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 2015 年8 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 例,采 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进行椎管扩大成形+ 腰椎间盘摘除术+ 神经根管减压术,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 分法(VAS)、腿痛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 疗效标准评价早期疗效。结果 31 例顺利完成手术,1 例因疼痛不能长时间俯卧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 ~ 130 min,术中透视次数4 ~ 16 次,术中出血量5 ~ 25 ml。31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前腰痛VAS 评分为(5.8±1.1)分、 术后即刻腰痛VAS 评分为(2.6±1.0)分,术后3 个月腰痛VAS 为(2.5±0.9)分,术后1 年随访时(2.2±0.8)分, 与术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腿痛VAS 评分为(5.9±1.4)分,术后即刻腿痛VAS 评分 为(2.5±1.0)分,术后3 个月腿痛VAS 分为(2.3±0.7)分,术后1 年随访时VAS 评分为(2.3±0.8)分,与 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DI 评分术前为(72.6±14.8)%,术后即刻为(28.2±11.6)%,术 后3 个月为(26.6±9.4)%,术后1 年随访时为(21.8±6.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 用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优11 例,良15 例,可4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3.9%。1 例(3.2%)患者术后3 个月行开放手术。结论 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快等优势,近 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各类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原则在2017年5月—2019年4月随机选取于该院接受单侧、双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各67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单侧入路)、对照组(双侧入路),术后随访3个月,分析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即刻VA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治疗高位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高位腰椎管狭窄症病人8例,均明确诊断为单节段高位腰椎管狭窄症,均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于术前和出院时及术后3、6个月对病人症状及腰部功能进行评价,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d功能评分评价病人治疗效果。结果8例病人均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病人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术前(P<0.05~P<0.01),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末次随访时按照MacNad功能评分评价病人疗效,优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达87.5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孔区扩大成形术治疗高位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早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椎间孔镜BEIS技术)和传统组(传统手术方法)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ODI功能评分.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3个月,微创组的VAS、ODI评分与传统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的降低(P<0.05).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手术效果与传统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腰椎管狭窄症用椎间孔镜精准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剖析2014年3月—2017年2月该院接诊的9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治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n=46)采取椎间孔镜精准治疗方案,对照组(n=46)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比较住院天数和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持续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4、48 h与72 h的VA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为(4.52±1.31)d,比对照组的(9.46±3.45)d明显缩短(P<0.05).结论 积极利用椎间孔镜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病患进行手术治疗,安全可靠,术后疼痛轻,病情恢复快,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临床上微创脊柱外科广泛应用的技术,过去经皮内镜手术的主要指征是椎间盘突出症,而腰椎管狭窄症实际上是该技术的禁忌证.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改进,腰椎管狭窄症已经从相对禁忌证转变为相对适应证,但亦对操作者的理论基础、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就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脊柱内镜及后正中入路腰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责任节段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景德镇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4例单责任节段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组(后正中入路腰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微创组(经皮微创脊柱内镜技术行腰椎管减压术),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等临床资料。结果:PLIF组手术时间(113.6±15.3)min、出血量(310.8±24.5)mL,均明显高于微创组(49.4±10.4)min、(35.7±5.9)mL(P<0.05)。PLIF组透视次数(4.5±1.8)次、Likert评分(1.6±1.1)分,均明显低于微创组(10.6±2.6)次、(3.7±1.8)分(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LIF组(P<0.05)。结论:脊柱内镜治疗单责任节段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项城市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9例。常规组予以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院观察时间),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留院观察时间较短,术后VAS及ODI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留院观察时间较短,且可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是指由于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等因素导致椎管容积变小而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腰椎后路椎板间扩大开窗减压术和椎体融合术是临床中用于治疗LSS的常见方式。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治疗LSS日益成熟,且随着脊柱内镜相关器械的不断改进,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脊柱内镜手术也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脊柱内镜的发展历史、手术治疗方式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高龄(≥75岁)腰椎管狭窄症(LSS)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者后天多种因素引起高龄患者腰椎中央椎管、侧隐窝狭窄,导致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受压迫或刺激,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和下肢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往往需要手术治疗。但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身体各方面功能衰退,对开放手术的耐受性差,风险高,极易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随着脊柱内窥镜技术的进步,高龄患者经过积极的内科病处理和术前准备后,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目前国内外对内镜治疗高龄LSS的有效性尚存在较大争议,对LSS的特点和内镜治疗优势及局限性进行总结,可为临床治疗高龄LS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下椎管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1年3月脊柱外科119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62例,年龄为(58.3±10.0)岁,病程为(19.6±9.2)个月,责任节段L3/4 9例,L4/5 85例,L5/S1 25例。所有患者均通过UBE技术单侧入路部分椎板切除实现单侧或双侧受压神经的充分减压。