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神经炎或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近年来GBS患者有增多趋势,其病因尚不明确,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现将我科近2年来收治的20例GB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3例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尸检材料。一例为周围神经炎性节段性脱髓鞘等典型的GBS病理改变,另外两例以运动神经特别是前根轴索变性(瓦勒样变性)为主要改变的周围神经病,作者认为这是GBS的一种新亚型,称之为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结合临床及病理改变特点,对GBS、脊髓灰质炎及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鉴别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末端潜伏期(ML)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南京地区40例GBS患者224块肌肉和201条神经进行了检测。结果:202块肌肉EMG异常(90.2%),158条MCV减慢(78.6%),168条ML异常(83.6%);GBS患者在电生理检测中有很高的异常率,且与病程有密切关系。结论:结合临床作者认为,南京地区GBS与北方GBS大致相同,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和预后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简称AIDP或GB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②方法 GBS患者46例进行脑脊液化验,肌电图及头颅CT、MRI检查,并给予病因及对症治疗.③结果 GBS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对称性四肢软瘫,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特异性诊断依据,主要治疗方法是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和血浆交换疗法,其预后较好.④结论 GBS应早期诊断,尽早予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或血浆交换治疗是治疗的关键,对于出现呼吸麻痹的患者,一定要早期气管切开,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F波、EMG及电生理动态监测.结果:GBS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F波出现率降低,潜伏期延长或消失;EMG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电生理动态观察示:临床症状改善早于神经电生理恢复,EMG明显异常者预后差.结论:电生理检查对GBS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 MFS)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的一种变异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腱反射减退、眼外肌麻痹[1],而不能以脑脊液有无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来排除GBS及MFS的诊断,抗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IgG阳性也不能认为就是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应依据典型三联神经系统症状,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作出临床诊断MFS。笔者分析1例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表现的抗ACHR抗体IgG阳性的儿童MF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90-93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江门市中心医院儿科监护室2014年1月~2019年4月诊断为GBS败血症的16例新生儿(GBS组)以及同期诊断为非GBS败血症30例新生儿(非GBS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住院时间、费用、抗生素应用及预后情况等。结果两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GBS组相比,GBS组外周血白细胞异常改变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17,P=0.004;Z=4.635,P0.001;Z=-23.56,P0.001)。GBS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非GB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813,P0.001;Z=4.165,P0.001)。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临床症状不典型,炎症指标改变显著,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应做好预防、早期诊断,治疗首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合并脑膜炎时需选用对阳性球菌效力强的抗菌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8.
胡湘  石丽华 《微创医学》2004,23(5):559-560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GBS患者分别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等的运动末端潜伏期(ML)及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正中神经、胫后神经F波潜伏期(Fw)、F波最短潜伏期(Flmi)等,并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各项参数中,胫后神经异常率最高,其后依次为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和尺神经,但χ2检验表明其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无论在GBS起病早期或恢复期,均以F波改变最早.结论 F波是诊断GBS及动态观察GBS进展或恢复的高特异、高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加强对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26例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GB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GBS多见于男性,各个年龄均有发病.单纯以心血管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12例,心血管损害与其他部位损害并存为首发表现的4例,单纯消化功能紊乱为首发表现的5例,单纯括约肌功能障碍为首发表现3例,单纯出汗异常为首发表现的2例.2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神经电生理表现为以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主的神经受损改变.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或血浆交换有效.结论 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各异,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的GBS易误诊,脑脊液、神经电生理检查有重要意义.血浆交换或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是治疗GB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咽-颈-臂综合征(PCB)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对2例咽-颈-臂综合征进行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分析.结果 咽-颈-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口咽部肌肉、颈肌及上臂肌肉无力,其腰穿脑脊液检查及磁共振神经成像符合格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改变.结论 咽-颈-臂综合征是一种GBS的罕见变异型,临床容易漏诊和误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脑脊液、电生理以及磁共振神经根成像等检查可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5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春英  郑金瓯 《广西医学》2006,28(7):1012-1014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表现与神经电生理的关系.方法将53例GBS的临床特点与电生理检测结果作分析.结果本组53例GBS患者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部分病人可伴颅神经损害(10例)和植物神功能障碍(5例),13例有前驱感染史;大部分病人可见蛋白细胞分离;53例病人有48例在所检神经中至少有1条出现神经传导速度(NCV)传导波引不出或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等异常,42例F波引不出或潜伏期延长或出现率下降.结论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可作GBS有效的辅助诊断检查之一.