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部分,包括直肠癌、结肠癌等,是危害全国人民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魏开建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大肠癌患者多属气阴两虚、热毒内蕴证,可运用扶正清解方作为基本方对大肠癌进行治疗。以乙状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为例,服用扶正清解方加减后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后毒副作用,恢复机体功能。扶正清解方加减对手术、放化疗前后大肠癌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存在术后皮下瘀血、神经损伤、血栓、硬结等并发症的风险,而中医治疗具有标本兼治的优势。文章总结魏开建教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证经验,魏开建教授认为下肢静脉曲张与虚、瘀、湿、热等病理因素有关,将临床常见证型分为气虚血瘀、湿热下注、寒湿内阻3型,辨证施治,收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临床上多对症治疗。文章总结魏开建教授对桥本甲状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证经验。桥本甲状腺炎与遗传、情绪、饮食密切相关,气、痰、瘀病理产物结于颈前而发病。魏开建教授认为在桥本甲状腺炎诊治过程中应先辨病,再辨证,将桥本甲状腺炎分为5个证型,分别是肝郁气滞证、气滞痰凝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运用疏肝理气、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化痰散结等中药辨证论治。魏开建教授强调桥本甲状腺炎起病多因情志不舒,使气滞、痰凝于颈前而发病,故临证中擅从肝脾论治,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肿瘤是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魏开建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对肿瘤的诊治经验丰富,认为肿瘤的临床表现形式各异,甚者隐匿,难以察觉,但其本质都是正气亏虚,与痰、瘀、毒、热这四个方面相互杂糅而成。魏教授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肿瘤多以气阴两虚型为主。魏教授灵活运用扶正抑瘤方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肿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李琦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脾肾亏虚、癌毒传舍的中医肿瘤转移理论,明确了健脾补肾解毒散结法防治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观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李琦教授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大肠癌所做的6种基础分型包括脾虚湿热、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肾阳虚、瘀毒内阻的论治,本文通过列举李琦教授治疗脾肾亏虚湿热毒结型、肝郁脾虚气滞痰凝型及无症外显从脉论治的三则临床验案,来进一步阐述李琦教授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作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被大家所熟知,临床常采用手术、放化疗等方法进行治疗,但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在临床上有减毒增效、延长患者寿命等显著的成效。文章就马科教授临床治疗大肠癌进行经验总结。马科教授认为大肠癌的发生主要与"正虚、邪实"相关,故临床上常采用"祛邪扶正"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肿瘤已然成为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魏开建教授长期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治疗肿瘤疾病经验丰富,认为肿瘤疾病的病因病机不外乎正虚和感邪留著两方面,正气的盛衰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魏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肿瘤患者多气阴两虚,治疗上以扶正清解方为基础,益气解毒顾阴,同时注重扶正固本,顾护脾胃,攻补兼施,兼顾它证,处方用药灵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魏开建教授从事外科疾病诊治多年,临床经验丰富,运用自拟方加减治疗颈部淋巴结炎,颇有疗效。  相似文献   

9.
便血为大肠癌常见症状,尤建良教授辨治大肠癌便血经验丰富,以辨“远与近”“虚与实”“火与气”为主,治疗除清热解毒化瘀之外,还重视温补脾肾,治火与理气并举,临床疗效良好。该文主要介绍尤建良教授治疗大肠癌便血经验,并附验案两则。  相似文献   

10.
蒋益兰教授认为,虚、毒、瘀并存是大肠癌肝转移的基本病机特点,注重后天脾胃的固护,采用健脾益气、化瘀解毒为法进行治疗,基于此创制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的经验方健脾消癌方。  相似文献   

11.
舒鹏教授认为,大肠癌以"正虚邪实"为基本病机,以脾肾亏虚为病之本,痰湿、瘀血、癌毒为病之标,二者相互作用。治法重在分阶段辨治大肠癌,"分阶段"治疗为基础、气机调理法贯穿始终、中药灌肠外治多方面联合。以辨证论治为重点,结合患者个体特征、病变阶段,灵活遣方用药,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2.
裴正学教授认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大肠癌的最佳方案,应及早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强调中药配合治疗,以增强患者免疫力,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该病的中医病机以脾肾亏虚、正气不足为本,湿邪、热毒、瘀滞为标;治以健脾补肾,兼以疏肝、化湿、行气活血为法;用裴氏清肠固本汤加减治疗,收效显著。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见解独到、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常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疼痛及压痛。其病机以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积热腐肉为主。魏开建教授通过对患者的整体审查、辨证施治,在大黄牡丹汤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化裁治疗该病,可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徐景藩教授认为大肠癌的核心病机为正气亏虚,气滞、血瘀、湿热、邪毒为其关键病理因素。中医治疗上应从肝脾肾论治,健脾扶正贯穿治疗的始末,配合疏肝、化瘀、利湿、清热解毒等祛邪之法,标本同治,调和阴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国铎  王辉武 《中医药导报》2019,25(21):107-108
王辉武教授根据其诊治肿瘤的体会,提出"扶脾治癌"的观点,认为大肠癌术后患者的基本病机状态是以"脾虚"为主的正虚,而"扶脾"是大肠癌术后防治复发转移的基本原则,针对术后早期、辅助化放疗期、康复治疗期,分别采用健脾益气、健脾和胃、滋脾养阴、运脾除湿等治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李琦教授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6种基础分型包括脾虚湿热、阴虚血热、肝肾亏虚、湿热蕴结、脾肾阳虚、瘀毒内阻的论治,从三方面探析其中医药方法论治大肠癌的特点,并附以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医药在其治疗中有一定优势。杜怀棠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基于“百病皆由气生”的理论,认为大肠癌的病机与“气”密切相关,正气亏虚,癌毒滋生是发病之本,气机紊乱,毒结留滞是致病之源;气滞、痰凝、血瘀、毒结,胶结留滞肠道,壅聚不散,日久生积是大肠癌产生的基础;遵循“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结合大肠癌的病机特点,强调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应以“调气为要”,法当“调气通腑”;对大柴胡汤进行再认识,认为其兼具“调气”与“通腑”功效,将其灵活变通、加减化裁应用于大肠癌的不同治疗时期中,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概括、总结近年来中医治疗大肠癌的相关研究,对中药汤剂治疗大肠癌的用药特点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大肠癌以正虚为本,湿热蕴毒为标,宜首重健脾益气、扶正培本,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正胜邪祛。  相似文献   

19.
总结许尤琪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临床经验。许尤琪认为大肠癌术后的基本病机是正气亏虚,瘀毒积滞,以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湿热、瘀滞、邪毒蕴结为标,病机关键在于脾虚而邪实。提出大肠癌术后的基本治法为扶正化瘀解毒散结法。用药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善用通腑及虫类药物;对术后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患者采用不同治法及药物;并独创了治疗大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特色中医药疗法。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可以归属于多个中医病证,临床表现复杂,可以呈现多种证候。现代研究初步揭示大肠癌证候与病理、细胞类型、分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手术、化疗等现代治疗对大肠癌的证候有一定的影响;现代中医同时对大肠癌湿热蕴结、瘀血内阻、脾气亏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等证候的生物医学内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对大肠癌证候的客观化和规范化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