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付冬琴 《当代医学》2021,27(20):48-50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HCV-RNA、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HCV-RNA与GGT、AST、ALT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HCV-RNA阳性率为67.5%(54/80).HCV-RNA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GGT、AST、ALT水平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组(P<0.05);且HCV-RNA高水平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中水平组(P<0.05),HCV-RNA中水平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丙型肝炎患者HCV-RNA与AST、ALT表现呈高度正相关(P<0.05).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具有较高的HCV-RNA阳性率,与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呈高度正相关,能准确反映肝组织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血清诊断模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与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36例和显著肝纤维化组75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GP73水平及其他血清学指标,计算血清诊断模型APRI,并采用ARFI测量肝实质硬度(LS)值。分析以上3个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以上3个指标对显著肝纤维化的评估效能。结果显著肝纤维化组血清GP73水平、APRI及LS值高于轻度肝纤维化组(均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APRI、LS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GP73水平、APRI、LS值、三者联合诊断显著肝纤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681、0.901、0.947(均P<0.05),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血清GP73水平、血清诊断模型APRI、ARFI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载量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镇平县中医院收治的13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CV-RNA载量分为低载量组(17例)、中载量组(24例)、高载量组(96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分析HCV-RNA载量与各项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载量组和中载量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低载量组,高载量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高于中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血清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RNA载量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r=0.789,P<0.001),与AST水平呈正相关(r=00.814,P<0.001),与ALB水平无相关性(r=00.253,P=0.737>0.05)。结论检测HCV-RNA载量可一定程度评估患者肝功能情况,可协助常规检测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疗效监测等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专 《医学研究杂志》2012,41(8):164-166
目的探讨e抗原(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9例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sAg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和AST。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r=0.514,P<0.001);与ALT、AS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ALT水平正常组的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的相关系数更佳(r=0.535 vs r=0.514)。结论 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报》2019,(2):324-327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逍遥散低剂量组(1 g·mL~(-1)的逍遥散溶液,按照8 g·kg~(-1)灌胃)、逍遥散高剂量组(1 g·mL~(-1)的逍遥散溶液,按照16 g·kg~(-1)灌胃),均连续给药8周。结果:干预8周后,逍遥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白蛋白(albumin,ALB)高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 type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Ⅳ-C)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结论:逍遥散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降低ALT、AST水平)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HA、LN、PCⅢ及Ⅳ-C水平),降低肝组织中TGF-β1及PDGF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HCV感染者抗-GOR、HCV-RNA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 对69例抗-HCV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检测HCV-RNA、抗-GOR水平,并与AL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CV-RNA阳性率分别为59.4%、61.9%和56.3%;抗-GOR的阳性率分别为71.9%、66.7%和68.8%。ALT>40 u/L组与ALT ≤ 40 u/L组抗-GOR和HCV-RNA阳性率均有显著性(P<0.005和P<0.05)。结论: 抗-GOR检测有助于HCV的诊断,抗GOR阳性率与ALT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载量与抗-HCV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与符合性。方法 用FQ-PCR法检测128份怀疑HCV感染的血清中的HCV-RNA,同时检测ALT和抗-HCV。结果 128份样本中HCV-RNA阳性率为53.9%(69/128);抗-HCV阳性率为62.5%(80/128);ALT异常率为51.0%(65/128)。HCV平均载量为8.52×105 拷贝/ml血清。抗-HCV滴度和ALT异常随着HCV-R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 用FQ-PCR法检测HCV-RNA可以确定(1)抗HCV与抗-HBs不同,不是中和抗体,(2)高滴度抗-HCV血清具有传染性。(3)抗-HCV滴度与HCV-RNA浓度之间呈正相关性r=0.952, P<0.001,且有符合性和互补性,(4)对慢性丙型肝炎长期抗-HCV阳性,若出现HCV-RNA阴性或阳性可以鉴别活动性、复制性程度,(5)是评价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不同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对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并以此分为阴性组(17例)、低载量组(30例)、中载量组(19例)、高载量组(12例)4组,比较各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肝功能相关酶(ALT、AST、GGT)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随着HBV-DNA载量的增高,TNF-d、IL-6均明显升高,表现为高载量组>中载量组>低载量组>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中载量组、低载量组间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ALT、AST、GGT水平比较,表现为高载量组>中载量组>低载量组>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LT与TNF-α、IL-6相关(r=0.68、0.56,P<0.05);ALT与hs-CRP无相关性(r=0.23,P>0.05)。结论炎性因子在乙肝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综合检测血清炎性因子和肝脏酶学对了解乙肝体内免疫状态、临床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Dickkopf-1(DKK-1)蛋白、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水平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CC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HCC患者为HCC组、76例肝细胞腺瘤患者为良性肿瘤组、7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AFP、DKK-1蛋白、GP73水平。分析血清AFP、DKK-1蛋白、GP73水平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HCC组血清AFP、DKK-1蛋白、GP73水平高于良性肿瘤组、对照组,良性肿瘤组血清AFP、DKK-1蛋白、GP7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检出HCC 63例,DKK-1蛋白检出HCC 72例,GP73检出HCC 80例,联合检测检出HCC 103例;血清AFP、DKK-1蛋白、GP73水平联合检测HCC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患者血清AFP、DKK-1蛋白、GP73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HCC可提高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为HCC诊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陈朝霞  肖静 《吉林医学》2014,(10):2081-2082
目的:研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与男性乳腺癌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对1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和34例对照者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实验室检查,将两者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的ALT和AST水平均高于良性乳腺病患者,其两者比值(AST/ALT)与良性患者相比也偏高。结论:肝损伤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是男性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4):309-31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含量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2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水平,利用全自动生物化学检测仪测定ALT水平.[结果]302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抗-HCV均呈阳性,其中199份标本HCV RNA含量高于检测上限(103 U/mL),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65.9%.ALT异常率随HCV RNA含量的增高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155,P<0.05);而ALT水平变化与HCV RNA含量无相关性(r=0.001,P>0.05).[结论]HCV RNA含量与抗-HCV水平是诊断HCV感染的重要指标,HCV RNA含量结合ALT水平测定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复制的状况及肝脏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2.
