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压缩感知技术(CS)的不同加速因子(AF)对肝脏3D-mDixon序列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3.0T MR仪行肝脏3D-mDixon序列扫描,设计6组扫描方案: SENSE2及AF为2~6的CS技术(CS2~CS6组),扫描时间分别为20.5、18.7、12.9、10.0、8.5和7.1s,6组的其它扫描参数保持一致。由两位观察者分别在第一肝门水平的肝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及右侧竖脊肌处放置勾画ROI,分别测量各ROI的信号强度及其标准差,并计算相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两位观察者分别对6组的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主观评分。对6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的测量结果及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均达到了良好(ICC>0.75)。6组间SNR和CN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ENSE2组及CS2~CS4组:4组的SNR分别为44.1±3.6、47.9±6.8、47.6±6.2和48.0±6.7,CNR分别为16.0±1.8、16.9±4.0、17.0±4.4和17.4±4.4,4组间SNR和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5和CS6组图像的SNR分别为40.5±3.9和40.7±4.6,CNR分别为12.3±3.2和13.4±2.4,均显著低于CS2~CS4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NSE2组和CS2~CS4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CS5和CS6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3D-mDixon序列肝脏扫描,随着加速因子的增加,扫描时间缩短,但肝脏的SNR及图像质量下降,加速因子为4时能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扫描时间降低约50%,可作为肝脏检查的最佳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能谱CT检查的35例腹部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采用140kVp混合能量模式(QC)、70keV单能量、最佳单能量模式进行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重建,比较QC、70keV和最佳单能量3组图像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CT值、图像平均噪声值(IN)、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佳单能量组、70keV组、QC组肝总动脉的CNR分别为(24.55±10.86)、(18.12±8.32)和(11.64±4.6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4±0.16)、(4.04±0.30)和(3.62±0.35)分;门静脉CNR分别为(6.94±2.73)、(4.26±1.90)和(2.97±2.11),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5±0.30)、(3.87±0.37)和(3.30±0.34)分 ;肝静脉CNR分别为(5.74±2.28)、(4.24±1.92)和(2.72±1.4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1±0.33)、(3.75±0.41)和(3.24±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最佳单能量组肝脏血管的CNR、S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优于70keV单能量组和QC组。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能够提高肝脏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CNR和SNR,从而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屏气胸部CT扫描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2017年均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检中心行胸部CT扫描的体检者33例。2016年胸部CT扫描采用常规深吸气末屏气扫描,设为A组;2017年采用深呼气末屏气扫描,设为B组。比较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整体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及扫描长度。结果:33例体检者均成功完成2次胸部CT检查。A组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为(4.73±0.45)分,图像SNR为(-79.02±49.73),CNR为(-84.34±53.13);B组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为(4.67±0.54)分,图像SNR为(-91.08±47.39),CNR为(-97.27±50.67);A、B组的图像主、客观评价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和B组的肺尖上段、肺底下段额外扫描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肺段扫描长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较A组降低13.08%(P均<0.001)。