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21例的早产儿,其中颅内出血52例作为观察组,其余未发生颅内出血的早产儿169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对ICH组和对照组的产前异常因素进行比较,宫内窘迫、羊水异常、妊高征、前置胎盘、脐带异常、是否预防应用苯巴比妥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的异常因素的比较,与Apgar评分、出生体重、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可能与宫内窘迫、羊水异常、妊高征、前置胎盘、脐带异常、是否预防应用苯巴比妥钠以及Apgar评分、出生体重和胎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差异及与胎龄的相关性,并分析导致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入住我院的103例早产儿及其母亲妊娠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早产儿的胎龄分为A组(32~33周)和B组(34~36周),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指标及其与胎龄的相关性,并分析两组早产儿的颅内出血发生风险。结果:两组早产儿性别、年龄、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剖宫产率、胎膜早破率以及胎盘早剥率等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早产儿的出生体质量和胎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早产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D-二聚体(DD)显著高于B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B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早产儿凝血功能指标APPT(r=-0.247,P<0.05)和PT(r=-0.403,P<0.05)与早产儿胎龄呈负相关,FIB与早产儿胎龄呈正相关(r=0.227,P<0.05)以及D-D(r=-0.178,P>0.05)与早产儿胎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7):574-57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及引起早产儿动脉导管再次开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91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出生后3、7 d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PDA的发生率、动脉导管自发关闭率及再次开放率。根据出生后3 d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PDA组(n=467)和非PDA组(n=446);根据出生后7 d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动脉导管关闭组(n=408)和动脉导管未关闭组(n=505),将非PDA组早产儿再分为动脉导管关闭组(n=364)和动脉导管再次开放组(n=82);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引起PDA和动脉导管再次开放的危险因素。结果出生后3 d PDA组和非PDA组早产儿的性别、分娩方式、羊水减少、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母孕期糖尿病、子痫、母孕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病史、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窘迫、感染、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支持、氧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出生后7 d动脉导管关闭组和动脉导管未关闭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病史、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内窘迫、感染、呼吸支持、氧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的性别、分娩方式、羊水减少、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母孕期糖尿病、子痫、母孕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贫血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46例非PDA早产儿出生后7 d动脉导管再次开放组和动脉导管关闭组在胎龄、出生体质量、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出生窒息病史、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呼吸支持、氧疗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产儿在性别、分娩方式、羊水减少、胎盘早剥、母孕期糖尿病、子痫、母孕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和贫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是PD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为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关注早产儿PDA发生的高危因素,早期预防PDA或动脉导管再次开放,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凯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33-35
目的探讨围生期危险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9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6例早产儿病例资料,根据床旁B超的检查结果诊断,分析颅内出血与围生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156例出生体重≤2000g,胎龄≤36周的早产儿中发现92例(58.97%)颅内出血患儿。分析围生期危险因素中,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母体异常、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阿氏评分、呼吸窘迫的发生及低体温对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有影响(P0.05);而保胎有无、羊水异常、胎盘异常、脐带异常、低血糖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围生期危险因素中,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母体异常、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阿氏评分、呼吸窘迫的发生及低体温对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为ICH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东莞市横沥医院2006-2011年133例早产儿ICH为研究组,同期243例非ICH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对19个危险因素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前3年早产儿ICH发病率为41.9%,后3年早产儿ICH发病率为31.7%。单因素分析发现前3年胎龄、出生体质量、妊高征、窒息、产伤、滞产、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与早产儿ICH有关(P<0.05),后3年胎龄、出生质量、妊高征、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与早产儿ICH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前3年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为早产儿ICH独立危险因素(P<0.05),后3年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ICH的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复杂,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ICH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26例伤后6 h内入院的单纯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分析患者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关系。结果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组伤后PT、APTT、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F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程度越重,PT、APTT、D-D、FPD水平越高,PLT、Fg水平越低(P<0.05);迟发性颅内出血组伤后PT、D-D及FDP含量比非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Fg含量比非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其异常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参考指标。