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妇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护理中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以中山市博爱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3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护理模式,观察组行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的复苏进程、并发症,复苏3min及复苏30min后的生命体征情况,苏醒时及出复苏室前的苏醒评分,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复苏30min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均<0.05),心率均明显减慢(P均<0.05);观察组在出复苏室前的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较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较低(P均<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自由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护理中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苏醒状况,加快其苏醒,减轻术后疼痛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由于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滥用以及阿片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零阿片类药物麻醉(OFA)应运而生,在临床应用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OFA是一种通过结合非阿片类药物和/或技术以实现高质量全身麻醉的多模式麻醉。这种麻醉方式避免了在麻醉期间使用阿片类药物,从而避免相应的副作用,同时确保充分的镇痛效果和加速术后恢复。腔镜一开始是用于疾病的检查,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使通过更小的切口来实施手术成为可能,腔镜手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以阿片类药物危机以及副作用为出发点展开综述,阐述OFA的原理以及目前该麻醉策略在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在麻醉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0例麻醉术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访视,观察组采用CICARE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入室后10 min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躯体性、精神性两项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综合保温措施对全身麻醉下老年腔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全身麻醉下老年腔镜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保温组各35例,2组均在室温下手术,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干预措施,保温组采取消毒液、输注液体、输血及冲洗液加温,CO2气体加温,同时使用循环变温水毯并充分加盖暴露部位的综合保温措施.记录2组老年患者术前、建立CO2气腹时、手术中间、缝皮时中心温度的变化以及术后完全清醒的时间、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术中对照组出现低体温状态,在缝皮时的体温明显低于保温组;与对照组比较,保温组术后完全清醒时间显著缩短;保温组术后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绪论 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明显缩短老年患者麻醉苏醒的时间,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有利于老年患者手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将全麻苏醒期躁动的诱发因素作为根据,采用针对性和预防性的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躁动程度、血压指标以及苏醒期心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苏醒期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3个指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的有6例,发生率14.29%,对照组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的有10例,发生率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和预防性的护理方式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进行护理,能够使麻醉苏醒期患者出现躁动的程度和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十分有利,同时还可以使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前访视对硬膜外麻醉患者心理、生理的影响.方法: 将256例硬膜外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手术室护士于术前1 d进行术前访视.结果:两组在术中疼痛程度、各项生理指标、访视前后焦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术前访视对于减轻手术对患者心理、生理的影响,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我国《执业医师法》第26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1]”。这是我国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医方在诊疗行为中的告知义务。在临床麻醉工作中,鉴于麻醉本身的风险性,结合麻醉方面的基础理论,麻醉知情、同意方面的内容相当丰富,且贯穿麻醉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对麻醉基本知识的宣传和规范化操作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制定了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临床麻醉诊疗及操作流程”,其中麻醉前访视中的告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2004年以来手术前麻醉访视告知义务的实际运用,效果显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9.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气管内全麻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对患者循环和血气变化的影响。方法 50例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监测两组的陬、BP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全麻组各项指标稳定,pH值和PaCO2均在正常范围内;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在气腹后躲、BP值较气腹前显著变化,循环波动剧烈,在气腹后PaCO2明显升高,pH值下降。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满足妇科腹腔镜手术,但在全麻时患者的循环和血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更为稳定,手术以选用全麻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微信访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访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访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弥补传统床前访视的缺陷,有效提升术前访视的效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率。改善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循证术前麻醉访视在局部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局部麻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循证麻醉访视,比较2组的手术应激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的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麻醉访视能够减轻局部麻醉患者的恐惧情绪,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术前访视的效果在不孕症宫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不孕症宫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VAS)及患者术前1 d、术后3 d手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对手术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对手术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孕症宫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基于微信平台术前访视,可提高患者术后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和重视,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感知监护模式在主动脉手术加速康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成功实施主动脉手术100例,术后由ICU转入心外病房后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对照组采用传统床旁心电监护仪的方式;观察组采用无感知监护模式,对两组患者从发现异常心电图例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睡眠质量、患者舒适度、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差距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在发现异常心电图例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睡眠质量、患者舒适度、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 结论:无感知监护模式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便捷性等优点,促进患者早期下床和优化患者的睡眠,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瑞芬太尼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并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比较,以了解其对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36例,ASA~级,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静脉泵以0.2μg/(k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对照组吸入异氟醚1.0%~2.5%。观察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清醒程度评分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醒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苏醒迅速,清醒完全。  相似文献   

15.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丹麦外科医师Kehlet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其旨在通过优化围手术期患者管理措施,进而降低患者术后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费用加速患者康复。近年来,ERAS理念发展迅速,在外科手术中逐渐推广开来。目前ERAS理念在脊柱外科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现有研究已经显示出ERAS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的积极效果,基于此,作者针对ERAS理念目前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研究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椎-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脊椎-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应激水平的差异。结果在气腹放气5min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气道压、纤维蛋白原浓度及血糖水平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应激水平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肾上腺素、皮质醇、IL-6和TNF-α皆浓度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脊椎-硬膜外麻醉在达到满意麻醉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患者应激水平,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标准化术前访视模式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9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程度,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入室后5 min SAS评分以及心率、血压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访视前S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617)。两组患者入室后5 min SAS评分均低于访视前(观察组P=0.001,对照组P=0.014)。与对照组患者入室后5 min相比,观察组患者入室后5 min SAS评分更低(P=0.046)。观察组入室后5 min与术前1 d相比,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收缩压P=0.734,舒张压P=0.375,心率P=0.502)。对照组入室后5 min血压、心率明显高于术前1 d(收缩压P=0.001,舒张压P=0.003,心率P=0.003)。结论 标准化术前访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焦虑程度及生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麻醉深度指数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术中调控麻醉深度指数在37~46,B组麻醉深度指数在57~64。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的苏醒时间短于B组,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少于B组(P<0.05)。麻醉诱导后,B组的心率显著低于A组,插管时及切皮时,B组的心率显著高于A组(P<0.05);插管时、切皮时、手术结束时,B组的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麻醉深度指数的变化会影响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后苏醒情况,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时可控制麻醉深度指数在37~46,有助于下调术中麻醉药的剂量,改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过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麻醉的实施与管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首次接受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加速康复外科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处理,观察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策略优化麻醉管理及围术期处理,记录观察患者术毕体温、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拔管后30 min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苏醒延迟、烦躁及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能够降低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寒战的发生率,并缩短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VAS评分(P<0.05);两组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烦躁及苏醒延迟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能够降低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病房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我院普外科ERAS病房实际情况及文献报道,构建护理敏感指标,并对我院普通外科ERAS病房即护士进行集体培训、考核。以我院普通外科ERAS病房护理敏感指标构建后即2018年7月—2019年8月98例胃肠疾病手术病人为观察组;以普通外科ERAS病房护理敏感指标构建前即2017年5月—2018年6月100例胃肠疾病手术病人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另给予ERAS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专业技术能力[(19.02±2.51)分]、健康教育[(19.18±2.72)分]、服务态度[(19.25±2.52)分]、沟通能力[(19.08±2.47)分]、护理文书书写[(19.36±2.28)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6.84±2.83)分、(17.21±2.77)分、(18.13±2.73)分、(17.27±2.58)分、(16.72±2.46)分](P<0.05或P<0.01)。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11.3±1.2)h]、肛门排气时间[(19.3±3.8)h]、住院时间[(5.7±0.4)d]、医疗费用(6632±458)元明显低于对照组[(14.6±2.3)h、(24.7±5.4)h、(8.5±1.7)d、(8346±725)元](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24%)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01)。结论:普通外科ERAS病房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并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