13.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后HCVRNA阴转远期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结果:干扰素治疗后,经过18mo-26mo的随访,Ⅱ-1b型HCVRNA持续阴转率为20.0%;Ⅲ/2a型为70.0%,两型疗效相差非常显。结论;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关,对Ⅲ/2a型的疗效优于Ⅱ/1b。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群中的戊型肝炎病毒(HEV)重叠感染流行情况,为更有效地开展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孝感地区HC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抗-HEV Ig G、抗-HEV IgM筛查。对调查发现的抗-HEV IgM阳性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和基因分型。对HCV感染者进行肝功能筛查以及收集其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4例HCV感染者中抗-HEV Ig G阳性率为34.15%,抗-HEV IgM阳性率为2.44%%(4/164)。抗-HEV Ig G阳性率在性别和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抗-HEV IgM阳性个体中异常指标2个,异常个体值分别为ALT 328.05 U/L、AST 259.80 U/L、总胆红素(TBIL)107.6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5.32μmol/L和ALT 32.01 U/L、AST 40.20 U/L、总胆红素(TBIL)10.6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9.32μmol/L,其中1个HEV RNA为阳性,基因型为Ⅳd亚型。结论 HCV感染者HEV既往感染和急性感染较高。对有HCV感染史的人群进行HEV筛查很有必要,同时要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Thyroid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infection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Antonelli A  Ferri C  Fallahi P 《JAMA》1999,281(17):158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院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对丙型肝炎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就医负担。 方法 2016年7-10月在北京、河南、吉林、辽宁四个省的4家综合医院中选取在治的慢性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丙肝知识知晓情况、丙肝医疗负担。 结果 共调查慢性丙肝患者359人,其中男性171人(47.6%),女性188人(52.4%),平均年龄(55.1±11.9)岁,有关丙肝问题全部回答正确仅占7.5%,11.1%对丙肝知识完全不知晓;对其中5个有关丙肝感染途径问题全部回答正确者占17.8%。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民族的慢性丙肝患者丙肝知识回答正确率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中186人(51.8%)参加了城镇医保,126人(35.1%)参加了新农合。丙肝人均年治疗总花费3万元以上176人,占49.0%。不同地区和医保类型的慢性丙肝患者人均年治疗花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丙肝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120人(33.4%),一般165人(46.0%),明显62人(17.3%),痊愈仅有12人(3.3%)。 结论 医院慢性丙肝患者对丙肝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应该加强丙肝防治宣传;经济水平落后地区的患者用于丙肝治疗的费用较少,新农合患者报销比例低,治疗费用却较高,应加大对农民等收入不高人群的扶持,可能有助于降低丙肝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7.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Wu CH  Xu XY  Tian GS  Yu Y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6):390-393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阳性情况,并探讨HCVRNA含量、HCV基因型、肝硬化发生率、干扰素治疗应答率、年龄、性别及肝功能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1)6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20例出现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8.9%(20/69),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4.3%(3/69,P<0.05);明显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100%(P<0.05)。(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阴性、阳性组之间HCVRNA含量、HCV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自身抗体阳性组干扰素应答率(77.8%)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应答率(51.2%,P<0.05)。(4)自身抗体在年龄长者中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无关。(5)自身抗体阳性组肝硬化发生率(80%)高于阴性组(46.9%,P<0.05)。(6)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γ球蛋白均高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分别为191U/L±89U/Lvs113U/L±69U/L,169U/L±80U/Lvs98U/L±62U/L,78μmol/L±50μmol/Lvs51μmol/L±30μmol/L,200g/L±80g/Lvs160g/L±70g/L,均P<0.05)。结论HCV感染能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血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与肝硬化和年龄明显有关,检测其自身抗体及其滴度对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7例HCV RAN阳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对其HCV Core区(C区)和NS5B区基因序列进行RT-nPCR扩增,两区扩增成功的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分别与相应的参照株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两区基因分型结果一致者确定HCV基因亚型。结果 185例HCV C区和NS5B区都扩增成功,其中179例两区基因分型结果一致。共检出1、2、3、6型4种基因型和8种基因亚型,其中1b型占40.78%(73/179),6a型占27.37%(49/179),3b型占11.73%(21/179),3a型占8.94%(16/179),2a型占6.15%(11/179),1a型占3.91%(7/179),2b型占0.56%(1/179),6n型占0.56%(1/179)。1b株可分为A、B、C三大簇,A簇与中国广泛流行1b株接近、B簇与中国中部及南部地区流行1b株接近,6a株分为Ⅰ、Ⅱ两大簇,与献血人群及静脉吸毒人群中6a型株接近。结论广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以1b、6a、3型为主,存在多种亚型;1b型株包含中国大部分地区的1b型株,6a、3型已取代2a型分别成为第二、三主要流行基因型;未发现6型变异株。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