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及质量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实施后,国家及省级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制定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梳理了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研究历程及省级标准的探索研究成果,以山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标准复核及审评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主要包括药材基原、生产工艺、定性/定量指标成分合理性等问题,挖掘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做好中药配方颗粒源头把控、寻求更加专属经济的检验方法、强化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以及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相关各方应合作共享的质量标准制定体系等建议,推动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以期促进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后,国家和各省药监部门相继发布实施了约440个品种的配方颗粒标准。基于前期工作,笔者拟对山东省配方颗粒标准复核和审评中遇到的部分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原料执行标准及区分技术、制法项辅料加入工序、质量控制方法合理性、特征图谱信息量及重复性、标准物质命名及可及性等方面内容,并对现阶段我国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品种覆盖面、规格差异、质量控制项目完整性等共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推动省级标准升国家标准、加速标准物质研发、倡导使用优质原料、探索优质产品评价路径、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等建议,以期为配方颗粒国家和省级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促进配方颗粒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我国配方颗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后,配方颗粒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山东省配方颗粒标准制定过程中收到的反馈意见及标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主要包括药材基原和饮片使用规范性、与生产工艺相关指标的统一、质量控制项目的修订、特征图谱的结果判定等,提出了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智能制造水平;致力新型标准物质的研究,开发中药配方颗粒对照制剂;构建优质优价体系,基于中药配方颗粒对照制剂进行质量等级评价;推进配方颗粒监管及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建设,形成长效监管机制等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期让配方颗粒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国家药典委员会先后颁布实施20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但目前仍存在无统一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种。为弥补国家标准以外品种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空白,各省积极投入到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的工作中。截至2022年7月底,有29个省级行政区发布实施了合计5 602个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涉及400多个品种。为了更好地了解省级标准的制定情况与特点,笔者以河南省已颁布实施的105个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为例,通过原料出膏率、指标成分含量及转移率、规格等质量控制指标对其制定情况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不同省份省级标准中相同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的制定情况差异,以期为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的规范制定及更多品种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为案例,探索完善国家药品标准形成机制,推进国家标准管理"放管服"改革,以释放药品生产企业标准研发活力。经过近二十年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从生产企业到国家标准管理部门都对制定中药配方颗粒标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结果发现在原有的药品标准形成机制基础上,统一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难度较大。笔者尝试完善与创新国家药品标准形成机制,为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制定和统一提供方法、思路,并为其他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文在梳理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历程与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中药标准煎液的概念,将其作为中药配方颗粒的模式标准,标化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及质量标准。按照"药材标准化、工艺规范化、生产智能化、质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仓储信息化"的原则统一标准;通过标准煎液和传统汤剂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疗效的研究进行一致性评价,阐释科学问题,旨在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稳定、均一,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传统饮片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免煎易服、携带方便、便于调剂等优点,极大提高了中医药应急服务能力,更符合人们的现代生活需求。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结束试点,市场全面放开,竞争加剧,且处于新标准、旧标准切换使用的过渡期,存在品种不足、规格变换和质量差异等问题,生产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笔者拟通过系统梳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以来的政策法规、企业布局、标准制定等内容,并针对“后试点”阶段存在的问题,从企业生存和发展角度出发,建议企业应建立中药配方颗粒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降低过程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攻克疑难品种关键技术问题,积极有序推进国家标准研究,保证临床配方品种完整;建立健全配方颗粒疗效评价机制,构建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间的一致性评价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充分调动科研机构、企业、医院等单位的积极性,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模式,推动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统一标准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玉玲  雷燕莉  曾立  李彩虹  王晨  刘涛 《中草药》2020,51(20):5389-5394
通过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相关文献,结合国家药典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综合考虑中药配方颗粒的实际生产情况,对《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试点统一标准的公示》中质量标准特异性、定量检测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性成分转移率等方面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完善和提高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推进配方颗粒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方颗粒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得到的新型中药产品,它是由中药饮片进行加工得到的颗粒状或粉末状药品,既保留了传统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处方等特点,同时具有包装相对较小、容易携带与运输、便于服用、利于调剂、随症临床加减等多种优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指纹图谱法和一测多评法等多种方法。但目前为止,我国未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进行统一的标准,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销售的监管体系也没有完善,因此文章就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应统一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有效管理配方颗粒原料和提高配方颗粒的国际竞争力这三个建议,以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促进中国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综述中药配方颗粒剂现状、优缺点及在应用中的体会。方法:以参加中药房配方颗粒剂应用工作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有关中药颗粒剂研究与应用的相关数据。总结中药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在质量管理、制作工艺、临床应用、储存使用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特点,以及颗粒剂在炮制规范、原料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原料选取、质量标准、临床应用、生产控制等角度提出了配方颗粒剂发展的基本思路。结果与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剂在临床应用中产生较好的效果,在未来中药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标准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培胜  朱月信 《中医杂志》2012,53(6):469-472
