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延髓梗死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眩晕起病多见,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者病情相对较重.延髓部位的梗死以延髓背外侧多见,但预后均较好.少见的双侧延髓梗死及内侧梗死预后较差.结论延髓病变的预后与梗死部位密切相关,靠近背外侧的延髓梗死相对预后较好,双侧的延髓梗死预后不良,合并其他重要部位梗死及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对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与结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临床较为罕见,核磁DWI为诊断患者病变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6例延髓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体征、MRI表现,与典型的延髓综合征进行对比探讨.包括3例延髓外侧梗死,3例延髓内侧梗死.不同部位的延髓梗死临床特点及体征各异,可表现为多种综合征,易误诊为延髓其他疾病,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杨俊彦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3):246-246,251
单纯延髓内侧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临床少见,表现为病变对侧偏瘫及深感觉障碍,可伴同侧舌肌瘫痪.我院近2年发现经MRI确诊的MMI 2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脑桥梗死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脑桥的解剖学特点和头颅MRI检查对患者病灶定位,随之探讨脑桥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03年6月~2007年12月收住益阳医专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139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将病例分为A(腹内侧梗死组--脑桥旁中央动脉分布区)、B(腹外侧梗死组-脑桥短旋动脉分布区)、C(被盖部梗死组-脑桥长旋动脉分布区)、D(混合组-可能累及A、B、C多条动脉分布区),并对其病灶位置分布、神经系统体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改良Rankin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39例患者中A、B、C、D组各占66(47.5%)、44(31.6%)、17(12.2%)、12(8.7%).在临床表现特点上,腹内、外侧梗死多,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偏瘫、中枢性面瘫以及构音障碍,同时伴或不伴肢体共济失调;脑桥被盖部梗死主要表现为脑神经瘫痪及感觉障碍;双侧脑桥梗死则往往表现为假性延髓性麻痹、双侧肢体运动障碍.结论 脑桥梗死病灶多位于腹内、外侧,且多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瘫痪、中枢性面瘫以及构音障碍;不同梗死部位影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不同,不同部位的梗死与椎基底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用猫以Fink—Heimer银浸法研究眶回后部的传出纤维投射,出现终末及终末前溃变的部位如下:双侧皮层的冠状回、乙状后回、S_(?)区、侧回、上斯氏前回、外斯氏前回,损伤侧的上斯氏中回和对侧的眶回后部。丘脑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背内侧核、中央中核和中央外侧核。双侧锥体束、脑桥核、中脑网状结构腹内侧、桥首侧和尾侧网状核、延髓巨细胞核以及中缝大核和苍白中缝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延髓梗死(M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对延髓外侧和内侧梗死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延髓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MI患者,31例延髓外侧梗死(LMI),19例延髓内侧梗死(MMI).LMI组和MMI组的发病年龄分别为(57.3±9.3)岁和(61.4±12.6)岁.LMI组病灶多位于延髓上中段28例(90.3%),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头晕或眩晕28例(90.3%),感觉障碍26例(83.9%),构音障碍16例(51.6%),吞咽困难19例(61.3%),共济失调17例(54.8%)等.MMI组病灶多位于延髓上段14例(73.7%),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肢体无力17例(89.5%),眩晕13例(68.4%),构音障碍12例(63.2%).LMI组和MMI组梗死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分别为24例(77.4%)和12例(63.1%).50例MI患者总体预后良好.结论 MMI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较LMI患者大,LMI病灶多位于延髓中、 上段,MMI则以延髓上段多见.椎动脉粥样硬化是MI的最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8.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 allenberg综合征)是指因下橄榄核后侧延髓外侧髓质的楔形梗死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通常由椎动脉闭塞所致。同侧轴向侧步作为椎动脉闭塞的始发症状非常罕见,同时与同侧轴向侧步相关的解剖结构尚不清楚。本文描述2例以同侧轴向侧步作为始发症状的椎动脉闭塞患者。其中1例患者的背外侧延髓因卒中而受累,另1例患者更多的外侧延髓受累。本研究结果提示,同侧轴向侧步可能是由不同的解剖结构损伤所引起,这些结构包括前庭神经核、小脑脚或脊髓小脑束。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变异性:同侧轴向侧步的解剖学相关结构@Nowak D.A$De…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前庭核对动眼神经核的内直肌亚核的纤维投射。方法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将50%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到大鼠内直肌亚核,存活48h后分别对前庭上核、前庭内侧、前庭外侧核、前庭下核进行观察。结果 双侧前庭上核、双侧前庭内侧核、对侧前庭外侧核均有纤维投射至内直肌亚核;主要投射区是同侧前庭上核、对侧前庭内侧核及外侧核;同侧前庭外侧核和双侧前庭下核无纤维投射至内直肌亚核。结论 认为同侧衣  相似文献   

