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146-149+封三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肺结核(PTB)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1例CAP患者和86例PTB患者的临床资料,对WBC、ESR、PCT及CRP在CAP和PTB鉴别诊断中的效能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联合检测上述炎症指标在CAP和PTB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AP组患者的WBC、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ESR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PCT、CRP均能较好的区别CAP和PTB,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0.732、0.748;当同时满足WBC8.60×109/L、PCT0.10 ng/mL以及CRP49.75 mg/L时,其区别CAP及PTB的特异性达93.02%,CAP的阳性预测值达85.00%。结论 CAP患者的WBC、PCT、CRP水平较PTB患者高,三者同时升高应高度考虑为CA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肺结核(PTB)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CAP患者(设为CAP组)与44例PTB患者(设为PTB组)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PCT、CRP早期区分CAP/PTB的效率。结果(1)CAP组PCT、CRP水平显著高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当设PCT≥0.25 ng/mL为阳性,CRP>10 mg/L为阳性时,CAP组PCT阳性率95.12%、CRP阳性率89.43%,PBT组PCT阳性率16.67%,CRP阳性率65.91%,CAP组与PTB组PCT、CR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方法计算此时PCT、CRP区分早期区分CAP/PTB的效率,PCT判断CAP的敏感度95.12%、特异性84.09%、阳性预测值94.35%、阴性预测值86.05%、准确率92.21%,优于CRP的效率;当PCT与CRP结合应用区分CAP/PTB时,判断CAP的敏感度86.99%、特异性97.73%、阳性预测值99.07%、阴性预测值72.88%、准确率90.41%,可提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论 PCT与CRP在CAP中均显著高于PTB;PCT可用于临床早期区分CAP与PTB,而结合CRP有助于减少误判为PTB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彭方松 《广州医药》2015,46(2):39-4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严重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URB-65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其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及通过ROC曲线了解其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不同CURB-65分组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诊断重症肺炎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777。结论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可以有效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其是诊断重症肺炎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136例、肺结核2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入院资料,对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血清PCT及CRP白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水平高于肺结核患者(P<0.05),与CRP相比,血清PCT区别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肺结核的准确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肺结核患者,对区别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肺结核病症有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8例PSI评分Ⅲ-Ⅴ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入组病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入组患者入院第1天清晨空腹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分析IL-6血清浓度与PSI评分的相关性,同时对死亡组和存活组IL-6血清浓度进行比较。结果IL-6在PSI评分Ⅴ类患者中血清含量最高,Ⅳ类次之,Ⅲ类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死亡组IL-6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IL-6在肺炎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升高,并随PSI评分的增高而增高,提示其与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在不同严重程度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间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75例CAP患者,按CURB-65评分高低分成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三组,检测入院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功能指标,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CAP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CAP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而APTT、PT及TT水平在不同组别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CAP患者的CURB-65分值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615、0.508,P<0.05).结论 CAP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与纤溶功能的紊乱,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并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组,另选取2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并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PCT对诊断CAP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CAP肺炎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肺炎患者血清中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以1.5 ng/ml为临界点时,PCT诊断C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7%和84.6%,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95%可信区间:0.814~0.962),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CRP(0.826,95%可信区间:0.7 21~0.89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且可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和脑利钠肽(bria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在判断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HAP患者,根据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另外选取30例同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患者纳入健康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CRP、BNP水平以及与PSI的关系,观察死亡或出现并发症患者CRP、BNP的水平。结果:不同程度HAP患者的血清CRP、BNP的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组和轻症组CRP、BNP的水平明显低于重症组(P<0.05);死亡或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CRP、BNP均高于生存者,且未出现并发症者。结论:CRP、BNP水平和HAP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CRP和BNP可以较好地判断HAP的分级并预测H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肺结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住的明确诊断的CAP患者134例,同期收住的明确诊断为肺结核患者86例。收集患者入院24h内的血常规、PCT、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病原学等指标。结果PCT及CRP在CAP患者中的水平高于肺结核患者[PCT:M(Q)0.30(1.54)比0.05(0.11)ng/mL,P〈0.01;CRP:M(Q)57.85(87.43)比21.15(55.75)mg/L,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与CRP相比,PCT能较好的区别CAP和肺结核[PCT的ROC曲线下面积0.736(95%C,0.668~0.803),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2(95%C10.576~0.727)]。PCT在肺结核患者痰涂阳与痰涂阴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AP患者的PCT及CRP水平较肺结核患者高;肺结核患者的PCT水平不高,对于肺结核痰涂阳及涂阴患者无诊断价值,但对于结核高发地区有助于区别CAP与肺结核。  相似文献   

