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共17例,其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根据囊肿所在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视野缺损、眼震、共济失调、饮水发呛、癫痫等。本组17例均经手术治疗,无严重合并症。病理检查表皮样囊肿13例,皮样囊肿4例。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表现形式及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颅内非典型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术前诊断困难但术后病理提示为表皮样囊肿的16例非典型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术中所见、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6例表皮样囊肿均表现为处于颅内不典型位置、术前影像学特征不明显、囊内含有较多蛋白及胆固醇结晶等非典型表皮样囊肿的特征,以致术前误诊率较高.所有病例均予以手术切除,术后回访1例因病变术中残余而肿瘤复发.结论 术前对于颅内非典型部位及影像学特征不明显的病变应该考虑该诊断.术中尽量全切肿瘤及囊壁是治愈该疾病的关键,术后应进行回访.  相似文献   

3.
任亚娟  李靖  贺欣 《北京医学》2016,(3):271-273
目的 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迟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2-2012年北京天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28例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中术后并发迟发出血的3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该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迟发出血发生率为4.9%(31/628),明显高于同期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0.9%(122/13 479),P< 0.001].31例术后迟发出血患者中,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39岁±20)岁;出血时间发生在术后第5~23天,中位时间为术后第8天.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高压和(或)脑膜刺激征(71.0%),脑疝(16.1%),癫痫(9.7%)以及晕厥(3.2%).11例出现二次出血,二次出血发生率为35.5%(11/31).25例患者康复出院,其中21例恢复满意,另4例神经功能障碍较前加重;其余6例死亡.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并发迟发出血的时间发生在术后第5~23天,且术后1周左右迟发出血比例较大,出血后二次出血发生率高.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警惕,争取早发现,早抢救;出血发生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起源于残留在中枢神经中的外胚层胚胎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较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2%~1.8%[1].磁共振成像是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近年来众多研究报道揭示了肿瘤信号与肿瘤成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笔者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和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5例颅内皮样囊肿病例中,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3例均表现为厚壁中等强化.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中,4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1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5例中4例表现为薄壁轻微强化,1例壁无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王昊  鞠延  李国平  黄思庆 《四川医学》2004,25(8):894-894
颅内表皮样囊肿CT表现为高密度者很罕见,国内曾有数例颅内高密度表皮样囊肿报道[1].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表皮样囊肿多发生于颅内,椎管内表皮样囊肿较为少见。其影像学误诊率较高,过去治疗多采取手术切除或将囊肿外翻于硬脊膜外,1992~1999年我们收治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病人16例,现将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颅内表皮样囊肿又称颅内上皮样囊肿,胆脂瘤,珍珠瘤等。所谓天幕裂孔区表皮样囊肿是指表皮样囊肿位于天幕裂孔并向天幕上方及下方生长的囊肿而言。就我院2例经病理证实和手术体会报告如下。例1:余××,男性,45岁。住院号175885,CT 号3269.1984年9月6日住院。病人于1975年10月过出现间断性癫痫大发作,经对症治疗好转。近年来发作频繁,伴头痛及视物模糊,但能坚持工  相似文献   