结论:相对于深吸气末屏气胸部CT检查,深呼气末屏气胸部CT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可成为体检胸部CT的常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搜集25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CT成像原始数据,分别采用iDose4、IMRlevel1、IMRlevel2、IMRlevel3重建,比较各重建组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噪声降低率。并由2名具有10年以上腹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门静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数据采用One-way ANOVA分析,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各组SD、SNR及CNR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iDose4(14.88±3.64)>IMRlevel1(9.71±3.67)>IMRlevel2(6.77±3.14)>IMRlevel3(4.70±2.65),SNR:iDose4(14.74±4.18)<IMRlevel1(23.82±7.85)<IMRlevel2(35.40±12.43)<IMRlevel3(54.69±21.31),CNR:iDose4(8.65±1.94)<IMRlevel1(16.30±3.26)<IMRlevel2(25.22±5.79)<IMRlevel3(40.13±10.73)。降噪率分别为IMRlevel135.50%、IMRlevel255.37%、IMRlevel369.23%;主观评分:iDose4(2.12±0.33)<IMRlevel1(3.12±0.33)<IMRlevel2(4.08±0.28)<IMRlevel3(4.96±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IMR技术可显著降低肝硬化门静脉噪声,且降噪级别越高,图像质量越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研究平衡式快速场回波(B-FFE)、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胎儿磁共振成像股骨长度测量方面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准确股骨长度测量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磁共振胎儿股骨检查的43例孕妇,扫描序列包括B-FFE、DWI及SWI序列,分析各序列股骨解剖结构及影像表现,对三组序列图像质量评分、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特异吸收率(SAR)值及采集时间比较分析,对显示股骨解剖结构、形态及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3例孕妇中,图像质量评分方面:B-FFE、DWI、SWI序列评分分别为1.767±0.571、1.395±0.791、1.279±0.826。三组序列Wilcoxon符号秩检验,B-FFE序列与DWI序列,P=0.002,两者存在差异,B-FFE序列与SWI序列,P<0.001,两者存在显著差异,DWI序列与SWI序列,P=0.461,两者无显著差异。SNR、CNR方面:B-FFE序列组股骨干SNR明显高于及DWI、SWI序列组(F=52.240、104.458,P均<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WI序列组股骨上端骨骺端SNR高于DWI序列组(F=7.94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WI序列组股骨上端骨骺端SNR与B-FFE序列组(F=0.2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WI序列组CNR高于B-FFE及DWI序列组(F=7.526、12.75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AR值方面:B-FFE、DWI、SWI分别为2.0±0.08 W/kg、1.2±0.05 W/kg、0.1±0.05 W/kg。单次采集时间:SWI采集时间最短,B-FFE、DWI序列次之。结论:B-FFE、DWI、SWI序列在显示胎儿股骨解剖结构及影像表现方面各有优缺点,B-FFE序列能简单、快捷获取股骨图像、不易受呼吸运动及胎动伪影影响,容易完成检查,主观评分最高;DWI序列显示骨骺特征性高信号,方便测量股骨长度,但扫描时间长,容易受胎动伪影影响;SWI序列能清晰显示骨干影像表现,扫描时间短,需要多次屏气,容易受运动伪影影响〖JP2〗。因此需根据现场胎儿胎动及孕妇及胎儿配合情况选择相应序列进行胎儿股骨扫描,本院常采用扫描B-FFE序列为主,DWI及SWI序列为辅进行胎儿股骨扫描。  相似文献   

6.
王明  王怡宁  于敏  王沄  王曼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2018,(10):1009-1016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成像优化技术联合迭代算法(ClearView+)对“双低”(低辐射剂量及低碘负荷)主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2~5月在本院NeuViz 128 CT行主动脉CTA检查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双低”组(管电压80kVp,对比剂40mL);B组为常规组(管电压120kVp,对比剂80mL)。A组图像采用ClearView+迭代算法分别按照6个不同重建档位(0%、10%、30%、50%、70%及90%; 0%为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选出图像质量最佳重建档位作为A1组,进一步对A1组图像采用AI成像优化技术进行图像优化,所得图像作为A2组;B组则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对A1,A2和B 3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分别以测量3组主动脉感兴趣区的CT值及噪声(SD)值,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5分制评价(5分-优良,1分-极差)。