联合NCV和F波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湘  石丽华 《医学文选》2004,23(5):559-560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在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3例 GBS患者分别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等的运动末端潜伏期 (ML)及感觉传导速度 (SCV) ,以及正中神经、胫后神经 F波潜伏期 (Fw)、F波最短潜伏期 (Flmi)等 ,并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项参数中 ,胫后神经异常率最高 ,其后依次为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和尺神经 ,但 χ2检验表明其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而无论在 GBS起病早期或恢复期 ,均以 F波改变最早。结论  F波是诊断 GBS及动态观察 GBS进展或恢复的高特异、高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刘颖  周霞 《安徽医学》2017,38(6):757-759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亚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预后及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肌电图检查结果,依据肌电图的表现分为髓鞘型21例,轴索型27例,髓鞘+轴索型24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Hughes量表进行评定,比较3种不同亚型GBS预后情况.对存在轴索损害的GBS患者分别给予丙种球蛋白、激素及两者联合治疗,比较3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的短期效果.结果 依据肌电图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区分出髓鞘型、轴索型、髓鞘+轴索型.轴索型、髓鞘+轴索型患者神经功能修复较差,Hughes评分分别为:入院时2.37(0~4)分、2.42(0~4)分,出院时1.92(0~4)分、1.88(0-4)分,髓鞘型患者Hughes评分入院时1.38(0~4)分、出院时0.71(0~2)分,与髓鞘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轴索型与髓鞘+轴索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激素联合使用对存在轴索损害的GBS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预后与轴索是否受损密切相关,存在轴索受损的患者,预后较差,但无论应用丙种球蛋白、激素、还是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疼痛特点及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1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文献.结果58%(18/31)GBS患者有疼痛症状出现,44%(8/18)疼痛症状出现早于肌无力;治疗后大部分疼痛改善,1例出院时仍有明显疼痛,继续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伴发疼痛者最多见.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疼痛症状比较常见,但易被误诊或忽略;有上感前驱史的患者出现疼痛更多见,可能与免疫介导损害有关;持续存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与小纤维数目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5.
9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电生理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李媛  何文龙 《重庆医学》2005,34(8):1271-1272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被认为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临床上以急性对称性四肢弛缓性瘫痪为主,主要累及运动神经,有较高的致残率.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为其重要的诊断手段.作者在华西医院进修期间对1999~2004年住院诊断为GBS 92例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将20年收治的481例GBS分为老年期(≥60岁)、成年期(15~59岁),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资料结合文献讨论GBS的临床特点.结果 老年组发病率较低,男女之比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多于冬春季发病,非老年组多于夏秋季发病.老年组脊神经型、暴发型和再发型的构成比高于非老年组,末稍感觉障碍急性型的构成比低于非老年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老年组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肌麻痹合并肺部感染.结论 老年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其临床特点,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收治的3例复发GBS的患者(均符合Asbury 1990年诊断标准),分析其诱因、发病过程、临床表现、肌电生理检查、脑脊液检查、治疗及预后等。结果经治疗3例中1例3个月恢复正常,1例5个月恢复正常,1例遗留肢体肌力减弱。结论复发GBS有发病急、进展快、病程长及病情重等特点,治疗目前仍以免疫球蛋白及血浆置换等方法为主,临床预后相对较好,但对于反复发作的GBS,亦可以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相关性,比较血清和脑脊液中CysC值在GBS中的变化以及CysC含量变化与GBS病情轻重的关系。 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GBS患者30例作为GBS组,收集同期骨科、普外科因局麻手术需行椎管麻醉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血清及脑脊液CysC值及其他临床资料。 结果 ①GBS组与对照组脑脊液Cy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②2组血清CysC比较,GBS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GBS组轻度与重度血清CysC比较,重度组较轻度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③血清CysC与GBS患者Hughes评分呈正相关(r=0.759,P<0.001),脑脊液CysC与GBS患者Hughes评分不相关(P>0.05)。④GBS患者Hughes评分与年龄、血清CysC、脑脊液蛋白呈正相关,与前驱事件呈负相关,与脑脊液CysC及性别不相关。⑤以Hughes评分为因变量,以前驱事件、血清CysC、脑脊液蛋白、年龄为自变量,结果发现血清CysC、脑脊液蛋白是Hughes评分的危险因素。 结论 血清CysC或许可以作为GB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血清CysC与脑脊液蛋白是GBS患者肢体瘫痪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治疗(附25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善之  倪耀辉 《海南医学》2007,18(8):70-71,82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HS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HSE患者以发热、头痛、精神症状为主,大多数患者有脑脊液、脑电图(EEG)头颅MRI的异常表现.结论 HSE的诊断应以临床症状为主,同时结合脑脊液病毒学、EEG、头颅MRI检查综合判断.脑脊液、EEG、头颅MRI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治疗应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同时结合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160例GBS合并肺炎患者(观察组)及164例无肺炎的GBS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GBS合并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GBS合并肺炎组中年龄、变异型GBS、慢性阻塞性肺病、吞咽困难、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未应用免疫球蛋白、肌电图有脱髓鞘合并轴索损伤表现、住院天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变异型GBS、慢性阻塞性肺病、吞咽困难、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未应用免疫球蛋白是GBS合并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有效菌株12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1.8%,革兰阳性球菌28.2%。结论:年龄、变异型GBS、慢性阻塞性肺病、吞咽困难、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未应用免疫球蛋白是GBS合并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GBS合并肺炎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