早期血浆PT、Fg、D-D及FDP含量的变化可作为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四项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博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胎龄分为A组(早期早产儿,30例)、B组(中期早产儿,40例)和C组(晚期早产儿,50例),选取同时间段4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四项[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及FIB(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对照组APTT、PT及TT水平均低于A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FIB水平高于A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足月新生儿,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降低,检测该类患儿凝血四项水平,可以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窒息、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因素对早期早产儿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12-2018.11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出生的早期早产儿(胎龄25+5~33+6周)150例,将研究对象分为窒息组(39例)、胎盘早剥组(21例)、胎膜早破组(44例),同时无诱因早产组(46例)为对照组,生后6h内检测血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并进行比较。结果窒息组、胎盘早剥组APTT、PT及DD均高于胎膜早破组和无诱因早产组(P0.05),FIB低于胎膜早破组和无诱因早产组(P0.05);窒息组与胎盘早剥组、胎膜早破组与无诱因早产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窒息的早期早产儿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及时完善凝血功能,预防出血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所生早产儿凝血功能指标与胎龄的关系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所生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20例健康产妇所生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指标,并分析观察组中凝血指标与胎龄的关系。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观察组分为观察1组(n=46)和观察2组(n=34)。观察1组采用微剂量肝素+常规治疗,观察2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观察组不同治疗方案患儿凝血功能指标和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中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均短于早期早产儿,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均低于早期早产儿,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均高于早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早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子痫和子痫PT、APTT均长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D-D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FIB均低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患者的PT、APTT均长于先兆子痫患者,D-D高于先兆子痫患者,FIB低于先兆子痫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PT、APTT、D-D与胎龄均呈负相关(P<0.05),FIB与胎龄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均短于治疗前,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FI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PT、APTT均长于观察1组,D-D水平高于观察1组,FIB水平低于高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所生早产儿凝血功能显著改变,且与疾病类型、胎龄有关,给予微剂量肝素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因颅脑外伤所导致的迟发性颅内出血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脑外伤患者共234例,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出血组)34例,未发生出血(非出血组)200例,从两组凝血功能对比中总结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除血小板外均高于未出血组(P<0.05),凝血异常与颅内出血存在相关性,后者是前者的危险因素。凝血指标异常达两项时,出血率明显增高。结论 凝血异常是颅脑外伤迟发颅内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异常指标达两项时易导致迟发颅内出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密切观察,避免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及其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体检者112例,通过测量受检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估其早期动脉硬化程度,根据左右两侧baPWV值分为对照组和动脉硬化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检者外周血Cys C、尿酸(UA)和血脂等水平。结果 (1)动脉硬化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左:(1.05±0.18)mg/L vs.(0.97±0.16)mg/L,P<0.05;右:(1.04±0.17)mg/L vs.(0.97±0.17)mg/L,P<0.05];(左侧)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年龄、BMI、T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HDL-C、BS及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侧)动脉硬化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7、-2.781、-2.644、-2.319,P<0.05),而血糖(B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ys C与动脉硬化指标中年龄、TC、TG呈正相关,且与年龄相关性最大(r=0.358、0.225、0.257,P<0.01)。结论动脉硬化组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与年龄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Cys C水平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前期预防性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Strunk T  Simmer K  Burgner D 《JAMA》2012,307(1):32; author reply 32-32; author reply 33
  相似文献   

16.
17.
A 54 year old man presented with features of acute hepatit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 diagnosis of active syphilis was only made by chance after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Syphili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oth acute hepatitis and the nephrotic syndrome occurring separately as well as together.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早期睑腺炎外用消肿药喜疗妥的疗效。方法:观察诊断明确、病后就依时间平均2.5d的内、外睑腺炎56例于眼部红肿压疼区使用喜疗妥膏的治疗结果,并与抗生素的治疗组的42例对照。结果:喜疗妥治疗组的炎症消退快,疗程短,脓肿、肉肿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喜疗妥局部应用,作用快,效果好,反复应用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