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在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学员肩胛上神经阻滞临床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麻醉学住培学员24名,随机分成试验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法)和对照组(传统解剖定位法),每组12名。两组学员分别进行2学时的操作前培训,培训内容结合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及临床教学,然后分别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法和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30次操作,观察并比较两组肩胛上神经阻滞的效果,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术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学员对肩胛下神经解剖内容掌握程度和临床操作满意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疼痛科实践教学满意度高。结论应用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在住培医师慢性疼痛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良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情景模拟工作坊在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UGRA)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2020级24名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工作坊教学组(n=12)和传统教学组(n=12)。分析两组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评分。结果 理论考核中,工作坊教学组的基础理论和总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5、2.44,P均<0.05)。技能考核中,工作坊教学组的知识及能力、素质及总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89、2.85、5.21,P均<0.05)。工作坊教学组对UGRA操作的掌握程度、学习积极性、对课程设计新颖性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2、2.49、7.52、4.23,P均<0.05)。结论 情景模拟工作坊教学可以促进住培学员获得UGRA技能,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超声专业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学员在规定年限内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巧,微课结合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合教学模式,使住培教学更加便捷、高效,对超声住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及学员提高学习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微课结合思维导图在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希望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混合教学模式在住培教学中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行上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B超引导组(n=42)。对照组以盲探的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超引导组在B型超声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B超引导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均优于对照组,但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B超引导组不同臂丛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盲探法相比,B超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操作时间虽然有所延长,然而麻醉效果佳,能够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手术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根据麻醉操作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法操作,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操作,对比两组麻醉操作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等。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麻醉操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减轻麻醉操作中的误伤,确保局麻药均匀地扩散到目标神经,起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臂丛神经阻滞技术是麻醉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也是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新疆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1]。目前临床上的臂丛神经阻滞术仍然采用传统的体表定位与毗邻解剖关系来进行经验性操作,但是由于部分患者解剖变异以及操作者工作经验不足,穿刺的成功率往往不高[2]。  相似文献   

7.
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种需要将临床医学与超声影像学融会贯通的培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超声医师作为带教导师,需要同时完成临床工作与教学任务,而规培学员则要掌握超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面对目前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如超声医师临床工作量大难以兼顾教学任务、规培学员学习内容多、学习效果欠佳等,本文结合超声医学专业知识、超声新技术及本住培基地的实际条件,以乳腺超声规范化培训为突破点,构建出一套引入ABVS的翻转课堂,能让规培学员快速将临床医学、超声影像学等知识串联起来,较好、较快地理解乳腺超声图像及其所表达的临床意义,促进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和传统解剖定位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完成时间、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阻滞效果比对照组好,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超声引导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可视下能够避开患者血管和周围重要组织,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简单易学,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两组。解剖定位组采取解剖定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组则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组患者麻醉效果高于解剖定位组,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优于解剖定位组,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解剖定位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困难气道处理模拟演练在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01/2018-12期间在麻醉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30名,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分为困难气道处理模拟演练组(S组,n=15)和传统授课培训组(T组,n=15)。采用理论考试、技术性技能及非技术技能考核、调查问卷的形式综合评定培训效果。结果两组理论考试、技术性技能考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学员相比, S组学员处理困难气道的非技术技能表现更好(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S组学员的困难气道处理能力提升度、困难气道处理知识掌握度、困难气道模拟教学满意度均高于T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授课培训,困难气道处理模拟演练可使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困难气道处理能力提高更快,并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及单纯超声引导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下肘部位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下肘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观察组则予以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比较两组受试者操作时间、相关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0.5 h内阻滞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差异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0.5 h内臂丛神经阻滞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vs 86.7%),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6.7%vs 26.7%),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及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等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下肘部位手术患者予以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利于提高其定位准确性及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对降低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其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连续臂丛阻滞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4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A组用超声引导技术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B组用盲探技术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结果A组麻醉优良率为96.67%,而B组优良率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只有4例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或加用其他方式神经阻滞,而B组有22例。A组并发症寒战、惊厥发生率,血管神经损伤及止血带反应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腋部)运用于较长时间肘部以下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了穿刺、置管成功率,增加了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Emergency physicians often treat patients who require procedural sed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upper extremity fractures, dislocations, and abscesses (upper extremity emergencies). Unfortunately, procedural sed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rare but potentially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and requires continuous hemodynamic monitoring and several dedicated staff member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ultrasound-guided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as an alternative to procedural sed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upper extremity emergencies.