11.
解丽  王松  王巧民  余跃 《安徽医学》2022,43(12):1378-138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214名U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改良Mayo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90例)和中重度组(12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重度UC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疾病状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PLR、MLR及SII各指标对UC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MLR和SII是中重度UC患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LR、PLR和SII预测UC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762、0.706和0.764(P<0.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249、0.274、112.167和680.399;NLR预测UC严重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1%和63.33%,MLR为79.03%和63.33%,PLR为87.10%和42.22%,SII为58.87%和82.22%。结论 UC患者血清NLR、MLR、PLR和SII水平对UC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RP、MLR和SII是中重度UC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与分析肺超声(lung ultrasound)评分联合血清锌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72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肺超声评分联合血清锌检查,随访患儿的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2例患儿随访时间为(13.09±0.28)个月,预后良好60例,占比83.3%。预后良好组的病程、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与预后不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的肺超声评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锌含量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在72例患儿中,Spearman分析显示肺超声评分、血清锌含量与预后良好都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超声评分、血清锌含量都为影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比较高,多伴随有血清锌含量降低与肺超声评分升高,肺超声评分联合血清锌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铖  刘永芳 《西部医学》2020,32(10):1556-1560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我国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病率及死亡率高,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肺组织活检与痰培养是目前诊断肺部感染的金标准,但因肺组织采集具有侵袭性,痰培养耗时长且假阳性率高,均导致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部分炎性标志物水平能够在VAP的早期即出现变化,并且还能为VAP的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 1(sTREM 1)、C 反应蛋白(CRP)、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是目前在VAP的应用价值方面研究较多的四种炎性标志物,大部分研究认为血液PCT、sTREM 1、CRP、suPAR水平及肺泡灌洗液(BALF)PCT、sTREM 1水平在VAP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有很大价值。本文将上述四种炎性标志物在VAP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OVID-19患者35例(COVID-19组)和细菌性肺炎患者40例(细菌性肺炎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常规、CRP、PCT、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特征。结果 COVID-19组患者血WBC、淋巴细胞绝对值、CRP、PCT水平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COVID-19组CD3、CD4、CD8细胞绝对计数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而两组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外周血常规、CRP、PCT及T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COVID-19、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尤其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及疑似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元明  王茂筠  梁宗安 《西部医学》2014,(2):166-168,17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肺结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的表达是否有差异,以及在两种疾病临床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所有拟诊断为肺结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住院病例.收集每份病例入院24小时内及治疗好转出院前的PCT、CRP、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值及病原学等指标.治疗随访1~3个月,将纳入研究的确诊病例分为肺结核组与细菌性肺炎组.结果 102例患者明确诊断中肺结核38例,细菌性肺炎64例.肺结核组血清PCT平均值为0.059ng/ml,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平均值为0.78ng/m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肺结核血清PCT值明显低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在肺结核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中,血清PCT测定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用于诊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社区43名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12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作为研究组,其中轻度组22例,重度组106例,比较三组血清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WBC)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PCT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重度组PA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结论:PA可以进一步提高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率,并且可以作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不同严重程度的社区获得 性肺炎(CAP)中的水平,旨在研究NLR、RDW在评估成人CAP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 1月—201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断为CAP的患者294例,根据 CURB-65评分进行分组,分为低危组(0~1 分,117例)、中危组(2 分,75例)、高危组(3~5 分,102例 ),比较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CURB-65评分与实验室指 标的相关性,以及NLR、RDW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收集并记录 患者入院后30 d内转归,再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绘制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RDW在预测CAP患者死亡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3组相比较,患者 病情越重,NLR、RDW的水平越高(均P<0.05),RDW水平位于正常参考范围内。(2)CURB-65评分与NLR、RDW 均呈正相关(r=0.419、0.280,均P<0.01)。NLR与WBC、NEU、CRP均呈正相关(r=0.621、0.376、0.522,均 P<0.01)。RDW与NEU呈正相关(r=0.120,P<0.05),RDW与WBC、CRP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3) 根据入院后30 d内转归分为生存组(238例)与死亡组(56例)。生存组患者NLR、RDW低于死亡组患者(均P< 0.01)。(4)NLR、RDW预测CAP患者3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0.693。结论:NLR在评估成人 CAP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的患者,NLR值越大。RDW与成人CAP病情严 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itonin,PCT)检测在老年细菌性肺炎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100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9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8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PCT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检测,对比不同肺炎类型、不同疾病程度研究对象的血清PCT、CRP水平及阳性率。结果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水平、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和血清CRP水平及阳性率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阳性率与血清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细菌性肺炎中应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有效评估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The ability to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s critical, especially when making decisions regarding treatment regimens and sites of care. However, prognostic guidelines for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 have yet to be established. I-ROAD is the prognostic guideline of the Japanese Respiratory Society for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 This study compared available prognostic guidelines to determine the usefulness of I-ROAD as a prognostic tool for patients with HCAP.

METHODS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ll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admitted to Kameda Medical Center, Japan, from January 2006 to September 2009. Patients were categorised into two groups, namely those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 and those with HCAP. We compared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laboratory findings, identified pathogens, antibiotic regimens, clinical outcomes, pneumonic severity and prognostic accuracy of each guideline between the two patient groups. The severity of each disease was assessed on admission using the A-DROP, CURB-65, PSI and I-ROAD guidelines.

RESULTS

Of the 302 patients evaluated, 228 (75.5%) were diagnosed with CAP and 74 (24.5%) with HCAP. Patients with HCAP were older and had a higher performance status than patients with CAP. The mortality rate in the CAP group tended to rise with increasing severity scores of prognostic guidelines. Although the severity scores of all prognostic guidelines could predict 30-da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AP, I-ROAD exhibited a higher discriminatory power for patients with HCAP based on analysis of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CONCLUSION

I-ROAD could be more accurate than other prognostic guidelines for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HC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