记录和比较A组与B组的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CTDIvol,DLP和ED)。 结果:ClearView+90%档位分别与0%、10%、30%、50%和70%档位比较,主动脉SD显著降低、SNR及CNR显著升高(P<0.05),因此Clearview+90%作为最佳图像质量的迭代档位。三组图像定量评价,SD、SNR、CNR两两比较结果:A2组SD(12.21±2.66)A1组SNR(29.57±7.41)>B组SNR(19.09±5.65) (P<0.05),A2组CNR(47.92±12.36)>A1组CNR(38.50±8.96)>B组CNR(23.37±6.61) (P<0.05)。三组图像之间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低”组与常规组的辐射剂量评价指标CTDIvol(2.82±0.36 vs 13.34±1.84)mGy,DLP(181.21±21.98 vs 871.17±134.26)mGy·cm和ED(2.54±0.31 vs 12.20±1.88)mSv均有显著性差异。“双低”组有效辐射剂量ED较常规组显著降低79.18%,对比剂用量降低50%。结论:AI成像优化技术联合ClearView+迭代算法,使NeuViz 128 CT主动脉“双低”扫描可以获得和常规扫描同样的图像质量且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低辐射剂量CT灌注(CTP)容积数据重组的多期相CT血管成像(CTPA)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68例单侧MCA狭窄行CTP、CTA检查的患者,利用CTP原始数据重组出多期相CTPA图像,评估CTP伪彩图主观图像质量,比较CTPA与CTA血管强化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及侧支循环评分。结果:CTP伪彩图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7.28±1.09分,56例(83%)患者伪彩图图像质量良好。CTPA主观图像质量良好,血管强化CT值(390.94±78.02 vs. 116.13±52.66)、SNR(17.07±10.11 vs. 13.00±6.80)及CNR(14.95±8.74 vs. 5.42±2.87)高于CTA组(均P<0.05),图像噪声高于CTA组(30.25±16.24 vs. 12.34±10.88,P<0.001)。CTPA组的侧支评分高于CTA组( 1.79±0.64 vs. 1.22±0.77,P<0.001)。结论:源于低辐射剂量CTP的多期相CTA,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需求,能全面评估单侧MCA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应用Revolution CT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pre Asir-V)行腰椎扫描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BMI 25~29间的60例拟行腰椎CT扫描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0%ASIR-V重建算法组),B组(40%ASIR-V重建算法组),C组(60%ASIR-V重建算法组)。3组KV设置为120,噪声指数NI设置为10,结合自动mA调节技术,SmartmA默认为100~700,记录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对比L4-5水平各组图像感兴趣区(L4-5平面椎间盘、硬膜囊、右侧腰大肌及L4椎体松质骨)的客观评价指标:信噪比(SNR) 、椎间盘与硬膜囊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分,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有效辐射剂量ED[(4.47±0.62)mSv]较A组ED[(6.66±0.84)mSv]平均降低约33% ,C组有效辐射剂量ED[(3.51±0.70)mSv]较A组平均降低约47%,B组各感兴趣区SNR、CNR与A组SNR、CNR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组各感兴趣区SNR、CNR与A组SNR、CNR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除椎小关节,A、B、C组图像主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者间一致性很好。结论: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低剂量扫描参数结合适当的迭代重建算法在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r-FOV DWI)在胆囊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胆囊疾病患者,术前均行MRI全视野扩散加权成像(f-FOV DWI)与r-FOV DWI检查。