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患者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硬膜囊面积;评价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改良MacNab标准),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为(15.3±10.0)mL,手术时间为(75.2±31.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7±1.6)d,随访(14....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65例使用短节段内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6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测量及采用Fischgrund标准判定评价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5例患者均获得6-29个月随访,平均11.3个月,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根据Fischgrund标准判定疗效,优49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为90.8%.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置入融合术后3-10月X片示达到骨性融合标准.节段前凸角、腰椎生理前凸角、腰椎曲线指数术前、术后及随访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相对椎间隙高度在术前与术后、术前与随访均有明显差异,术后与随访时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短节段内固定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与单纯脊柱融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邻近节段退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4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行脊柱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弹性棒动态固定,B组行单纯脊柱融合。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固定节段和动态固定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ISR)、邻近节段腰椎活动度(ROM)、邻近节段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ODI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ODI评分有差异(F =575.55和1436.967,均P =0.000);②A与B组VAS、ODI评分无差异(F =2.402和1.952,P =0.129和0.171);③两组VAS、ODI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F =6.469和9.116,均P =0.000)。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ISR、ROM、Pfirrmann分级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ISR、ROM有差异(F =65.454和614.002,均P =0.000),Pfirrmann分级无差异(F =1.221,P =0.305);②A与B组ISR、ROM、Pfirrmann分级有差异(F =31.005、649.492和18.185,均P =0.000);③两组ISR、ROM、Pfirrmann分级变化趋势有差异(F =7.420、213.145和19.963,均P =0.000)。结论 脊柱融合辅助以弹性棒动态固定治疗腰椎椎管狭窄,可以保留脊柱活动度,有效维持邻近节段的椎间高度,分散加载至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力学载荷,有效改善腰椎椎管狭窄AS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随访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45-74岁。单侧开窗减压8例,双侧开窗减压11例,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3例,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同时行神经根通道扩大21例,26例均行相应椎间盘髓核切除。结果:26例患者经过27-70月随访,术后腰腿疼痛不能完全缓解4例,术后12月时存在慢性腰痛6例。术后24月时慢性腰痛或合并下肢麻木疼痛需要治疗者7例,其中单侧开窗减压术后1例,双侧开窗减压术后2例,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1例,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3例。接受再手术3例,其中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1例,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2例。结论: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有效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减压不彻底、术后腰椎不稳是其术后慢性腰腿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 has emerged as the treatment choice for non-operable patients with severe symptomatic aortic stenosis (AS) and may be a good alternative to su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ofel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术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短期疗效。方法 2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后路减压同时行Cofelx内固定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临床疗效,在X线片上测量术段及上邻节段的活动度(ROM)。结果术后JOA、ODI评分及手术节段ROM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邻节段ROM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felx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短期疗效良好,且对上邻节段ROM影响较小,有利于减缓邻近节段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之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其中合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52例(44%)。由于二者具有共同的发病诱因,故一并讨论其诊断和治疗问题。诊断依据和手术指征是放射性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神经功能障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平片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CT扫描证实有椎间盘突出,中央椎管矢状径<11.5mm,侧隐窝矢状径<3mm,黄韧带厚度>4mm或伴有骨化以及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方式是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间盘切除同时扩大侧隐窝以使被卡压的神经根获得彻底减压,使其能移动0.5~1cm。除有退变性或椎弓崩裂性滑脱不作融合术。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优良率86.5%,无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等并发症。为获得优良效果,作者强调在处理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必须彻底解除侧隐窝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才能彻底根除症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蝶形减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51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采用蝶形减压术治疗,25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其中合并腰椎不稳10例患者联合应用内固定植骨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5分法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结果随访15个月~5年,平均3.7年,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上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蝶形减压术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可靠术式,只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与减压范围,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精确建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退变腰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与正常模型进行对比。方法选取复杂性LSS患者采集CT数据,采用专用生物力学软件建立退变腰椎全节段模型,同时构建正常材质和几何形态的腰椎模型,用相同边界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杂性LSS腰椎的刚度增加、活动度范围比正常模型要小,特别是后伸工况减少了25.4%。总体上,退变腰椎的应力有增大趋势,退变节段椎间盘L4~L5和邻近上位椎间盘L3~L4的终板、髓核和和维环基质应力分布趋向四周边缘集中,特别是基质应力最大增加129%。结论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有限元模型的活动度减少、刚度增加,退变椎间盘四周出现应力集中,促进邻近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