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秦燕  姚晶   《四川医学》2022,43(3):242-246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叉头框蛋白M1(FOXM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比较胃癌和癌旁组织FOXM1的表达。分析FOXM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OXM1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FOXM1蛋白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FOXM1高表达与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脉管神经侵犯和浸润深度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侵犯、浸润深度和FOXM1均是影响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时间(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FOXM1高表达组患者PFS和OS累积生存率低于低或无表达组(P<0.05)。结论 FOXM1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FOXM1高表达是胃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RRK2、PPBP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NSCLC临床样本,分析LRRK2、PPBP基因在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LRRK2、PPBP基因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中LRRK2蛋白低于癌旁组织(P<0.05),PPB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LRRK2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TNM分期NSCL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RK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NSCLC患者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PBP蛋白在是否淋巴结转移及不同TNM分期NSCL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RK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NSCLC患者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OR=2.855)、LRRK2(OR=0.217)、PPBP蛋白(OR=2.812)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分析显示LRRK2低表达组1年的生存率高于LRRK2高表达组(P<0.05),PPBP高表达组1年的生存率高于PPBP低表达组(P<0.05).结论:LRRK2、PPBP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其表达量与患者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相关,有望成为NSCLC诊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肖娜  夏素芹  李莉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11):164-169
目的 检测动力蛋白激活蛋白2(dynactin 2,DCTN2)和肿瘤高表达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ell-cycle-related and expression-elevated protein in tumor, CREPT)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探讨DCTN2和CREPT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4年3月~2015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胃癌切除术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胃癌的患者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TN2和CREPT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胃癌组织中DCTN2与CREPT的表达相关性;分析DCTN2与CREPT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法分析DCTN2和CREPT的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DCTN2和CREPT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DCTN2和CREPT的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38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建立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和72例癌旁组织中IL-38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随访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IL-38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6%,在癌旁组织表达率为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38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IL-38的高表达与胃癌不良预后有关(P<0.01)。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IL-38、肿瘤TNM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有关,且IL-38、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IL-38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IL-38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IL-38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且IL-38、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本实验明确IL-38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NEAT1(LncRNA NEA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为胃癌组(n=125),以癌旁组织标本为正常组(n=12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 NEAT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将胃癌患者分为LncRNA NEAT1高表达组(n=86)与低表达组(n=39),观察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分析LncRNA NEAT1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胃癌组LncRNA NEAT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LncRNA NEAT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位置及肿瘤直径无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LncRNA NEAT1高表达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体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COX分析显示LncRNA NEAT1表达水平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ncRNA NEAT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GRB2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而预测GRB2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选取HCC中GRB2的基因表达谱及相关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GRB2在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HCC癌组织中GRB2表达量与H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GRB2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GRB2表达水平与HCC临床病理分级、TNM分期、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相关,HCC临床病理分级、TNM分期、血清AFP水平越高,GRB2表达量越高(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GRB2高表达和TNM分期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RB2可作为促癌基因在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HCC患者预后不良,有望成为早期诊断HCC的分子标志物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中人DOC-2/DAB-2交互蛋白(DOC-2/DAB-2 interaction protein,DAB2IP)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82例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蛋白检测,对随访资料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DAB2IP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多以强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较少,多以弱阳性或阴性为主;DAB2I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评分低于正常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B2IP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0.8个月,明显长于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DAB2IP表达水平和较高的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AB2IP下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对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 OP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PN表达水平,分析OPN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原发肿瘤浸润深度相关;OPN阳性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OPN的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OPN呈高表达, OPN在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早期复发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人胃癌组织中脑选择性蛋白激酶-2(BR-SK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1例人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BRSK2蛋白的表达,分析BRSK2与临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合患者的随访资料进一步分析BRSK2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最后建立Cox回归模型,评估BRSK2及各临床病理学参数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BRSK2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然而,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降.62例胃癌组织中BRSK2表达降低(51.24%),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x2=55.22,P<0.001).BRSK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P <0.001)、肿瘤组织分化(P =0.006)、TNM分期(P <0.001)、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然而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直径、手术方式、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无相关性.生存分析表明BRSK2高表达组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均高于BRSK2低表达组.Cox回归分析表明BRSK2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胃癌患者癌组织中BRSK2表达下降与肿瘤的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表明BRSK2可以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CHD5和WWOX的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5 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 CHD5 和WWOX蛋白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CHD5和WWOX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92%(24/65)和41.54%(27/65),明显低于在癌旁组织的(P<0.05). 在胃癌组织中,CHD5 和WWOX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 P<0.05). 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显示,CHD5和WWOX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HD5和WWOX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胃癌的病变程度、侵袭转移及预后不良关系密切,提示CHD5和WWOX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胃黏膜恶性转变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