由两位技师测量两组DWI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 )及病灶的ADC值;采用4分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位技师对测量结果(SNR、CNR)和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均为良好或极好,Kappa值为0.783~0.862;r-FOV DWI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3.93±0.25)分,显著高于f-FOV DWI的(2.87±0.43)分(P<0.05);两组间测得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FOV DWI图像相比,r-FOV DWI图像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更好的病变显示效果,且可以有效减少图像的形变、伪影及模糊度,更有利于胆囊微小病变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对比剂增强3D-DIR-SPACE序列在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分为两组,第一组建议剂量0.2mL/kg行3D-STIR-SPACE扫描(对照组),第二组低剂量0.1mL/kg行3D-DIR-SPACE扫描(研究组),两组均行2D-STIR实图重建扫描。在2D-STIR实图像上测量计算神经、血管、淋巴的SI、SNR(将信号相近的淋巴与血管定义为组织1,将信号低于淋巴的血管定义为组织2),统计神经与组织1/2间的差异,比较神经在3D-DIR/STIR-SPACE平扫下的CNR且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低剂量下3D-DIR-SPACE与建议剂量下3D-STIR-SPACE在增强后的评分,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与组织1、组织2在2D-STIR图像上的SI分别为274±37.49、654.20±145.85、267±49.56,SNR分别为267.83±65.62、638.17±202.90、261.03±71.83,神经与组织1在SI、SNR上有明显差异(P1=0.00),神经与组织2在SI、SNR上无明显差异(P2=0.77/0.93)。3D-STIR/DIR-SPACE在臂丛平扫中的CNR分别为89.85±50.36、72.02±34.63,没有明显差异(P=0.06),低剂量下3D-DIR-SPACE与建议剂量下3D-STIR-SPACE在增强后的评分分别为4.55±0.50、4.72±0.45,无统计学差异(P=0.10)。结论:低剂量对比剂增强3D-DIR-SPACE扫描在降低剂量的同时能获得达到诊断效果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心律不齐(6个心动周期内心率变化大于20次/分)及窦性律齐患者各100例,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心律不齐组采用绝对时相扫描,窦性律齐组采用相对时相扫描。比较两组的主动脉根部CT值、有效辐射剂量(E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扫描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72、0.763、0.347、0.551)。心律不齐组心率波动[(55.22±23.27)次/分]大于窦性律齐组[(2.34±1.69)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CT值、SNR、CNR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8、0.350、0.203、0.813)。心律不齐组的有效辐射剂量[(3.21±1.20)mSv]高于窦性律齐组[(2.59±1.1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具有可行性,但有效辐射剂量稍高于窦性律齐患者的相对时相扫描。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kV)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头颈部CTA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s,对比剂总量60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B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使用系统根据定位像推荐的mAs,对比剂总量=体重×0.6mL/kg,采用idose4level3迭代算法重建。对比分析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图像均满足诊断,A组:5分12例,4分14例,3分4例;B组:5分10例,4分17例,3分3例。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主动脉弓[(589.32±72.66)HUvs(408.67±45.67)HU]、左右颈总动脉[左侧(630.14±90.43)HUvs(481.38±63.67)HU,右侧(634.75±94.78)HUvs(468.99±58.55)HU]、左右大脑中动脉[左侧(486.46±72.38)HUvs(356.29±48.59)HU,右侧(477.50±81.35)HUvs(357.71±48.28)HU]CT值高于A组,上腔静脉CT值低于A组[(161.30±69.05)HUvs(222.23±120.0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层面A、B两组信噪比(SNR)17.49±3.64、17.65±3.97,对比噪声比(CNR)14.46±3.24、15.48±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颈总动脉分叉层面B组SNR(53.29±10.68vs44.70±10.21)和CNR(47.34±9.84vs38.49±9.29)高于A组(P<0.05);左大脑中动脉起始层面B组SNR(7.07±1.56vs4.63±0.82)和CNR(5.85±1.35vs3.61±0.77)高于A组(P<0.05)。A、B两组有效剂量(2.71±0.15)、(0.97±0.31)mSv,B组较A组降低64.21%;对比剂用量(60.00±0.00)、(36.27±5.08)mL,B组较A组降低39.5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80kV)与个体化对比剂用量结合迭代算法行头颈部CTA,不仅可以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而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3.