9.
李德刚  郑晔  杨蔚  陈兵  王晓东  金国宏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5):416-418,I0001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和1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脑脓肿,在术前或治疗前均接受了常规MRI及DWI检查(弥散敏感系数即b值采用:b=0s/mm2及b=1000s/mm2),测量颅内表皮样囊肿、脑脓肿、正常深部脑白质区以及脑脊液(CSF)的ADC值,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颅内表皮样囊肿的ADC值低于CSF(P〈0.01),高于脑白质(P〈0.05);脑脓肿的ADC值显著低于CSF(P〈0.01),也低于脑白质(P〈0.05)。结论 DWI以及ADC值在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脑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前者是由于T2透过效应,后者是由于扩散受限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眶周皮样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眶周皮样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7年,治愈率为95%.结论:眶周皮样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和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5例颅内皮样囊肿病例中,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1WI为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3例均表现为厚壁中等强化。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中,4例表现为T,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lWI及T2WI均为高信号,l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5例中4例表现为薄壁轻微强化,1例壁无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缓慢生长的先天性病变,约占原发性颅内占位性病变的0.2%~1.8%,巨大型者更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颅内巨大表皮样囊肿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生长缓慢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亦称为胆脂瘤、珍珠瘤.该病变多位于小脑脑桥角区,亦可位于鞍区、侧裂、脑实质、脑室内和颅骨板障等部位[1],而位于纵裂池的表皮样囊肿在国内外报道[2-3]极少.现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近期收治的纵裂池表皮样囊肿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等,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鉴别颅内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以来30例颅内轴外囊性病变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表皮样囊肿9例(手术病理证实);蛛网膜囊肿21例。二者均常规行头颅横轴位T1WI、T2WI、T2WI-FLAIR序列扫描,信号变化相同,而DWI图像差异显著,表皮样囊肿DWI为高信号而蛛网膜囊肿DWI为低信号。结论 DWI能准确鉴别颅内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  相似文献   

15.
文章报道1例脾表皮样囊肿病例.患者以中上腹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B超、CT等检查示脾脏多发囊肿,行脾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脾表皮样囊肿.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合文献,对该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脾囊肿(splenic cyst)是一种发病率非常低的脾脏组织的瘤样囊性病变,并非为真性肿瘤.脾囊肿临床上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脾囊肿[1-3],本病例为非寄生虫性囊肿中的表皮样囊肿,主要并发症包括如囊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等.表皮样囊肿破裂后由于囊内容中所含胆固醇和其他化学物质刺激可导致急性腹膜炎或严重的肉芽肿性炎症,临床上出现严重的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收治1例脾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对该囊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颅内囊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囊性病变DWI信号特征,定量测量不同类型病变囊变区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上15例脑脓肿和8例表皮样囊肿均呈高信号;8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38例脑肿瘤患者中除3例胶质瘤呈高信号外,其余均为低信号.脑脓肿与脑肿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与听神经瘤、转移瘤与听神经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ADC值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及ADC值对鉴别脑脓肿和囊性或坏死性及肿瘤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蛛网膜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有明显优势,DWI表现为低信号的颅内囊性病变可除外脑脓肿和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8.
颅内表皮样囊肿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对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做回顾分析,其中20例做CT及MRI平扫加增强,6例只做CT平扫加增强.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16例,鞍区7例,颅骨内2例,脑实质内1例.CT呈低密度25例,混杂高密度1例.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者16例.T1WI及T2WI高低混杂信号4例.增强仅2例边缘轻度强化余未见强化.1例脑组织受侵,轻度水肿表现.17例FLAIR上信号略有增高,3例信号明显增高.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然对于不典型表现的表皮样囊肿有待于进一步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继发癫痫32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脑电图(EEG)改变及与临床关系。方法:对32例确诊为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EEG及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早期发作占68。7%,发作类型以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迟发性发作占31.2%,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继发癫痫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早期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普遍性慢活动基础上局限性慢活动明显以及痫样放电,迟发性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痫样放电。结论: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诊断及癫痫灶定位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残留或复发与手术腔中的作用.方法 对29例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病(其中复发或残留13例)分别行常规MRI、FLAIR、及DWI检查.计算并比较复发或残留病灶、术后腔、周围正常脑脊液及正常脑灰质信号值与正常脑脊液和脑灰质的信号比率.测量并比较不同序列病灶及手术腔ADC值.结果 13个残留及复发病灶在FLAIR表现与脑实质等或稍高信号,在DWI上所有病灶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术后腔在所有序列上均表现为脑脊液样信号.FLAIR及DWI序列上:表皮样囊肿信号/CSF信号>手术腔信号/CSF信号,表皮样囊肿信号/脑灰质信号>手术腔信号/脑灰质信号.表皮样囊肿ADC值<术后腔ADC值.结论 DWI能可靠区分残留或复发的表皮样囊肿与手术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