中CD4+CD25+T细胞的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CD4+CD25+T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增殖抑制试验测定扩增的CD4+CD25+T细胞的增殖及其抑制功能;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的含量。结果:小鼠CD4+T细胞培养3周后,CD4+CD25+T细胞达(76.05±2.73)%,高于未加雷帕霉素组(52.17±1.36)%(P<0.001),磁珠分选的CD4+CD25+T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是未加雷帕霉素组的5倍(P<0.001),增殖能力是未加雷帕霉素组的0.29倍(P<0.001),对CD4+T细胞增殖抑制能力是未加雷帕霉素组的3.6倍(P<0.001),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分别是对照组的1.8倍和1.6倍(P<0.001)。结论:小鼠CD4+T细胞在含有1μg/ml的αCD28、rhIL-2 100 U/ml和终浓度为10 nmol/L雷帕霉素的培养体系中培养3周后能有效扩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2(IL-2)或IL-15协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Ag)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扩增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MTB-Ag联合IL-2或MTB-Ag联合IL-15体外分别刺激正常人PBMC,培养至第12天时,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中γδ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CD4+T细胞所占的比例,以及分析3种淋巴细胞扩增的绝对数量。同时用MTT法检测两组扩增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与MTB-Ag联合IL-2刺激组相比,MTB-Ag联合IL-15刺激组扩增细胞中γδT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前者,NK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前者;而两组扩增细胞中CD4~+T细胞所占比例并无显著性差异。与2个刺激组中3种淋巴细胞数量的分析结果一致。并且MTB-Ag联合IL-15刺激组扩增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但与MTB-Ag联合IL-2刺激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L-15协同MTB-Ag可高效诱导人PBMC产生以γδT细胞增殖为主的效应细胞,该扩增细胞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2(IL-2)或IL-15协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Ag)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扩增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MTB-Ag联合IL-2或MTB-Ag联合IL-15体外分别刺激正常人PBMC,培养至第12天时,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中γδ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CD4+T细胞所占的比例,以及分析3种淋巴细胞扩增的绝对数量。同时用MTT法检测两组扩增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MTB-Ag联合IL-2刺激组相比,MTB-Ag联合IL-15刺激组扩增细胞中γδT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前者,NK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前者;而两组扩增细胞中CD4^+T细胞所占比例并无显著性差异。与2个刺激组中3种淋巴细胞数量的分析结果一致。并且MTB-Ag联合IL-15刺激组扩增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但与MTB-Ag联合IL-2刺激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L-15协同MTB-Ag可高效诱导人PBMC产生以γδT细胞增殖为主的效应细胞,该扩增细胞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9.
CD4+CD25+T细胞是最近才被认识的一类免疫调节细胞,在胸腺产生,主要发挥抑制性免疫调节功能,表达IL-10mRNA,细胞表面表达IL-2受体α链(CD25),本身不产生IL-2,但在体内、外增殖需要外源性IL-2,在体外为无能细胞(anergy cell),CD4+CD25+T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是通过细胞-细胞接触依赖方式而非细胞因子依赖方式,CD4+CD25+T细胞在调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炎症反应和T细胞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对CD4+CD25+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范围内白细胞介素2(IL-2)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特别是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数量和功能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不同浓度IL-2作用下培养2周,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培养前后不同淋巴细胞的表型和比例,采用台盼蓝染色和血球计数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Vδ1和Vδ2型γδT细胞的4个功能亚群中,CD27+细胞(包括CD27+CD45RA+和CD27+CD45RA-)可以表达淋巴组织归巢受体CCR7,CD27-细胞(包括CD27-CD45RA+和CD27-CD45RA-)不表达CCR7,具有分布于外周组织的潜能;各个γδT细胞的功能亚群均能表达活性相关受体,在丝裂原刺激下可以迅速产生不同水平的细胞毒作用相关效应分子。虽然高剂量IL-2对CD4 T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但对γδT的增殖反而有促进作用,增殖的γδT细胞以CD27-CD45RA-的效应细胞为主。结论治疗剂量范围内的IL-2具有刺激人外周血γδT细胞增殖的作用,在基于IL-2的抗肿瘤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