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陶丽  魏世辉  朱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412-1415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眼部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彩色多普勒及DSA检查明确诊断的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前、术后第3d行眼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颈动脉狭窄患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值,舒张末期速度(EDV)值.结果:16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手术后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速度(EDV)值较手术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动力学分析表明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眼部血流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线滟  张娟 《当代医学》2021,27(1):146-147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行支架治疗的10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联合检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的颈动脉狭窄管径、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并观察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PI)、PSV值、平均血流速度(Vm)、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等。结果治疗后1个月、1年,患者的颈动脉RI、PSV、EDV、狭窄管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大脑中动脉CVR、PI、PSV、V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治疗后1年,患者的颈动脉RI、PSV、EDV、狭窄管径水平轻微回升,大脑中动脉的CVR、PI、PSV、Vm指标水平有轻微下降,但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可获得良好疗效,采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可有效反映患者的颈动脉管径变化和血流改善情况,可作为疗效评估与随访观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62例,均予CAS治疗,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CAS前后狭窄处管径及血流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例CAS中,2例手术失败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余60例均获成功,共置入支架60个。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发现,患侧颈动脉狭窄处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明显降低,血管内径(R)、血管搏动指数(PI)和前向血流明显增大(P<0.05),术后1周时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经颈动脉超声复查发现手术侧再狭窄1例(3.3%)。结论 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可靠手段,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在CAS前后对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利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近段血管的残余管腔内径、面积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及狭窄段血流比值(PSV/EDV)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全部病例用CDFI、PDI显示率较高,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达98%,且能清晰显示血管的边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斑块的性质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且具有实时成像、价廉方便、无X线辐射、多切面准确测量管腔内径,可床头使用,便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维颈动脉超声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三维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颈动脉三维重建,比较两种方式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内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径、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检出情况,同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1)两种检测方式所得的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内径和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方式检测的舒张末期最低流速、阻力指数、收缩期流速峰值、平均流速及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种检测方式斑块检出情况与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SA相比,三维颈动脉超声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查,其动脉管壁厚度、管腔狭窄程度、斑块类型及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图像更清晰,操作更为方便,且具有无创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并于术后对患者实施超声检查,比较术前和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狭窄处峰值流速比值(PSVICA/PSVCCA)]水平。结果超声和MRA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大于术前,EDV、PSV、PSVICA/PSVCCA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有助于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供指导,且可预防脑卒中发生,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CDFI)联合检测技术在颈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分别进行TCD及CDFI检查,对颈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TCD及CDFI诊断38例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术后检测颈动脉狭窄段内经显著增宽,管腔内血流充盈良好,血流速度明显下降,管腔内狭窄解除,开放侧枝关闭,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相符。结论:CDFI对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TCD用于对颅内动脉侧枝血流的检测,TCD与CDFI结合提高了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是准确评价颈动脉支架术后疗效和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彩超检查分析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压水平对血流参数的影响,探讨脑卒中预防的理想血压水平.方法:将198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分别按彩超检查前测量的SBP(SBP)和舒张压(DBP)具体水平分别分为SBP 3个组和DBP 3个组.用彩超测量其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及椎动脉(VA)各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管内径(D).结果:血压水平主要影响狭窄侧颈动脉血流,同时也影响非狭窄侧颈动脉和对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和内径.SBP和DBP分别增高>120 mmHg 及80 mmHg血流速度最慢,血管内径最宽;SBP降至100~120 mmHg,DBP保持60~80 mmHg时血管内径最细,速度最快.结论:严格控制SBP和DBP水平有益于提高颈动脉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 SBP 100~120 mmHg,DBP 60~80 mmHg可能是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较理想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研 《当代医学》2011,17(3):8-9
目的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尝试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检查诊断手段。方法对24例经CT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儿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检测左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同时选取30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并且对患儿治疗前后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患儿双侧颈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上述动脉血流速度减低(P〈0.05)。结论因此我们认为通过高频超声观察患儿的斑块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在临床上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于我院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存在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检查3d内均完成头颈CTA及CT灌注扫描检查(CTP),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CTA及CTP检查,分析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检查结果及不同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52例患者经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颈CTA共检查119支颈内动脉,对应显示46支和43支颈内动脉正常,73支和76支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对应包括轻度11支和16支、中度13支和11支、重度29支和25支、闭塞20支和24支,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TCA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评价Kappa=0.788,具有极高一致性(P<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PSV、EDV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PI、Vm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患者(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轻、中度狭窄患者(P<0.05),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重度狭窄患者(P<0.05);对照组和轻度、中度狭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闭塞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超声配合头颈CTA及CTP检查能够了解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价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12.
13.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S)作为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CAS)的新方法,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相比较,具有易操作、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作者就CS的现状、操作方法及并发症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累及颈总动脉起始部的巨大真性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临床治疗资料。胸部正中切口显出前纵隔,切开心包及其返折显出心脏及其大血管,联合颈部切口显出动脉瘤全貌,升主动脉一颈内动脉自体静脉转流后,于主动脉弓上切除动脉瘤。结果3例均于术后9d治愈出院,分别随访3月、5a、6a无动脉瘤复发。结论利用自体静脉升主动脉颈内动脉移植技术,经胸部正中切口根治累及颈总动脉起始部的巨大动脉瘤,起始部显露清楚、操作方便,不切开胸腔、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Mimics软件对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的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构建个体化颈动脉分叉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三维流动数值模拟计算,以壁面剪切应力、壁面压力、血流轨迹和流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CAS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CAS术后颈动脉内的流动速度、颈内与颈外动脉的流量分配比例、壁面剪切力和壁面压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明显变化,血液流动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评估CAS的效果更为直观且合理,并能够在术前为个体病例提供最优的指导性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表现为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且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结果:支架放置均准确,19例颈动脉狭窄管径恢复到正常,5例狭窄程度减少90%,2例减少70%,10例术中使用了保护装置,1例术后出现梗死区出血,其他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3~12个月,均无再狭窄发生,近期疗效满意。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