10.
实验在麻醉和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的家兔上进行。以1%普鲁卡因对称地阻滞延髓闩前2.0—3.0mm、中线旁开2.2—2.5mm、背侧表面下3.5—4.5mm的区域能可逆地消除呼吸运动和膈神经节律性放电。对称地损毁该区则产生不可逆的呼吸停止。组织学检查证实,此区相当于Meessen图谱的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包括面神经后核(N.rVII)内侧部、网状小细胞核(R.pc)腹侧部、网状巨细胞核(R.gc)的外侧部、外侧网状核(R.1)的内侧部。阻滞延髓的其他区域,除腹侧群呼吸神经元(VRG)的头端部分(该部分与mNRF有重叠)外,对呼吸节律无明显影响。在阻滞mNRF引起呼吸停止期间.延髓背侧群(DRG)与腹侧群尾端的呼吸性神经元放电的节律性消失,刺激DRG与VRG尾端区域,只能诱发短串的膈神经放电,而不能产生节律性的发放,说明该部呼吸性神经元本身无自动节律活动能力。结果提示面神经后核内侧区在发生和维持基本呼吸节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髓内侧梗死(M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例双侧MMI及3例单侧MMI的病例,分析MMI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5例MMI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加阿斯匹林双联抗血小板,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类(立普妥)调脂治疗。结果MM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MI好发于高龄患者,严重的病例除肢体瘫痪等表现外,还会出现吞咽呼吸困难,常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高血压。结论 MMI临床少见,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MMI经典的临床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瘫痪、深感觉障碍及病灶同侧舌瘫,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行核磁共振检查可尽早诊断MMI,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视频X线透视吞咽(VFS)试验研究单纯单侧延髓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并对延髓外侧梗死(LM I)和延髓中间梗死(M M I)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对46例延髓梗死患者(37例LM I和9例M M I)进行研究。根据M RI表现,每例LM I按照病变位于头或尾侧的位置归入头侧病灶或尾侧病灶,并按照水平位置归入表浅(外侧+背侧)或非表浅病灶,将每例M M I患者分入深部(病灶扩展到背侧表面)或表浅病灶组。对患者进行VFS检查并运用8分量表对患者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根据上述结果,将吞咽困难分为:①舌咽移动时程的障碍(PT);②舌咽移动范围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将微量HRP分别注入到猫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三个区域(外侧区、内侧区和背侧区),观察HRP标记细胞出现的部位,确定投射到PAG的纤维起源。传入到PAG外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内侧区和背侧区,中脑顶盖前区,后连合核,Darkshe 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蓝斑核,脑桥网状结构,外侧丘系核,臂旁核,中缝大核和延髓巨细胞网状核。投射到PAG内侧区的纤维,来源于PAG的背侧区和腹外侧区,中缝背核,脑桥咀侧和尾侧中央核,脑桥被盖腹侧核,蓝斑核,前庭神经上核,延髓网状结构。投射到pAG背侧区的纤维,起源于PAG的内侧区和外侧区,上丘核和下丘核,蓝斑核,Darkshewitsch核,中脑网状结构,黑质,中缝背核,丘系旁核,旁二叠体核,脑桥及延髓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桥脑腔隙性梗死多为基底动脉脑桥旁中央支闭塞引起脑桥腹侧梗死所致,患者意识清楚,但四肢及面部瘫痪,不能张口说话和吞咽仅保存睁闭眼和眼球垂直运动功能,并能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愿,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约75%由一侧椎动脉闭塞引起,其余由基底动脉闭塞引起所致,表现为突发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软腭提升不能和眼反射消失,同侧面部和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同侧Horner综合征,根据此病人的典型病例做以下护理查房:  相似文献   

15.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声带瘫痪及咽反射消失,同侧面部痛、温度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同侧Horner征,对侧痛、温度觉障碍.  相似文献   

16.
延髓外侧梗死是常见的脑干梗死综合征之一,但在临床上其导致尿潴留的病例并不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延髓外侧梗死致尿潴留的患者1例,患者以头晕、行走不稳为主要症状,同时发现存在急性尿潴留的临床表现,完善影像学检查后诊断为延髓外侧梗死;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及时予以患者静脉溶栓、导尿及其他对症治疗,约1个月后其自主排尿功能完全恢复。尽管延髓外侧梗死导致尿潴留的病例不常见,但应充分了解并提高对此类情况的认知,做到全面预判,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尿潴留的可能性及其预后,反之,在颅脑CT显示不佳、MRI完善不及时的情况下,对于眩晕症状明显而其他定位体征较少,同时又合并急性尿潴留的患者,也能给予脑干-延髓外侧部分-可能受损的提示,提高对后循环梗死的警惕和重视,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避免延治失治。  相似文献   

17.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瑞兴 《海南医学》2010,21(8):62-63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结果及治疗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Hom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等。20例头颅MRI显示延髓背外侧梗死,其余3例未检出病灶,仅有2例头颅CT示有脑干梗死。单纯性单侧延髓背外侧损害病例预后较好,复合性延髓背外侧损害病例预后差。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及MRI,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小脑和延髓内侧梗死被称为椎-基底动脉栓塞综合征。但椎动脉远端阻塞患者发生该病的情况未见报道。1例49岁的长期高血压患者突发眩晕,右侧Horner综合征伴左侧偏瘫。脑部MRI提示,小脑右下方(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和右上延髓内侧(发自椎动脉的穿支供血区)急性梗死,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右侧椎动脉远端阻塞。椎动脉远端粥样硬化性血栓阻塞可以导致这一罕见的椎-基底动脉栓塞综合征。延髓内侧和小脑后下动脉区联合梗死综合征@Lee H.$Department of Neurology, Keimyu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aeg u, South Korea @Baik S.K.…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7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7例均急性起病,以共济失调、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MRI检查24例示延髓背外侧梗死及血管病变;24例行血管检查,其中4例不同程度椎动脉病变2,例显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1例示椎动脉闭塞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以延髓背外侧局部血供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20.
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性麻痹及进行性延髓性瘫痪症.为偏瘫的常见合并症.因为颅神经的运动核除面神经核的下部及舌下神经外,均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