Methods

In a prospective trial,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ED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emergencies that would normally require procedural sedation were assigned to receive either procedural sedation or an ultrasound-guided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Emergency department length of stay (ED LOS) was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and was analyzed using a paired 2-tailed Student t test.

Results

A total of 12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verage ED LOS for subjects receiving the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 was 106 minute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57-155 minutes). Average ED LOS for subjects receiving procedural sedation was 285 minute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28-343 minutes). The ED LO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nerve block group (P < .0005).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high in both groups, and 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either group.

Conclusions

In our population,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nerve blocks resulted in shorter ED LOS compared to procedural sedation for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fractures, dislocations, or abscess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穿刺置管在断指再植术后镇痛的指导价值。方法80例急诊拟行一指或两指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男58例,女22例),年龄17~67岁,ASAI~III级,无颈部外伤及臂丛神经损伤,按术后镇痛方式随机分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PCBA组)和静脉镇痛组(PCIA组)。采用视觉模糊评分(VAS)对两组患者术后24h和48h的镇静、镇痛程度进行评价,并记录出现恶心、呕吐、膈神经阻滞等并发症的例数。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舒适地接受超声引导臂丛神经穿刺过程,术中麻醉效果确切。PCBA组超声引导臂丛穿刺置管过程顺利,全部成功。PCBA组与PCIA组比较,VAS评分和镇静程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叭),PCIA组的血管痉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PCBA组。结论应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穿刺置管具有神经定位准确,成功率高;且PCBA组更好地改善了再植指的血运供应,提高了再植指的成活率,避免了加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9例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物用量及应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舒芬太尼用量及七氟烷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T1、T2、T3时,观察组的E、NE、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及颈浅丛神经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中,有助于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也能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0.375%盐酸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手或前臂手术的40例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采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注射法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的剂量分别由低到高设为12、14、16、18和20 mL,初始剂量16 mL,间隔剂量为2 mL,注药30 min后切皮时,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改为全身麻醉以及下一例采用高一级剂量。若VAS≤3分,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剂量。采用Pro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0.375%盐酸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0.375%盐酸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5.9 mL,95%CI为12.7~19.1 mL。结论正常成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0.375%盐酸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5.9 mL。  相似文献   

17.
王玫  安宁 《临床医学》2021,41(2):18-2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不同入路方式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87例.按照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62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25例),观察组中31例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观察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手部断指行再植手术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实施阻滞同单纯实施肌间沟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0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30例)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C组(30例)实施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患者的感觉阻滞情况及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44±1.36min,明显短于A组(3.82±1.91min)和B组(5.25±1.52min)(P<0.05)。C组麻醉效果为100%,明显优于A组的90.0%和B组的93.3%(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实施阻滞,阻滞和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某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某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建立健全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和考评标准,重视业务培训,加大督查力度。结果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保汪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服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上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急诊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男53例,女27例),ASAⅠ~Ⅱ级,颈肩部外观无畸形,无患肢感觉异常,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年龄18~68岁,体质量45~75kg.随机分为二组进行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超声引导组(U组)和神经刺激器引导组(N组),每组各40例,分别行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20 mL.组间观察比较腋神经、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麻醉持续时间;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各神经分支起效时间比较,U组明显短于N组(P<0.01).注药30min后,各神经分支的阻滞效果U组明显优于N组(P<0.05).U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N组(100%vs.87.5%,P<0.05).N组失败5例,其中2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3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麻醉持续时间U组为(378±151)min,N组为(365±163)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出现5例误穿血管.结论 与神经刺激器比较,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是急诊上肢手术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