陈晨  魏晓磊  朱小倩  刘松  吕品  张冰 《放射学实践》2020,(12):1572-1575
【摘要】目的:对比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不同keV单能级图像(VMIs)及常规扫描图像上肠系膜上动脉(SMA)的图像质量,旨在优化SMA的C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CT增强图像105例。利用专用工作站在40~200keV水平生成17个单能级VMIs(间隔10keV),比较常规图像和VMIs图像上SMA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图像质量评分(信号强度、边缘锐利度)和SMA分支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能级水平的提高,SNR和CNR均显著降低(r值分别为-0.891和-0.810,P值均<0.001);40keV单能级图像上SMA的SNR和CNR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常规图像(分别为20.00±12.08 vs. 10.61±3.39、65.65±17.34 vs. 18.14±4.88,P值均<0.001)。40keV单能级图像上SMA的图像质量评分和分支数也显著高于常规图像(4.99±0.10 vs. 4.69±0.67,14.39±5.70 vs. 6.35±3.05,P值均<0.001)。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腹部增强检查中,40keV单能级图像上肠系膜上动脉的成像质量显著高于常规图像。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RS-EPI-DWI)相对于单次激发(SS)EPI-DWI在乳腺癌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前DWI资料,全部病例使用Siemens Skyra 3.0T磁共振扫描仪,分别采用SS-EPI-DWI及RS-EPI-DWI序列进行扫描,在b值为800s/mm2的DWI图像上测量乳腺肿瘤和正常区域的信号值及噪声值,计算肿瘤区域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乳腺肿瘤的ADC值,比较两组间ADC值的差异,比较两组在淋巴结显示程度上的差异。结果:乳腺肿瘤在RS-EPI-DWI图像上的SNR及CNR值较SS-EPI-DWI图像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8,P<0.01;t=31.65,P<0.01);两个序列的ADC图上乳腺肿瘤的ADC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8,P=0.124>0.05);RS-EPI-DWI较SS-EPI-DWI图像在腋窝小淋巴结的显示上更具优势 。结论:分段读出DWI较传统DWI的图像质量更佳,对于腋窝小淋巴结的显示更具优势,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零回波时间(ZTE)成像技术在肺实质显示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3.0T MR扫描仪对2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和ZTE序列扫描,对两种成像方法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SNR和SIR,以及各个序列的肺实质SI和主支气管腔内S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S-FSE序列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2.00±0.75,ZTE序列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3.50±1.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81,P<0.01)。SS-FSE序列和ZTE序列的SNR分别为5.81±1.96和8.84±1.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04,P<0.01)。SS-FSE序列和ZTE序列的SIR分别为0.78±0.22和0.97±0.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6,P<0.01)。在SS-FSE序列中,肺实质SI为69.36±24.18,主支气管腔内SI为307.94±206.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20,P<0.01)。在ZTE序列中,肺实质SI为34.16±3.79,主支气管腔内SI为28.59±8.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7,P=0.005)。结论:ZTE技术显示肺实质是可行的,它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实质结构,在MR肺部成像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自适应图像接收(AIR)线圈在仰卧位乳腺磁共振成像的可行性。方法:纳入53例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仰卧位检查时采用AIR线圈,与常规俯卧位乳腺线圈成像进行图像质量对比,包括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比度、图像伪影、清晰度和整体评分。同时,对不同体位图像病灶显示能力进行评估,对比不同体位图像病灶SNR、CNR、病灶边缘清晰度;并比较病灶的最大长径、病灶距乳头和胸骨中点的距离。结果:仰卧位T2WI图像的对比度高于俯卧位(0.59±0.02 vs. 0.54±0.01),DWI图像脂肪SNR高于俯卧位(12.08±2.95 vs. 9.31±0.91,T2WI图像病灶的SNR大于俯卧位(120.41±31.86 vs. 34.25±4.60),且仰卧位病灶距离胸骨中点的距离大于俯卧位(113.99±2.03 vs. 86.64±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图像在伪影、清晰度和整体评分与俯卧位无统计学差别。病灶边缘的显示两种体位无差别。结论:采用AIR线圈的仰卧位乳腺磁共振成像与常规俯卧位图像质量、病灶的评估效能大致相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_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CARE Dose 4D)联合智能最佳 kV(CARE kV)技术在眼眶 CT 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眼眶 CT 检查的70例患者分为两组,A 组(35例)采用 CARE Dose 4D 扫描技术,B 组(35例)采用CARE kV 联合 CARE Dose 4D 扫描技术。比较 A、B 两组图像质量(平均 CT 值、噪声 SD、SNR、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及病变检出率。