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孔法腹腔镜下高位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疗效及优点.方法 用一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其中左侧32例,双侧3例.所有例斜疝均在腹腔镜下行一孔法内环高位结扎术.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5 min,最长35 min,术后住院1~2 d,平均1.5 d,无手术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一孔法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创伤极小、恢复快的超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
两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1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行两孔法腹腔镜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单侧为10~15 min,双侧为20~35 min,住院时间为1~3 d,平均2.5 d;随访6个月至3年,未出现复发患者,3例出现线结处感染,所有患者6个月后切口瘢痕已不明显.结论 两孔法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微创,且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腹腔镜体内外结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方法:小儿腹股沟斜疝100例,男92例,女8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14岁.在微型腹腔镜下采用体内外结合方法进行高位结扎手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30 min,术后3~4d出院.术后3~12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体内外结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法安...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直视穿刺行疝囊超高位结扎术3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用腹腔镜下直视手术治疗33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其中右侧斜疝152例,左侧137例,双侧39例,传统方法术后复发性斜疝4例。所有斜疝均在腹腔镜下直视穿刺行疝囊超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平均单侧疝12min,双侧疝20min;术后平均2d出院。随诊2个月至3年,2例复发,1例半年后形成小裂孔造成鞘膜积液。结论:腹腔镜下直视穿刺行疝囊超高位结扎适合治疗不同年龄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并发症的预防手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1年2月行腹腔镜治疗218例小儿斜疝临床资料。结果:218例小儿斜疝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每侧手术时间8~15 min,平均8 min,术后1~2 d出院。术中1例内环口与大网膜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无阴囊血肿。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疝41例,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回访6~18个月,术后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手段,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细致的手术操作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9月-2011年6月期间315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0~26min(平均16.2min),留院观察时间2~4d,平均住院天数3d;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3例患儿术后出现对侧腹股沟疝,4例巨大型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结论:该术式是一种有效、操作简易、安全和可靠的手术方式,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将126例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按抽签方式,分为腹腔镜术治疗组和传统手术组各63例。腹腔镜组术治疗行腹腔内环口疝囊结扎术;传统手术组行腹股沟部切开疝囊高位结扎。结果:2组术程顺利,腹腔镜术组手术时间为20-40min,平均30min。无中转手术病例。术中发现并处理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12例,术后第1 d下床活动,术后2~3d出院。近期并发症2例,61例痊愈,复发1例,复术后随访61例患儿,随访4个月~2年;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为25~40min,平均31min。术后第2d下床活动,术后5-7d出院。近期并发症13例,58例痊愈,复发5例,8例为手术2月-1年后对侧发生斜疝。经二次手术治愈。术后随访60例,随访4个月-2年。医源性隐睾1例。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手术安全、疗效可靠,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并同时发现及处理另一侧隐性疝,比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优越。  相似文献   

8.
两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行两孔法腹腔镜治疗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腹股沟斜疝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为20 min,双侧为35 min,术后住院3 d,术后并发脐戳孔网膜疝1例(3.3%).随访6~24个月,复发1例(3.3%).结论 两孔法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儿腹股沟斜疝45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时间手术35 min,术后当天进食、小便正常,无明显的疼痛感、无伤口感染、阴囊水肿等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2 d,术后预后良好。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微创、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具有优良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及脐内侧襞覆盖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疝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5例,在腹腔镜监视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的同时,疝穿刺针穿过脐内侧襞下方,使其覆盖内环口处。结果:65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40min,平均18min,术后无腹痛、阴囊血肿等并发症。住院1~2天,术后随访3~15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及脐内侧襞覆盖疝内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行,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各型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及术式的个体化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4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按Gilbert分型进行个体化术式选择并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慢性疼痛和异物感情况、复发情况等。结果:427例患者术后恢复活动时间(2.7±1.2)h,平均住院时间为(3.2±1.3)d,发生术后并发症25例(5.85%)。术后随访18~60个月,发现术后慢性疼痛2例(0.47%),异物感3例(0.70%),复发2例(0.47%)。