中药配方颗粒经过多年的科研及试点生产,在取得科研成果和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制定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标准.就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和标准统一、标准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及中药配方颗粒药材来源、炮制加工、制法、性状、鉴别、浸出物或不溶物、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等关键技术思路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评价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制备四物膏的质量等效性,探索中药配方颗粒制作四物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感官评价、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光谱法(IR)等,以感官和阿魏酸、芍药苷、毛蕊花糖苷等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原料制备的四物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2种四物膏产品在外观、化学成分、含量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制备四物膏的质量没有明显差别,为中药配方颗粒制备膏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特征图谱和量值传递关系相结合的新模式,对荆芥配方颗粒的关键生产工艺进行评价。通过对配方颗粒各生产环节的中间体进行研究,分析指标成分胡薄荷酮在各环节的损失,建立特征图谱评价模式,评价荆芥配方颗粒制备工艺设计的合理性。10批荆芥标准汤剂中胡薄荷酮为0.067%~0.124%(平均值的70%~130%),转移率为44.58%~93.97%,经工艺改进制备的颗粒中胡薄荷酮质量分数为0.093%,胡薄荷酮总转移率为68.38%,符合标准汤剂参数范围。该文强调了中药配方颗粒研究过程的整体性,为长期以来以含量测定为主要评价指标的传统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据悉,目前我国已开始研制中药配方颗粒国际组织标准,包括生产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生产工艺标准主要研究和规范各种高新技术,质量标准主要研究和规范药品名称、来源、炮制、制法、浸出物含量测定等。此举旨在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保证中医药在国际上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药配方颗粒以其使用方便、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且保持了饮片组方灵活、加减随机的特点与优势,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影响了产品的国际推广。本研究根据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求,选取300 味常用中药品种,从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有效期等方面,对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规范,以我为主率先研制中药配方颗粒国际组织标准,以保证中药配方颗粒在国际市场上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料为中药药材、中药饮片,要稳定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药材、饮片的质量控制。我们针对市场上药材、饮片常见的10类主要问题展开研究,确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了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高效、稳定、均一。现将目前市场上药材、饮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熟地黄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相关性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出膏率和毛蕊花糖苷转移率等指标,评价熟地黄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采用HPLC法对多批次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及配方颗粒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测定。指纹图谱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100A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00 nm。毛蕊花糖苷含量测定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熟地黄饮片项下方法。同时,结合出膏率和毛蕊花糖苷转移率,进行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量值传递相关性分析。结果:熟地黄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中毛蕊花糖苷含量基本一致,熟地黄中间体、配方颗粒的出膏率、毛蕊花糖苷转移率均在标准汤剂标准范围之内且与标准汤剂基本一致;熟地黄17批饮片,17批标准汤剂,10批中间体及10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均呈现7个共有峰,呈良好的相关性;采用UPLC-Q-TOF-MS分析技术成分归属了熟地黄配方颗粒中13个主要色谱峰,对7个共有峰中4个共有峰进行了指认,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地黄苷。结论:熟地黄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基本相同,熟地黄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合理,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可用于熟地黄配方颗粒的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9,(2)
目的基于标准汤剂优化川黄柏配方颗粒中间体工艺。方法制备川黄柏标准汤剂后,以盐酸小檗碱转移率及出膏率为评价指标,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浓缩温度、干燥方式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中间体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0 min后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最佳浓缩工艺为减压浓缩,温度80℃;最佳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盐酸小檗碱转移率及出膏率分别较标准汤剂提高61. 78%、54. 75%。结论本实验将川黄柏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相联系后对其中间体工艺进行优化,可为川黄柏以及其他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伟  孙叶芬  金传山  高波  任萃姣  赵宏苏 《中草药》2022,53(22):7221-7233
随着《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发布以及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陆续出台,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通过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从政策法规、工艺研究、质量评价研究、化学成分及其药效学研究等方面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中药配方颗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以促进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保障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药配方颗粒是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出现的“新型中药饮片”形式,自实际应用以来褒贬不一,2021年,国家多部门发布了《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标志着长达28年的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告一段落,符合条件的中药企业经过备案即可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功效研究等已经发展成熟,相反,这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需要逐步解决、逐步完善的问题。例如,在生产工艺上,存在着制备参数不明晰、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缺少药材的产地规定、品种甄别和炮制规范等问题;在与传统汤剂的一致性评价方面,存在两者化学成分、药理效应关系不明确等问题。因此,针对中药配方颗粒目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笔者以公开发表的文献为主要数据资料来源,结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试点统一标准的公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等,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原材料的产地和品种、饮片的加工和炮制、质量控制标准、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一致性评价等内容,通过文献挖掘、数据分析、列表对比等方式进行梳理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