结果:A、B 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0.59±1.55)mSv]较 A 组[(0.71±1.84)mSv]ED 较少约15.9%。两组平均 CT 值、噪声 SD、SNR、CNR、图像质量评分及病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 CARE kV 与 CARE Dose 4D 技术行眼眶 CT 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在非镇静状态下采用16cm宽体探测器行颞骨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54例婴幼儿(0~6岁)采用16cm宽体探测器行颞骨CT扫描,分为A和B组,A 组为77例在镇静状态下行CT扫描的对照组,B组为77例在非镇静状态下行CT扫描的实验组,两组扫描及重建参数相同,重组横轴面、冠状面图像,测量和计算对比噪声比(CNR),由两位放射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并比较分析两组的CNR和图像主观评分有无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不符合的采用秩和检验方法。结果:两名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784)。两组主观评分0~1.0岁分别为62.13±4.07和62.35±4.01,1.1~3.0岁为62.15±2.99和63.08±2.32,3.1~6.0岁为62.93±2.89和62.34±4.46,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0~1.0岁横轴面图像CNR分别为14.18±0.44和14.36±0.65,1.1~3.0岁分别为14.24±0.65和13.94±0.46,3.1~6.0岁分别为13.96±0.33和13.96±0.49;两组0~1.0岁冠状面图像的CNR分别为23.43±1.02和23.20±1.20,1.1~3.0岁分别为23.07±1.23和22.77±0.920,3.1~6.0岁为22.59±1.02和22.67±1.06,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组阳性率85.71%,非镇静组阳性率88.31%。结论:婴幼儿在非镇静状态下使用16厘米宽体探测器行颞骨CT扫描是可行的,其图像质量与镇静状态下图像质量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低毫安能谱扫描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技术(ASiR)在降低上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搜集临床疑似腹部血管病变的患者38例,均行能谱CT血管成像检查。噪声指数为12.0。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组1采用常规管电流(630mA),共18例患者;组2采用低管电流[(260~375)mA,(310.42±54.83)mA],共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选用70kev单能图像。组1、组2图像根据采用FBP和ASiR重建算法不同共分为四个亚组,命名为组1A、组1B和组2A、组2B。对各组间图像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和噪声进行比较。记录每位患者扫描后自动生成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每位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对组1、组2之间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组2的CTDIvol为(11.55 ±2.94)mGy,明显低于组1 [(18.13±3.64)mGy,t=6.17,P<0.01]。组2的ED值为(4.48 ±1.34)mSv,较组1[(7.56 ±2.68)mSv]降低了41% (t=4.54,P<0.01)。加入50%ASiR重建后,组1B、组2B图像噪声分别较组1A、组2A降低,而SNR及CNR均有升高,均值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2B的图像噪声较组1A降低,SNR及CNR升高,两组间均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1A与组2B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Z=-0.16,P>0.05)。结论:采用低毫安结合ASiR技术能够在不明显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41%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结合idose4迭代重建及“三低”(低辐射剂量、低浓度对比剂及低对比剂用量)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进行肺动脉CT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5.0kg/m2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三低”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对比剂浓度370mg I/mL,对比剂剂量1.0mL/kg;“三低”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管电流150mAs,对比剂浓度270mg I/mL,对比剂剂量0.5mL/kg。两组均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其余扫描参数一致。由2位高级职称的放射科医师以统一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肺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的比较及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各区域肺动脉CT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组和“三低”组的CTDIvol分别为16.9和6.12mGy; DLP分别为(456.84±72.96)和(160.43±27.06)mG〖JP9〗y·〖JP〗cm;ED分别为(6.44±1.01)和(2.25±0.38)mSv,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256层螺旋CT结合idose4迭代重建及“三低”肺动脉成像是可行的,在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前提下,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