结论:个体化术式选择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李建忠 《中原医刊》2011,(15):63-6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医用胶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70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斜疝43例,直疝2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联合医用胶腹股沟疝修补术37例(斜疝23例,直疝14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3例(斜疝20例,直疝13例)。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57个月,中位时间36.7个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医用胶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性疝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7000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从1998年3月-2011年3月,使用腹腔镜配合本院自行设计的针型器械,采用腹膜外结扎内环口的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0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000例均经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2~13min,平均时间(8.2±3.3)min,随访3个月-12年,复发76例(其中术后交通性疝囊积液11例),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1625例,发现率23%,术后结扎线线头反应58例,脐上方切口大网膜疝出26例。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伤口美观、复发率低、并有术中探查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侧腹股沟疝患者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otallyextraperitonealprosthesis,T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采用TEP治疗的32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双侧斜疝20例,双侧直疝9例,一侧直疝并另一侧斜疝3例;其中4例为复发疝。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100min,平均65min。住院时间3~7天,平均4.5天。术后阴囊血清肿2例(6.25%),腹股沟区慢性疼痛1例(3.13%)。随访5~43个月,术后复发1例(3.13%)。结论双侧腹股沟疝行TEP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观察组(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修补术),各49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经手术治愈.观察组患儿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3.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22.4%(P <0.01).结论 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损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宽景成像在成人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宽景成像诊断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对55例超声检查诊断为腹股沟斜疝的成年患者,增加超声宽景成像检查,分别对平卧位平静状态及经valsalva动作后两种状态做宽景成像,对比两种状态下疝的变化。结果平卧位平静状态的腹股沟斜疝长径约(10.0±3.8)cm,最厚处厚径约(1.8±0.8)cm,疝囊最宽处(2.4±0.9)cm;经valsalva动作后长径约(11.3±3.9)cm,最厚处厚径约(2.3±0.8)cm,疝囊最宽处(2.7±0.9)cm。结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腹股沟斜疝的超声解剖结构图,宽景成像可以采集超宽视野图像,从而得到一幅非常完整的超声解剖结构图,对疝囊的整体观察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Lichtenstein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普外科130例单侧腹股沟疝Lichtenstein修补术。其中,右侧腹股沟疝79例(60.7%),左侧腹股沟疝51例(39.3%)。腹股沟斜疝116例(89.3%),腹股沟直疝13例(10.0%),复合疝1例(0.7%),复发疝5例(3.8%),嵌顿性疝7例(5.3%)。手术均由同组医师完成,随访6~30个月。结果:所有13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术后2例患者出现阴囊血肿,保守治疗吸收。12例患者术后出现术区疼痛,需要口服止痛药物,2~5 d疼痛均明显缓解。无切口感染和补片置入区发生感染病例。2例患者术侧腹股沟区域有麻木感,6个月随访时1例已缓解,1例好转。1例患者发生慢性疼痛需要门诊止痛处理。结论:Lichtenstein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成熟、容易开展和掌握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分型选择无张力修补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34例腹股沟疝按Gilbert和Rutkow分型标准分为:Ⅰ型22例,Ⅱ型34例,Ⅲ型40例,Ⅳ-Ⅴ型30例,Ⅵ型2例,Ⅶ型6例。将Ⅰ型、Ⅱ型划为A组(56例),Ⅲ型划为B组(40例),Ⅳ-Ⅶ型划为C组(38例)。三组分别采用Lichtenstein手术、Rutkow手术和腹膜前修补手术。比较三组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134例腹股沟疝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三组间A组采用Lichtenstin手术,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应根据术中分型来选择无张力修补术,可避免盲选术式,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实现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吕波  袁家天  李叔强  范俊  王斌 《四川医学》2013,(9):1318-1319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腹股沟疝行择期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206例,按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成两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33例与不使用抗生素组173例,两组发生伤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2个月~4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伤口感染1例(3.03%),不用抗生素组伤口感染6例(3.47%),伤口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择期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并且达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标准的患者中,不使用抗生素不会增加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女性婴幼儿卵巢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导致卵巢坏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昆明市儿童医院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间,57例女性婴幼儿卵巢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以下简称为卵巢嵌顿疝)并行手术的患儿,分析患儿的年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术中有无卵巢扭转,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共纳入57例女性婴幼儿,中位年龄46 d,最小年龄19 d,最大年龄2岁5月。57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均证实为卵巢嵌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CRP、卵巢扭转与卵巢坏死有关(P <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卵巢扭转是术中卵巢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390,95% CI:1.056-1.829,P = 0.019)。  结论  卵巢扭转是婴幼儿卵巢嵌顿性腹股沟疝发生卵巢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